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涉条纹场成像的目标重建 被引量:2
1
作者 彭仁军 吴健 +1 位作者 杨春平 陈长庚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5-39,24,共6页
分析环状条纹干涉成像的信号提取方式 ,用计算机模拟目标二维图像的重建方式 ,研究干涉环中心在照明场中心的位置对点扩展函数的影响 。
关键词 环状条纹 干涉成像 回波信号 分辨率 目标重建 干涉条纹场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价值转型与目标重建 被引量:33
2
作者 张华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6,共3页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正在全国38个实验区如火如荼地进行 ,五年内中小学原则上都将实施新课程。试问 :为什么要启动新课程?新课程追求怎样的课程价值观?新课程将达成怎样的课程目标?
关键词 中国 基础教育 价值转型 目标重建 课程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介质目标重建算法
3
作者 王小宁 阎丽 许家栋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5-257,264,共4页
二维介质目标重建是一个具有发展前途的研究领域 ,基于傅里叶衍射成像定理研究了介质成像的算法 ,并讨论了算法的分辨率。在弱散射前提下 ,用矩量法通过计算机仿真计算了前向散射场 ,重构了圆柱的图像 ,并提出了一种实验方案。
关键词 二维介质目标重建算法 微波成像 散射场 傅里叶衍射成像定理 医学成像 短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形状先验的高分辨率SAR飞机目标重建 被引量:2
4
作者 窦方正 刁文辉 +2 位作者 孙显 张跃 付琨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7年第5期503-513,共11页
目标重建是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分析中的重要研究内容。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深度形状先验的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飞机目标重建方法。该方法分为两个阶段,在形状先验建模阶段,利用产生式的深度玻尔兹曼机模型进行深度形状先验建模;... 目标重建是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分析中的重要研究内容。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深度形状先验的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飞机目标重建方法。该方法分为两个阶段,在形状先验建模阶段,利用产生式的深度玻尔兹曼机模型进行深度形状先验建模;在目标重建阶段,提出了一种新的目标重建框架,该框架将深度形状先验作为约束融入重建过程中。为了解决目标旋转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姿态估计方法获取目标的候选姿态,避免了姿态的穷举搜索。除此之外,该文构造了融合散射区域项和形状先验项的能量函数,并利用迭代优化算法进行函数优化,从而获取目标重建结果。该文提出的方法框架是首次利用深度形状先验在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中实现复杂目标的重建。在Terra SAR-X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重建精度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目标重建 形状先验 深度玻尔兹曼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线性探地雷达目标重建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成艳 张建中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5,共5页
为了利用探地雷达快速检测、定位甚至识别地下目标物体,本文在衍射层析成像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线性探地雷达目标重建算法.该算法考虑了空气-土壤两层背景媒质的实际情况,利用一阶Born近似及并矢格林函数建立线性正演模型,基于傅立叶变... 为了利用探地雷达快速检测、定位甚至识别地下目标物体,本文在衍射层析成像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线性探地雷达目标重建算法.该算法考虑了空气-土壤两层背景媒质的实际情况,利用一阶Born近似及并矢格林函数建立线性正演模型,基于傅立叶变换技术导出反演计算目标电性参数的解析公式.文中的傅立叶变换及逆傅立叶变换都由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算法完成,计算量小,计算速度快,从而能对地下隐蔽目标进行快速实时重建.数值模拟实验表明,当背景媒质无损或近似无损时,该算法能对弱散射目标物体的位置、形状及介电常数进行快速且较准确的重建;当背景媒质有损时,能对弱散射目标物体的位置及形状进行快速且较准确的重建;同时,还能对有损或无损媒质中的强散射目标物体进行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衍射层析成像 目标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VR技术的小区域目标重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郭亮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94-97,共4页
针对当前重建目标区域缺失图像信息时局限性较大,提出一种结合三维VR技术的小区域目标重建方法。对小区域目标进行相机标定,在相机标定过程中,引入小区域目标二维图像物理参数组建相机成像模型,利用直接法求解小区域目标成像参数,结合... 针对当前重建目标区域缺失图像信息时局限性较大,提出一种结合三维VR技术的小区域目标重建方法。对小区域目标进行相机标定,在相机标定过程中,引入小区域目标二维图像物理参数组建相机成像模型,利用直接法求解小区域目标成像参数,结合相机标定的结果利用SURF算法对小区域目标二维图像提取特征点。寻找小区域目标图像内任意一个主方向,构成各个特征点的图像旋转不变量,以该不变量为依据利用归一化互相关方法计算出小区域目标两图像块之间的近似程度,通过对极几何的性质约束小区域目标特征匹配点计算基础矩阵,以获得的小区域目标投影矩阵和特征点的匹配关系为依据,完成小区域目标空间点的三维重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率及实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VR技术 小区域目标重建 相机标定 特征点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方位高分辨率SAR的三维目标自动重建(二)多方位重建 被引量:3
7
作者 徐丰 金亚秋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33,共11页
提出从多方位米级分辨率SAR图像自动重建三维立体建筑物目标的方法。第一部分给出了建筑物目标像的自动检测与提取。第二部分定义一组几何参数描述建筑物目标像,给出参数分布的概率描述。由此建立多方位目标像的参数相关模型,给出其极... 提出从多方位米级分辨率SAR图像自动重建三维立体建筑物目标的方法。第一部分给出了建筑物目标像的自动检测与提取。第二部分定义一组几何参数描述建筑物目标像,给出参数分布的概率描述。由此建立多方位目标像的参数相关模型,给出其极大似然估计。设计了一种有效的多方位自动重建算法,从多方位检测结果中以较高的可靠性重建建筑物目标。分别用4方位虚拟场景的模拟SAR图像和机载全极化X波段Pi-SAR图像做试验。比较实际场景,重建结果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也给出了发展多方位星载SAR应用的初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SAR 建筑目标重建 极大似然估计 多方位相关 多方位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方位高分辨率SAR的三维目标自动重建(一) 目标像的检测 被引量:2
8
作者 徐丰 金亚秋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99-905,共7页
用多方位SAR图像融合获取立体目标信息是高分辨率SAR的一项关键应用技术。以t长方体为建筑物目标模型,提出从多方位米级分辨率SAR图像自动重建三维立体建筑物目标的方法。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从米级分辨率SAR图像检测提取建筑物... 用多方位SAR图像融合获取立体目标信息是高分辨率SAR的一项关键应用技术。以t长方体为建筑物目标模型,提出从多方位米级分辨率SAR图像自动重建三维立体建筑物目标的方法。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从米级分辨率SAR图像检测提取建筑物目标像的方法。先用恒虚警率(CFAR)检测器检测各方位SAR图像中建筑物目标像的边缘,然后用脊滤波细化边缘,再根据条状建筑物像的直线特征,用分块平行线Hough变换检测平行线段,最终检测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建筑物目标像。文中用虚拟场景模拟的SAR图像和机载全极化X波段Pi-SAR图像做试验,提取了建筑物目标像。第二部分以本文为基础进行三维建筑物目标群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方位高分辨率SAR 建筑目标重建 脊滤波 平行线Hough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离向扫描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目标三维重建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珂殊 吴一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5-131,共7页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AL)能够实现远距离目标的精细成像。由于SAL基于距离多普勒原理成像,将地面场景映射到成像平面上会引起高程信息的丢失。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向扫描的SAL目标三维重建方法,通过距离向扫描体制SAL得到一定扫描角度范围...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AL)能够实现远距离目标的精细成像。由于SAL基于距离多普勒原理成像,将地面场景映射到成像平面上会引起高程信息的丢失。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向扫描的SAL目标三维重建方法,通过距离向扫描体制SAL得到一定扫描角度范围内的多条合成孔径图像,利用相邻条带图像目标的重叠成像实现三维重建。基于TerraSAR图像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距离向扫描体制SAL可以实现目标的三维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 距离向扫描 多条带重叠图像 目标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语文课程名称的归正与我国母语教育目标的重建 被引量:7
10
作者 潘涌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38,共8页
文章基于对我国传统"语文"课程名称之弊的历史反思,梳理并归纳出世界各国母语课程和教科书命名的共同特点,力主变传统单一的"语文"课程名称为以"汉语"为核心词、重心逐渐递升的新命名序列;进而着重阐释... 文章基于对我国传统"语文"课程名称之弊的历史反思,梳理并归纳出世界各国母语课程和教科书命名的共同特点,力主变传统单一的"语文"课程名称为以"汉语"为核心词、重心逐渐递升的新命名序列;进而着重阐释我国母语教育目标的重建,即确立积极语用为核心的母语教育目标观,培养学习者以"思"为中枢,以"听、读、视"为基础,以"说、写、评"为指向的全语用能力,并使之由狭隘的接受性语用升华为洋溢主体个性、美感和创意的表现性语用(深度语用),炼就未来公民以"表现力"为内核的"言语童子功",最终汇聚成象征着东方大国空前文化创造活力的强势汉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文课程 名称归正 母语教育 目标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肌肉神经分布重建大鼠模型及低频电刺激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良清 周慧 +3 位作者 杨琳 黄剑平 杨万章 李光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54,共8页
目的:利用大鼠模型开展目标肌肉神经分布重建(TMR)研究,使用低频电刺激,观察电刺激对神经移植后的再生和减轻骨骼肌失神经萎缩程度的效果。方法:所有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失神经支配组、TMR模型组及电刺激组。制作TMR大鼠模型,将大... 目的:利用大鼠模型开展目标肌肉神经分布重建(TMR)研究,使用低频电刺激,观察电刺激对神经移植后的再生和减轻骨骼肌失神经萎缩程度的效果。方法:所有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失神经支配组、TMR模型组及电刺激组。制作TMR大鼠模型,将大鼠右侧正中神经移植到胸大肌上,术后2天开始进行低频电刺激。利用植入的肌内电极采集大鼠双侧胸大肌的肌电信号;采用骨骼肌收缩的力学分析方法检测胸大肌的最大单收缩力及最大强直收缩力;应用肌湿重维持率检测胸大肌失神经萎缩情况。结果:1第4周与第1周相比,TMR模型组右侧胸大肌的肌电信号轻微增加;电刺激组右侧胸大肌的肌电信号明显增强;失神经支配组几乎观察不到右侧胸大肌的肌电信号;正常对照组的肌电信号基本不变。2正常对照组的最大单收缩力及最大强直收缩力均明显大于TMR模型组和电刺激组(P<0.01),电刺激组则明显大于TMR模型组(P<0.05)。3TMR模型组和电刺激组的胸大肌湿重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失神经支配组(P<0.01),电刺激组则明显高于TMR模型组(P<0.05)。结论:使用低频电刺激TMR大鼠模型,对促进神经移植后的再生和减轻骨骼肌失神经萎缩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肌肉神经分布重建 低频电刺激 周围神经再生 肌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程序重建下多路激光束合成设计
12
作者 黄涛 王林荣 陈航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4-188,共5页
为了解决当前激光光束在合成过程中,光束偏振方向不平行,导致激光输出功率较小、合成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目标程序重建的多路激光束合成方法。根据探测器采集到的目标在不同区域的反射强度信息,通过反射层析投影成像重建目标图像... 为了解决当前激光光束在合成过程中,光束偏振方向不平行,导致激光输出功率较小、合成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目标程序重建的多路激光束合成方法。根据探测器采集到的目标在不同区域的反射强度信息,通过反射层析投影成像重建目标图像,运用滤波反投影算法,滤波处理投影信息,完成目标程序重建。采用相干偏振合成原理,获得高功率、高光束质量的激光输出,定量分析多路激光束波长和光程的影响,利用纤芯和数值孔径约束光路。通过半波片改变偏振方向,采用薄膜干涉型偏振合束器,获取复合薄膜折射率,使多路激光通过偏振合束器,完成多路激光束合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激光输出功率为9.5 kW,合束效率高达57%,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程序重建 滤波反投影算法 多路激光束 偏振合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阵分解的三维动态电阻抗断层成像方法
13
作者 李秀艳 赵天晨 +1 位作者 王琦 韩晶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7,共9页
针对医学诊断成像和监测领域中运动目标在三维空间中的实时跟踪问题,基于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提出了一种矩阵分解的三维重建算法(3D-LS),通过同时考虑时间连续性和空间结构信息,有效分离三维电阻抗图像中的动态分量和背景分量。以... 针对医学诊断成像和监测领域中运动目标在三维空间中的实时跟踪问题,基于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提出了一种矩阵分解的三维重建算法(3D-LS),通过同时考虑时间连续性和空间结构信息,有效分离三维电阻抗图像中的动态分量和背景分量。以小球运动为例,采用多线电极构建三维动态EIT模型并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3D-LS算法重建的图像具有更好的三维结构连续性和更均匀的电导率分布;与传统成像算法相比,在小球沿X轴运动案例仿真中,仿真重建图像相对误差(RE)平均降低了28.9%,结构相似度(SSIM)平均提高了22.4%,在沿Y轴运动案例中,仿真重建图像RE平均降低了36.9%,SSIM平均提高了44.0%;实验重建图像RE平均降低了19.9%,SSIM平均提高了23.2%。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证实了该方法在三维动态EIT重建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断层成像 矩阵分解算法 逆问题 运动目标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幅目标图片的三维重建技术及其目标强度计算
14
作者 张学刚 李明达 +3 位作者 胡浩浩 陈凤林 范军 王新宁 《舰船科学技术》 2009年第6期132-135,共4页
从图像立体视觉出发,提出了一种利用目标多幅照片进行三维重建进而利用板块元方法计算其目标强度的方法。针对该方法进行了潜艇线型模型恢复实验,对恢复的模型进行了目标强度计算,并分析了该建模方法的建模误差对目标强度计算的影响。
关键词 目标照片三维重建 目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olt插值的微波近场成像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子超 苏小敏 《现代电子技术》 2011年第17期28-30,35,共4页
提出了一种毫米波成像方法,并对该成像算法做了详细的推导。同时,对该算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并通过改变仿真参数着重分析了天线扫描范围、目标之间的间隔以及天线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对成像空间分辨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不但... 提出了一种毫米波成像方法,并对该成像算法做了详细的推导。同时,对该算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并通过改变仿真参数着重分析了天线扫描范围、目标之间的间隔以及天线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对成像空间分辨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不但可以准确重建目标的二维像,而且具有良好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成像 目标重建 仿真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散射光场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冰 樊学强 +2 位作者 李德奎 彭志勇 郭忠义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80-898,共19页
散射介质会改变光子的传播方向和传输路径,导致成像质量下降甚至形成散斑。理论上,散射介质的传输矩阵可以被用来恢复目标信息,但是求解传输矩阵的过程十分复杂,而且精度也受较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深度学习技术为解决散射... 散射介质会改变光子的传播方向和传输路径,导致成像质量下降甚至形成散斑。理论上,散射介质的传输矩阵可以被用来恢复目标信息,但是求解传输矩阵的过程十分复杂,而且精度也受较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深度学习技术为解决散射光场成像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其作为一种求解逆问题的常用方法可以准确恢复目标信息、提高成像质量,在散射光场成像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涌现出了一系列突出的科研成果。基于深度学习算法中的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总结了现阶段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散射光场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并从深度学习技术的网络结构、成像质量、泛化性等方面分析比较了各类智能算法成像技术性能。最后,分析了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散射光场成像技术的优势及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光学 散射光场成像 目标重建 深度学习 散射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多星多分辨率的SAR图像舰船候选区域提取方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炎 单子力 高峰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0-778,共9页
基于CFAR和核密度估计(KDE)的SAR传统舰船候选区域提取方法存在以下缺陷:CFAR虚警率依赖人工经验选择;CFAR仅对杂波分布建模,会对被检目标构成一定的漏检风险;利用KDE进行强海杂波过滤时,需凭人工经验选择滤除阈值。这使得传统舰船候选... 基于CFAR和核密度估计(KDE)的SAR传统舰船候选区域提取方法存在以下缺陷:CFAR虚警率依赖人工经验选择;CFAR仅对杂波分布建模,会对被检目标构成一定的漏检风险;利用KDE进行强海杂波过滤时,需凭人工经验选择滤除阈值。这使得传统舰船候选区域提取方法无法适应多星多分辨率等复杂场景。该文提出一种面向多星多分辨率的SAR图像舰船候选区域提取算法,针对CFAR算法的缺陷,提出采用均值二分法迭代逼近目标计算分割阈值,在克服CFAR缺陷的同时,计算效率比CFAR提高10倍以上;针对KDE的缺陷,提出了区块KDE结合大阈值滤除强海杂波,再借助种子点生长算法重建目标。由于大阈值具有足够的阈量,使得算法可以适应更复杂的场景。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具有不漏检、阈值自适应、计算效率高、虚警率低的优点,具备优秀的多星多分辨率SAR舰船候选区域提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舰船候选区域 均值二分法 目标重建 种子点生长 阈值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截肢者行走意图识别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蕾 王辉 +5 位作者 黄品高 林闯 郑悦 魏月 郭欣 李光林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70-1380,共11页
直立行走是人类独立生活和正常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功能之一.人因遭受工伤、交通事故、战争、自然灾害(地震等)、疾病(糖尿病、癌症等)、先天出生缺陷等意外和不幸造成下肢截肢,从而部分或全部丧失行走能力,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参与社会活... 直立行走是人类独立生活和正常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功能之一.人因遭受工伤、交通事故、战争、自然灾害(地震等)、疾病(糖尿病、癌症等)、先天出生缺陷等意外和不幸造成下肢截肢,从而部分或全部丧失行走能力,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下肢假肢是下肢截肢者恢复行走功能的唯一手段,其技术发展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为使下肢假肢使用者能像正常腿一样或接近的步态行走,关键是实现截肢者行走意图的自动精确识别.本文首先探索了行走意图识别的内涵;然后从信号源的角度分析了不同截肢者行走意图识别方法的特点,尤其是神经功能重建作为补充的肌电信号(Electromyography,EMG)源的方法,并简述其研究进展,提出了一种融合生物力学信号和生物电信号的截肢者行走意图识别方法;最后对下肢截肢者行走意图识别方法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假肢 行走意图识别 肌电信号 生物力学信号 目标肌肉神经分布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