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I目标设备的配置空间实现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章进 冉峰 +1 位作者 汤立华 徐美华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8-70,共3页
介绍一种仅使用配置空间设计PCI板卡的方法 ,使板卡设计者能比较容易从ISA过渡到PCI设计 ,该方法基于FPGA/CPLD ,在最小设计模式下 ,仅使用
关键词 PCI总线 目标设备 配置空间 I/O板 FPGA CPLD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I总线目标设备控制器的IP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华锦 高德远 韩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9期22-24,共3页
在芯片设计中采用IP(IntellectualProperty)是IC设计发展到SOC时代的必然选择,建立IP库能为以后的设计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提高设计效率。该文介绍的PCI目标设备总线控制器的IP设计就是航空微电子中心建库工作的组成部分。文中详细描... 在芯片设计中采用IP(IntellectualProperty)是IC设计发展到SOC时代的必然选择,建立IP库能为以后的设计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提高设计效率。该文介绍的PCI目标设备总线控制器的IP设计就是航空微电子中心建库工作的组成部分。文中详细描述了控制器的控制通路和数据通路的设计,以及电路的仿真、综合、实现和验证等过程。设计的仿真和验证结果表明,该IP核在功能和时序上符合PCI技术规范2.2版本,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I总线 目标设备控制器 IP 设计 集成电路 系统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零能耗建筑低碳能源系统的设计及其设备容量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苏佶智 康熙 +3 位作者 邢琳 田欢庆 白佳慧 吕燕捷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2-262,共11页
为了使作为建筑碳排放主要来源的建筑能源系统向低碳化发展,实现“双碳”目标,以河北省某典型近零能耗建筑为例,设计近零能耗建筑低碳能源系统,从冷、热、电供应的角度建立该系统的运行策略,并分析该系统的设备工作原理;以年度总成本、... 为了使作为建筑碳排放主要来源的建筑能源系统向低碳化发展,实现“双碳”目标,以河北省某典型近零能耗建筑为例,设计近零能耗建筑低碳能源系统,从冷、热、电供应的角度建立该系统的运行策略,并分析该系统的设备工作原理;以年度总成本、年度碳排放量和电网交互总电量为单目标设备容量,建立设备容量优化的单目标和多目标函数;综合考虑该系统的经济、环保、独立性,采用优化工具Genopt中的Hooke-Jeeves算法优化设备容量;分析该系统的建筑负荷和电价的敏感性,并利用Trnsys软件模拟该系统的运行工况。结果表明:该系统设备容量优化的多目标函数解集无法使3个单目标设备容量同时最优,只能寻求多目标综合性能最优;该系统的最优设备容量方案是太阳能光伏板个数为81,太阳能集热器铺设面积为10 m^(2),空气源热泵的额定功率为2.78 kW,蓄电池容量为4.1 kW·h,保温水箱容积为3 m^(3);相较于传统的近零能耗建筑能源系统,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环保性和独立性,年度碳减排率达到77.76%,电网交互减少率达到67.23%;在无蓄电的情况下,该系统的综合性能指标增大6.63%,综合性能仍优于传统的近零能耗建筑能源系统的;相对于下网模式,该系统在上网模式下的电网交互总电量略大;通过单目标设备容量优化,该系统以年度总成本为优化目标时的年度碳排放量在3个单目标设备容量中达到最大值6161 kg,以年度碳排放量为优化目标时的年度总成本、电网交互总电量分别达到最大值29359元、33447 kW·h;相对于电价波动,该系统的建筑负荷对综合性能指标的影响较大;该系统在夏季和过渡季电网用电量为0,基本达到自给自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零能耗建筑 低碳能源系统 目标设备容量优化 可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目标、多层次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策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岳 温熙森 +1 位作者 陶利民 秦国军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4-58,共5页
在分析大型复杂设备系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目标、多层次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的体系结构、诊断策略,并对系统实现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设备 状态监测 故障诊断 目标设备 多层次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免携带设备双目标定位算法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凯 余君君 黄青华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2-867,共6页
免携带设备的目标定位(DFL)不需要目标携带任何设备就能获取位置信息,针对现有算法在多目标定位中存在的因射频信号时变特性引起的问题,该文结合指纹法,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的免携带设备双目标定位算法。该算法采用中心概率覆盖模型建立... 免携带设备的目标定位(DFL)不需要目标携带任何设备就能获取位置信息,针对现有算法在多目标定位中存在的因射频信号时变特性引起的问题,该文结合指纹法,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的免携带设备双目标定位算法。该算法采用中心概率覆盖模型建立单目标射频地图到双目标射频地图的映射关系,解决指纹法由于目标数的增加引起的离线训练量骤增的问题。并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对双目标射频地图进行分类,通过类匹配缩小定位区域的范围,降低定位算法的复杂度。最后利用压缩感知的方法,将定位问题转化成稀疏信号的重构问题,提高了定位精度。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无线层析成像的压缩感知定位算法相比,该算法能达到较高的定位精度,且实时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携带设备目标定位(DFL) 压缩感知 目标射频地图 K-MEANS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DSP技术的目标自动录取设备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飚 倪青 郝明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42,45,共4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多片 DSP芯片 ADSP- 2 10 6 0的小型化可编程目标自动录取设备的设计方法 ,给出硬件设计框图及软件流程图。用此方法设计的自动录取设备具有功能灵活、体积小、可靠性高、适应性好等特点。
关键词 DSP技术 目标自动录取设备 数字信号处理器 检测录取 简单可编程逻辑器件 EPLD 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子空间去噪的免携带设备目标定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凯 方小俊 张斌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96-1301,共6页
免携带设备目标定位是利用目标人物对无线通信链路产生的阴影衰落来确定目标的位置,然而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也会引起无线链路信号强度的变化,会影响定位精度。针对传统子空间去噪方法的不足,本文与指纹法相结合探讨了基于子空间分解的小... 免携带设备目标定位是利用目标人物对无线通信链路产生的阴影衰落来确定目标的位置,然而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也会引起无线链路信号强度的变化,会影响定位精度。针对传统子空间去噪方法的不足,本文与指纹法相结合探讨了基于子空间分解的小波去噪方法。通过研究静态环境下的噪声特征,选取最大特征值作为信号分量的阈值,自适应地提取目标信号,有效地消除环境变化产生的影响。在线阶段通过计算实时接收信号强度和射频地图中数据信息之间的核距离进行匹配估计出目标的位置。最后通过实验对本文算法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相比传统已有算法能达到更好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携带设备目标定位 指纹法 子空间分解 混合去噪 核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背景模型的免携带设备目标定位算法
8
作者 曲强 吴新杰 陈雪波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7-130,172,共5页
免携带设备目标定位不需要目标携带任何电子设备或标签来对人或其他物体进行定位。针对现有射频层析成像算法在多径环境中定位精度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背景模型的定位算法。该算法首先将斜拉普拉斯分布和贝叶斯理论相结... 免携带设备目标定位不需要目标携带任何电子设备或标签来对人或其他物体进行定位。针对现有射频层析成像算法在多径环境中定位精度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背景模型的定位算法。该算法首先将斜拉普拉斯分布和贝叶斯理论相结合来建立贝叶斯背景模型,用于排除冗余链路;然后对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值进行加权处理,从而减小多径效应对目标定位的干扰;最后引入目标位置的后验估计均值对目标位置进行修正,提高定位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定位算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携带设备目标定位 射频层析成像 贝叶斯理论 冗余链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链路选择学习算法的无设备目标定位 被引量:1
9
作者 金杰 柯炜 +2 位作者 陆俊 王彦力 唐万春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3-590,共8页
针对压缩感知框架下无设备目标定位(device-free localization,DFL)的字典失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链路选择学习(link selection learning,LSL)算法的DFL方式.由于传统基于阴影模型的字典无法准确表达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 针对压缩感知框架下无设备目标定位(device-free localization,DFL)的字典失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链路选择学习(link selection learning,LSL)算法的DFL方式.由于传统基于阴影模型的字典无法准确表达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RSS)变化与目标位置间的对应关系,本文算法首先在训练阶段通过字典学习的方式更新初始字典;同时该算法在更新字典的过程中,仅选取置信区域中的链路参与计算,这样既加速了字典学习过程,提高了算法实时性,又滤除了野值链路的影响.室内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现有基于阴影模型字典所带来的模型误差,提高定位精度,同时具有运算速度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网络 设备目标定位 压缩感知 字典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QoS routing protocol for WiMedia networks
10
作者 JUNG Jin-uk JIN Kyo-hong +1 位作者 HWANG Min-tae JEON Young-a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2期3468-3474,共7页
Though the WiMedia supports higher data rates than other WPAN technologies,a WiMedia device cannot reach other devices that are separated from it by more than 10 m,which is the typical limited transmission range of th... Though the WiMedia supports higher data rates than other WPAN technologies,a WiMedia device cannot reach other devices that are separated from it by more than 10 m,which is the typical limited transmission range of the WiMedia protocol.In this work,we propose a multi-hop QoS routing protocol to enable WiMedia devices to transmit real-time data to devices that are located out of the transmission range.The proposed routing protocol is a hybrid algorithm,which mixes the table-driven and on-demand routing algorithms,searching one or more routes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hops to a destination device.WiMedia MAC is potentially capable of learning the existence of neighbor devices by using a beacon frame.By utilizing the neighbors' information,all devices can create routing entries for devices within 2-hops periodically.For devices beyond the 2-hop range,the newly designed on-demand routing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multi-hop routing.If a routing entry for a destination device is not listed in the routing table,the source device sends a request packet to 2-hop range devices which could be found in the routing table.Since every device maintains routing entries for 2-hop range devices in the routing table,the request packet is replied in advance before its arrival at the destination device.Also,to decide the optimal route for a destination device,the number of medium access slots(MASs),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and hop count are utilized to establish a QoS-enabled routing table.We perform ns-2 simul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routing protocol with AODV and DSDV.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protocol has better throughput and lower overhead than other protoc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MEDIA WPAN multi-hop routing protocol QOS hybrid routing protoc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