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0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春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日红 甘冰 +1 位作者 陈海凤 周传猛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9期38-40,共3页
为综合评价广西春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构建广西大豆品种综合评价体系,本研究对广西11个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11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在2578.50~2929.35kg·hm-2,百粒重在15.5~20.0g,含油量为17.14%~22.5... 为综合评价广西春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构建广西大豆品种综合评价体系,本研究对广西11个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11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在2578.50~2929.35kg·hm-2,百粒重在15.5~20.0g,含油量为17.14%~22.59%,粗蛋白为40.47%~48.8%,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2.87%~23.73%。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有单株荚数、单株节数和百粒重,其中单株荚数的关联度最大达到2.8509。试验显示,影响广西春大豆品种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是单株荚数、单株节数与百粒重。以上结果可为广西地区大豆新品种审定、高效利用春大豆新品种,及进一步促进春大豆产量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京津冀林木碳汇发展潜力探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和熵权TOPSIS法
2
作者 王惠 姚天奇 +3 位作者 路怡宁 王笑帅 王晨曦 王楠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5年第3期197-202,共6页
在当今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背景下,深入研究京津冀地区林木碳汇潜力提升关键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国家生态环境,还是促进“双碳”政策有效落实、推动京津冀地区生态协同发展的关键... 在当今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背景下,深入研究京津冀地区林木碳汇潜力提升关键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国家生态环境,还是促进“双碳”政策有效落实、推动京津冀地区生态协同发展的关键举措。选取2001—2021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将林木碳汇设定为因变量,从社会经济、森林资源、森林经营管理以及环境规制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准则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取了12个具体指标,探究其与林木碳汇之间的灰色关联关系。随后,运用熵权法TOPSIS分析评价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其潜力水平。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三地在人口、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以及人工林这六个指标上,与林木碳汇之间的关联度均大于0.9,呈现出强相关关系。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熵权TOPSIS结果显示,河北省林木碳汇潜力的相对接近度指标显著高于北京和天津,其值位于0.8以上,其次是北京、天津。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为实现京津冀地区林木碳汇的协同提升,需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挖掘碳汇潜力,切实解决当前面临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林木碳汇 灰色关联关系 熵权TOPSIS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信息量法的永胜县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3
作者 常康泰 赵志芳 +3 位作者 牟乔木 杨永林 胡云飞 秦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3-941,共9页
为研究永胜县泥石流灾害易发性,以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为研究区,将其划分为475个子流域单元。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个评价因子进行关联度计算,剔除掉关联度最低的因子,使用共线性诊断进行独立性检验,最终保留流域平均坡度、流域多年平... 为研究永胜县泥石流灾害易发性,以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为研究区,将其划分为475个子流域单元。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个评价因子进行关联度计算,剔除掉关联度最低的因子,使用共线性诊断进行独立性检验,最终保留流域平均坡度、流域多年平均最大降雨量、流域平均植被覆盖度、流域平均高程、流域平均melton比率、流域平均水系密度、流域平均崩滑核密度、流域平均道路密度等8个评价因子。评价因子的信息量通过信息量法计算得出,将关联度值作为各因子叠加的权重值,进一步构建灰色关联分析-信息量模型,开展永胜县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泥石流灾害极高易发区频率比高达4.06,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的面积为0.818,说明选取的8个评价因子以及灰色关联分析-信息量评价模型对永胜县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得到的评价结果也对当地的泥石流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灰色关联分析 信息量 子流域单元 易发性评价 永胜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北地区夏谷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4
作者 王春雨 朱冠雄 +7 位作者 高祺 曹鹏鹏 李娜娜 朱金英 田艺心 李春燕 高凤菊 华方静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2-25,39,共5页
为促进鲁西北地区优良谷子资源的利用,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鲁西北地区17个夏谷新品种(系)产量与农艺性状进行研究。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影响谷子产量的7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度顺序为生育期>株高>穗数>单穗重>穗粒重>穗... 为促进鲁西北地区优良谷子资源的利用,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鲁西北地区17个夏谷新品种(系)产量与农艺性状进行研究。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影响谷子产量的7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度顺序为生育期>株高>穗数>单穗重>穗粒重>穗长>千粒重,其中生育期、株高、穗数、单穗重、穗粒重5个性状对谷子产量的关联度较高。因此,为促进鲁西北地区夏谷优质高产发展,应在满足正常发育成熟的前提下,选择生育期较长、株高较高、穗数较多的谷子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分析 夏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和DTOPSIS法对羊肚菌品种的综合评价
5
作者 韦春某 莫忠妹 +6 位作者 何荣健 张志昌 冯立健 顾娇 杨田婷 郑丹 顾昌华 《中国食用菌》 2025年第3期20-29,共10页
为了筛选适宜在武陵山区推广栽培的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出菇时间短的羊肚菌种质资源,统计了18个羊肚菌品种的13个主要农艺性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grey relational anlysis,GRA)和逼近理想解排序(DTOPSIS)法相结合,进行综合评... 为了筛选适宜在武陵山区推广栽培的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出菇时间短的羊肚菌种质资源,统计了18个羊肚菌品种的13个主要农艺性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grey relational anlysis,GRA)和逼近理想解排序(DTOPSIS)法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和分析各个品种的差异,为羊肚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新的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在赋予相同权重的情况下,灰色关联度法和DTOPSIS法的结果存在差异。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羊肚菌试验品种与理想品种之间的加权关联系数(R_(i)′)最大差异率为41.64%,等权关联系数(R_(i))差异率为34.73%,R_(i)′大于R_(i),选用加权关联系数(R_(i)′)对品种优劣排序更合理;DTOPSIS法分析结果显示,试验品种与理想品种的相对接近度C_(i)值最大差异率为68.30%,C i值的最大差异率大于灰色关联度分析加权关联系数R_(i)′值最大差异率,因此DTOPSIS法更能体现羊肚菌品种间的差异和优劣,比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更适用于羊肚菌品种的综合评价。经DTOPSIS法综合评价,七妹羊肚菌(Morchella eximia)19号、1号、18号、15号和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21号品种适宜在在武陵山区栽培,可进一步试验示范推广,为武陵山区羊肚菌的选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分析 逼近理想解排序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小麦区试半冬性品种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及品质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晁漫宁 王勖 +2 位作者 马庆 朱利广 张玉坤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45-51,105,共8页
以2021-2023年连续两年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半冬性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对包括对照在内的22个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同时结合品质测定结果进行品质鉴定,结果表明:连续两个年度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均是前10位的品种分别是X_... 以2021-2023年连续两年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半冬性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对包括对照在内的22个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同时结合品质测定结果进行品质鉴定,结果表明:连续两个年度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均是前10位的品种分别是X_(14)、X_(1)、X_(4)、X_(7)、X_(19)。强筋品种有两个,分别是X_(20)和X_(9);中强筋品种有两个,分别是X_(21)和X_(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系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分析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市甜玉米品种鲜果穗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菊芬 《云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28-33,共6页
以云南省2021—2023年鲜食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芒市试点)的27个参试品种为材料,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甜玉米鲜果穗产量与7个主要农艺性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鲜果穗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穗粗(0.79)、行粒... 以云南省2021—2023年鲜食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芒市试点)的27个参试品种为材料,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甜玉米鲜果穗产量与7个主要农艺性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鲜果穗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穗粗(0.79)、行粒数(0.78)、穗长(0.77)、穗行数(0.73)、鲜百粒重(0.72)、秃尖长(0.69)、鲜出籽率(0.67)。因此进行甜玉米新品种选育时,应充分考虑穗粗、行粒数、穗长、穗行数的选择,以提高鲜果穗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鲜果穗产量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地区鲜食糯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8
作者 葛继涛 李峰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4期32-37,共6页
为探究江淮地区不同鲜食糯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内在联系,本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6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鲜穗产量为7665.0~14479.5kg·hm^(-2),生育期76~83d,株高190~301cm,穗位... 为探究江淮地区不同鲜食糯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内在联系,本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6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鲜穗产量为7665.0~14479.5kg·hm^(-2),生育期76~83d,株高190~301cm,穗位高60~170cm,穗长16.5~23.0cm,穗粗4.3~5.5cm,秃尖长0~4.0cm,穗行数12~19行,行粒数31~50粒。各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2.05%~71.93%,其中秃尖长变异系数最大,生育期最小。10个性状变异系数排序为秃尖长>穗位高>粒深>产量>穗行数>株高>行粒数>穗长>穗粗>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排序为穗长(0.8967)>穗粗(0.8957)>生育期(0.8875)>株高(0.8821)>行粒数(0.8793)>穗行数(0.8620)>粒深(0.8337)>穗位高(0.8084)>秃尖长(0.6422)。这表明在江淮地区选育高产鲜食糯玉米品种,需优先关注穗长、穗粗和生育期等关键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农艺性状 产量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子莲花部观赏性状
9
作者 王思瑶 刘沛英 +2 位作者 傅阳阳 郑硕理 舒东膂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2期17-20,共4页
以本项目组前期研究并筛选出营养价值高的15份子莲资源作为研究对象,以其花部观赏性状(4个数量性状,4个质量性状)作为评价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Grey Relational Analysis,GRA)对营养价值高的子莲资源花部观赏性状进行分析与评价,... 以本项目组前期研究并筛选出营养价值高的15份子莲资源作为研究对象,以其花部观赏性状(4个数量性状,4个质量性状)作为评价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Grey Relational Analysis,GRA)对营养价值高的子莲资源花部观赏性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筛选出赏食兼用的子莲资源。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观赏价值排名前4的子莲资源为“白湘莲”“太空莲2号”“台湾子莲”和“建选17号”,其灰色关联度较大(关联度系数均>0.9),观赏价值相对更高;而“采桑湖莲”和“九华皓月”灰色关联度较低(关联度系数分别为0.816和0.793)。本研究成功筛选出一批既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又富含营养的优质子莲品种,为后续优质亲本的筛选和新型优质子莲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莲资源 观赏性状 资源评价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和熵权法的收纳箱外框注塑成型多目标工艺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秀君 吴迪 +3 位作者 张晗 王明伟 李锦泽 叶星辉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8-75,共8页
以收纳箱外框为例,利用Moldflow模流分析软件分别对十字型和H型两种浇注系统方案进行注塑过程模拟。通过对比分析充填时间、流动前沿温度、体积收缩率和整体翘曲变形量,最终确定H型浇注系统方案更为合理。针对初始分析中的体积收缩率和... 以收纳箱外框为例,利用Moldflow模流分析软件分别对十字型和H型两种浇注系统方案进行注塑过程模拟。通过对比分析充填时间、流动前沿温度、体积收缩率和整体翘曲变形量,最终确定H型浇注系统方案更为合理。针对初始分析中的体积收缩率和整体翘曲变形量缺陷,选用模具温度、熔体温度、保压时间、充填压力为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并进行注塑成型过程模拟,得出二者分析结果。将体积收缩率和整体翘曲变形量结果进行信噪比处理,利用熵权法计算出二者的权重,从而得到灰色关联度,最后通过极差分析得到了各个工艺参数对灰色关联度的影响程度和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即:模具温度50℃、熔体温度250℃、保压时间8 s、充填压力90%。与初始工艺相比,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下的体积收缩率下降了0.888个百分点,整体翘曲变形量缩小了1.366 mm。将最佳工艺组合进行实际试模验证,试模样品表面无明显外观缺陷,满足尺寸和装配要求。通过熵权法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成功实现了在注塑成型工艺参数优化过程中的多目标优化,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纳箱外框 浇注系统方案 正交试验 灰色关联 熵权 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和CGM模型的唐代长沙窑纹样提取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冯青 郝茜琳 +2 位作者 吴晓明 王辉 王沚琪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4-100,共7页
针对传统纹样创新设计中纹样因子与用户感性需求耦合性欠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用户纹样意象偏好优选模型。首先梳理分析目标纹样,运用Canny算法对纹样进行边缘的检测与提取,初步构建纹样样本库;在此基础上引入语义差... 针对传统纹样创新设计中纹样因子与用户感性需求耦合性欠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用户纹样意象偏好优选模型。首先梳理分析目标纹样,运用Canny算法对纹样进行边缘的检测与提取,初步构建纹样样本库;在此基础上引入语义差异法获得用户对文物的感性意象评价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感性意象与纹样因子之间的优选决策模型,确定关键性设计元素,并以CGM模型为依据开展设计衍生;最后通过设计实例验证研究的可行性。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的纹样因子评价模型,有助于实现纹样客观提取与现代产品设计转译,拓展以用户为导向的传统纹样创新设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灰色关联分析 CGM模型 纹样提取 唐代长沙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弧齿锥齿轮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昌继宝 张丰收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4,共8页
为探究磨削后残余应力沿层深的变化规律,对弧齿锥齿轮磨削过程进行分析,采用虚拟格子法建立随机分布的多磨粒磨削弧齿锥齿轮模型,并设计单因素仿真方案。首先,设计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其次,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深入研究磨削参数对残... 为探究磨削后残余应力沿层深的变化规律,对弧齿锥齿轮磨削过程进行分析,采用虚拟格子法建立随机分布的多磨粒磨削弧齿锥齿轮模型,并设计单因素仿真方案。首先,设计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其次,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深入研究磨削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获得最优磨削参数组合;最后,建立关联度与磨削参数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磨削后的齿面呈现残余压应力状态,最大压应力位于次表层,随深度增加逐渐过渡为拉应力并最终趋于零;磨削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排序为a_(p)(磨削深度)>v_(s)(磨削速度)>v_(w)(进给速度)。随着磨削参数的增大,齿面残余应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格子 多磨粒模型 弧齿锥齿轮 磨削残余应力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灰色关联法的农业工程类人才培养评价模型的构建
13
作者 梁秋艳 杨传华 +3 位作者 葛宜元 马晓君 牛国玲 朱世伟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11期125-130,共6页
针对地方高校农业工程类人才培养现状,完善新农科背景下农业工程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设计评价标准体系。在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灰色关联法(AHP-GRA)理论,建立新农科背景下农业工程类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数学模型和评价模式。... 针对地方高校农业工程类人才培养现状,完善新农科背景下农业工程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设计评价标准体系。在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灰色关联法(AHP-GRA)理论,建立新农科背景下农业工程类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数学模型和评价模式。为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主体要求,以佳木斯大学农业工程学科为例,从在校学生、教师、毕业生、用人单位4个子目标中挑选出11个二级指标,构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现行培养体系需要重点优化的指标有准则层中的校友访谈会、网络问卷、校友群反馈和基本指标层中的教学条件、完成作业、毕业达成、行业需求等。建立的模型具有普适性、准确性和实用性,为农业工程人才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层次分析-灰色关联 人才培养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熵-灰色关联法的驾驶室结构优化
14
作者 汤金帅 刘夫云 +1 位作者 邓聚才 刘凯扬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307,共5页
针对商用车驾驶室结构优化方案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将层次分析法、熵值法以及灰色关联分析法应用于车身结构优化领域,提出一种基于层次熵-灰色关联法的驾驶室结构优化方法。首先通过试验验证驾驶室隐式参数化模型精度;其次结合有限元前处... 针对商用车驾驶室结构优化方案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将层次分析法、熵值法以及灰色关联分析法应用于车身结构优化领域,提出一种基于层次熵-灰色关联法的驾驶室结构优化方法。首先通过试验验证驾驶室隐式参数化模型精度;其次结合有限元前处理软件以厚度、截面为设计变量进行灵敏度分析、相对灵敏度分析;然后选用最优拉丁超立方法进行试验设计;最后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驾驶室结构优化,并利用层次熵—灰色关联分析法合理、有效评价驾驶室结构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成功筛选出更符合用户偏好的驾驶室结构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熵 灰色关联 相对灵敏度分析 试验设计 优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度-DTOPSIS联合模型的甘蔗品系多性状评价
15
作者 经艳 雷敬超 +12 位作者 周会 贤武 何姗珊 韦金菊 闫海锋 王伦旺 唐仕云 黄海荣 邓宇驰 罗霆 刘晓燕 方位宽 李鸣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86-97,共12页
为构建甘蔗品系多性状综合评价并筛选高产高糖抗逆的桂糖20系列新品系,以40份桂糖20系列甘蔗新品系为对象,以桂糖42号为对照,系统测定出苗率、产量、蔗糖分等15项性状指标,整合灰色关联度分析与DTOPSIS法构建联合评价模型,并通过雷达图... 为构建甘蔗品系多性状综合评价并筛选高产高糖抗逆的桂糖20系列新品系,以40份桂糖20系列甘蔗新品系为对象,以桂糖42号为对照,系统测定出苗率、产量、蔗糖分等15项性状指标,整合灰色关联度分析与DTOPSIS法构建联合评价模型,并通过雷达图和矩阵分类模型实现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产量(0.0865)、有效茎数(0.0790)、株高(0.0695)是影响含糖量的关键因子,累计贡献23.5%,揭示了生物量积累与群体结构对产糖量的决定性作用。双模型联合筛选出11份综合表现优于对照的品系,其中桂糖20-237(C_(i)=0.6124)表现最优,产量(125.15t/hm^(2))和有效茎数(78873株/hm^(2))达理论高产阈值,蔗糖分14.89%。联合模型与含糖量排序的线性拟合系数(r^(2)=0.7782)显著高于单一灰色关联度法(r^(2)=0.1713),表明其评价准确性更优。矩阵分类模型将品系划分为双优型、潜力型、偏科型、观察型等4类,雷达图进一步揭示典型品系的性状特征(如桂糖20-237产量优势显著但抗倒伏性待改良)。通过“灰色关联度-DTOPSIS”联合模型筛选出桂糖20-237、20-272等综合性状优异品系,构建了“模型驱动-遗传改良”的甘蔗育种新范式。研究结果为甘蔗多性状协同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建议进一步整合多组学数据构建动态评价系统,推动育种向“精准设计”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灰色关联分析 DTOPSIS 性状评价 综合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语言及6种分析方法的花生农艺性状综合评价
16
作者 于沐 杨海棠 胡延岭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0,共7页
利用遗传变异、相关性、关联度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TOPSIS等方法,对2017年国家北方片区花生新品种多点试验参试花生品种(系)的14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花生精准高产育种和良种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4个农艺性... 利用遗传变异、相关性、关联度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TOPSIS等方法,对2017年国家北方片区花生新品种多点试验参试花生品种(系)的14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花生精准高产育种和良种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4个农艺性状具有丰富的变异性,油酸、亚油酸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2040%、33.09%;出仁率、结果枝数、百仁重、侧枝长、生育期、百果重、主茎高、荚果产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具有较小的变异性,均低于10%;相关性分析表明,荚果产量与脂肪含量、亚油酸含量、出仁率、百果重、结果枝数、百仁重、总分枝数、主茎高呈正相关;关联度分析表明,出仁率、生育期、脂肪含量、百果重等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通径分析表明,主茎高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决策系数显示,百果重、亚油酸含量是影响产量的主要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14个农艺性状可归纳为株型、品质等4个主成分因子,能代表83.692%的花生性状原始信息量,主成分综合得分和TOPSIS排名一致,显示商花33号、郑农花22号这2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较好。综合结果表明,在以高产为花生选育目标时,应重点提高百果重、出仁率,适当控制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结果数、侧枝长、株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 主成分分析 TOPSI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WM和灰色关联分析的PPP项目政企公平匹配研究
17
作者 孔德财 卫昌波 +1 位作者 崔杰 汤怡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3-70,79,共9页
PPP项目模式已广泛应用于交通、住建、能源、教育等多个领域。为了更好地实现政府与社会企业在PPP项目中的良好合作,基于双边匹配理论对政府与社会企业的双向选择问题开展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分别建立PPP项目中社会企业对政... PPP项目模式已广泛应用于交通、住建、能源、教育等多个领域。为了更好地实现政府与社会企业在PPP项目中的良好合作,基于双边匹配理论对政府与社会企业的双向选择问题开展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分别建立PPP项目中社会企业对政府和政府对社会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BWM方法得到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政企双方的满意度,进而构建使政企双方满意度最大的双边公平匹配模型;通过算例分析,将该模型在PPP项目政企匹配中进行应用,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项目 双边匹配 灰色关联分析 BW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结合成分分析优选人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最佳极性部位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志佳 李胜楠 +5 位作者 周文文 肖凤琴 刘晖 杨亦柳 李光哲 严铭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1-220,共10页
目的:考察人参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差异,筛选最佳活性部位。方法:本研究以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人参水提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人参不同极性部... 目的:考察人参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差异,筛选最佳活性部位。方法:本研究以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人参水提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人参不同极性部位总酚酸、总皂苷、总多糖、总黄酮、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含量;以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测定不同极性部位间体外抗氧化活性;结合熵权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建立人参不同极性部位的质量评价模型。对人参不同极性部位的12个质量特性指标赋权,最终优选出人参抗氧化最佳极性部位。结果:人参不同极性部位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明显。其中,正丁醇部位的总酚酸、总黄酮、人参皂苷Rb1含量高于其他部位。正丁醇部位抗氧化活性最强,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相应的IC50值分别为0.14、0.57、0.92、0.75 mg/mL。另外,结合质量评价模型得到人参不同极性部位的相对关联度值的范围为0.352~0.618,正丁醇部位测得相对关联度最高(0.618),进一步表明正丁醇部位抗氧化活性最强。结论:综合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评价结果,初步优选出正丁醇部位为人参抗氧化最理想部位,为人参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及人参抗氧化食品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不同极性部位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熵权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葱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甄俊琦 邹明 +6 位作者 刘贺娟 任福森 郭志伟 孙强 张蓓 王童童 程相杰 《长江蔬菜》 2024年第6期48-52,共5页
为探究影响大葱产量的主要因素,分析大葱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及相关性,以豫北地区选育过程中的56份大葱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和相关性分析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估,从而明确产量形成过程中各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及相关... 为探究影响大葱产量的主要因素,分析大葱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及相关性,以豫北地区选育过程中的56份大葱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和相关性分析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估,从而明确产量形成过程中各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及相关性;并通过聚类分析,结合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等指标,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其他农艺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单株产量最密切的是假茎中径,相关系数为0.8018;其次是叶横径、株高和假茎底径。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假茎中径(0.7899)、叶横径(0.7682)、株高(0.7574)、假茎底径(0.7554)、叶片长(0.7413)、假茎长(0.7356)、株幅(0.6903)。2种分析方法均表明,假茎中径是影响豫北地区大葱材料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叶横径和株高。因此在豫北地区大葱材料选育中,应首先注重假茎中径、叶横径及株高,再考虑其他性状对材料进行综合客观评价。本结果对在豫北地区选择适宜大葱材料进行种植时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葱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用大豆百粒重与主要品质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海龙 刘冬梅 +3 位作者 袁清华 孙铭阳 张闻婷 索海翠 《中国种业》 2024年第6期141-145,共5页
为探明菜用大豆主要品质性状与百粒重的关系,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全国不同地区的51个菜用大豆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及百粒重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51个菜用大豆品种中亚油酸含量的变异幅度最大,其次是油酸含量,不同氨基酸含量的变... 为探明菜用大豆主要品质性状与百粒重的关系,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全国不同地区的51个菜用大豆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及百粒重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51个菜用大豆品种中亚油酸含量的变异幅度最大,其次是油酸含量,不同氨基酸含量的变异幅度均比较小;依据12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51份菜用大豆品种分成4个类群,类群Ⅰ为综合性状比较均衡的23个品种,类群Ⅱ为粗脂肪含量和亚油酸含量高的15个品种,类群Ⅲ为油酸含量高的12个品种,类群Ⅳ只有1个品种,具有粗蛋白含量和氨基酸含量高的特点;主要品质性状与百粒重的关联度依次为:天冬氨酸含量>棕榈酸含量>谷氨酸含量>赖氨酸含量>油酸含量>亮氨酸含量>粗蛋白含量>精氨酸含量>粗纤维含量>粗脂肪含量>亚油酸含量。因此,在菜用大豆大粒品种的育种过程中,可以优先对天冬氨酸含量、棕榈酸含量、谷氨酸含量等性状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百粒重 品质性状 灰色关联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