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目标-活动-丰富运动疗法对脑性瘫痪高危儿早期干预效果及家长心理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高淑芝 贾玉凤 +2 位作者 李阳 董琰 王丽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84-788,共5页
目的:探讨目标-活动-丰富运动(goals-activity-motor enrichment,GAME)干预对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高危儿(infants at high risk of cerebral palsy,IHRCP)的运动功能和智能的疗效及对患儿家长焦虑和亲职压力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 目的:探讨目标-活动-丰富运动(goals-activity-motor enrichment,GAME)干预对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高危儿(infants at high risk of cerebral palsy,IHRCP)的运动功能和智能的疗效及对患儿家长焦虑和亲职压力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门诊接受康复治疗48例脑瘫高危儿为研究对象,纠正年龄为3—5个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干预,干预组患儿在常规康复干预的基础上接受GAME干预,干预时间为16周。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scale,GMFM-66项)、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亲职压力量表(parenting stress index-short form,PSI-SF)对两组患儿的运动能力及其家长的焦虑和亲职压力情况进行评估;干预后采用Gesell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 scale,GDS)对两组患儿的智能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GMFM-66项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提升(P<0.05),且干预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儿Gesell量表评价与对照组相比较,在适应性、大运动和语言能区发育商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家长焦虑量表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P<0.05),且干预组得分较对照组得分明显下降(P<0.05);两组家长亲职压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较干预前均降低(P<0.05),且干预组家长的育儿愁苦、亲子互动失调得分及总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困难儿童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GAME干预对脑瘫高危儿的运动能力和智能有促进作用,并且有利于患儿家长焦虑和亲职压力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高危儿 目标-活动-丰富运动 康复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力竭运动时皮层-基底神经节通路振荡电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浩洁 史冀龙 +2 位作者 侯莉娟 刘晓莉 乔德才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1-92,共12页
目的:探究大鼠力竭运动时皮层-基底神经节通路振荡电活动变化特征及其振荡电活动与运动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在体多通道神经电信号记录技术,记录安静,第1、3和7天大鼠力竭运动时大鼠皮层(M1)和基底神经节(Str、GPe、SNr和STN)的局部... 目的:探究大鼠力竭运动时皮层-基底神经节通路振荡电活动变化特征及其振荡电活动与运动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在体多通道神经电信号记录技术,记录安静,第1、3和7天大鼠力竭运动时大鼠皮层(M1)和基底神经节(Str、GPe、SNr和STN)的局部场电位(local field potentials,LFPs);采用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探究力竭运动时各核团不同频段振荡电活动的功率谱特征;利用同步似然分析(synchronization likelihood,SL)探究皮层-基底神经节网络的功能连接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β频段(12~30 Hz)PSD值和SL系数与大鼠力竭运动时长的相关性。结果:大鼠运动力竭即刻与安静时相比,1)振幅分析发现,LFPs平均振幅值均显著升高(P<0.01);2)功率谱密度分析发现,皮层和基底神经节各核团在β频段的PSD值均不同程度显著升高(P<0.05);3)同步似然分析发现,间接通路的路径Str-GPe、GPe-STN、GPe-SNr、STN-SNr和超直接通路M1-STN的β频段的平均SL系数均明显增高(P<0.05),且升高幅值都是GPe-STN最大、M1-STN最小,而直接通路(Str-SNr)在各频段中无显著差异(P>0.05),经24 h休息可恢复到静息状态水平(P>0.05);4)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除Str外,其他核团的β频段的PSD值与大鼠力竭运动时长呈负相关;间接通路路径GPe-STN(R=-0.67,P<0.01)和STN-SNr(R=-0.56,P<0.01)与大鼠力竭运动时长呈负相关,而超直接通路M1-STN和直接通路Str-SNr不相关(P>0.05)。结论:力竭运动时皮层-基底神经节通路的β振荡增强,超直接和间接通路功能性连接显著增强,这一现象可能与运动能力的抑制相关,表明短期的β振荡增强并不一定是病理性的,而可能是神经系统对力竭运动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竭运动 皮层-基底神经节 振荡电活动 局部场电位 同步似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活动-运动环境疗法对全面性发育落后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崔珍珍 刘乐 +5 位作者 张学敏 王璐璐 吕复莉 杨李 唐久来 吴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目的:研究目标-活动-运动环境疗法对全面性发育落后患儿的疗效,为治疗全面性发育落后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安徽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康复中心收治的177例全面性发育落后患儿,将全面... 目的:研究目标-活动-运动环境疗法对全面性发育落后患儿的疗效,为治疗全面性发育落后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安徽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康复中心收治的177例全面性发育落后患儿,将全面性发育落后(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GDD)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目标-活动-运动环境(goals-activity-motor enrichment,GAME)组与常规治疗组(以引导式教育原理为主),GAME组:85例,常规治疗组:92例。治疗前及治疗后8、12个月对两组患儿进行Gesell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 scale,GDS)、ADL量表评估(activity daily living scale,ADL),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8、12个月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与ADL评分的差异性;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后12个月时进入正常化的发生率。结果:(1)发育商:治疗前GAME组DQ(52.13±14.11)与常规治疗组DQ(51.73±16.25)无显著性差异(t=0.177,P>0.05);治疗8个月后,GAME组DQ(69.01±13.27)高于常规治疗组DQ(62.46±17.6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09,P<0.05);治疗12月后,GAME组DQ(79.89±12.44)高于常规治疗组DQ(71.34±18.1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634,P<0.05)。(2)ADL评分:治疗后GAME组和常规治疗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GAME组与常规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月和12月时,GAME组ADL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预后:治疗12月时发展为正常儿:GAME组20例,常规组21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GAME疗法对全面性发育落后患儿的认知提高优于常规疗法;(2)GAME疗法对改善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常规疗法;(3)GAME疗法和常规疗法均能促进全面性发育落后患儿的DQ值正常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性发育落后 目标-活动-运动环境疗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小金河断裂第四纪以来的左旋逆推运动及其构造地质意义——陆内活动地块横向构造的屏蔽作用 被引量:75
4
作者 向宏发 徐锡伟 +3 位作者 虢顺民 张晚霞 李洪武 于贵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8-198,共11页
通过卫、航片解释、野外活断层调查实测与年龄测试分析发现 :斜切中国西南“川滇菱块”的横向构造———丽江 -小金河断裂为一断面高角度倾向NW的逆左旋走滑型活动断裂。通过盆地复位和同沉积盆地的位错分析 ,确定了该断裂第四纪以来的... 通过卫、航片解释、野外活断层调查实测与年龄测试分析发现 :斜切中国西南“川滇菱块”的横向构造———丽江 -小金河断裂为一断面高角度倾向NW的逆左旋走滑型活动断裂。通过盆地复位和同沉积盆地的位错分析 ,确定了该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水平位错量为 7 4~ 7 6km。断裂两侧差异隆升及相应堆积物的分析表明 ,中更新世以来 ,断裂垂直位错量达 5 0 0~ 70 0m以上。由此计算得到丽江 -小金河断裂第四纪和中更新世以来的水平与垂直位错速率分别为 3 7~ 3 8mm/a和 1 0~1 5mm/a。水平位错及相关年龄测试资料表明 ,该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位错速率在 2 6~4 0mm/a之间 ,中值为 3 3mm/a ;全新世以来的平均位错速率在 2 5~ 5 0mm/a之间 ,中值为3 5mm/a。第四纪各时段以来滑动速率的较好相似性表明 ,长期以来 ,该断裂的活动具相对稳定性和活动地块边界的持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逆推运动 陆内活动地块 横向构造 屏蔽作用 逆走滑运动 第四纪 丽江-小金河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GMTI匀加速运动假目标有源调制干扰方法 被引量:34
5
作者 吴晓芳 梁景修 +1 位作者 王雪松 焦逊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1-768,共8页
借鉴匀加速运动调制思想,提出了一种SAR-GMTI匀加速运动假目标有源调制干扰方法。详细确定了有源实现方式下各关键干扰参数,阐释了干扰成像结果,分析了速度、载频、斜距等侦察误差对干扰效果的影响,采用三孔径干涉对消方法研究了其对GMT... 借鉴匀加速运动调制思想,提出了一种SAR-GMTI匀加速运动假目标有源调制干扰方法。详细确定了有源实现方式下各关键干扰参数,阐释了干扰成像结果,分析了速度、载频、斜距等侦察误差对干扰效果的影响,采用三孔径干涉对消方法研究了其对GMTI的对抗性能,并开展了基于实测数据的实验分析。该干扰样式携有逼真的匀加速运动特征,具有距离向相干、方位向部分相干的特点,可实现对SAR-GMTI的匀加速运动假目标干扰效果,是一种有效稳健的干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地面运动目标指示 匀加速运动 目标 调制干扰 干涉对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查藏错-申扎南北向活动构造带运动学特点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才 翟庆国 +1 位作者 徐锋 朱志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3-359,共7页
查藏错-申扎南北向裂陷带是横贯冈底斯山脉谢通门-申扎南北向断裂带的北段,格仁错北西向断裂为查藏错-申扎裂陷盆地的转换边界。裂陷盆地内没有发现前更新世沉积物,该裂陷带断开了上新世地层和5.45 Ma的白云母花岗岩体。从查藏错到申扎... 查藏错-申扎南北向裂陷带是横贯冈底斯山脉谢通门-申扎南北向断裂带的北段,格仁错北西向断裂为查藏错-申扎裂陷盆地的转换边界。裂陷盆地内没有发现前更新世沉积物,该裂陷带断开了上新世地层和5.45 Ma的白云母花岗岩体。从查藏错到申扎,裂陷带两侧的岩体、地层和构造线完全可以恢复和拼接。查藏错-申扎裂陷盆地获得130 ka沉积物年龄,为裂陷盆地已知最早的沉积物年龄。推测裂陷带的初始发育时间为晚更新世晚期。根据地质和定年研究,130 ka以来查藏错-申扎裂陷带东西向裂开的宽度为6750-12500m,以此计算裂陷盆地东西向扩张数率大于51.9mm/a。南北向挤压和东西向伸展是冈底斯地区地壳力学系统的两种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藏错-申扎裂陷盆地 南北向活动构造带 运动 地壳力学系统 冈底斯地区 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调制的SAR-GMTI余弦调相间歇采样假目标干扰 被引量:6
7
作者 周阳 毕大平 沈爱国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0-154,160,共6页
为解决对SAR-GMTI系统的多运动目标逼真欺骗问题,提出一种干扰新方法。该方法先对截获的信号进行运动调制和余弦调相,并对其间歇采样后转发出去。干扰信号经SAR成像处理后可形成网状分布的逼真运动假目标干扰效果,经GMTI处理后假目标受... 为解决对SAR-GMTI系统的多运动目标逼真欺骗问题,提出一种干扰新方法。该方法先对截获的信号进行运动调制和余弦调相,并对其间歇采样后转发出去。干扰信号经SAR成像处理后可形成网状分布的逼真运动假目标干扰效果,经GMTI处理后假目标受多通道的抑制和对消的影响会出现增强区和削弱区,但不会被对消。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用于欺骗SAR-GMTI系统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地面动目标显示 运动调制 余弦调相 间歇采样 欺骗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地区盐源-丽江及川滇地块的地震活动与构造运动态势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庆廷 熊熊 蒋福珍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2期91-96,共6页
阐述了盐源 -丽江地块的存在及其边界 ,根据遥感影像等资料论述了该地块范围内强烈地震活动和构造运动 ,并提出盐丽、川滇等地块的构造及运动态势应是在印度板块北移、压入欧亚板块并与之夹挤的作用下 ,使其间部分地球物质向东、东南或... 阐述了盐源 -丽江地块的存在及其边界 ,根据遥感影像等资料论述了该地块范围内强烈地震活动和构造运动 ,并提出盐丽、川滇等地块的构造及运动态势应是在印度板块北移、压入欧亚板块并与之夹挤的作用下 ,使其间部分地球物质向东、东南或转向西南移 (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块 地震活动 构造运动 盐源-丽江地块 断块运动 地球物理挤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渤中-渤南段新构造运动期断层活动与油气运聚 被引量:29
9
作者 姜丽娜 邹华耀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2-468,482,共8页
郯庐断裂带在新构造运动时期表现非常活跃,在强烈构造背景下,郯庐断裂带渤中-渤南段形成多个大中型油田,断层活动性对油气运聚与保存起到重要作用。利用断层活动速率的方法,从主次断层活动性在不同构造部位的差异方面入手,分析并总结郯... 郯庐断裂带在新构造运动时期表现非常活跃,在强烈构造背景下,郯庐断裂带渤中-渤南段形成多个大中型油田,断层活动性对油气运聚与保存起到重要作用。利用断层活动速率的方法,从主次断层活动性在不同构造部位的差异方面入手,分析并总结郯庐断裂带渤中-渤南段新构造运动期断层活动性与油气运聚保存的关系,揭示在强烈活动构造背景下晚期油气成藏机理。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断层活动具有分段性,主干断裂活动性较弱区易于油气汇聚保存,主干断裂活动性较强区油气易散失不利于油气的保存。活跃主干断层与活动性较弱次级断层的有效组合,有利于油气的运聚和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活动速率 新构造运动 油气成藏 郯庐断裂带 渤中-渤南地区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超分辨的机载TS-MIMO雷达慢速运动目标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菁 段广青 +2 位作者 齐晓光 袁华东 许红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0-74,共5页
相比于传统机载相控阵雷达,机载发射子孔径-多输入多输出(TS-MIMO)雷达的空域自由度成倍扩大,采用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时所需训练样本也显著增长,因此性能在实际非均匀杂波环境下急剧下降,导致慢速运动目标无法检测。不同于传统STAP方... 相比于传统机载相控阵雷达,机载发射子孔径-多输入多输出(TS-MIMO)雷达的空域自由度成倍扩大,采用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时所需训练样本也显著增长,因此性能在实际非均匀杂波环境下急剧下降,导致慢速运动目标无法检测。不同于传统STAP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时二维稀疏超分辨谱估计的慢速运动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稀疏贝叶斯学习算法直接对待检测距离门数据进行空时二维谱估计,然后再基于雷达先验参数将空时二维超分辨谱中主要杂波分量置零,最后在角-多普勒域进行常规恒虚警处理的检测目标。所提方法无需训练样本,因此可显著提升机载TS-MIMO雷达在实际应用中的慢速运动目标检测能力。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雷达 发射子孔径-多输入多输出 慢速运动目标 稀疏贝叶斯 杂波置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Σ-Δ背景估计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仲民 何胜皎 胡文瑾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88-794,共7页
为解决视频序列在复杂环境下,针对运动目标检测中存在噪声、光线变化及非目标物局部运动等影响目标检测精度的问题,利用Σ-Δ背景估计建立背景模型,用Kalman滤波背景估计对当前背景模型进行补偿校正,将两者进行结合建立稳定的背景模型,... 为解决视频序列在复杂环境下,针对运动目标检测中存在噪声、光线变化及非目标物局部运动等影响目标检测精度的问题,利用Σ-Δ背景估计建立背景模型,用Kalman滤波背景估计对当前背景模型进行补偿校正,将两者进行结合建立稳定的背景模型,产生与实际背景模型相似的背景图像,使用背景减除法提取出运动目标。提出一种基于Σ-Δ背景估计的视频序列运动目标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抑制非目标物的影响,对缓慢变化的光线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与其它算法相比,本文算法能较完整提取运动目标,具有较高的Precision、F1和Similarity指标,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检测 Σ-Δ背景估计 KALMAN滤波 背景差分法 目标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阵列微波成像与多尺度可变形卷积网络的引信目标识别方法
12
作者 韩燕文 闫晓鹏 +2 位作者 高晓峰 伊光华 代健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4-224,共11页
针对传统调频连续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引信探测维度低、方位分辨能力弱导致目标识别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基于运动阵列微波成像与多尺度可变形卷积网络(Multi-Scale Deformable Convolutional Networks,MSDCN)... 针对传统调频连续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引信探测维度低、方位分辨能力弱导致目标识别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基于运动阵列微波成像与多尺度可变形卷积网络(Multi-Scale Deformable Convolutional Networks,MSDCN)的引信目标识别方法。在充分分析引信运动过程中回波相位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FMCW运动阵列天线模型,通过运动合成扩充引信天线虚拟阵元数,大幅度提升引信方位向分辨率,实现目标距离-方位的二维高分辨成像。同时,深入分析弹目交会过程中由于目标位置、姿态、距离等状态变化形成的图像多尺度特性,构建MSDCN目标识别模型,提高引信对复杂动态交会场景下目标成像多尺度特性的自适应识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引信方位分辨能力,在不同目标场景下均取得较好的成像和识别效果,对典型目标多尺度像识别准确率达到94%,-6 dB信噪比时目标识别准确率仍能达到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信 调频连续波 运动阵列 距离-方位二维像 多尺度可变形卷积网络 目标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导向-习惯化控制:从环路、功能到运动康复帕金森病的神经可塑性机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时凯旋 王晓京 侯莉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8-185,共8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是一种易发于老年人群的神经退行疾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徐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症状,以及情绪情感障碍和睡眠紊乱等非运动症状[1]。PD发生时,纹状体负责感觉运动控制的尾壳核(poste...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是一种易发于老年人群的神经退行疾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徐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症状,以及情绪情感障碍和睡眠紊乱等非运动症状[1]。PD发生时,纹状体负责感觉运动控制的尾壳核(posterior pu-tamen)内多巴胺(dopamine, DA)最先减少,导致习惯化行为(如步行)的严重缺损;PD患者逐渐依赖于背内侧纹状体(dorsomedial striatum, DMS)的目标导向控制系统驱动行为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帕金森病 目标导向-习惯化控制 神经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运动模型的头-肩目标的分割
14
作者 林涛 胡波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5-280,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头 肩目标分割方法 ,采用双运动模型 ,可以更好地描述头 肩运动 ,文章导出了该模型的参数估计算法 ,并将其运用于半自动分割系统中 .实验结果表明 :使用双运动模型的分割系统 ,可以更准确地分割头
关键词 目标分割 参数估计 半自动分割系统 计算机处理 语义目标 运动模型 -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理塘-义敦断裂措普湖段第四纪晚期滑动速率与古地震序列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世元 王竞 +7 位作者 李福鹏 陶志刚 梁明剑 刘韶 屈淼 张力文 曾维祖 晋云霞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5-288,共14页
理塘-义敦断裂是川滇菱形块体内部一条延伸约130 km的全新世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带,是川西理塘地区地震活动的重要控震构造,目前其北段的措普湖段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将理塘-义敦断裂措普湖段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勘察、高精度测绘、探槽... 理塘-义敦断裂是川滇菱形块体内部一条延伸约130 km的全新世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带,是川西理塘地区地震活动的重要控震构造,目前其北段的措普湖段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将理塘-义敦断裂措普湖段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勘察、高精度测绘、探槽与14C测年等方法对措普湖段进行滑动速率和古地震探究。开挖的2处探槽位于冬欧山坡麓处,通过识别探槽内断裂与地层的切割关系、地层沉积特征、断层运动性质等标志;共识别出4次古地震事件:事件Ⅰ发生于BC 3382±60 a之前;事件Ⅱ发生于BC 3382±60 a~BC 1094±51 a之间;事件Ⅲ与事件Ⅳ均发生于AD 1330±44 a之后。可以推断理塘-义敦断裂措普湖段具有大概率的古地震复发间隔为2.4 ka左右,不排除有小概率复发间隔0.4±0.3 ka的可能。理塘-义敦断裂措普湖段古地震事件与大毛垭坝段和理塘段古地震事件之间存在差异,但是不同分段断裂的地震活动性在全新世以来均表现出持续增强趋势。根据测绘断错地貌和末次冰期冰碛垄推算出晚更新世以来措普湖段平均滑动速率为4.15±0.5 mm/a,与理塘-义敦断裂第四纪晚期不同分支滑动速率处于同一量级水平。文章完善了理塘-义敦断裂的构造特征全貌和古地震、滑动速率等信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该断裂及该地区地震活动史和构造变形模式,为今后地震的中长期预测提供更多的数据,同时也有助于川藏铁路沿线相关工程的地震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层 理塘-义敦断裂 古地震 运动速率 措普湖 青藏高原东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昭通-鲁甸断裂晚第四纪活动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3
16
作者 常祖峰 周荣军 +3 位作者 安晓文 陈宇军 周青云 李鉴林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60-1279,共20页
昭通-鲁甸断裂带主要由昭通-鲁甸、洒渔河和龙树3条右阶斜列的断裂组成.总体走向40°~ 60°,洒渔河和龙树断裂倾向SE,昭通-鲁甸断裂倾向NW,它们共同构成几何结构复杂的逆冲断裂系.野外考察表明:沿断裂表现为平直的断层槽地、... 昭通-鲁甸断裂带主要由昭通-鲁甸、洒渔河和龙树3条右阶斜列的断裂组成.总体走向40°~ 60°,洒渔河和龙树断裂倾向SE,昭通-鲁甸断裂倾向NW,它们共同构成几何结构复杂的逆冲断裂系.野外考察表明:沿断裂表现为平直的断层槽地、定向排列的断层三角面、断层陡坎等地貌;大桥边、北闸镇、光明村等地断错了晚更新世—全新世地层;龙树河I级阶地上发育高0.5~2.0m的断层陡坎.表明其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一全新世,运动性质以逆冲运动为主兼有右旋走滑分量.此外,在NE向断裂间穿插发育的一些NW向断裂,同样表现出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在2014年鲁甸M6.5地震震区产生了NE和NW向地裂缝和地形反坎等地表形变,与NE和NW向断裂展布基本一致,反映了断裂的新活动特征.由于块体远程变形响应与能量交换传递,在川滇块体东侧形成了凉山次级活动块体,昭通-鲁甸断裂带位于凉山次级活动块体SE向运动的前缘部位.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断裂几何结构成为凉山次级块体构造变形的主要承载体之一,吸收、调节块体SE向运动应变,并构成了凉山次级活动块体的南部边界.从区域构造部位和运动特征分析,昭通-鲁甸断裂带之于凉山次级块体,正如龙门山断裂带之于巴颜喀拉块体.昭通-鲁甸断裂带在活动块体边界和区域构造格架划分上具有重要的构造意义,同时也是滇东北地区重要的地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通-鲁甸断裂 晚第四纪活动 凉山次级块体 逆冲运动 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残差网络的运动目标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灵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86-90,共5页
传统的残差网络在复原运动目标模糊图像时,在模糊程度较严重的情况下,存在特征提取不充分、噪声干扰等问题,导致恢复出的图像无法完全达到原始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对此,提出基于改进残差网络的运动目标模糊图像复原方法。对采集到的运... 传统的残差网络在复原运动目标模糊图像时,在模糊程度较严重的情况下,存在特征提取不充分、噪声干扰等问题,导致恢复出的图像无法完全达到原始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对此,提出基于改进残差网络的运动目标模糊图像复原方法。对采集到的运动目标模糊图像,采用多损失函数融合方法改进传统残差块结构,构建编码器-解码器网络训练结构,训练损失函数,提升网络的特征学习能力。通过完成训练的网络,输出运动目标模糊图像复原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复原运动目标模糊图像的峰值信噪比高于30 dB,结构相似性高于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残差网络 运动目标 多损失函数融合 模糊图像 编辑器-解码器网络 复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地区侏罗纪-白垩纪岩浆活动特征及其与造山演化的关系 被引量:10
18
作者 汪洋 姬广义 邓晋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44-349,共6页
根据燕山地区侏罗纪—早白垩世岩浆岩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化学成分资料,以及该地区构造变形序列,初步总结了燕山造山带岩浆活动时间序列和岩性组合:第一阶段的代表是早侏罗世英安岩和玄武岩;第二阶段以中侏罗世中性火山岩和闪长岩 石英二长... 根据燕山地区侏罗纪—早白垩世岩浆岩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化学成分资料,以及该地区构造变形序列,初步总结了燕山造山带岩浆活动时间序列和岩性组合:第一阶段的代表是早侏罗世英安岩和玄武岩;第二阶段以中侏罗世中性火山岩和闪长岩 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 花岗岩侵入岩组合为标志;第三阶段表现为晚侏罗世中、酸性火山岩和闪长岩 石英二长岩 正长岩 花岗岩侵入岩组合的活动;第四阶段为早白垩世早期安粗岩和流纹岩以及闪长岩 石英二长岩 正长岩 碱性正长岩 花岗岩侵入岩组合为标志;第五阶段以120Ma以后发育的小规模火山岩和花岗岩 碱性花岗岩组合为标志。与之相对应,燕山造山带侏罗纪 白垩纪造山过程演化模式为:玄武岩底侵、地壳物质熔融形成安粗岩和流纹岩岩浆→地壳被加热并弱化→推覆构造发育、地壳增厚→后造山崩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地区 侏罗纪-白垩纪 岩浆活动 造山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岐山岩体深熔-幕式岩浆活动:来自锆石U-Pb精细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世文 楼法生 +6 位作者 张芳荣 丁沛勋 曹员兵 徐喆 孙超 冯增会 凌联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4-875,共12页
武夷山地区加里东期深熔混合岩化-岩浆作用普遍,且两者时代一致或相近,但是加里东期深熔作用的启动时间尚不明确。赣南寻乌县岐山岩体位于武夷山构造带南部,该岩体形成时代缺乏精确的年代学依据。基于锆石LA-ICP-MS U-Pb测年手段,在该... 武夷山地区加里东期深熔混合岩化-岩浆作用普遍,且两者时代一致或相近,但是加里东期深熔作用的启动时间尚不明确。赣南寻乌县岐山岩体位于武夷山构造带南部,该岩体形成时代缺乏精确的年代学依据。基于锆石LA-ICP-MS U-Pb测年手段,在该岩体中发现两期锆石,早期锆石为深熔成因,晚期为岩浆成因。本次研究获得的晚期锆石形成时代为445~440Ma,具有从外向内年龄渐新的规律,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晚奥陶世晚期-早志留世,可能是从源区上升的不同批次岩浆就位的结果,即该岩体为加里东期深熔-幕式、多期次岩浆活动的结果。边缘部位与岩体中心部位分别获得早期深熔锆石加权平均年龄值(458±4Ma)与岩浆锆石加权平均年龄值(460±4Ma),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武夷山地区在加里东早期,大约460Ma左右发生了一期深熔-岩浆活动,为武夷山构造带加里东运动深熔作用的启动时代提供了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岐山岩体 加里东运动 深熔-幕式岩浆活动 锆石U-Pb精细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PS资料研究燕山-渤海带的运动状态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晓霞 江在森 武艳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6,共6页
利用华北地区1999—2007年的GPS速度场资料,分析了燕山-渤海带的运动、变形状态及各时段不同位置的滑动和拉张速率。其中,1999—2001年阴山带表现为左旋剪切兼拉张的变形特征,但运动速率都不大,滑动速率不超过1.0mm/a,拉张速率不超过1.3... 利用华北地区1999—2007年的GPS速度场资料,分析了燕山-渤海带的运动、变形状态及各时段不同位置的滑动和拉张速率。其中,1999—2001年阴山带表现为左旋剪切兼拉张的变形特征,但运动速率都不大,滑动速率不超过1.0mm/a,拉张速率不超过1.35mm/a;2004—2007年,阴山带的左旋滑动速率为0.04~1.59mm/a,拉张特性不显著,并且在2001—2004年该边界带活动明显减弱。张家口-渤海带在3个时间段均表现为左旋变形特征,滑动速率为0.7~1.55mm/a,有时挤压有时拉张,但速率都不超过1.0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燕山-渤海带 活动块体 块体运动 应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