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故意概念的再定位——中国语境下“盖然性说”的展开 |
李世阳
|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9
|
|
|
2
|
关于“盖然性相互作用” |
谭天荣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
3
|
试论我国法律和诉讼实践中的高度盖然性原则 |
孙再思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6
|
|
|
4
|
商业秘密民事案件中的举证责任转移规则 |
黄武双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疑案裁判的技术和逻辑 |
桑本谦
|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机器学习的著作权侵权判定:超越非表达性使用理论 |
涂藤
|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0
|
|
|
7
|
论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
郭小冬
|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
8
|
浅论经验法则在事实认定中的作用及局限性之克服 |
刘春梅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64
|
|
|
9
|
民事诉讼中“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评析 |
刘学在
王静
|
《法治研究》
|
2016 |
18
|
|
|
10
|
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
郝振江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13
|
|
|
11
|
论英美证据法上的民事证明标准──兼论我国民事证明标准之革新 |
冷根源
|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9
|
|
|
12
|
“未经定罪之没收”的证明标准 |
初殿清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10
|
|
|
13
|
论司法裁判中经验法则的地位、局限性及应用规则——对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 |
刘澍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
14
|
法律论证的推论规则 |
徐梦醒
|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
15
|
民事证明标准论纲——以刑事证明标准为对应的一种解析 |
牟军
|
《宁夏社会科学》
|
2002 |
5
|
|
|
16
|
构建我国多元化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
武文举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
17
|
论正当防卫证明标准的确立——以阶层犯罪论为视角 |
李蓉
宋家骏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
18
|
大陆法系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之理论基础研究 |
吴杰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
19
|
现代司法技术与经验法则的运用 |
陈慰星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
20
|
犯罪故意认识对象中规范评价要素的辨析 |
武亚非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