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T)分子标记技术在花生属中的应用 被引量:77
1
作者 熊发前 蒋菁 +5 位作者 钟瑞春 韩柱强 贺梁琼 李忠 庄伟建 唐荣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055-2061,共7页
花生属分子标记领域的研究远落后于其他物种,而栽培种花生因其遗传基础狭窄,用大多数分子标记技术都难以检测到丰富的分子标记,因此限制了花生属野生种在改良花生栽培种方面的利用以及建立花生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本文分别对花生... 花生属分子标记领域的研究远落后于其他物种,而栽培种花生因其遗传基础狭窄,用大多数分子标记技术都难以检测到丰富的分子标记,因此限制了花生属野生种在改良花生栽培种方面的利用以及建立花生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本文分别对花生属4个区组的16份种质资源和8份花生栽培种资源采用与功能基因相关的SCoT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花生属种间和栽培种内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23条SCoT引物在花生属试材基因组中的扩增位点共194个,其中多态性位点130个,多态性达67.01%,通过聚类分析研究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在栽培种内筛选出19条多态性引物,在8份试材基因组中扩增位点198个,其中多态性位点67个,多态性为33.84%,表明SCoT分子标记技术能在花生栽培种内检测出一定程度的DNA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豆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T)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明辉 张志录 +2 位作者 杨雨华 佟伟霜 杨风岭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6-116,117,118,119,共4页
采用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 T)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红豆杉18份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种质间的遗传关系,为红豆杉资源的保护、利用以及遗传育种提供依据。以18份红豆杉种质资源为材料,从80条引物中筛选出19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 采用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 T)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红豆杉18份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种质间的遗传关系,为红豆杉资源的保护、利用以及遗传育种提供依据。以18份红豆杉种质资源为材料,从80条引物中筛选出19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利用NTSYS-pc2.10e软件对其扩增位点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条引物共扩增出134条带,其中97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带比率为72.39%。18个红豆杉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31-0.89之间,说明SCo T标记能够揭示材料间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利用UPGMA进行系统的聚类分析显示,在相似系数0.53处可将18份红豆杉资源分成两大类;主坐标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红豆杉资源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Co T分子标记技术可有效地从分子水平揭示红豆杉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T)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表达序列标签(EST)的新型目标分子标记技术——保守区域扩增多态性(CoRAP) 被引量:3
3
作者 熊发前 唐荣华 +5 位作者 庄伟建 蒋菁 钟瑞春 韩柱强 贺梁琼 李忠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00-103,共4页
CoRAP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基于表达序列标签的目标分子标记新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该分子标记的原理是:根据表达序列标签来设计1个固定引物,根据大多数内含子内部的一段保守序列设计另1个随机引物,在退火温度... CoRAP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基于表达序列标签的目标分子标记新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该分子标记的原理是:根据表达序列标签来设计1个固定引物,根据大多数内含子内部的一段保守序列设计另1个随机引物,在退火温度为52℃的常规3步法PCR程序下,扩增产生偏向表达序列标签附近区域的显性或共显性标记。该分子标记可以作为SRAP、TRAP标记有效补充的目标分子标记新技术,在生物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基因标记、QTL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守区域扩增多态性(CoRAP) 目标分子标记 表达序列标签(EST) 内含子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SCoT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和指纹图谱的构建 被引量:19
4
作者 杨珂 周延清 +1 位作者 段红英 郭萌萌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8-614,共7页
该研究采用L_(25)(5~6)正交设计和单因素两种方法,对影响地黄SCoT-PCR反应的5个因素(模板DNA浓度,引物浓度,ddH_2O和Mix的用量以及退火温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反应体系总体积为25μL,含有8μL ddH_2O,1μL模板DNA(80 ng... 该研究采用L_(25)(5~6)正交设计和单因素两种方法,对影响地黄SCoT-PCR反应的5个因素(模板DNA浓度,引物浓度,ddH_2O和Mix的用量以及退火温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反应体系总体积为25μL,含有8μL ddH_2O,1μL模板DNA(80 ng·μL^(-1)),1μL引物(8μmol·L^(-1))和15μL Mix,退火温度为45℃。运用30份地黄种质材料,对优化的SCoT-PCR正交体系进行多次重复验证,获得了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的扩增图谱,证明该反应体系稳定可靠。利用该体系对32条SCoT引物进行两次筛选,得到14个扩增产物清晰、重复性好且多态性条带相对较高的引物。利用SCoT_4等5条引物构建了上述地黄2个种共30份种质的SCoT指纹图谱。利用这5个SCoT引物指纹图谱可将7个地黄常用栽培品种区分开。这表明SCoT分子标记体系适用于地黄主要品种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所构建的指纹图谱也为地黄常见的7个栽培品种的区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T) 单因素试验 正交设计 引物筛选 品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EMS突变体库的构建及SCoT标记筛选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方小梅 杨文娟 +8 位作者 王于栋 唐恬 吴银环 陶建波 王艺钢 王俊珍 朱剑锋 张建 易泽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65,共12页
苦荞属于蓼科荞麦属1年生草本植物,药食两用,营养价值丰富.该研究以苦荞测序品种“品苦1号”为试验材料,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技术构建苦荞突变体库,并利用形态观察及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T)分子标记对突变体进行了筛选分析,... 苦荞属于蓼科荞麦属1年生草本植物,药食两用,营养价值丰富.该研究以苦荞测序品种“品苦1号”为试验材料,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技术构建苦荞突变体库,并利用形态观察及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T)分子标记对突变体进行了筛选分析,主要研究结果为:(1) 0.6%EMS处理12 h为“品苦1号”最佳诱变处理;(2)构建了包含966个株系的苦荞突变体库,M2代11个主要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得到包括籽粒大小因子、籽粒形状因子、植株产量因子、植株表型因子的4大主成分因子;聚类分析将M2代群体按农艺性状的差异分为4大类;(3)利用26条SCoT引物对“品苦1号”诱变M2代群体进行PCR扩增,共得到263条清晰稳定的条带;诱变M2代与野生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003 8~0.324 5之间,其中PKM2-803和对照“品苦1号”(CK)间的遗传距离最大,PKM2-097和CK间的遗传距离最小;聚类分析将966份材料分为4大类,与表型分类相似,表明EMS诱变导致苦荞在表型性状及DNA分子水平均发生了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甲基磺酸乙酯诱变 突变体库 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AP和SCoT标记分析不同甜樱桃品种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沛华 王进 +3 位作者 梁东 吕秀兰 周桂虹 李元美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2,共11页
【目的】探究40个甜樱桃(Prunus avium L.)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SRAP和SCoT标记在甜樱桃上的应用。【方法】利用SRAP和SCoT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筛选出6对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SRAP引物和7条SCoT引物,在40个甜樱桃品种中... 【目的】探究40个甜樱桃(Prunus avium L.)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SRAP和SCoT标记在甜樱桃上的应用。【方法】利用SRAP和SCoT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筛选出6对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SRAP引物和7条SCoT引物,在40个甜樱桃品种中分别扩增出多态性条带67和69条,多态性百分率分别为90.54%和93.24%。SRAP标记和SCoT标记的UPGMA聚类分析表明,40个甜樱桃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在0.67~0.95和0.72~0.93,说明甜樱桃的遗传背景相对较窄。SRAP标记在相似系数0.79左右可以将40份甜樱桃分为6组,SCoT标记在相似系数在0.77左右可以将40份甜樱桃分为6组。两种分子标记中,来自不同地区的甜樱桃品种没有明显聚类,说明各个地区甜樱桃品种基因交流频繁,另外大部分黄色系甜樱桃品种聚为一类。【结论】2种分子标记均可应用于分析甜樱桃遗传多样性且能够区分不同果皮颜色甜樱桃,可以作为后期种质资源利用和新品种选育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樱桃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 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倍体枇杷SCoT分析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33
7
作者 韩国辉 汪卫星 +5 位作者 向素琼 边禹 郭启高 何桥 李晓林 梁国鲁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3-437,共5页
以软条白沙枇杷三倍体株系为试材,采用L25(56)正交设计方法,对影响枇杷SCoT-PCR反应的Mg2+、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及模板DNA用量等因素进行优化筛选,并对最适退火温度进行了探讨。建立了适于不同倍性枇杷分析的SCoT-PCR扩增体系,... 以软条白沙枇杷三倍体株系为试材,采用L25(56)正交设计方法,对影响枇杷SCoT-PCR反应的Mg2+、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及模板DNA用量等因素进行优化筛选,并对最适退火温度进行了探讨。建立了适于不同倍性枇杷分析的SCoT-PCR扩增体系,即20μL的优化体系中含有:Mg2+1.5 mmol·L-1,dNTPs 0.35 mmol·L-1,引物0.5μmol·L-1,Taq酶0.5 U,模板DNA 50 ng。引物最适退火温度为51.8℃。应用优化的反应体系,对32个SCoT引物和3个枇杷品种(泸州六号:2x,3x,4x,5x;龙泉1号:2x,3x,4x;早红3号:2x,3x,4x)的10个不同倍性株系进行扩增,获得了条带清晰,稳定可靠的电泳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多倍体 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 正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蒜属植物SCoT-PCR反应体系构建及优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姜小凤 高燕会 +1 位作者 童再康 黄春红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4-452,共9页
建立并优化了石蒜属Lycoris植物的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SCoT-PCR)反应体系,为研究石蒜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遗传改良提供新的思路。采用L25(56)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2种方法优化石蒜属植物SCoT-PCR体系... 建立并优化了石蒜属Lycoris植物的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SCoT-PCR)反应体系,为研究石蒜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遗传改良提供新的思路。采用L25(56)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2种方法优化石蒜属植物SCoT-PCR体系。得出石蒜属植物SCoT-PCR最佳反应体系:DNA模板2.0 mg.L-1,引物0.125μmol.L-1,三磷酸碱基脱氧核苷酸(dNTPs)0.2 mmol.L-1,镁离子(Mg2+)3.0 mmol.L-1,Taq DNA聚合酶1.0×16.67nkat。对优化的反应体系进行通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检测,结果均能获得丰富、稳定、清晰的DNA谱带。最后可知SCoT新型标记在石蒜属植物中应用效果良好,可为石蒜属植物以后的研究提供基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石蒜属 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 PCR反应体系 正交设计 单因素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CoT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红 杨鑫 安华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59-1564,共6页
应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71份贵州桃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其遗传多样性及资源间的遗传关系,为科学保存与利用贵州桃种质资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16条引物共检测出192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数156个,多态性... 应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71份贵州桃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其遗传多样性及资源间的遗传关系,为科学保存与利用贵州桃种质资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16条引物共检测出192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数156个,多态性比例为81.25%,平均每条引物扩增位点为12个;供试材料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65 0±0.186 1,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400 3±0.254 3,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400 0-0.852 5。(2)UPGMA聚类分析显示,在相似系数0.65处可将71份桃资源分成6类,其中2份白花桃资源、2份血桃资源、2份青桃资源分别为同名异物。研究认为贵州桃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该分子标记技术区分了同名异物的桃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金花茶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祥青 李文芳 +5 位作者 吴丽君 陈义堂 王子墨 郑宏 郑航 邹双全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0-308,共9页
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组装得到了夏石金花茶等4种金花茶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了注释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金花茶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序列高度相似,约为156657~157046 bp,均预测注释134个基因,包含89个蛋白编码基因、8个rRNA和3... 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组装得到了夏石金花茶等4种金花茶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了注释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金花茶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序列高度相似,约为156657~157046 bp,均预测注释134个基因,包含89个蛋白编码基因、8个rRNA和37个tRNA;金花茶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在结构和进化上具有保守性,它们具有相似的密码子偏好性且均未发生大面积的倒位和基因重排;通过叶绿体基因组的比较分析和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发掘了rps16和ycf1等高变异片段,这些片段可作为金花茶植物的分子标记;基于金花茶叶绿体基因组数据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具有较高的支持度,说明金花茶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公布对其系统发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植物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多态性分析 分子标记 SSR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