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盘古-碧水韧性剪切带中段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仰春 赵寒冬 +2 位作者 韩伟民 李永秀 朱春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4-151,共8页
盘古 -碧水韧性剪切带中段糜棱岩的叠加强度和质量平衡分析表明 :剪切带在变形过程中组分发生了显著的交换。糜棱岩类总体 Ca O、K2 O、Si O2 大量带入 ,Ti O2 、Mn O、Fe O是带出的。随着糜棱岩化程度的提高 ,Si O2 、K2 O、Mn O明显带... 盘古 -碧水韧性剪切带中段糜棱岩的叠加强度和质量平衡分析表明 :剪切带在变形过程中组分发生了显著的交换。糜棱岩类总体 Ca O、K2 O、Si O2 大量带入 ,Ti O2 、Mn O、Fe O是带出的。随着糜棱岩化程度的提高 ,Si O2 、K2 O、Mn O明显带入 ,Ca O少量带出。以Al2 O3守恒为限制条件 ,整个剪切带质量和体积增加了 1 6.87%。大规模的物质带入带出发生在糜棱岩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古-碧水韧性带剪切带 黑龙江 糜棱岩 叠加强度 质量平衡分析 构造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嫩江-八里罕断裂带岭下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 被引量:35
2
作者 韩国卿 刘永江 +5 位作者 温泉波 邹运鑫 梁道俊 赵英利 李伟 赵立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7-405,共9页
嫩江-八里罕断裂带位于东北地区中部、大兴安岭的东缘,为松辽盆地的西缘控盆断裂。断裂带传统认识上被认为是一条NNE向的深大断裂,其性质为正断层或拆离断层。笔者野外地质考察过程中,在断裂带中南段吉林省白城市岭下地区发现韧性剪... 嫩江-八里罕断裂带位于东北地区中部、大兴安岭的东缘,为松辽盆地的西缘控盆断裂。断裂带传统认识上被认为是一条NNE向的深大断裂,其性质为正断层或拆离断层。笔者野外地质考察过程中,在断裂带中南段吉林省白城市岭下地区发现韧性剪切带,通过对该韧性剪切带构造要素系统测量和统计、显微构造观察、有限应变测量、石英组构EBSD(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和古应力值测量,明确了岭下剪切带变形程度为初糜棱岩-糜棱岩、石英组构以低温底面组构为主,滑移系为{0001},变形温度在400℃左右的变形特征,并初步认为嫩江一八里罕断裂带曾经历左旋走滑变形阶段;结合断裂带相关年代学资料,确定走滑时间为早白垩世中期(134~113Ma),其形成机制与西太平洋伊泽纳崎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运动与NWW向NNW转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江-八里罕断裂 岭下地区 韧性剪切 构造变形 EBSD 左行走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北山造山带中大型韧性剪切带属性及形成演化时限与过程 被引量:54
3
作者 蔡志慧 许志琴 +1 位作者 何碧竹 王瑞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75-1895,共21页
塔里木盆地北缘的东天山-北山造山带中发育多条近E-W走向的大型韧性剪切带,它们构成了造山带中不同地体单元的主要边界,是碰撞造山及造山后的产物。本文在野外调查基础上,通过微观/宏观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年代学相结合的研究... 塔里木盆地北缘的东天山-北山造山带中发育多条近E-W走向的大型韧性剪切带,它们构成了造山带中不同地体单元的主要边界,是碰撞造山及造山后的产物。本文在野外调查基础上,通过微观/宏观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年代学相结合的研究、厘定了东天山北山造山带中的7条大型韧性剪切带,阐述了剪切带的延伸、规模、剪切变形特征、变形条件以及形成与演化时限。并讨论了这7条不同类型韧性剪切带的形成过程以及东天山和北山古生代造山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 造山作用 东天山-北山造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漠河韧性剪切带白云母40Ar-39Ar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4
作者 武广 范传闻 +3 位作者 李忠权 糜梅 刘军 朱明田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7-302,共6页
漠河韧性剪切带位于大兴安岭北部上黑龙江盆地内。作者对该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白云母样品进行了40Ar-39Ar法测定年龄工作,获得了(120.6±1.1)Ma的坪年龄和(121.7±1.5)Ma的39Ar/36Ar-40Ar/39Ar等时线年龄,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 漠河韧性剪切带位于大兴安岭北部上黑龙江盆地内。作者对该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白云母样品进行了40Ar-39Ar法测定年龄工作,获得了(120.6±1.1)Ma的坪年龄和(121.7±1.5)Ma的39Ar/36Ar-40Ar/39Ar等时线年龄,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结合韧性剪切带特征,笔者认为漠河韧性剪切带与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的造山过程有关,形成于蒙古-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陆-陆碰撞造山阶段的晚期或后碰撞期间。早白垩世期间,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进入后碰撞阶段,发生大规模左行走滑运动,使位于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南部的中国东北地区,乃至华北北部发生了向东的挤出、逃逸,辽西、冀北、冀西北和京西地区的晚中生代右行走滑和逆冲、推覆构造是蒙古-鄂霍茨克中生代造山过程的远程效应。因此,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造山过程对中国东北及华北地区中生代期间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河韧性剪切 糜棱岩 白云母 40AR-39AR年龄 上黑龙江盆地 蒙古-鄂霍茨克造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北缘脆-韧性剪切带内变形闪长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北阿尔金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的指示 被引量:16
5
作者 吴玉 陈正乐 +5 位作者 陈柏林 王永 孟令通 何江涛 韩梅梅 王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55-570,共16页
阿尔金北缘脆-韧性剪切带是北阿尔金地区一条重要的构造边界,对其形成时代及剪切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北阿尔金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格局与构造演化的认识。本文在喀腊大湾地区发现了一套卷入该脆-韧性剪切带内的变形闪长岩,对其... 阿尔金北缘脆-韧性剪切带是北阿尔金地区一条重要的构造边界,对其形成时代及剪切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北阿尔金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格局与构造演化的认识。本文在喀腊大湾地区发现了一套卷入该脆-韧性剪切带内的变形闪长岩,对其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显微构造观察、地球化学及其年代学研究。野外观察该变形闪长岩发育片麻状面理及拉伸线理,线理的倾向为114°~137°,倾角为25°~43°;面理产状为走向98°~120°,倾向SW,倾角60°~75°,与脆-韧性剪切带延伸方向一致。显微构造观察显示变形闪长岩发育有云母鱼和S-C组构,并可见角闪石残斑被错断,显示出右行剪切的指向。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变形闪长岩的Si O2为57.59%~62.39%,全碱(Na2O+K2O)为4.79%~5.29%,具有较高的Mg O(3.10%~4.04%)、Mg#值(49.9~51.2),铝饱和指数(A/CNK)为0.81~0.89,属准铝质钙碱性岩石,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K)、轻稀土(LREE)和活泼不相容元素(Th、U),而相对亏损重稀土(HREE)和高场强元素(Nb、Ta、Zr、Hf、Ti),具有弱的Eu负异常(δEu=0.75~0.84),与岛弧岩浆岩类似。岩石成因研究表明岩体应形成于与洋壳俯冲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环境,其岩浆应来源于俯冲板片流体交代地幔楔诱发的部分熔融,并在岩浆上升过程中混染了上地壳物质或/和在俯冲过程混入了俯冲沉积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分析,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78.1±2.1Ma(MSWD=0.27),代表了变形闪长岩的结晶年龄,这不仅表明北阿尔金洋在早奥陶世已处于俯冲消减阶段,而且限定了阿尔金北缘脆-韧性剪切带形成时代的下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本项目组以往对变形闪长岩体东北侧出露的未变形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即阿北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413±5Ma^427.3±5.7Ma)的研究,推测阿尔金北缘脆-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时代应介于早奥陶世至晚志留世早期之间,这一年龄范围与北阿尔金洋闭合的时代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因此,笔者认为阿尔金北缘脆-韧性剪切带可能是塔里木板块和阿中地块斜向碰撞汇聚事件的构造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北缘脆-韧性剪切 变形闪长岩 锆石U-PB定年 构造演化 早古生代 北阿尔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汉阴北部金矿田脆-韧性剪切带控矿特征及构造变形-成矿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韩珂 杨兴科 +3 位作者 何虎军 晁会霞 杨龙伟 张伟胜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01-818,共18页
陕南汉阴北部金矿田位于南秦岭-北大巴山逆冲推覆系中。矿田内赋矿地层为下志留统梅子垭组(S1m)浅变质强变形片岩,构造格架为5条次级近EW走向的脆-韧性剪切带。由于矿田成因类型、脆-韧性剪切带性质及构造期次划分、构造控矿特征、构造... 陕南汉阴北部金矿田位于南秦岭-北大巴山逆冲推覆系中。矿田内赋矿地层为下志留统梅子垭组(S1m)浅变质强变形片岩,构造格架为5条次级近EW走向的脆-韧性剪切带。由于矿田成因类型、脆-韧性剪切带性质及构造期次划分、构造控矿特征、构造-成矿时代等关键问题研究仍存在争议和不足,从而制约矿田深部找矿。为此,本文采用矿田(区)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岩相填图、锆石U-Pb和黑云母40Ar-39Ar测年等方法,查明金矿田脆-韧性剪切带内至少存在3期构造变形,其中以第二期(S2)构造变形为主,形成矿田内右行走滑-逆冲推覆控矿脆-韧性剪切带,走向NW-NWW,倾向NE-NNE。剪切带与蚀变矿化带空间位置关系套合较好,矿体产状变化受剪切带及S2期构造面理控制,剪切带的纵向脆性、韧性变形分带分别控制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矿化分布。脆-韧性剪切带内未发生剪切变形、且产状与剪切带产状近乎一致的花岗闪长岩脉锆石U-Pb年龄(180.2±3.6 Ma)和含矿黑云母变斑晶化蚀变岩黑云母40Ar-39Ar年龄(178.4±0.8 Ma),表明剪切带的活动时代应为178 Ma左右,属早侏罗世,处在南秦岭陆内造山期。结合前人获得的同构造带西段羊坪湾金矿载金黄铁矿Rb-Sr同位素年龄(208±0.88 Ma),表明金矿田的成矿作用可能始于晚三叠世,延续到侏罗纪,贯穿于脆-韧性剪切带变形活动期,即金成矿期为晚三叠世-侏罗纪。下一步找矿远景区应位于矿田脆-韧性剪切带内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带发育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 金矿田 -韧性剪切 面理 构造变形-成矿年代 陆内造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柏—大别造山带内与脆性-韧性剪切带共生的假玄武玻璃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林爱明 孙知明 杨振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3-378,T003,T004,共8页
在桐柏—大别造山带大河镇剪切带中首次发现与碎裂岩和糜棱岩共生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假玄武玻璃。野外产状及显微结构的研究表明与碎裂岩共生的假玄武玻璃产出于以脆性破裂为主的断层浅部(<15km),而与糜棱岩共生的假玄武玻璃则产出于... 在桐柏—大别造山带大河镇剪切带中首次发现与碎裂岩和糜棱岩共生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假玄武玻璃。野外产状及显微结构的研究表明与碎裂岩共生的假玄武玻璃产出于以脆性破裂为主的断层浅部(<15km),而与糜棱岩共生的假玄武玻璃则产出于以韧性变形为主的断层深部(>15 km)。这两种类型的假玄武玻璃均含有熔解起源的自形微晶体,圆形或港湾状的碎片,流动结构和部分玻璃质基质。假玄武玻璃与碎裂岩和糜棱岩共生的现象说明在桐柏—大别造山带形成和隆起过程中同一断层剪切带内大地震重复发生。大河镇假玄武玻璃的研究可对大陆型大地震的发震机制及地壳浅部的脆性变形领域到深部的塑性变形领域的地震断层的破裂过程和力学性质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韧性剪切 假玄武玻璃 地震断层 大河镇剪切 桐柏-大别造山 显微构造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汉阴黄龙金矿脆-韧性剪切带中S_2面理特征及其对成矿的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韩珂 杨兴科 +2 位作者 安乐 高雅宁 杨宏宇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1-184,共14页
南秦岭安康汉阴北部下志留统梅子垭组中已经发现了十几处规模大小不一的金矿化点和金矿床,其构成了多条规模较大的金矿化带,而这些金矿化带所处的构造位置则恰好位于该区内几条较典型的脆-韧性剪切带上,现已查明金矿体受脆-韧性剪切带控... 南秦岭安康汉阴北部下志留统梅子垭组中已经发现了十几处规模大小不一的金矿化点和金矿床,其构成了多条规模较大的金矿化带,而这些金矿化带所处的构造位置则恰好位于该区内几条较典型的脆-韧性剪切带上,现已查明金矿体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剪切带内多期面理置换强烈,且变形较为复杂,关于研究区面理分期及与成矿关系仍然存在争议。黄龙金矿与金矿带内其他金矿床地质特征相似,为查明以上问题,选取黄龙金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近几年来的野外路线调研、典型构造剖面研究和岩矿鉴定研究等,发现区内脆-韧性剪切带内至少存在3期变形变质新生面理,面理构造置换的宏观和微观特征典型,其中主变形期第二期形成的S_2面理特征较为典型特殊,变形标志强烈而复杂,面理优势产状较为集中,顺面理发育热液蚀变矿物黑云母变斑晶、石榴子石等,S_2面理形成于南秦岭陆内造山期,大致为晚印支—早燕山期,面理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其与金的富集成矿具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 黄龙金矿 -韧性剪切 S2面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伸展型脆-韧性剪切带对沃溪钨锑金矿床的构造控制 被引量:19
9
作者 汪劲草 夏斌 +1 位作者 雷鸣波 谭碧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5-140,共6页
湘西沃溪钨锑金矿床受控于一条伸展型顺层脆—韧性剪切带。带内岩石在非共轴顺层剪切构造动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分解 ,形成泥质构造板岩强变形带和砂质构造板岩弱变形域。泵吸中心—弱变形域中的承压矿液沿砂质构造板岩的ab面发生水力压裂... 湘西沃溪钨锑金矿床受控于一条伸展型顺层脆—韧性剪切带。带内岩石在非共轴顺层剪切构造动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分解 ,形成泥质构造板岩强变形带和砂质构造板岩弱变形域。泵吸中心—弱变形域中的承压矿液沿砂质构造板岩的ab面发生水力压裂而产生“D”型张剪裂隙。构造—流体双重动力系统的周期性振荡使主裂隙系统发生周期性的破裂—愈合作用而形成条带状复脉。矿液是通过隐蔽的低角度正断层、强变形带内的构造面理及弱变形域中的微裂隙系统运移的 ,说明在靠近滑脱面的弱变形域中水力压裂作用会增强 ,其矿化类型将以蚀变岩型为主、脉型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型脆-韧性剪切 钨锑金矿床 水力压裂 矿化类型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汉阴县黄龙金矿脆-韧性剪切带控矿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雅宁 杨兴科 +1 位作者 王新 杨宏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299-300,共2页
1地质背景 陕南汉阴县黄龙金矿位于南秦岭牛山穹窿北翼,西邻扬子北缘汉南隆起区,其大地构造位置属南秦岭.北大巴山多层次韧性滑脱逆冲推覆褶皱带二级单元、石泉-神河韧性滑脱逆冲推覆带三级构造单元。本区经历了多期次的复杂构造运... 1地质背景 陕南汉阴县黄龙金矿位于南秦岭牛山穹窿北翼,西邻扬子北缘汉南隆起区,其大地构造位置属南秦岭.北大巴山多层次韧性滑脱逆冲推覆褶皱带二级单元、石泉-神河韧性滑脱逆冲推覆带三级构造单元。本区经历了多期次的复杂构造运动,其中前印支期整体以伸展滑脱构造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 控矿特征 黄龙金矿 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柏地区新城-应山韧性剪切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舒斌 邓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4-196,共3页
研究了桐柏地区新城—应山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特征、动力学成因机制,并根据横切韧性剪切带的3条剖面的变形特征,认为中生代华北、扬子两大板块陆陆碰撞的动力来自扬子板块。
关键词 韧性剪切 应变测量 -陆碰撞 桐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鲁造山带西北缘皇华-铁镢山段韧性剪切变形及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磊磊 王宗秀 +5 位作者 李春麟 高万里 谭元隆 钱涛 胡俊杰 李会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22-746,共25页
苏鲁造山带经历了多期构造事件,现今构造样式复杂多样,位于其西北缘的皇华-铁镢山地区构造变形强烈,且发育呈北东东向展布的韧性剪切带,对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及年代学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苏鲁造山带晚中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本文通过详... 苏鲁造山带经历了多期构造事件,现今构造样式复杂多样,位于其西北缘的皇华-铁镢山地区构造变形强烈,且发育呈北东东向展布的韧性剪切带,对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及年代学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苏鲁造山带晚中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本文通过详细地野外调查和显微构造特征研究,对剪切带几何学和运动学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构造年代学资料探讨韧性剪切带的构造演化过程。结果显示,研究区韧性剪切带几何学形态表现为背形,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经历了两期韧性变形作用:(1)早期韧性变形是由SEE向NWW近水平的滑脱作用造成,并发育与面理产状一致的伟晶岩脉,其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50.1±1.1 Ma,表明早期韧性变形启动时间不晚于150 Ma。(2)晚期韧性变形是由NNW-SSE伸展滑覆造成,同变形期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37.09±0.32Ma,与反等时线年龄一致,且侵入剪切带内无变形的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分别为123.5±0.8Ma和127.1±1.6Ma,表明晚期韧性变形启动时间不晚于137Ma,并结束于127Ma之前。综合研究区内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次研究认为苏鲁造山带西北缘早期韧性变形发生于陆内造山的晚期阶段,而晚期韧性变形发生于造山后的伸展阶段,两期构造活动反映了苏鲁造山带构造体制转换过程,该转换过程与晚中生代中国东部岩石圈的伸展减薄及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构造体制转换 ^40AR-^39AR年龄 苏鲁造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库地韧性剪切带的^(40)Ar/^(39)Ar年龄 被引量:29
13
作者 周辉 储著银 +3 位作者 李继亮 侯泉林 王志洪 方爱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33-239,共7页
西昆仑库地以南有一套变质变形较强的岩系 ,前人依照区域对比关系将其划为前寒武的古老基底。对西昆仑早期构造演化的论述均基于该观点 ,但没有提供确凿的同位素年代学证据。笔者通过野外观察、室内研究 ,确认库地以南的变质变形岩系是... 西昆仑库地以南有一套变质变形较强的岩系 ,前人依照区域对比关系将其划为前寒武的古老基底。对西昆仑早期构造演化的论述均基于该观点 ,但没有提供确凿的同位素年代学证据。笔者通过野外观察、室内研究 ,确认库地以南的变质变形岩系是大型韧性推覆剪切作用的产物。通过对新生变质矿物角闪石和黑云母单矿物的 4 0 Ar/39Ar年龄分析 ,确定剪切变质年龄为 42 6- 451 Ma,说明库地的变质变形岩系是形成于早古生代晚期的一条大型韧性剪切带 ,这对于解释西昆仑的早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40-氩39测年 韧性剪切 库地 西昆仑 青藏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肥东韧性剪切带的变形规律、同位素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9
14
作者 宋传中 朱光 +2 位作者 刘洋 牛漫兰 刘国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6,T001,共8页
郯庐断裂带肥东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形态为一正花状左行平移断裂带,目前出露的为该韧性剪切带的根部,具有典型的深层次左行走滑变形特征。肥东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超糜棱岩测得的^(40)Ar/^(39)Ar全岩年龄分别为120.48Ma和118.75Ma,说明... 郯庐断裂带肥东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形态为一正花状左行平移断裂带,目前出露的为该韧性剪切带的根部,具有典型的深层次左行走滑变形特征。肥东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超糜棱岩测得的^(40)Ar/^(39)Ar全岩年龄分别为120.48Ma和118.75Ma,说明郯庐断裂带的大规模左行平移时代为早白垩世。对该带构造变形和构造叠加的研究表明,肥东浮槎山一带是被郯庐断裂带截切、牵引、叠加、改造的印支期大别—胶南造山带的残块。郯庐断裂带与大别—胶南造山带是不同时期、不同构造系统的产物,前者属于滨太平洋构造系统,后者属于特提斯构造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 大别-胶南造山 韧性剪切 花状构造 同位素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白墩子—小西弓韧性剪切带及其控矿作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柏林 吴淦国 +3 位作者 杨农 叶得金 舒斌 刘晓春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99-109,共11页
白墩子-小西弓韧性剪切带是甘肃北山地区8条韧性剪切带中最南侧的一条,位于北山南带的白墩子-小西弓-带,呈近东西向展布,长160km,宽5~8km。该韧性剪切带以近水平右行剪切为特点,是一条形成于中低-中偏高温度、较低差应力条件(53... 白墩子-小西弓韧性剪切带是甘肃北山地区8条韧性剪切带中最南侧的一条,位于北山南带的白墩子-小西弓-带,呈近东西向展布,长160km,宽5~8km。该韧性剪切带以近水平右行剪切为特点,是一条形成于中低-中偏高温度、较低差应力条件(53~106MPa)下的韧性剪切带,主应变(Rxz)为4~20,剪应变(γ)1.41~2.42,剪位移达10~25km。该韧性剪切带对金矿床控制作用明显,在区域上控制金矿床(点)的分布,在矿床范围内控制金矿化带、矿体的形态、产状和规模。压扭性韧性剪切变形特点决定了金矿化类型以蚀变糜棱岩型为主,蚀变以交代作用为特色。金矿化稍晚于韧性蛮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 变形特征 控矿作用 自墩子-小西弓-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东天山地区产于韧性剪切带中的金矿床成矿流体与碳、硫、铅同位素 被引量:21
16
作者 王莉娟 王京彬 +1 位作者 王玉往 朱和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6-493,共8页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是新疆准噶尔—东天山地区重要金矿类型。本文以科克萨依、康古尔、红石金矿为典型矿床,研究它们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爆裂温度、包裹体成分、包裹体水的来源等,并进行了硫、铅同位素及近矿围岩碳同位素、矿体石英...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是新疆准噶尔—东天山地区重要金矿类型。本文以科克萨依、康古尔、红石金矿为典型矿床,研究它们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爆裂温度、包裹体成分、包裹体水的来源等,并进行了硫、铅同位素及近矿围岩碳同位素、矿体石英包裹体中CO2、CH4气体的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硫、铅为深源,暗示了本区金成矿物质的地幔来源。部分碳为有机碳,反映了本区年轻碳质沉积地层中有机碳参与了金的迁移与成矿作用。综合研究表明,在本区特定的后碰撞地质背景下,在构造挤压与伸展作用中形成的韧性剪切带中的金矿床金成矿物质源于深源,成矿流体主要是变质水。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碳质围岩地层有机碳参与成矿,变质流体与岩浆热液及天水等流体的不同程度的混合与叠加,形成本区特征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准噶尔-东天山地区 韧性剪切型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 铅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柏—大别南缘殷店—马垅韧性剪切带的变形及年代学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韩建军 宋传中 +1 位作者 李加好 刘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35-1044,共10页
殷店-马垅(简称殷马)韧性剪切带是桐柏-大别造山带南缘的一条重要的边界断裂,对其精细的构造变形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桐柏-大别造山带的演化方式和过程.本文主要对殷店和马垅两个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剖面观测,利用有限应变测量,计算... 殷店-马垅(简称殷马)韧性剪切带是桐柏-大别造山带南缘的一条重要的边界断裂,对其精细的构造变形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桐柏-大别造山带的演化方式和过程.本文主要对殷店和马垅两个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剖面观测,利用有限应变测量,计算出殷马剪切带中岩石应变椭球长短轴的平均轴率为1.69,靠近剪切带的岩石应变量大,向北远离剪切带,应变量减小;通过构造应力场分析查明剪切带的古应力状态,最大压应力σ1为北北东-南南西向,对应最大拉应力σ3为北西西-南东东向.岩石的有限应变分析和应力场状态,反映出板块间的碰撞挤压作用力在平行剪切带和垂直剪切带方向上存在应力分解.剪切带内糜棱岩中的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年龄为172~ 137 Ma,据此得出殷马剪切活动时代主要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柏-大别造山 殷店-马垅韧性剪切 构造变形 应力分析 构造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韧性转换带变形过程与机制:以郯庐断裂带南段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田 谢成龙 +3 位作者 向必伟 林少泽 闫超 朱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32,共16页
关于脆-韧性转换带的变形过程与机制,长期以来缺乏明确的认识。郯庐断裂带南段出露的新元古界张八岭群为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这套岩层的韧性变形与低级变质作用发生在印支期,当时处于中地壳层次,是认识中地壳脆-韧性转换带变形特征与... 关于脆-韧性转换带的变形过程与机制,长期以来缺乏明确的认识。郯庐断裂带南段出露的新元古界张八岭群为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这套岩层的韧性变形与低级变质作用发生在印支期,当时处于中地壳层次,是认识中地壳脆-韧性转换带变形特征与过程的天然对象。详细的构造研究表明,区内张八岭隆起北段出露的张八岭群呈现为平缓的韧性拆离带,而大别造山带东缘则为陡立的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两者代表了中地壳不同类型的变形带,这两类变形带在印支期递进变形中经历了相似的变形转换,即早阶段透入性韧性变形和晚阶段脆-韧性变形。早阶段韧性变形中,发育片内A型褶皱和透入性面理和矿物拉伸线理为特征的糜棱岩;晚阶段脆-韧性变形中,发育膝折、皱纹线理、褶劈理、石英脉、张裂隙、B型剪切褶皱等构造。变形早阶段应变软化促进了韧性变形的发展,而变形晚阶段降温所导致的应变硬化使得韧性变形无法继续,从而转变为脆-韧性变形。这些研究显示,中地壳脆-韧性转换带在深度不变的递进变形中是可以发生韧性向脆-韧性变形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 -韧性转换 张八岭群 剪切加热 应变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察右后旗三道沟一带韧性剪切带磁组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黄俊 鲁如魁 +1 位作者 褚志安 张永强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4-552,共9页
变形岩石的磁组构参数K1、K2、K3、P、T、F、L、E等可以用来定量地分析和了解构造变形的性状。笔者对分布于察哈尔右翼后旗三道沟一带的构造岩进行磁组构特征研究发现:E值多大于1,或接近于1;T值大于0的明显多于小于0的;P值均大于1,而以F... 变形岩石的磁组构参数K1、K2、K3、P、T、F、L、E等可以用来定量地分析和了解构造变形的性状。笔者对分布于察哈尔右翼后旗三道沟一带的构造岩进行磁组构特征研究发现:E值多大于1,或接近于1;T值大于0的明显多于小于0的;P值均大于1,而以F和L的对数值为轴所作的变型弗林图解中数据主要集中在剪切区和压扁区。上述结果表明磁化率椭球体主要表现为磁面理较磁线理发育的压扁型椭球体,三道沟一带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岩石经历了力学机制为挤压剪切的强烈构造活动。这种由磁组构揭示的应力应变特征得到了野外露头及显微构造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组构 三道沟韧性剪切 临河-集宁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扎雪—门巴韧性剪切带变形时代及机制研究:来自同构造花岗岩体的证据 被引量:4
20
作者 翟文建 崔霄峰 +4 位作者 岳国利 杜欣 王琰 陈志敏 苏建仓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9-156,共8页
从同构造花岗岩体宏、微观变形特征入手,拟定出扎雪-门巴韧性剪切带内同构造花岗岩体的存在,并揭示出剪切带在空间上为一条近南北向逆冲推覆兼具左行走滑的斜冲型剪切带。同构造花岗岩体岩浆锆石LA-ICP-MSU-Pb年龄为(86.57±0.57)Ma... 从同构造花岗岩体宏、微观变形特征入手,拟定出扎雪-门巴韧性剪切带内同构造花岗岩体的存在,并揭示出剪切带在空间上为一条近南北向逆冲推覆兼具左行走滑的斜冲型剪切带。同构造花岗岩体岩浆锆石LA-ICP-MSU-Pb年龄为(86.57±0.57)Ma,表明剪切带变形变质发生在晚白垩世,属冈底斯板块早、晚白垩世构造事件正反转后挤压体制下的初期产物。新特提斯闭合及洋壳俯冲所致的挤压构造环境导致晚白垩世冈底斯带普遍遭受区域变质作用,剪切带正是变形变质作用由南向北传递至该区减弱的表现,因此该变形年龄可能作为新特提斯闭合、洋壳俯冲作用延续到晚白垩世的年代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 扎雪-门巴韧性剪切 同构造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新特提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