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黑图档》中的盛京皇宫凤凰楼
被引量:2
- 1
-
-
作者
赵彦昌
王睿嘉
-
机构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6-48,共3页
-
文摘
在盛京皇宫中,穿过翊门,有一座矗立在高台之上的三层单檐歇山式建筑,悬挂着乾隆帝题写的“紫气东来”匾额,这就是凤凰楼。凤凰楼建筑华丽,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独具风格。凤凰楼是清代盛京城内最高的建筑,每当日出时站在凤凰楼极目远眺便可将盛京城的美景尽收眼底,因此“陪都十景”“盛京八景”中均把“凤楼晓日”“凤楼观塔”列入其中。凤凰楼作为盛京故宫中具重要地位的建筑之一,不仅因为凤凰楼是整个盛京皇宫中宫殿群的制高点以及其“关外内廷第一门楼”的美称,更是由于凤凰楼曾用于存放历代圣容、行乐图、御宝等皇室重要文物。
-
关键词
黑图档
盛京皇宫
凤凰楼
乾隆帝
紫气东来
凤楼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K879.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G275.2
[文化科学—档案学]
-
-
题名清代宫廷审美风尚初探
被引量:4
- 2
-
-
作者
樊美筠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80-91,共12页
-
文摘
清代宫廷审美风尚初探樊美筠在汉语中,“宫”、“廷”二字历来是相提并论的。然而,这两个字的涵义却是不同的。“宫”,古为房屋的通称,而并非皇帝专用。《尔雅,释宫》:“宫谓之宝,室谓之宫。”只是到了后来,“宫”才专指皇帝的住宅,称皇宫或宫殿,即皇帝日常生活...
-
关键词
审美风尚
盛京皇宫
清代宫廷
皇太极
努尔哈赤时期
乾隆帝
民族特色
早期建筑
建筑形式
乾隆朝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文溯阁《四库全书》的两次复校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张瑞强
-
机构
沈阳故宫博物院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03-104,共2页
-
文摘
文溯阁《四库全书》成书于乾隆四十七年,至乾隆四十八年九月乾隆帝东巡盛京前已全部运抵盛京,并于阁内按架陈设完毕。至于其在入藏后是否得到过复校,有学者认为,由于原总其事者陆锡熊乾隆五十四年春至盛京后,“未及校书即发病身亡,其事遂寝,直至清末终未得复核”。但其实不然,陆锡熊死于乾隆五十七年。在乾隆五十五年三月,他曾遵照乾隆皇帝的谕令,带人对文溯阁全书进行过一次复校。而“未及校书即发病身亡”,应该是乾隆五十七年他第二次来盛京准备再次对文溯阁全书进行复校时发生的事。而且,文溯阁全书的再次复校也并未因陆氏之死而停止,而是由同行的礼部右侍郎刘权之接替其职,对文溯阁全书进行了第二次复校。 一、文溯阁《四库全书》的初次复校 乾隆五十二年五月,乾隆帝驻骅热河,翻阅文津阁《四库全书》,发现其中讹谬甚多,就谕令“随从热河之阿哥及军机大臣并部院随出之阮葵生、阿肃、胡高望、嵩贵。
-
关键词
《四库全书》
文溯阁
乾隆五十六年
乾隆皇帝
十七年
军机大臣
盛京皇宫
档案史料
右侍郎
乾隆帝
-
分类号
K25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论清帝东巡
被引量:8
- 4
-
-
作者
赵秉忠
-
机构
辽宁教育出版社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21-127,共7页
-
文摘
清前期,诸皇帝励精图治勤于国事家事,在政务繁忙丛脞之际,又不时举办坐骑车辇交替,龙舟舳舻相继的各种出巡活动,其中以躬诣盛京谒祖陵为中心内容的东巡活动最为隆重、至为重要。康、乾、嘉、道四帝在其执政158年间曾10次东巡,诚可谓孝行至极,盛典隆继之世。考察剖析其东巡孝治的全部内容及其效果很有必要,它有助于人们了解清帝施政的优劣及总结其对朝局国脉之影响。
-
关键词
东巡
乾隆帝
漠南蒙古
《四库全书》
盛京皇宫
科尔沁
文溯阁
康乾
《古今图书集成》
嘉道时期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论清入关前满族宫廷文化
- 5
-
-
作者
支运亭
王佩环
-
机构
沈阳故宫博物院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84-90,共7页
-
文摘
清入关前,满族统治者在“参汉酌金”原则的指导下,创制与改革满文,提倡文教、开科取士,明尊卑、定礼乐,辨等微、定服饰仪仗等等,创造出许多独具特色的满族宫廷文化。这种宫廷文化既体现了满族对其先民文化遗风的大量传承,同时也表明了他们对汉族封建文化的引进吸收,致其呈现了多元复合的特色。
-
关键词
皇太极
清入关前
宫廷文化
努尔哈赤
满族人
宫殿建筑
礼仪文化
统治者
盛京皇宫
清王朝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翔凤阁所藏“闲散玉麟恭交太宗黄袍”之谜
被引量:1
- 6
-
-
作者
李凤民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97-100,共4页
-
文摘
1 沈阳故宫翔凤阁原藏有“闲散玉麟恭交太宗文皇帝赏硕色乌巴什旧黄袍”及高宗乾隆“硃批谕旨一道”。这件事在各时期的翔凤阁藏品清册上均有所载。至于硕色乌巴什系何许人,皇太极何因赏其御用黄袍,闲散玉麟又与硕色乌巴什是何关系,为何将黄袍“恭交”,乾隆“硃批谕旨”有哪些内容与黄袍是否有关以及此袍现在藏于何处等等诸多疑问,因清册言简,已概无所知。事情凑巧,前不久一偶然机会笔者从辽宁档案馆藏《盛京内务府档》发现乾隆皇帝这道“硃批谕旨”,出人意外的是“谕旨”对黄袍来历记载得甚为详细。现将这件档案照录如下,以供进一步分析研究。
-
关键词
皇太极
乾隆皇帝
总管内务府
清太宗
努尔哈赤
十三年
所知
盛京皇宫
满洲
故宫博物院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也谈摄政王多尔衮
- 7
-
-
作者
孙德昌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05-106,共2页
-
文摘
在清朝兴起及入关前后这段历史中,摄政王多尔衮是一重要人物。第一,关于多尔衮夺帝位说。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皇太极“是夜,亥刻,上无疾端坐而崩”(一说脑溢血),突然死去。因其生前未定王位继承人,嗣君的继承问题,按照女真人传统习俗,于满洲贵族诸王开会议立之。在景佑宫(即三官庙)终议定由太宗第九子福临继承帝位的折衷方案,此间尽管豪格、多尔衮都是合法继承人,其结果还是由堂叔郑亲王济尔哈朗、亲叔濬亲王多尔衮共同辅政。当时有誓言为证“有不秉公辅理、妄自尊大者,天地谴之令短折而死”,“俟上(幼主福临)春秋鼎盛”将归政焉的记载。由此不难看出多尔衮顺应形势,拥立福临(时年七岁)
-
关键词
多尔衮
摄政王
盛京皇宫
皇太极
继承问题
女真人
重要人物
三官庙
顺治帝
诸王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