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法教义学解构
被引量:
12
1
作者
魏昌东
张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65,共10页
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属于侵犯"超个人法益"的犯罪。刑法设定该罪的目的在于保护国家身份证件的公共信用,尽管身份证件及其信息涉及公民自然信息与社会信息的内容,且为特定公民专属享有,但刑法在对该罪的法益保...
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属于侵犯"超个人法益"的犯罪。刑法设定该罪的目的在于保护国家身份证件的公共信用,尽管身份证件及其信息涉及公民自然信息与社会信息的内容,且为特定公民专属享有,但刑法在对该罪的法益保护性质定位上却并非个人法益,从而即使是身份证件的合法持有者亦不享有放弃法益保护的权利。本罪作为刑法中的"微罪",由法益定位与内容设定所决定,对本罪构成要件要素的解释宜坚守实质主义的立场,包括:对"依照国家规定"采限缩解释的方法;对"使用"做"提交或接受查验"、对"盗用"做"将他人身份证件做本人证件使用"的判定,同时对行为对象在满足身份信息条件的基础上,就颁发机关、适用范围做实质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虚假
身份证件
盗用身份证件罪
信用
客观要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法教义学解构
被引量:
12
1
作者
魏昌东
张涛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65,共10页
基金
上海社会科学院人才引进项目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刑事法创新学科"项目资助
文摘
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属于侵犯"超个人法益"的犯罪。刑法设定该罪的目的在于保护国家身份证件的公共信用,尽管身份证件及其信息涉及公民自然信息与社会信息的内容,且为特定公民专属享有,但刑法在对该罪的法益保护性质定位上却并非个人法益,从而即使是身份证件的合法持有者亦不享有放弃法益保护的权利。本罪作为刑法中的"微罪",由法益定位与内容设定所决定,对本罪构成要件要素的解释宜坚守实质主义的立场,包括:对"依照国家规定"采限缩解释的方法;对"使用"做"提交或接受查验"、对"盗用"做"将他人身份证件做本人证件使用"的判定,同时对行为对象在满足身份信息条件的基础上,就颁发机关、适用范围做实质解释。
关键词
使用虚假
身份证件
盗用身份证件罪
信用
客观要件
分类号
D922.14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法教义学解构
魏昌东
张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