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目标速度估计的分布式MIMO雷达资源分配算法 被引量:9
1
作者 胡捍英 孙扬 郑娜娥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53-2460,共8页
为了提高分布式MIMO雷达的多目标速度估计精度,该文分析了发射功率和信号有效时宽对估计精度的影响,进而提出一种将两者联合优化的资源分配算法。首先,以最小化目标速度估计的克拉美罗界(CRLB)最大值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包含发射功率和信... 为了提高分布式MIMO雷达的多目标速度估计精度,该文分析了发射功率和信号有效时宽对估计精度的影响,进而提出一种将两者联合优化的资源分配算法。首先,以最小化目标速度估计的克拉美罗界(CRLB)最大值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包含发射功率和信号有效时宽两个优化变量的优化模型,然后采用连续参数凸估计(Sequential Parametric Convex Approximation,SPCA)算法对这个非凸的优化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所提算法进行资源分配能明显提高目标速度的估计精度。此外,仿真结果表明信号有效时宽对目标速度估计精度的影响大于发射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MIMO雷达 目标速度估计 功率分配 信号有效时宽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阴影检测的视频SAR运动目标速度估计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尚士泽 吴福伟 周洋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32,共6页
针对视频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中运动目标速度估计,提出一种基于阴影检测的运动目标速度估计方法。首先,将相邻帧SAR图像进行对消获得对消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方法对阴影进行检测;然后,利用区域分块方法对阴影进行定位;最后,利用阴影区... 针对视频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中运动目标速度估计,提出一种基于阴影检测的运动目标速度估计方法。首先,将相邻帧SAR图像进行对消获得对消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方法对阴影进行检测;然后,利用区域分块方法对阴影进行定位;最后,利用阴影区域像素累积方法估计运动目标的距离向速度和方位向速度。该方法避免了直接对运动目标的检测和参数估计,降低了检测复杂度,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本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SAR成像 阴影检测 目标速度估计 图像对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估计动目标径向速度的新方法
3
作者 田斌 马智 《火控雷达技术》 2022年第3期9-14,共6页
针对机载多通道SAR/GMTI系统,本文提出一种新的估计动目标径向速度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空域采样信号矢量的超完备表示,将动目标径向速度估计问题转化为目标幅度向量的稀疏恢复问题;随后,在1-范数意义下,利用凸优化求解得到目标幅度... 针对机载多通道SAR/GMTI系统,本文提出一种新的估计动目标径向速度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空域采样信号矢量的超完备表示,将动目标径向速度估计问题转化为目标幅度向量的稀疏恢复问题;随后,在1-范数意义下,利用凸优化求解得到目标幅度向量欠定方程的全局最优解,进而估计出目标的径向速度。由于新方法在估计目标速度时不需要抑制杂波,因此可提高系统对慢速目标的测速精度。此外,文中的仿真及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与最大似然方法相比,新方法获取到的速度谱峰更为尖锐,更有利于目标速度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通道SAR系统 目标径向速度估计 超完备表示 稀疏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具有机动目标加速度补偿的制导律设计
4
作者 王重阳 王敏 +2 位作者 李慧 许振领 苏振强 《电子设计工程》 2023年第22期52-56,共5页
基于防空导弹拦截大机动目标减小脱靶量的目的,采用经典PID控制中误差反馈的方法设计了拦截大机动目标的制导律。通过建立机动目标的“当前”统计模型与弹目相对运动方程,对模型进行离散化、线性化,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的方法估计出目标... 基于防空导弹拦截大机动目标减小脱靶量的目的,采用经典PID控制中误差反馈的方法设计了拦截大机动目标的制导律。通过建立机动目标的“当前”统计模型与弹目相对运动方程,对模型进行离散化、线性化,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的方法估计出目标机动加速度信息,解决了制导律对目标机动加速度信息的需求。通过计算机仿真,对制导过程中导弹的末端过载收敛性与脱靶量等性能指标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设计的制导律在拦截机动目标的性能优于比例导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目标 制导律 卡尔曼滤波 目标速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ear Track Estimation Using Double Pulse Sources for Near-Field Underwater Moving Target 被引量:2
5
作者 Zhifei ChenI Hong Hou +2 位作者 Jianhua Yang Jincai Sun Qian Wang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3年第2期240-244,共5页
The double pulse sources (DPS)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linear track estimation in this work. In the field of noise identification of underwater moving target, the Doppler will distort the frequency and amplitude of ... The double pulse sources (DPS)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linear track estimation in this work. In the field of noise identification of underwater moving target, the Doppler will distort the frequency and amplitude of the radiated noise. To eliminate this, the track estimation is necessary. In the DPS method, we first estimate bearings of two sinusoidal pulse sources installed in the moving target through baseline positioning method. Meanwhile, the emitted and recorded time of each pulse are also acquired. Then the linear track parameters will be achieved based on the geometry pattern with the help of double sources spacing. The simulated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DPS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evious double source spacing method. The simulate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a moving battery car to further evaluate its performance. When the target is 40-60m away,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biases of track azimuth and abeam distance of DPS are under 0.6° and 3.4m, respectively. And the average deviation of estimated velocity is around 0.25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ear track estimation double pulse sources (DPS) baseline positioning method time-of-arrival differ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