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新增内容解读--以改善血压变异和降压目标范围内时间为核心的高质量降压策略浅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新军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6-399,共4页
近期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简称“新指南”)[1]提出了高血压的“分级、分型、分期”管理理念,为实现精准高效和科学规范的高质量血压管理提供了新策略。新指南的显著亮点是在保留以往指南基本内容框架的基础上,... 近期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简称“新指南”)[1]提出了高血压的“分级、分型、分期”管理理念,为实现精准高效和科学规范的高质量血压管理提供了新策略。新指南的显著亮点是在保留以往指南基本内容框架的基础上,大篇幅更新和新增了内容章节,包括如自动诊室血压测量和可穿戴设备血压测量等血压测量技术,更多基于我国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措施,提出以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新型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内皮素双受体拮抗剂和中医药等治疗高血压的新的降压药物种类,以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为代表的器械治疗高血压的新方法,提出以清晨高血压、夜间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等为代表的特殊高血压表型的管理,更新高血压合并临床情况的类型和继发性高血压种类,以及基于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医疗的高血压管理新策略等。在强调降压达标和优化治疗的基础上,新指南提出将实现24 h血压完全控制作为降压治疗的关键目标,体现了新指南与时俱进、契合血压管理实践需要的高质量管理理念。本文撷取新指南中的部分新增内容进行解析。1血压的长期稳定控制策略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管理 指南 解读 血压变异 目标范围内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目标范围内时间与长期血糖变异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方福生 刘星宇 +3 位作者 闫双通 王宁 李春霖 田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979-1983,共5页
背景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作为血糖管理的新指标,与短期血糖波动相关,是否与长期血糖变异性相关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TIR与长期随访期间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变异系数、HbA_(1c)变异性评分(HVS)的关系。方法选取200... 背景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作为血糖管理的新指标,与短期血糖波动相关,是否与长期血糖变异性相关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TIR与长期随访期间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变异系数、HbA_(1c)变异性评分(HVS)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住院行动态血糖监测(CGM)的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根据患者基线TIR水平,将其分为TIR≥85%组(n=141)和TIR<85%组(n=59)。对受试者随访观察(12.5±1.1)年,比较两组长期随访期间HbA_(1c)变异系数和HVS。采用Pearson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IR与HbA_(1c)变异系数、HVS的关系。结果TIR<85%组患者的长期HbA_(1c)变异系数〔(9.7±3.8)%比(8.2±4.5)%,(P=0.028)〕、HVS〔(48.7±20.4)分比(32.5±20.8)分,(P<0.001)〕均明显高于TIR≥85%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IR与长期HbA_(1c)变异系数(r=-0.239,P<0.001)、HVS(r=-0.400,P<0.001)呈线性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TIR对长期HbA_(1c)变异系数、HVS有影响〔b(95%CI)分别为-0.07(-0.12,-0.03)、-0.44(-0.67,-0.21),P<0.05〕。结论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TIR与长期随访期间HbA_(1c)变异系数、HVS相关。TIR越低的患者,长期血糖变异性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目标范围内时间 血糖变异性 糖化血红蛋白 动态血糖监测 老年人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血糖监测及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1
3
作者 付威 李青菊 +2 位作者 李俊 付艳芹 张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3期4251-4254,4260,共5页
背景妊娠期糖尿病(GDM)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我国GDM的发病率为12.8%~16.7%。因妊娠期血糖控制不佳或者血糖监测不严密,母婴并发症明显增加。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通过探头检测细胞间液葡萄糖浓度动态反映血糖的变化,弥补了传统末梢血... 背景妊娠期糖尿病(GDM)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我国GDM的发病率为12.8%~16.7%。因妊娠期血糖控制不佳或者血糖监测不严密,母婴并发症明显增加。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通过探头检测细胞间液葡萄糖浓度动态反映血糖的变化,弥补了传统末梢血糖监测的不足,能够更好地监测妊娠期血糖,有效地改善母婴结局。目的探究动态血糖监测及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对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GDM患者120例,根据血糖监测方法的不同分为动态血糖组(n=80)和末梢血糖组(n=40)。根据CGMS记录的72 h平均TIR值将动态血糖组分为TIR≥85%亚组和TIR<85%亚组。比较动态血糖组和末梢血糖组以及TIR≥85%亚组和TIR<85%亚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动态血糖组和末梢血糖组羊水异常发生率、宫内感染发生率、新生儿身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糖组剖宫产发生率、早产发生率、胎盘早剥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新生儿体质量、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低于末梢血糖组,新生儿胎龄高于末梢血糖组(P<0.05)。TIR≥85%亚组和TIR<85%亚组早产、胎盘早剥、胎膜早破、羊水异常、宫内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IR≥85%亚组剖宫产发生率、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身长低于TIR<85%亚组,新生儿胎龄高于TIR<85%亚组(P<0.05)。结论对GDM患者实行动态血糖监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连续血糖数据,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另外当TIR≥85%时,母婴获益程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 妊娠期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 血糖自我监测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与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舒涛 郭正 +1 位作者 王飞 陈书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873-1879,共7页
背景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是近年兴起的糖尿病血糖管理的新指标。研究证实TIR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存在密切联系。目前对TIR与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蛋白尿方面,常忽视了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其中的作用,且对TI... 背景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是近年兴起的糖尿病血糖管理的新指标。研究证实TIR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存在密切联系。目前对TIR与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蛋白尿方面,常忽视了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其中的作用,且对TIR评价血糖控制的切点划分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TIR与2型糖尿病(T2DM)发生DKD的关系,为临床及时发现、诊治T2DM患者出现DK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21年7—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14例T2DM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用药情况。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eGFR结果,将患者分为DKD组[UACR≥30 mg/g和/或e GFR<60ml·min^(-1)(1.73 m^(2))^(-1),n=58]和单纯T2DM组[UACR<30 mg/g和eGFR≥60 ml·min^(-1)(1.73 m^(2))^(-1),n=156];采用TIR值40%、70%、85%作为切点将患者分为TIR1组(TIR>85%,n=90)、TIR2组(70%<TIR≤85%,n=51)、TIR3组(40%<TIR≤70%,n=57)、TIR4组(TIR≤40%,n=16)。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IR与T2DM患者发生DKD的关系。结果随着TIR水平下降,T2DM患者DKD发生率呈升高趋势(P_(趋势)<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多种因素后,TIR是T2DM患者发生DKD的影响因素[OR=0.976,95%CI(0.953,0.999),P=0.047];调整各种混杂因素后,TIR3组、TIR4组相较于TIR1组是T2DM患者发生DKD的影响因素[OR=5.287,95%CI(1.897,14.737),P=0.001;OR=4.712,95%CI(1.143,19.424),P=0.032],随着TIR水平的降低,T2DM患者DKD发生风险呈增高趋势(P_(趋势)=0.010)。结论TIR是T2DM患者发生DKD的影响因素;随着TIR下降,T2DM患者DKD发生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疾病 2型糖尿病 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 肾小球滤过率 影响因素分析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糖变异性和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铭 奚志 +1 位作者 孟启哲 杨霄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18-1423,共6页
背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与永久性神经缺陷、功能障碍有关,并且被认为是一种不稳定的情况,需要进行全面的内科治疗。而END与血糖波动之间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目的探索血糖变异性(GV)、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与... 背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与永久性神经缺陷、功能障碍有关,并且被认为是一种不稳定的情况,需要进行全面的内科治疗。而END与血糖波动之间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目的探索血糖变异性(GV)、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关系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34例)和非END组(8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记录其GV相关指标〔血糖变异系数(CV)、血糖标准差(SD)、24 h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及葡萄糖TI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价值。结果END组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CV、SD、MAGE、MODD均高于非END组,葡萄糖TIR低于非EN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V〔OR=1.194,95%CI(1.027,1.388),P=0.021〕、SD〔OR=11.040,95%CI(1.189,102.473),P=0.035〕、MAGE〔OR=3.063,95%CI(1.062,8.837),P=0.038〕、MODD〔OR=20.990,95%CI(1.420,201.206),P=0.027〕升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葡萄糖TIR〔OR=0.877,95%CI(0.789,0.974),P=0.014〕升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保护因素。基于CV、SD、MAGE、MODD及葡萄糖TIR建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该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绘制CV、SD、MAGE、MODD及葡萄糖TIR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ROC曲线,结果显示,CV、SD、MAGE、MODD、葡萄糖TIR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7〔95%CI(0.765,0.929),P<0.01〕、0.812〔95%CI(0.723,0.901),P<0.01〕、0.850〔95%CI(0.772,0.928),P<0.01〕、0.803〔95%CI(0.710,0.896),P<0.01〕、0.825〔95%CI(0.747,0.903),P<0.01〕。结论CV、SD、MAGE、MODD及葡萄糖TIR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并对END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通过降低GV并增加葡萄糖TIR对预防END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糖尿病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血糖变异性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葡萄糖管理指标与2型糖尿病肾病风险的相关性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淑倩 胡秀娟 +7 位作者 印小蓉 崔梦捷 黄沁仪 尹杨柳 惠灿灿 程雨微 张雅 孙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82-1786,共5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葡萄糖管理指标(GMI)与2型糖尿病肾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分析215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白蛋白/肌酐(UACR)结果分为T2DM组117例和糖尿病肾病(DN)组9... 目的探讨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葡萄糖管理指标(GMI)与2型糖尿病肾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分析215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白蛋白/肌酐(UACR)结果分为T2DM组117例和糖尿病肾病(DN)组98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以及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CGM)的相关指标等。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DN风险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IR、GMI对DN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间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肌酐(Cr)、UACR、e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GM指标中GMI、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时间所占时间的百分比(TAR)、T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IR是T2DM患者发生DN风险的保护因素。TIR预测DN的ROC曲线分析中曲线下面积为0.718(95%CI=0.648~0.789,P<0.001),约登指数为0.38,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71.3%。GMI预测DN的ROC曲线分析中曲线下面积为0.701(95%CI=0.629~0.774,P<0.001),约登指数为0.368,敏感度为63.3%,特异度为73.5%。结论TIR、GMI与DN发生风险显著相关,较低的TIR及较高的GMI可增加DN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肾病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 葡萄糖管理指标 持续葡萄糖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韦颖华 沈秋月(综述) 邵加庆(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2-448,共7页
数十年来,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一直是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但是其存在局限性,特别是缺乏血糖变异性或低血糖风险的信息。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被定义为个体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的百分比,是一种来源于持续血糖监测(CGM)的简单... 数十年来,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一直是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但是其存在局限性,特别是缺乏血糖变异性或低血糖风险的信息。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被定义为个体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的百分比,是一种来源于持续血糖监测(CGM)的简单直观的指标,可反映血糖控制整体情况。不断有研究证实TIR与HbA1c密切相关,并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相关,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评估防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综述了TIR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即多数研究提示TIR的降低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风险增高相关,进一步探讨了TIR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 糖尿病 慢性并发症 持续血糖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研究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足的相关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冯秀丽 郑之陈 +6 位作者 张桐毓 周丽 徐宁 赵仁豪 杨腾 王娜 王国凤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9-574,共6页
目的本研究应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FGM)探讨血糖波动指标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足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且佩戴FGM的伴或不伴有糖尿病足的T2DM患者233例... 目的本研究应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FGM)探讨血糖波动指标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足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且佩戴FGM的伴或不伴有糖尿病足的T2DM患者233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足,将患者分为非糖尿病足组(n=147)和糖尿病足组(n=8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血糖波动指标,同时进行亚组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评估血糖波动指标对糖尿病足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糖尿病足组相比,糖尿病足组患者病程长,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谷丙转氨酶(ALT)、尿酸(SUA)以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变异系数(CV)、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和平均血糖(MBG)升高,而空腹C肽(FCP)、空腹胰岛素(FINS)、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发现TIR水平与糖尿病足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率有关。二元logistic回归提示HbA_(1c)、MAGE、MODD和MBG是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而TIR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HbA_(1c)、TIR、MAGE、MODD、MBG及联合预测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6、0.850、0.868、0.764、0.619及0.967,联合预测效果更佳。结论HbA_(1c)、TIR、MAGE、MODD和MBG是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影响因素,及早干预上述血糖波动指标可有助于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足 血糖波动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 动态血糖监测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易感性和严重程度:基于TIR、miR-2245P交互影响研究
9
作者 张元宏 姜文科 +1 位作者 李国峰 刘德杰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研究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微小RNA-2245P(miR-2245P)交互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易感性和严重程度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6月烟台业达医院眼科收治的259例DR患者(DR组)与259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T... 目的研究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微小RNA-2245P(miR-2245P)交互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易感性和严重程度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6月烟台业达医院眼科收治的259例DR患者(DR组)与259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T2DM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TIR与miR-2245P,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R易感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TIR、miR-2245P及联合预测DR的效果,使用交互作用系数γ分析TIR与miR-2245P交互影响DR易感性的效果,Spearman相关性分析TIR、miR-2245P与DR分期的相关性。结果DR组患者TIR与miR-2245P水平均低于T2DM组(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ogit(P)=0.083-0.470×TIR-0.584×miR-2245P,高水平TIR、miR-2245P均是DR易感性的独立相关保护因素(均为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IR、miR-2245P及两者联合预测D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0.79、0.91,两者联合的AUC大于TIR、miR-2245P单独预测的AUC(均为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单独TIR低水平及单独miR-2245P低水平所致DR的OR值分别为2.05与1.92,两者共存所致DR的OR值为10.69,交互作用的OR值大于两者单独存在时OR值的乘积,两者对DR易感性的影响为超相乘模型;交互作用系数γ=3.31,该结果>1,两者对DR易感性的影响具有正向交互作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IR与miR-2245P与DR分期均呈负相关(均为P<0.001)。结论TIR、miR-2245P均与DR及其病情程度相关,且两者对DR易感性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联合检测时能提高对DR的预测价值,为DR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范围内时间 miR-2245P 交互作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血糖监测结果评价门诊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谱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潇 周云婷 +5 位作者 孔小岑 刘晓梅 袁璐 荆亭 王蔚萍 李惠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572-2577,共6页
背景 动态血糖监测(CGM)在门诊患者治疗中应用较少,基于CGM进行糖尿病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对血糖谱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 基于回顾性CGM结果,对使用口服降糖药的门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等门诊教育,评价其对患... 背景 动态血糖监测(CGM)在门诊患者治疗中应用较少,基于CGM进行糖尿病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对血糖谱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 基于回顾性CGM结果,对使用口服降糖药的门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等门诊教育,评价其对患者血糖谱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使用口服降糖药的T2DM患者88例,其中男60例、女28例,给予CGM。入组患者给予门诊教育,即第1~3天维持原降糖治疗方案及生活习惯;第4天下载并分析CGM数据,结合患者饮食、运动等门诊教育,第6天取下CGM传感器和记录器,下载数据。比较第2天和第5天动态血糖数据[24 h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结果 基于CGM结果,给予门诊教育后(第5天)T2DM患者的MBG由(8.34±1.97)mmol/L下降到(7.85±1.65)mmol/L,TIR由(78.21±24.64)%上升到(84.28±21.87)%,MAGE由(4.53±2.25)mmol/L下降到(3.80±1.80)mmol/L(P<0.05)。按糖尿病病程、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病程<10年组(62例)和病程≥10年组(26例)干预后MBG均较干预前降低,干预后病程<10年组标准差(SD)、MAGE、TAR较干预前降低,TIR较干预前升高(P<0.05);按年龄分为<65岁组(55例)和≥65岁组(33例),两组干预后MBG、TAR较干预前降低,TIR较干预前升高,干预后<65岁组SD、MAGE较干预前降低(P<0.05)。结论 基于CGM结果,对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门诊T2DM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等门诊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MBG、提高TIR水平,改善血糖变异度;<65岁、糖尿病病程<10年的患者获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自我监测 动态血糖监测 糖尿病 2型 健康教育 血糖谱 目标范围内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人群的血糖变异性与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森 郭学文 +8 位作者 赵鑫 黄安琪 林婧格 李兴茂 李秀 杜怡峰 赵咏梅 白洁 夏章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8-84,共7页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合并糖尿病人群的血糖变异性与神经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IS合并糖尿病患者125例,记录基线状态下一般临床资料,并分别于入院及出院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合并糖尿病人群的血糖变异性与神经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IS合并糖尿病患者125例,记录基线状态下一般临床资料,并分别于入院及出院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于出院1个月后随访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估患者卒中后神经功能变化与残障情况。根据NIHSS评分是否上升分为非恶化组(79例)和恶化组(46例),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和血糖变异性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神经功能恶化的可能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血糖变异性指标对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基线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糖变异性参数相比,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rgest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LAGE)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IR(OR=0.937,P<0.001)、MAGE(OR=1.360,P=0.024)、LAGE(OR=1.364,P=0.015)是NIHSS评分恶化的危险因素。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入院48 h血糖平均值(OR=1.208,P=0.033)、MAGE(OR=1.206,P=0.040)以及入院空腹血糖(OR=1.182,P=0.016)是影响mRS评分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提示TIR预测发生恶化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81(95%CI:0.699-0.862,P<0.001),灵敏度为82.6%,特异度为60.8%,最佳截断值为41.3%。结论以TIR等为代表的血糖变异性指标可能是提示AIS合并糖尿病患者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变异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糖尿病 目标范围内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指标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潘梓末 褚琳 +1 位作者 陈陵霞 王晶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856-2863,共8页
背景 随着血糖监测技术的发展,近些年来人们开始使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FGMS)“全景式”地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明确FGMS指标与T2DM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探究佩戴FGMS... 背景 随着血糖监测技术的发展,近些年来人们开始使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FGMS)“全景式”地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明确FGMS指标与T2DM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探究佩戴FGMS的T2DM患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等指标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就诊并佩戴FGMS的T2DM患者79例,以尿液检查中UACR是否<30 mg/g将患者分为无白蛋白尿组(n=50)和白蛋白尿组(n=2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及FGMS指标等。采用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TIR、高血糖时间(TAR)与糖化血红蛋白(HbA;)的相关性。分别采用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偏相关分析探讨FGMS指标与lnUACR的相关性。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2DM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IR对白蛋白尿的预测价值。结果 白蛋白尿组T2DM病程长于无白蛋白尿组,三酰甘油(TG)、HbA;、平均血糖(MBG)、TAR、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最大葡萄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葡萄糖波动幅度(MAGE)、连续每隔2 h血糖净作用(CONGA;)高于无白蛋白尿组,TIR低于无白蛋白尿组(P<0.05)。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IR与HbA;呈负相关(P<0.001),TAR与HbA;呈正相关(P<0.001)。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偏相关分析结果均表明,TIR与lnUACR呈负相关(P<0.001),MBG、TAR、SDBG、LAGE、MAGE、CONGA;与lnUACR呈正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IR>70%〔OR=0.038,95%CI(0.003,0.467)〕是T2DM患者出现白蛋白尿的保护因素(P<0.05),TAR升高〔OR=1.046,95%CI(1.000,1.094)〕是T2DM患者出现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P<0.05)。TIR预测T2DM患者出现白蛋白尿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4〔95%CI(0.674,0.894)〕(P=0.003),灵敏度为78%,特异度为83%,最佳切点为69.71%。结论 在FGMS指标中,TIR>70%是T2DM患者出现白蛋白尿的保护因素,TAR升高是T2DM患者出现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同时,SDBG、LAGE、MAGE、CONGA;等多种反映血糖波动的指标也与UACR密切相关。对TIR水平较低及TAR、SDBG、LAGE、MAGE、CONGA;水平较高的T2DM患者进行FGMS筛查有助于早期识别及预防白蛋白尿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肾病 白蛋白尿 尿白蛋白/肌酐比 血糖自我监测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 目标范围内时间 血糖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IP-1α与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学芹 刘翠明(指导) +3 位作者 唐正和 吴融花 董丽华 魏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395-239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MIP-1α(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在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莱钢医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60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 目的:探讨血清MIP-1α(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在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莱钢医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60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及患者的疼痛评分分为单纯T2DM组(T2DM,n=69)、非pDPN组(非pDPN,n=96)和pDPN组(pDPN,n=95)。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NC,n=62)。测定血清MIP-1α、TNF-α、hs-CRP、IL-10水平。pDPN根据VAS疼痛评分再进行亚分组,检测上述指标。结果:NC、T2DM、非pDPN、pDPN组血清MIP-1α、TNF-α、hs-CRP水平依次升高,IL-10水平依次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血清MIP-1α水平与糖尿病病程、WHR、FPG、TG、HOMA-IR、hs-CRP、HbA1c、VAS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IL-10、TIR、mNCV、sNCV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长,TIR时间少,高FPG、HbA1c和HOMA-IR,高MIP-1α、TNF-α、hs-CRP水平是pDPN的危险因素,进行校正后,其中MIP-1α、TNF-α是影响p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DPN亚分组后发现,疼痛评分越高,亚组血清MIP-1α、TNF-α、hs-CRP、HAMD-24评分越高,mNCV、sNCV越低(P<0.01)。结论:血清MIP-1α参与炎症免疫反应,是p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pDPN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痛性 炎症免疫反应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糖监测技术的进步与展望 被引量:12
14
作者 贾伟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71-1175,共5页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1个多世纪以来,糖尿病监测技术由最初的尿糖检测,到后来的血糖检测,再到目前的持续葡萄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不断向便捷、准确、微创,甚至无创的方向发展。近年来不...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1个多世纪以来,糖尿病监测技术由最初的尿糖检测,到后来的血糖检测,再到目前的持续葡萄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不断向便捷、准确、微创,甚至无创的方向发展。近年来不断发展的CGM技术,可连续、动态地监测全天人体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的变化,发现不易被传统血糖监测方法探测到的隐匿性高血糖和低血糖。利用CGM技术提供的海量血糖信息,有望使糖尿病管理方案的制定更具针对性,真正做到精准控糖。而与之相应的,以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为代表的血糖控制新指标备受关注,能更全面地提供包括高血糖、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动等信息,与传统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等互为补充。未来,应进一步研发舒适、稳定、准确性高的成熟、微创甚至无创血糖监测技术,以大幅提高患者血糖监测的体验感和积极性;同时,积极推动闭环胰岛素输注系统研发,真正实现个体化、自动化血糖控制,以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持续葡萄糖监测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