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炎分子盘状结构域受体2在泛素化修饰过程中与泛素分子的偶联方式
1
作者 于江天 卜歆 +2 位作者 赵虎 李霞 苏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77-1080,共4页
目的研究泛素分子中哪些位点的赖氨酸(Lys)残基参与了具有促炎效应的膜受体盘状结构域受体2(DDR2)的多聚泛素化修饰。方法将DDR2、Cbl-b及泛素分子不同位点Lys的突变体共转染HEK293T细胞,以胶原蛋白刺激细胞诱导DDR2发生活化。利用免疫... 目的研究泛素分子中哪些位点的赖氨酸(Lys)残基参与了具有促炎效应的膜受体盘状结构域受体2(DDR2)的多聚泛素化修饰。方法将DDR2、Cbl-b及泛素分子不同位点Lys的突变体共转染HEK293T细胞,以胶原蛋白刺激细胞诱导DDR2发生活化。利用免疫沉淀方法分离细胞中的DDR2,Western blot法检测DDR2与不同泛素分子的偶联情况。结果仅保留27位Lys的泛素分子偶联到DDR2分子上的能力与野生型泛素分子相接近,保留33位Lys的泛素分子有较微弱与DDR2偶联的能力。27位Lys突变可使泛素分子彻底丧失与DDR2相偶联的能力,而33位Lys突变使得泛素分子偶联DDR2的能力部分丧失。结论 Cbl-b介导的DDR2的多泛素化修饰主要是通过泛素分子的Lys27偶联的,Lys33可能也部分参与了DDR2的泛素化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状结构域受体2 泛素化 泛素 泛素连接酶 CBL-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组成及分子表面属性对胶原与盘状结构域受体DDR2结合能力的影响
2
作者 韩庆秋 寇慧芝 +3 位作者 未本美 许承志 侯袁静 汪海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65-271,共7页
本工作利用ELISA实验和细胞黏附实验研究了不同物种来源的胶原样本与盘状结构域受体DDR2及人舌鳞癌细胞CAL-27的结合能力,并进一步探讨了氨基酸组成对胶原与细胞受体DDR2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胶原样本与DDR2及CAL-27细... 本工作利用ELISA实验和细胞黏附实验研究了不同物种来源的胶原样本与盘状结构域受体DDR2及人舌鳞癌细胞CAL-27的结合能力,并进一步探讨了氨基酸组成对胶原与细胞受体DDR2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胶原样本与DDR2及CAL-27细胞的结合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哺乳动物胶原的结合能力明显大于鱼类胶原,各鱼类胶原之间也存在差异性。通过分析胶原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与胶原-受体DDR2结合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可知,胶原-DDR2结合能力与天冬氨酸、苏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缬氨酸、酸性氨基酸、带电荷极性氨基酸、非极性氨基酸呈负相关,与羟脯氨酸、亚氨基酸、羟基化率(%)、不带电荷极性氨基酸、总极性氨基酸呈正相关(P<0.05)。与此同时,进一步研究了胶原蛋白分子的表面属性对胶原-受体DDR2结合能力的影响。分析表明,较低的Zeta电位绝对值或较高的亲水性均有助于胶原与DDR2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盘状结构域受体DDR2 氨基酸 结合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盘状结构域受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3
作者 周洁 刘新平 +1 位作者 贺小舟 张远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99-602,共4页
目的分别构建DDR2的野生型(FLDDR2)、嵌和体(FcDDR2)和截短体(ttDDR2)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为进一步研究DDR2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FLDDR2和ttDDR2通过RTPCR的方法获得,测序正确后亚克隆入pCDNA... 目的分别构建DDR2的野生型(FLDDR2)、嵌和体(FcDDR2)和截短体(ttDDR2)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为进一步研究DDR2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FLDDR2和ttDDR2通过RTPCR的方法获得,测序正确后亚克隆入pCDNA3.1(+)。FcDDR2是利用人IgG1的Fc段替代部分胞浆区,测序正确后亚克隆入pMKITNeo。重组产物经脂质体2000介导瞬时转入COS7细胞,48h后收取蛋白,分别利用蛋白印迹法和免疫沉淀法检测重组产物的表达。转入重组质粒的细胞经胶原刺激3h后收取蛋白,利用免疫印迹和免疫沉淀法检测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所构建的三种真核表达载体均可在COS7细胞中正确表达。将ttDDR2和FLDDR2共转染COS7细胞并给予胶原刺激后FLDDR2的磷酸化水平有所下降,而FcDDR2在无胶原刺激时也可自身活化,其程度与FLDDR2经胶原刺激后的活化程度相仿。结论成功构建了FLDDR2、ttDDR2和FcDDR2三种真核表达载体,其中FcDDR2可以作为一种激活剂,而ttDDR2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负性竞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状结构域受体2 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K/ERK和PI3K/Akt通路对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中DDR2和MMP-13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杨秀梅 王雨生 +2 位作者 张建 李燕 药立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78-685,共8页
背景 研究表明盘状结构域受体2(DDR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肿瘤新生血管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相关疾病治疗的关键靶点,但DDR2和MMP-13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生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DDR2和MMP-13在大鼠CNV中的... 背景 研究表明盘状结构域受体2(DDR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肿瘤新生血管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相关疾病治疗的关键靶点,但DDR2和MMP-13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生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DDR2和MMP-13在大鼠CNV中的表达特点以及MEK/ERK和PI3 K/Akt通路对DDR2及MMP-13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532 nm倍频激光视网膜光凝法制备棕色挪威(BN)大鼠CNV模型,将78只BN模型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7)、模型对照组(n=39)、PD98059(MEK1抑制剂)组(n=16)和LY294002(PI3K抑制剂)组(n=16),PD98059组和LY294002组大鼠分别于光凝后1d、7d玻璃体内注射5 mmol/L PD98059 3μl或5 mmol/L LY294002 3μl.分别于光凝前和光凝后1、3、7、14 d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动物并制备样本和切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眼杯中ERK、p-ERK、Akt和p-Akt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眼杯中DDR2 mRNA和MMP-13 mRNA的表达变化,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测定各组大鼠CNV厚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定位和测定大鼠CNV区域DDR2和MMP-13的表达.结果 光凝后3d,光凝局部细胞增生,光凝后7 d CNV形成,至光凝后14 d CNV趋于稳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DDR2在正常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层、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层和内核层细胞中呈弱表达,但在CNV中呈强阳性表达;MMP-13在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内界膜层、光感受器层和巩膜层均呈强阳性表达,在模型对照组中呈强阳性表达.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NV组织中DDR2和MMP-13共表达.RT-PCR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光凝后1、3、7、14 d DDR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55.22±4.03、47.74±2.23、14.82±4.56和5.59±2.47,MMP-1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5.54±3.83、43.51±4.36、10.90±4.00和5.23±3.2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光凝后3、7、14 d大鼠CNV区DDR2相对荧光密度单位(RFU)值分别为2.73±0.53、5.21±0.31和3.22±0.33,MMP-13 RFU值分别为1.66±0.17、3.57±0.44和2.67±0.21,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1.01,P<0.05;F=40.31,P<0.01);PD98059组和LY294002组光凝后14 d CNV区DDR2 RFU值分别为1.14±0.19和1.03±0.14,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MP-13RFU值分别为1.37±0.25和1.24±0.20,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光凝后7d眼杯中p-ERK和p-Akt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光凝后14 d恢复至近正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D98058组大鼠眼杯p-ERK水平明显下降,注射后7d、14 d PD98058组大鼠眼杯中p-ERK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71.58%和65.21%,PD98058组7d与模型对照组7d比较、PD98058组14 d与模型对照组14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Y294002组大鼠眼杯中p-Akt表达水平明显下降,LY294002注射后7d、14d大鼠眼杯中p-Akt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65.62%和67.04%,LY294002组7d与模型对照组7d比较、LY294002组14d与模型对照组14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眼杯中ERK和Akt的表达水平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62,P>0.05;F=0.81,P>0.05).模型对照组、PD98059组和LY294002组光凝后14 d大鼠CNV厚度分别为(119.19±18.03)、(51.00±11.29)和(59.18±9.00) μ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376,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D98059和LY294002注射后CNV厚度分别减少57.21%和5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DR2和MMP-13在大鼠CNV中表达上调,参与CNV的形成;MEK/ERK和PI3K/Akt通路通过参与调控DDR2和MMP-13在CNV局部的表达而抑制CNV的发生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状结构域受体2 脉络膜/病理 新生血管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疾病模型 BN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