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故意概念的再定位——中国语境下“盖然性说”的展开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世阳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4-140,共17页
故意的认定仅仅需要考虑认识因素,并不需要考虑意志因素,意志因素以认识因素的具备为基础,并由认识因素推定,其本身只是一种量刑情节。故意的认识对象是实行行为、结果、因果关系等客观构成要件要素,认识程度需要达到具体的预见可能性,... 故意的认定仅仅需要考虑认识因素,并不需要考虑意志因素,意志因素以认识因素的具备为基础,并由认识因素推定,其本身只是一种量刑情节。故意的认识对象是实行行为、结果、因果关系等客观构成要件要素,认识程度需要达到具体的预见可能性,即认识到了实行行为侵犯法益的危险性以及因果关系的基本部分,过失犯仅需要具备抽象的预见可能性,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区分故意与过失。在故意的认定上,行为本身的危险性、行为导致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行为人认识到危险及结果发生的盖然性这三点组成了基本的判断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意 盖然性 主观归属 客观归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盖然性相互作用”
2
作者 谭天荣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8-21,共4页
张华夏先生在《本体论、价值论和科学解释》一书中指出,当前一些哲学家在研究“盖然性相互作用”的问题。本文证明:张华夏先生这里提出的其实是一个已经解决了的数学问题,但这种“盖然性相互作用”只是一种“统计相关”,而并不是某种“... 张华夏先生在《本体论、价值论和科学解释》一书中指出,当前一些哲学家在研究“盖然性相互作用”的问题。本文证明:张华夏先生这里提出的其实是一个已经解决了的数学问题,但这种“盖然性相互作用”只是一种“统计相关”,而并不是某种“因果关系”。此外,用概率论处理具体问题时,人们默认了如下“混沌性假设”:在由一个给定的已知条件定义的大量事件的集合中,对单个事件起作用的未知因素的影响将相互抵销,从而消失在平均值之中。哲学家们之所以对“盖然性相互作用”感到困惑,就是因为他们一方面要应用概率论,另一方面却又否认这一基本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关系 概率 相关 盖然性相互作用” 混沌性假设 本性论 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法律和诉讼实践中的高度盖然性原则 被引量:6
3
作者 孙再思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4-47,共4页
关键词 高度盖然性 我国法律 诉讼 现案 案件事实 指纹 证据材料 客观真实 证据认定 可反驳的推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秘密民事案件中的举证责任转移规则
4
作者 黄武双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142,共14页
自《反不正当竞争法》增设第三十二条商业秘密案件举证责任条款后,各地法院在适用时,对举证规则是责任转移还是倒置存在分歧。表面原因是法条及司法解释规定简单,未完整列举商业秘密三要件及侵权行为成立适用举证责任转移的情形。实践中... 自《反不正当竞争法》增设第三十二条商业秘密案件举证责任条款后,各地法院在适用时,对举证规则是责任转移还是倒置存在分歧。表面原因是法条及司法解释规定简单,未完整列举商业秘密三要件及侵权行为成立适用举证责任转移的情形。实践中,权利人针对秘密性等三要件和侵权行为提供高度盖然性初步证据,可推定成立,但允许不利方用优势证据反驳,这是以初步证据和推定为节点的举证责任转移规则。根本原因是缺乏对举证责任转移规则构成要素的体系化认知。可通过对比举证责任转移与倒置,明确该条款本质为举证责任转移,司法适用遵循“权利人提供初步证据—法官推定成立—责任转移给被告”的顺位逻辑,构建体系化规则以统一裁判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步证据 高度盖然性 推定 举证责任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疑案裁判的技术和逻辑
5
作者 桑本谦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45,共15页
疑案裁判是不确定条件下理性决策的一个子集。关于疑案裁判的数学模型定义了错判损失、错判概率及证明成本等关键变量,比较证明成本和预期错判损失及最小化两种成本之和是分配举证责任、设定证明标准的根据。在诉讼过程中,原告首先举证... 疑案裁判是不确定条件下理性决策的一个子集。关于疑案裁判的数学模型定义了错判损失、错判概率及证明成本等关键变量,比较证明成本和预期错判损失及最小化两种成本之和是分配举证责任、设定证明标准的根据。在诉讼过程中,原告首先举证,之后当任何一方当事人诉讼主张的实际证明程度达到证明标准时,举证责任转移给对方。上述结论为所有证据法规则及绝大多数证据法学说上的原则和教义提供了深层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优势规则 高度盖然性规则 举证责任 证明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的著作权侵权判定:超越非表达性使用理论 被引量:10
6
作者 涂藤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2-176,共15页
针对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著作权侵权判定难题,近期引人注目的非表达性使用理论根据“表达性机器学习”和“非表达性机器学习”的类型化方法划分侵权责任,并提倡禁止人工智能模仿特定作者的个人创作风格。然而,复制权的目的解释、历史解... 针对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著作权侵权判定难题,近期引人注目的非表达性使用理论根据“表达性机器学习”和“非表达性机器学习”的类型化方法划分侵权责任,并提倡禁止人工智能模仿特定作者的个人创作风格。然而,复制权的目的解释、历史解释和判例分析表明,非表达性使用理论未能走出长久以来“实施复制即侵权”的理论误区,面临逻辑、法理和现实层面的三重困境。对此,应当对非表达性使用理论进行扬弃,重构机器学习的著作权侵权判定标准,以公众接触原作品表达的高度盖然性取代“实施复制即侵权”的形式主义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侵权判定 非表达性使用 高度盖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小冬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48-52,共5页
长久以来,我国三大诉讼采用同一证明标准的做法不仅无视各诉讼之间的本质差别,也人为地提高了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拖延了案件的审理。由于各自所保护利益性质的不同,民事诉讼理应采用不同于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但究竟是选用&q... 长久以来,我国三大诉讼采用同一证明标准的做法不仅无视各诉讼之间的本质差别,也人为地提高了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拖延了案件的审理。由于各自所保护利益性质的不同,民事诉讼理应采用不同于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但究竟是选用"盖然性占优势"还是"高度盖然性"的标准,在我国的司法改革中却争论不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明标准 民事诉讼 高度盖然性 盖然性占优势 审理 司法改革 刑事诉讼 利益性质 中国 争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经验法则在事实认定中的作用及局限性之克服 被引量:64
8
作者 刘春梅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8-143,共6页
经验法则是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事物属性以及事物之间常态联系的一般性知识或法则。经验法则在决定证据能力、评价证据价值、事实推定中的推理、引导当事人证明活动的进行以及为证明标准的适用提供判断依据等方面起... 经验法则是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事物属性以及事物之间常态联系的一般性知识或法则。经验法则在决定证据能力、评价证据价值、事实推定中的推理、引导当事人证明活动的进行以及为证明标准的适用提供判断依据等方面起决定性作用。为了克服经验法则在盖然性程度的差异、经验法则适用上的条件性和具体性以及受法官生活经验影响等因素的局限 ,必须从法官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法则 事实认定 盖然性程度 法官制度 证据制度 程序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诉讼中“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评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学在 王静 《法治研究》 2016年第4期89-100,共12页
《民诉法解释》第109条针对欺诈、胁迫、恶意串通以及口头遗嘱或赠与的事实规定了"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以区别于一般案件的"高度盖然性"之标准。这一规定错误理解了域外国家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层次化理论,混... 《民诉法解释》第109条针对欺诈、胁迫、恶意串通以及口头遗嘱或赠与的事实规定了"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以区别于一般案件的"高度盖然性"之标准。这一规定错误理解了域外国家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层次化理论,混淆了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界限。拔高此类事实之证明标准的所谓"系根据实体法的立法意图"、"维护法律秩序的稳定、保障交易安全"等理由,实际上均难以成立。在实践中,该标准的适用将会不适当地增加受害人或权利人的证明难度,并对相关民商事活动具有负面的导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证明标准层次化 排除合理怀疑 高度盖然性 民事诉讼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被引量:13
10
作者 郝振江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1-84,共4页
证明标准是民事证据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本文介绍了几种主要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考察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多元证明标准 ,分析了我国传统证明标准的缺陷 ,认为我国应建立多元制证明标准 ,并提出了具体的建构设想。
关键词 证明标准 盖然性占优势 确实、充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英美证据法上的民事证明标准──兼论我国民事证明标准之革新 被引量:9
11
作者 冷根源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37,共4页
关键词 证明标准 民事案件 证明要求 证据法 盖然性占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经定罪之没收”的证明标准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初殿清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82-86,共5页
证明标准是将各种没收制度加以类别化的重要判断要素,并对没收程序设计及功能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未经定罪之没收"体现于司法解释中原有的相关制度,以及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五编第三章建立的新制度之中。证明标准问题... 证明标准是将各种没收制度加以类别化的重要判断要素,并对没收程序设计及功能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未经定罪之没收"体现于司法解释中原有的相关制度,以及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五编第三章建立的新制度之中。证明标准问题在原有制度和新制度中都是模糊的,影响了特定程序的制度功能发挥及其与特定案件诉讼目的权重的一致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五编第三章之没收制度的证明标准宜选择立体解决模式:确立与一般民事证明类似的标准,即"高度盖然性",同时完善利害关系人抗辩制度、上诉制度等相关保障措施和救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经定罪之没收 证明标准 高度盖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司法裁判中经验法则的地位、局限性及应用规则——对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澍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0-75,共6页
在司法裁判中,裁判者必须依靠经验法则才能进行法律解释、证据评价、事实推定等活动。由于具体经验法则的非成文性、裁判者经验法则的个体差异性和裁判者应用经验法则的偏差性等局限性的存在,经验法则的司法应用存在巨大的风险。而克服... 在司法裁判中,裁判者必须依靠经验法则才能进行法律解释、证据评价、事实推定等活动。由于具体经验法则的非成文性、裁判者经验法则的个体差异性和裁判者应用经验法则的偏差性等局限性的存在,经验法则的司法应用存在巨大的风险。而克服此种风险应当满足三个规则:一是司法裁判中的经验法则应当符合高度盖然性标准;二是司法裁判应合理考量经验法则的例外情形;三是应设立合理的程序救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法则 司法裁判 高度盖然性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论证的推论规则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梦醒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2-160,共9页
法律论证的推论规则为论辩思维确立了逻辑导向。在司法实践中,法律断言的证成需要通过实体上和程序上的规范性作为支撑,从而推进特定合理意图作为决策要素的参考性甚至规范性要素。论辩对话在言说当中直接针对表述本身,而表述背后发挥... 法律论证的推论规则为论辩思维确立了逻辑导向。在司法实践中,法律断言的证成需要通过实体上和程序上的规范性作为支撑,从而推进特定合理意图作为决策要素的参考性甚至规范性要素。论辩对话在言说当中直接针对表述本身,而表述背后发挥规则性与机制性引导作用的,主要是论辩主体的论辩逻辑思维。法律论证的可废止性建立在论辩前提或者依据针对特定立场的论证力量上。盖然性推论普遍存在于证成结论而诠释因由的言说当中。通过层次性呈现论证推导的隐含前提,有助于论者识别、分析和评价其推论模式及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论证 推论规则 盖然性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证明标准论纲——以刑事证明标准为对应的一种解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牟军 《宁夏社会科学》 2002年第5期12-20,共9页
证明标准的性质或高低决定于指控或争议对象的性质、诉讼结果的轻重以及其他相应的价值取向。英美国家基本民事证明标准以盖然性权衡为基础 ,又强调一定程度的可变性。我国民事证明标准变革的思路在于理性与现实性 ,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
关键词 证明标准 利益均衡 盖然性权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我国多元化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被引量:4
16
作者 武文举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1-103,共3页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条款间接体现出了"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这种一元化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不仅对我国民事审判实务造成了困扰,浪费了司法资源,而且不利于及时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民事权...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条款间接体现出了"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这种一元化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不仅对我国民事审判实务造成了困扰,浪费了司法资源,而且不利于及时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民事权益。根据当前我国民事纠纷的多元化特点及民事诉讼中注重适用调解原则的大趋势,我国应在民事诉讼立法中设立多元化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即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证据占优势的证明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 证据占优势的证明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正当防卫证明标准的确立——以阶层犯罪论为视角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蓉 宋家骏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98,共7页
正当防卫的证明标准是关系到正当防卫事由在司法证明中能否被认定成立的关键问题,而传统刑事诉讼中“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且“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已然不能够笼统指导正当防卫证明标准的确立。该问题的解决应当以阶层犯罪... 正当防卫的证明标准是关系到正当防卫事由在司法证明中能否被认定成立的关键问题,而传统刑事诉讼中“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且“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已然不能够笼统指导正当防卫证明标准的确立。该问题的解决应当以阶层犯罪论体系为理论基础,寻求正当防卫区别于构成要件该当性证明标准的独立定位,并且结合正当防卫的证明责任以及证明对象来完成正当防卫证明标准的确立。首先,由被告方负担正当防卫事由的初步举证责任,而这里的证明标准只需达到具有合理怀疑,并形成“争点”的程度即可;其次,此后举证责任转移给控诉方,其负责举证排除正当防卫事由的存在,该证明标准与指控犯罪事实成立的证明标准相同,都需要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最后,与控诉方排除正当防卫事由证明步骤同时进行的也有被告方继续举证证明正当防卫成立的活动,而正当防卫最终成立的证明标准则是高度盖然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证明标准 阶层犯罪论 高度盖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法系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之理论基础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杰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39-146,共8页
自由心证主义取代法定证据主义确立了主观确信的理论,主观确信理论在发现实体真实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一经创立很快为大陆法系国家所接受和采纳。但其诞生之初就存在着事实认定的标准究竟应依主观的确信,还是应依客观的盖然性的激... 自由心证主义取代法定证据主义确立了主观确信的理论,主观确信理论在发现实体真实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一经创立很快为大陆法系国家所接受和采纳。但其诞生之初就存在着事实认定的标准究竟应依主观的确信,还是应依客观的盖然性的激烈论争。本文着重从德日两国的判例以及相关基础理论加以介绍,力图全面系统地展示大陆法系在证明标准问题上不同的立场和观点。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充分的素材与研究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心证主义 大陆法系 民事诉讼 法定证据主义 证明标准 德国 盖然性 主观确信说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司法技术与经验法则的运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慰星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经验法则是利用事物发展常态而形成的规律,而适用于证据司法场域的特殊法官心证过程。借助现代司法的自由心证技术,以及盖然强度的适用效能评估,可以促进经验法则更加符合民众实质正义观感,促进基于证据事实裁量的纠纷解决结果的可接受性。
关键词 经验法则 证明 自由心证 盖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故意认识对象中规范评价要素的辨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武亚非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61,共6页
犯罪故意的认识对象是犯罪主观方面中一个具有客观属性的范围,包括"行为"、"会"、"危害社会的结果"。其中"会"、"危害社会的结果"属于规范性要素。规范性的价值判断必须以一定的客... 犯罪故意的认识对象是犯罪主观方面中一个具有客观属性的范围,包括"行为"、"会"、"危害社会的结果"。其中"会"、"危害社会的结果"属于规范性要素。规范性的价值判断必须以一定的客观依据为标准才能形成普适性准则。因此,在对"会"即危害结果发生概率的判断标准上,应当采取盖然性说和一般人标准;对"危害社会的结果"即行为当时对行为或后果的程度判断上,应当采取抽象的法益侵犯说。且由于违法性认识在现有的刑法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并不等同于社会危害性,故不能将违法性认识认定为犯罪故意的认识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害社会的结果 法益侵犯说 盖然性 一般人标准 违法性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