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的模糊-灰色综合评判方法在储层定量评价中的应用——以苏里格气田苏X井区盒8下亚段低渗透气藏为例 被引量:25
1
作者 朱兆群 林承焰 +6 位作者 张苏杰 任丽华 赵剑轩 陈仕臻 贾萧蓬 陈莉 张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7-208,共12页
储层认识不成熟以及评价信息不完备等问题,给苏里格气田苏X井区盒8下亚段低渗透气藏早期的储层评价带来很多不确定性,进而无法精细刻画储层特征。如何充分体现储层评价过程的不确定性以及有效扩大评价结果的差异性,则成为改善储层评价... 储层认识不成熟以及评价信息不完备等问题,给苏里格气田苏X井区盒8下亚段低渗透气藏早期的储层评价带来很多不确定性,进而无法精细刻画储层特征。如何充分体现储层评价过程的不确定性以及有效扩大评价结果的差异性,则成为改善储层评价效果的关键。以隶属度为纽带,按照多信息叠合思想,将不确定方法中的模糊综合评价和灰色关联评价方法有机组合,对内部算法进行差异化改进处理,建立了更加有效的模糊-灰色综合评判方法。实例应用表明,新方法在兼顾研究区储层评价模糊性和灰色性的同时,还提高了低渗透储层的区分度,提升了储层描述的精度。根据改进后的储层分类结果,将盒8下亚段划分出4类储层,其中Ⅰ和Ⅱ类为有利储层。平面上储层展布与过去的近连片认识相比刻画得更加精细,储层类别间具有较好的区分,更贴近河流沉积的发育规律和地质知识库,与已有实践成果和地质认识也大致匹配。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指导气田勘探开发部署实践,为类似的低渗透储层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评价 模糊数学 灰色理论 储层描述 盒8下亚段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苏49区块盒8下亚段致密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被引量:15
2
作者 龙盛芳 王玉善 +5 位作者 李国良 段传丽 邵映明 何咏梅 陈凌云 焦煦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9-69,共11页
苏里格气田苏49区块盒8下亚段发育典型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分布规律复杂且单井产气量差异大,为了明确储层非均质性对气藏分布和气井产能的影响,实现气田高效开发,在精细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钻测井、测试分析和气井生产资料,对... 苏里格气田苏49区块盒8下亚段发育典型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分布规律复杂且单井产气量差异大,为了明确储层非均质性对气藏分布和气井产能的影响,实现气田高效开发,在精细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钻测井、测试分析和气井生产资料,对储层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①研究区盒8下亚段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均较强,其中盒8下2砂层组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层内夹层多、砂体垂向和平面上连通性差,其非均质性要强于盒8下1砂层组;②平面上,研究区西部的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均严重,中部苏176三维区及附近的盒8下1砂层组砂体连通性好,存在相对高孔高渗带,夹层较少,有利于天然气富集并成藏;③储层非均质性对含气性、气层宏观展布和开发效果影响均明显,相对好的储层物性、连通性和低的夹层频率均是天然气富集和高产的关键。该结果可为研究区及类似地区井位部署和后期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 致密砂岩储层 非均质性 盒8下亚段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苏L-召S区块盒8下亚段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柳慧敏 李立尧 +1 位作者 李淼 彭梦玲 《能源与环保》 2018年第2期76-80,共5页
苏里格气田苏L-召S区块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为了探究苏L-召S区块盒8下亚段沉积微相类型及沉积模式,本次研究在详细的岩心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已有的录井资料和测井资料,从取心井单井沉积相分析入手,对各种相标志进行识别,... 苏里格气田苏L-召S区块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为了探究苏L-召S区块盒8下亚段沉积微相类型及沉积模式,本次研究在详细的岩心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已有的录井资料和测井资料,从取心井单井沉积相分析入手,对各种相标志进行识别,认为研究区盒8下亚段处于不断变化的氧化还原环境中,以还原环境为主;结构成熟度存在矛盾,证明为典型的河流相沉积;通过粒度特征分析,可识别出河道底部滞留、河道沙坝(心滩)、河道充填3种主要的沉积微相类型,并伴有少量的粒度较细的泛滥平原沉积。综合研究,认为盒8下亚段发育辫状河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辫状河沉积 苏L-召S区块 盒8下亚段 沉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辫状河储层构型单元解剖及有效砂体分布规律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吉 马志欣 +2 位作者 王文胜 孙艳辉 付斌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共5页
苏里格气田盒_8下亚段(H_8x)辫状河储层砂体连续性和连通性差,非均质性强,为了更高效地进行气田开发,应用储层构型理论,以试验区苏××井为例,开展地下辫状河辫状水道、心滩识别及内部结构精细解剖,明确有效砂体分布规律。研究... 苏里格气田盒_8下亚段(H_8x)辫状河储层砂体连续性和连通性差,非均质性强,为了更高效地进行气田开发,应用储层构型理论,以试验区苏××井为例,开展地下辫状河辫状水道、心滩识别及内部结构精细解剖,明确有效砂体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心滩含气性明显好于辫状水道,辫状水道和心滩内部结构、局部岩性、物性差异共同控制有效砂体分布;辫状水道有效砂体主要位于下部粗粒沉积内;心滩迎流面除夹层外,均为有效砂体,心滩核部整体以有效砂体为主,非有效砂体局部分布,心滩背流面整体含气性最差,有效砂体主要分布在粒度较粗的中下部。心滩迎流面、核部及辫状水道下部应作为苏里格气田下一步精细开发的主要目的砂体。研究成果为苏里格气田水平井优化设计和气田高效开发提供精细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有效砂体 地下辫状河储层 盒8下亚段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36-11提高采收率试验区辫状河储集层构型单元定量表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忠军 李进步 +3 位作者 马志欣 吴小宁 付斌 王文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61,共7页
辫状河心滩和辫状水道是重要的油气储集砂体,砂体横向变化快,连续性和连通性差,储集层非均质性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辫状河发育规模差异明显,严重制约了辫状河储集层的精细开发。以储集层构型理论为指导,对苏里格气田苏36-11提高采收... 辫状河心滩和辫状水道是重要的油气储集砂体,砂体横向变化快,连续性和连通性差,储集层非均质性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辫状河发育规模差异明显,严重制约了辫状河储集层的精细开发。以储集层构型理论为指导,对苏里格气田苏36-11提高采收率试验区盒8下亚段辫状河储集层构型单元进行了定量表征,并对有效砂体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单一辫状水道宽度100~550 m,复合(单一)心滩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 350~4 300 m和480~1 950 m.最后,基于微相单元发育规模和分布规律,结合试气、试采等生产动态的有效砂体综合评价表明:H_8x^(1-3)和H_8x^(2-3)单层心滩和辫状水道连片分布,有效砂体钻遇率高,是最有利的目标层位,心滩和辫状水道砂体均是有利的储集砂体;H_8x^(1-2)和H_8x^(2-2)单层心滩有效砂体钻遇率高,孤岛状的心滩是较为有利的储集砂体;H_8x^(1-1)和H_8x^(2-1)单层有效砂体综合钻遇率低,仅少量心滩可能含气,开发风险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子组 盒8下亚段 辫状河储集层 构型单元定量表征 有效砂体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