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汉初“盗铸”问题浅探
1
作者
王宝宁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114-115,共2页
汉初至武帝元鼎四年,币制频变达十多次,其间“放铸”、“禁铸”几经更替,使得“盗铸”问题凸显,屡禁不止。汉简中有关“铸钱”的律令,正是货币政策变更,盗铸问题严重的反映。汉政府在货币方面的政策,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经济特点,也是中央...
汉初至武帝元鼎四年,币制频变达十多次,其间“放铸”、“禁铸”几经更替,使得“盗铸”问题凸显,屡禁不止。汉简中有关“铸钱”的律令,正是货币政策变更,盗铸问题严重的反映。汉政府在货币方面的政策,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经济特点,也是中央集权加强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币制
盗铸
汉简
钱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代货币制度二诂
被引量:
1
2
作者
朱德贵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33-35,共3页
根据新近刊布的考古材料考证,汉初货币的大量铸造,一方面迅速增加了货币的流通量,便于人们交易,另一方面则潜伏着币制混乱等因素。为稳定市场,汉初曾立法规范货币的铸造、流通与管理,而非完全采取"除钱律,民得铸钱"之政策。另...
根据新近刊布的考古材料考证,汉初货币的大量铸造,一方面迅速增加了货币的流通量,便于人们交易,另一方面则潜伏着币制混乱等因素。为稳定市场,汉初曾立法规范货币的铸造、流通与管理,而非完全采取"除钱律,民得铸钱"之政策。另外,出土汉简材料多见"罚金"二字,学界一般理解为收取黄金,其实,政府采取的是"以钱代金"的征收办法,而非真正收取黄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盗铸
以钱代金
罚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汉初货币制度的几个问题——兼释《汉书·食货志》“或用重钱,平称不受”
3
作者
刘森
《金融理论与实践》
1985年第6期59-61,共3页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汉高祖“更令民铸钱“是否放铸的问题,目前在钱币学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故笔者于兹作为一个问题提出,以期得到诸方家的教正。此问题一。公元前175年,西汉孝文帝在铸四铢钱的同时,颁布了“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的...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汉高祖“更令民铸钱“是否放铸的问题,目前在钱币学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故笔者于兹作为一个问题提出,以期得到诸方家的教正。此问题一。公元前175年,西汉孝文帝在铸四铢钱的同时,颁布了“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的货币改革政策,但在此之前,《汉书》、《史记》均未有“禁盗铸钱令“之载。因此,应当怎样理解此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盗铸
钱
汉高祖
食货志
汉书
改革政策
约法省禁
汉初
王献唐
公元前
钱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西汉前期的商贾政策
4
作者
于琨奇
《贵州文史丛刊》
1984年第3期71-74,共4页
西汉政权是继秦王朝后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权。这个政权对商贾采取的政策曾几经变化,由高祖至武帝,先后经历了压抑——巧取——豪夺的三个阶段,深刻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地主同商贾的矛盾和斗争。一作为地主阶级...
西汉政权是继秦王朝后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权。这个政权对商贾采取的政策曾几经变化,由高祖至武帝,先后经历了压抑——巧取——豪夺的三个阶段,深刻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地主同商贾的矛盾和斗争。一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刘邦在取得政权以后,由于秦的暴政以及连年战争,面临着经济凋敝的严重问题。“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前期
秦王朝
元狩
盗铸
钱令
黄老思想
武功爵
入粟
汉昭帝
汉高祖刘邦
诸侯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治与“重农抑商”
5
作者
谭平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19-22,29,共5页
一 中国封建社会二千多年,统治阶级一贯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成为资本主义萌芽形成及发展的巨大障碍,已为诸多学者所论证。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封建帝王们总是要把工商业作为末业进行无情的压抑和打击,却是一个尚未圆满...
一 中国封建社会二千多年,统治阶级一贯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成为资本主义萌芽形成及发展的巨大障碍,已为诸多学者所论证。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封建帝王们总是要把工商业作为末业进行无情的压抑和打击,却是一个尚未圆满解决的问题。 中国自古版图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且一直是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维持这样一个大国的生存,在交通困难的古代绝非易事。令中外学者都感兴趣的是,中国大一统局面竟延续了数千年,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华民族的确有令人惊叹的凝聚力。原因何在呢?我认为,仅仅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去探索是不够的,必须对古代中国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数千年封建大帝国的维持显然不仅仅依靠建立在小农经济上的高度专制,而且它还有一个更恒定更牢固的支撑点,那就是源远流长的人治文化及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农抑商”
封建帝王
古代中国
资本主义萌芽
工商业者
经济文化发展
邹凤炽
盗铸
钱
玄宗
《册府元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文皇后》与文景之治
6
作者
斯意
《上海戏剧》
1983年第3期48-49,共2页
越剧《汉文皇后》引起的反响比较强烈,《上海戏剧》就这个戏发表“历史剧争鸣”文章,是有意义的。这意义,我以为还不局限于一剧得失的评价。刘修明同志认为,“这个戏比较准确地掌握了汉初‘文景之治’的历史背景”(见本刊1983年第1期),...
越剧《汉文皇后》引起的反响比较强烈,《上海戏剧》就这个戏发表“历史剧争鸣”文章,是有意义的。这意义,我以为还不局限于一剧得失的评价。刘修明同志认为,“这个戏比较准确地掌握了汉初‘文景之治’的历史背景”(见本刊1983年第1期),而它的反映文景之治是以强本(农业)抑末(工商业)为中介的,因此必须看看汉初的这一政策状况。任何同志既肯定“剧本宗旨在于私情与法纪矛盾时,只有绳之以法才能治国,作者用意无疑是好的”,又指出它“没有写明正面人物遵照的是汉家哪条典律”,所交代的只是“文帝口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皇后
盗铸
钱令
文景之治
汉代历史事件
强本抑末
薄昭
平准书
商贾
富贵骄人
历史剧
煮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介绍一批近年发现的特重四铢半两钱
7
作者
马聪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13年第S1期29-31,78,共4页
西汉伊始,政府实行货币放铸政策,撤销盗铸钱令,允许官民同铸。鉴于高祖、高后五分半两特小轻薄的混乱现象,文帝企图改革币制,决定铸行新币四铢半两,不料适得其反,由于私铸者不顾官定质量标准,致使官私混淆,优劣并行。2008年金秋。
关键词
四铢
半两钱
盗铸
钱令
张家川县
铸
钱
民同
石范
榆荚半两
狭穿
花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半两探原(三)——西汉文帝景帝时造四铢半两类说
8
作者
杨鲁安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03年第S3期408-417,共10页
西汉极盛时期大量铸行新钱——四铢半两。对此,司马迁曾在《史记·平准书》中有所阐述,他以经济问题为主导,全面地揭示了当时经济与政治、军事、法律、官制,乃至官民铸钱诸般关系。太史公在文字间只叙武帝兴利,而其精神融会处,真见...
西汉极盛时期大量铸行新钱——四铢半两。对此,司马迁曾在《史记·平准书》中有所阐述,他以经济问题为主导,全面地揭示了当时经济与政治、军事、法律、官制,乃至官民铸钱诸般关系。太史公在文字间只叙武帝兴利,而其精神融会处,真见穷兵黩武,酷吏乱作,败俗坏法,实则俱与所谓兴利相为根柢。故清代学者黄震剖论:"武帝五十间,因兵革而财用耗,因财用而刑法酷,沸四海而为鼎,生民无所措手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帝
铜质
司马迁
经济与政治
探原
绿锈
清代学者
盗铸
钱
用笔
武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初“盗铸”问题浅探
1
作者
王宝宁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114-115,共2页
文摘
汉初至武帝元鼎四年,币制频变达十多次,其间“放铸”、“禁铸”几经更替,使得“盗铸”问题凸显,屡禁不止。汉简中有关“铸钱”的律令,正是货币政策变更,盗铸问题严重的反映。汉政府在货币方面的政策,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经济特点,也是中央集权加强的表现。
关键词
币制
盗铸
汉简
钱律
Keywords
currency policy
pirated coinage
Han bamboo slips
statutes and regulations of currency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代货币制度二诂
被引量:
1
2
作者
朱德贵
机构
哈尔滨商业大学
出处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33-35,共3页
文摘
根据新近刊布的考古材料考证,汉初货币的大量铸造,一方面迅速增加了货币的流通量,便于人们交易,另一方面则潜伏着币制混乱等因素。为稳定市场,汉初曾立法规范货币的铸造、流通与管理,而非完全采取"除钱律,民得铸钱"之政策。另外,出土汉简材料多见"罚金"二字,学界一般理解为收取黄金,其实,政府采取的是"以钱代金"的征收办法,而非真正收取黄金。
关键词
盗铸
以钱代金
罚金
Keywords
furtive foundry
substititing coins for gold
mulct
分类号
F822.9 [经济管理—财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汉初货币制度的几个问题——兼释《汉书·食货志》“或用重钱,平称不受”
3
作者
刘森
机构
郑州市委党校
出处
《金融理论与实践》
1985年第6期59-61,共3页
文摘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汉高祖“更令民铸钱“是否放铸的问题,目前在钱币学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故笔者于兹作为一个问题提出,以期得到诸方家的教正。此问题一。公元前175年,西汉孝文帝在铸四铢钱的同时,颁布了“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的货币改革政策,但在此之前,《汉书》、《史记》均未有“禁盗铸钱令“之载。因此,应当怎样理解此文。
关键词
盗铸
钱
汉高祖
食货志
汉书
改革政策
约法省禁
汉初
王献唐
公元前
钱律
分类号
F8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西汉前期的商贾政策
4
作者
于琨奇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1984年第3期71-74,共4页
文摘
西汉政权是继秦王朝后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权。这个政权对商贾采取的政策曾几经变化,由高祖至武帝,先后经历了压抑——巧取——豪夺的三个阶段,深刻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地主同商贾的矛盾和斗争。一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刘邦在取得政权以后,由于秦的暴政以及连年战争,面临着经济凋敝的严重问题。“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关键词
西汉前期
秦王朝
元狩
盗铸
钱令
黄老思想
武功爵
入粟
汉昭帝
汉高祖刘邦
诸侯王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治与“重农抑商”
5
作者
谭平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19-22,29,共5页
文摘
一 中国封建社会二千多年,统治阶级一贯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成为资本主义萌芽形成及发展的巨大障碍,已为诸多学者所论证。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封建帝王们总是要把工商业作为末业进行无情的压抑和打击,却是一个尚未圆满解决的问题。 中国自古版图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且一直是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维持这样一个大国的生存,在交通困难的古代绝非易事。令中外学者都感兴趣的是,中国大一统局面竟延续了数千年,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华民族的确有令人惊叹的凝聚力。原因何在呢?我认为,仅仅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去探索是不够的,必须对古代中国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数千年封建大帝国的维持显然不仅仅依靠建立在小农经济上的高度专制,而且它还有一个更恒定更牢固的支撑点,那就是源远流长的人治文化及传统。
关键词
“重农抑商”
封建帝王
古代中国
资本主义萌芽
工商业者
经济文化发展
邹凤炽
盗铸
钱
玄宗
《册府元龟》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文皇后》与文景之治
6
作者
斯意
出处
《上海戏剧》
1983年第3期48-49,共2页
文摘
越剧《汉文皇后》引起的反响比较强烈,《上海戏剧》就这个戏发表“历史剧争鸣”文章,是有意义的。这意义,我以为还不局限于一剧得失的评价。刘修明同志认为,“这个戏比较准确地掌握了汉初‘文景之治’的历史背景”(见本刊1983年第1期),而它的反映文景之治是以强本(农业)抑末(工商业)为中介的,因此必须看看汉初的这一政策状况。任何同志既肯定“剧本宗旨在于私情与法纪矛盾时,只有绳之以法才能治国,作者用意无疑是好的”,又指出它“没有写明正面人物遵照的是汉家哪条典律”,所交代的只是“文帝口喻”,
关键词
汉文皇后
盗铸
钱令
文景之治
汉代历史事件
强本抑末
薄昭
平准书
商贾
富贵骄人
历史剧
煮盐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介绍一批近年发现的特重四铢半两钱
7
作者
马聪
出处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13年第S1期29-31,78,共4页
文摘
西汉伊始,政府实行货币放铸政策,撤销盗铸钱令,允许官民同铸。鉴于高祖、高后五分半两特小轻薄的混乱现象,文帝企图改革币制,决定铸行新币四铢半两,不料适得其反,由于私铸者不顾官定质量标准,致使官私混淆,优劣并行。2008年金秋。
关键词
四铢
半两钱
盗铸
钱令
张家川县
铸
钱
民同
石范
榆荚半两
狭穿
花穿
分类号
K875.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半两探原(三)——西汉文帝景帝时造四铢半两类说
8
作者
杨鲁安
机构
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投资研究所
出处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03年第S3期408-417,共10页
文摘
西汉极盛时期大量铸行新钱——四铢半两。对此,司马迁曾在《史记·平准书》中有所阐述,他以经济问题为主导,全面地揭示了当时经济与政治、军事、法律、官制,乃至官民铸钱诸般关系。太史公在文字间只叙武帝兴利,而其精神融会处,真见穷兵黩武,酷吏乱作,败俗坏法,实则俱与所谓兴利相为根柢。故清代学者黄震剖论:"武帝五十间,因兵革而财用耗,因财用而刑法酷,沸四海而为鼎,生民无所措手足。
关键词
汉文帝
铜质
司马迁
经济与政治
探原
绿锈
清代学者
盗铸
钱
用笔
武帝
分类号
K875.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汉初“盗铸”问题浅探
王宝宁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汉代货币制度二诂
朱德贵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浅谈汉初货币制度的几个问题——兼释《汉书·食货志》“或用重钱,平称不受”
刘森
《金融理论与实践》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西汉前期的商贾政策
于琨奇
《贵州文史丛刊》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人治与“重农抑商”
谭平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汉文皇后》与文景之治
斯意
《上海戏剧》
198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介绍一批近年发现的特重四铢半两钱
马聪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半两探原(三)——西汉文帝景帝时造四铢半两类说
杨鲁安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