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气相/液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联用技术的非目标化合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林必桂 于云江 +4 位作者 向明灯 余乐洹 李良忠 鞠勇明 玉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6-476,共11页
近10多年来随着色谱(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和高分辨率质谱联用技术以及相关数据处理软件和数据库的发展,使得高通量的非目标化合物分析方法得以实现,并在环境研究、食品监管、药物研发以及生物代谢物研究等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本文... 近10多年来随着色谱(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和高分辨率质谱联用技术以及相关数据处理软件和数据库的发展,使得高通量的非目标化合物分析方法得以实现,并在环境研究、食品监管、药物研发以及生物代谢物研究等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基于气相/液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联用技术的非目标化合物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分析方法策略、流程及其在环境研究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并探讨了该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为环境中的新兴污染物及其代谢转化产物、关键致毒物的甄别、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等提供一种新兴的高通量分析鉴别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化合物分析 目标化合物分析 高分辨率质谱 解卷积软件 数据库 高通量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酵母INVSC1与H1246的生长与目标化合物积累的比较
2
作者 李宏 刘萌萌 +1 位作者 唐中伟 李友莲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1435-1439,共5页
为了筛选出有价值的工程酵母菌株以应用于构建真核生物模型和研究相关目的基因的功能等,以工程酵母INVSC1与H1246为试验材料,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并测定其菌液浓度,经尼罗红染色观察、中性油脂的检测、目标化合物的提取与分析以及薄层色... 为了筛选出有价值的工程酵母菌株以应用于构建真核生物模型和研究相关目的基因的功能等,以工程酵母INVSC1与H1246为试验材料,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并测定其菌液浓度,经尼罗红染色观察、中性油脂的检测、目标化合物的提取与分析以及薄层色谱分析一系列试验来研究正常型酵母和缺陷型酵母油脂代谢机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工程酵母INVSC1比H1246生长快,先进入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正常酵母INVSC1油脂代谢途径正常,可以正常合成积累三脂酰甘油(TAG),而缺陷酵母H1246丧失合成TAG的能力;INVSC1的脂肪酸含量是H1246的2倍,其脂肪酸成分有3种,而H1246有2种。研究结果可为后期油脂代谢相关基因功能验证等分子生物学试验提供可靠的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酵母INVSC1 H1246 目标化合物 脂肪酸成分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MS目标化合物分析法鉴定中药中的麝香酮
3
作者 扈成浩 华苏明 +3 位作者 李兆琳 陈耀祖 陈能煜 赵凡智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标化合物分析法是MS/MS分析技术在混合物分析中的一个应用,该法具有快速、灵敏、样品不需进行预处理和没有化学噪音干扰等优点。本文报道了利用该法对某些中药中麝香酮成份的分析鉴定,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目标化合物 MS/MS 麝香酮 噪音干扰 速效救心丸 甘肃省药检所 察香酮 人参再造丸 分析技术 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潜藏在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的反应模式——以高二“有机合成”复习教学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左金鑫 何彩霞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0-45,共6页
为了提升学生对有机合成设计思路的理解,在高二有机合成的复习教学中,以高考中常出现的典型有机反应为素材,通过分析几组简单有机物分子的合成,引导学生体会有机合成目标化合物分子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合成反应模式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形... 为了提升学生对有机合成设计思路的理解,在高二有机合成的复习教学中,以高考中常出现的典型有机反应为素材,通过分析几组简单有机物分子的合成,引导学生体会有机合成目标化合物分子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合成反应模式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形成逆向分析有机合成的思路,进而分析陌生有机物如菠萝酯的结构特点及其合成的反应模式,并选择合适的原料分子设计其合成路线,以提升学生有机合成路线分析与设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合成 目标化合物分子结构 合成反应模式 高二有机合成复习 合成路线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燃液体在不同环境下成分变化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梁国福 鲁志宝 +3 位作者 王鑫 范子琳 田桂花 邓震宇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63-566,共4页
为判定火灾现场中是否存在液体助燃剂,选择汽油、柴油以及油漆稀释剂等液体助燃物,总结在火灾物证鉴定过程中寻找各助燃剂目标化合物的特征规律。将液体助燃物在一定环境下分别放置不同的时间,使用GC/MS分析检测各助燃剂成分变化。各类... 为判定火灾现场中是否存在液体助燃剂,选择汽油、柴油以及油漆稀释剂等液体助燃物,总结在火灾物证鉴定过程中寻找各助燃剂目标化合物的特征规律。将液体助燃物在一定环境下分别放置不同的时间,使用GC/MS分析检测各助燃剂成分变化。各类易燃液体在经过放置和温度的作用后,低沸点的物质流失,高沸点的物质显露出来,谱图发生明显变化。鉴定过程中要根据样品的提取时间及受温情况等与不同的谱图进行对比,做出准确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柴油 稀释剂 GC/MS 放置时间 目标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苯基-2-芳酰胺基-1,3,4-噻二唑的合成及其液晶行为 被引量:1
6
作者 商永嘉 陆友梅 +2 位作者 何勇 丁晖 陆婉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443-443,共1页
关键词 1 3 4-噻二唑 酰胺基 化学化工 混合液晶 噻二唑类 目标化合物 氨基硫脲 南京大学 丁氧基 液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中未知物分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游新勇 杨曙明 赵璐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3-268,共6页
农产品中未知物或非目标化合物的分析、筛查和确证工作是当前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研究工作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农产品中未知物分析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状况、存在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建立了基于高分辨精准分子质量、组学技术、生... 农产品中未知物或非目标化合物的分析、筛查和确证工作是当前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研究工作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农产品中未知物分析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状况、存在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建立了基于高分辨精准分子质量、组学技术、生物标志物为平台、其他分析手段等的分析模式,旨在为农产品中未知物或非目标化合物的进一步分析、筛查、监测、预警提供一定的参考,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未知物 目标化合物 分析 组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判定纵火案件燃烧残留物中的汽油成分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力春 石银涛 +1 位作者 鲁蕴甜 王兵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93-1200,共8页
建立一种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ATD-GC-MS)分析纵火现场燃烧残留物成分,用目标化合物法判定其中是否有汽油成分的方法。取92#汽油标准品、25种常见空白样品和加标空白样品(全实木木地板、闹钟外壳、文件夹、普通棉絮和塑料脸盆)进... 建立一种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ATD-GC-MS)分析纵火现场燃烧残留物成分,用目标化合物法判定其中是否有汽油成分的方法。取92#汽油标准品、25种常见空白样品和加标空白样品(全实木木地板、闹钟外壳、文件夹、普通棉絮和塑料脸盆)进行燃烧试验,燃烧残留物用Tenax TA吸附管吸附,用二阶脱附模式解吸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采用目标化合物法将样品燃烧残留物中4类化合物[烷烃类特征离子碎片质荷比(m/z)57,85、芳烃类m/z 91,105,119、茚满类m/z 117,131和萘类m/z 128,142,156]的总离子流(TIC)色谱图的谱图中各化合物类别、相对丰度与汽油标准品及空白样品燃烧残留物进行比对来判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汽油成分。结果显示:汽油燃烧后呈现轻组分相对丰度减小、重组分相对丰度增加、保留时间整体后移的规律;空白样品燃烧后可检出与汽油相同的组分,但组分的类别及相对丰度与汽油标准品燃烧残留物相比有差异;加标空白样品燃烧残留物中均检出汽油组分,其相对丰度和燃烧规律均与汽油标准品燃烧残留物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阶热脱附 气相色谱-质谱法 目标化合物 汽油成分 燃烧残留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1-(1’-氨基-2’-萘乙基)-环戊醇的合成
9
作者 沈宗旋 梁静 +1 位作者 赵耀 张雅文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42-142,共1页
关键词 环戊醇 化学化工 氨基醇 目标化合物 苏州大学 双格氏试剂 张雅文 乙基 氨基的保护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methyl Ethers of Americanin A, Amerianol A和Methyl Ether of Silandrin的合成研究
10
作者 厍学功 景崤壁 +1 位作者 顾文鑫 潘鑫复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化工 天然产物 兰州大学 构效关系 模型化合物 生理活性 木脂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目标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肼基乙酰芳胺的合成
11
作者 骆焱平 李凯华 何良年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497-497,共1页
关键词 乙酰芳胺 生物活性 肼基 合成研究 目标化合物 华中师范大学 活性子 药物设计 结构修饰 创制新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二甲氧基莰非醇的合成
12
作者 张成敏 朱洪友 刘复初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二甲氧基 云南大学 抗癌活性 抗病毒活性 合成方法 六步反应 间苯三酚 目标化合物 苯乙酮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苷-L-氨基酸复合物的合成
13
作者 祝方 韩波 +1 位作者 冯玉萍 赵玉芬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208-208,共1页
关键词 L-氨基酸 尿苷 氨基酸类 复合物 有机磷 实验室 大学化 目标化合物 氨基酸甲酯 亚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大拿州立大学和Cytoclonal公司从真菌取得紫杉醇
14
作者 金人一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4-25,共2页
得克萨斯州的一家小公司已获得许多权利,帮助蒙大拿州立大学(MSU) (在蒙大拿博兹曼)的研究人员开发从一个真菌新种生产紫杉醇的新技术。通过双方合作,可能得到一种改进的方法,既能制造这种有前途的治癌药,又能不毁坏珍稀的紫杉树。 首... 得克萨斯州的一家小公司已获得许多权利,帮助蒙大拿州立大学(MSU) (在蒙大拿博兹曼)的研究人员开发从一个真菌新种生产紫杉醇的新技术。通过双方合作,可能得到一种改进的方法,既能制造这种有前途的治癌药,又能不毁坏珍稀的紫杉树。 首先发现这种独特的真菌的,是MSU植物病理系有机化学家Andrea Stierle博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大拿州立大学 Cytoclonal 真菌学 紫杉树 有机化学家 植物病理 短叶紫杉 国家公园 寄主植物 目标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al design of functionally graded Pm PV/CNT nanocomposite cylindrical tube for purpose of torque transmission 被引量:1
15
作者 Abolfazl Khalkhali Sharif Khakshournia Parvaneh Saber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362-369,共8页
Carbon nanotube(CNT)/polymer nanocomposites have vast application in industry because of their light mass and high strength. In this work, a cylindrical tube which is made up of functionally graded(FG) PmP V/CNT nanoc... Carbon nanotube(CNT)/polymer nanocomposites have vast application in industry because of their light mass and high strength. In this work, a cylindrical tube which is made up of functionally graded(FG) PmP V/CNT nanocomposite, is optim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 of torque transmission. The main confining parameters of a rotating shaft in torque transmission process are mass of the shaft, critical speed of rotation and critical buckling torque. It is required to solve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MOP) to consider these three targets simultaneously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 The three-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 for this case is defined and solved using a hybrid method of FEM and modified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NSGA-II), by coupling two softwares, MATLAB and ABAQUS. Optimization process provides a set of non-dominated optimal design vectors. Then, two methods, nearest to ideal point(NIP) and technique for ordering preferences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 are employed to choose trade-off optimum design vectors. Optimum parameters that are obtained from this work a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for similar cylindrical tubes made from composite or a hybrid of aluminum and composite that more than 20% improvement is observed in all of the objective fun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COMPOSITE carbon nanotube (CNT) fim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 (FGM) cylindrical tube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modified NSGA-II technique for ordering preferences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TOPSIS) nearest to ideal point (N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