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监管问询对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基于信贷配置与供应链金融视角
1
作者 田文杰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98-101,共4页
文章以2014—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问询函对被问询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收到问询函后负面舆论增加,舆论“聚光灯”效应发挥主要作用,银行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将质疑被问询企业的偿债能力,从而... 文章以2014—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问询函对被问询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收到问询函后负面舆论增加,舆论“聚光灯”效应发挥主要作用,银行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将质疑被问询企业的偿债能力,从而减少对其资金供给,因此企业融资能力减弱,债务融资成本增加;进一步探讨企业的财务风险及行业竞争水平的异质性影响发现,被问询企业财务风险与所在行业竞争水平越高,监管问询对其融资能力的负面影响就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管问询 融资能力 融资约束 负面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营企业“反向混改”的治理效应发挥几何?——基于监管问询的证据 被引量:12
2
作者 黄阳 陈培培 +1 位作者 游夏蕾 窦军生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78,共17页
国有资本参股民营企业的“反向混改”路径是新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抓手。与已有研究大多关注国有资本的“资源效应”不同,本文基于监管问询制度情境,分析并检验国有资本参股给民营企业带来的“治理效应”这一重要但却被严重忽视的... 国有资本参股民营企业的“反向混改”路径是新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抓手。与已有研究大多关注国有资本的“资源效应”不同,本文基于监管问询制度情境,分析并检验国有资本参股给民营企业带来的“治理效应”这一重要但却被严重忽视的问题。以2015—2019沪深A股民营上市企业为样本,本文实证检验了国有资本参股民营企业对问询函接收概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参股比例越高,民营企业被问询的概率越大,在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分组回归结果显示,在制度环境好、无参政高管和家族制民营企业三种情境中,上述效应能够得到缓解。进一步探索这一效应的内在机制发现,现阶段国有资本入股民营企业后,在公司治理方面更有可能带来行政干预效应,不仅会削弱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还可能降低会计信息质量,进而增加企业被监管问询的可能性。本研究基于中国制度背景拓展了公司治理理论的研究边界,同时为政府和企业进一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经验依据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企业 混合所有制改革 治理效应 监管问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管问询与并购商誉减值规避 被引量:1
3
作者 关月琴 徐莉萍 辛宇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58,共16页
本文考察并购重组问询对商誉减值规避的影响。研究发现,并购中商誉风险高的交易更容易收到并购重组问询函,同时公司会通过商誉减值规避来应对并购重组问询的压力。问询强度越大,公司越重视,公司商誉减值规避行为也越明显。从作用机制来... 本文考察并购重组问询对商誉减值规避的影响。研究发现,并购中商誉风险高的交易更容易收到并购重组问询函,同时公司会通过商誉减值规避来应对并购重组问询的压力。问询强度越大,公司越重视,公司商誉减值规避行为也越明显。从作用机制来看,并购重组问询引起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等外部主体关注,增加了公司的业绩压力,从而导致公司商誉减值规避行为。异质性检验的结果表明,在收到并购重组问询函后,有“洗大澡”动机、国有企业以及会计信息透明度高的公司,其商誉减值规避行为明显更轻。本文的研究发现符合印象管理理论,为监管机构强化对商誉的监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购重组 监管问询 商誉减值规避 印象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关注、监管问询与公司并购——基于东方财富“股吧”论坛文本分析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5
4
作者 傅祥斐 周芳芳 +1 位作者 赵立彬 赵妍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21,共18页
本文基于2014—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数据,借助文本分析,考察了社交媒体关注对企业并购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并购活动受到社交媒体讨论越负面,公司越有可能终止并购交易,且这种关系在交易所监管问询介入后更为显著。通过... 本文基于2014—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数据,借助文本分析,考察了社交媒体关注对企业并购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并购活动受到社交媒体讨论越负面,公司越有可能终止并购交易,且这种关系在交易所监管问询介入后更为显著。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同一控制下和非现金支付的并购活动中,社交媒体负面讨论对并购交易终止的影响作用更显著,且交易所问询能在其中发挥更好的治理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受社交媒体讨论越负面的并购,其市场公告效应越差,未来股价崩盘风险越大;交易所问询后,可以改善企业市场表现和缓解股价崩盘风险。本文研究结论表明,社交媒体借助交易所监管问询这一路径,可以更好地发挥外部治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监管问询 并购终止 市场反应 股价崩盘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审计、监管问询函与异常审计收费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文婷 敖润楠 余鹏翼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0,共9页
以我国2008—2019年与政府审计的央企集团共用注册会计师的A股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基于行为一致性理论探讨了政府审计、监管问询函与异常审计收费三者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府审计能够显著减少异常审计收费;在对异常审计收费的监管... 以我国2008—2019年与政府审计的央企集团共用注册会计师的A股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基于行为一致性理论探讨了政府审计、监管问询函与异常审计收费三者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府审计能够显著减少异常审计收费;在对异常审计收费的监管中,对于民营上市公司而言,政府审计这一“事前”监管与问询函这一“事后”监管存在替代效应;政府审计对异常审计收费的影响以及政府审计与监管问询函的替代效应在“十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样本中更为显著。研究丰富了政府审计、民营上市公司监管以及异常审计费用三个方面的研究,为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以及民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审计 监管问询 异常审计收费 民营经济 审计风险 审计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易所监管问询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5
6
作者 张超 曹增豪 +1 位作者 王红飞 吴勇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4-80,共7页
监管问询是证券监管的一种补充手段,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背景下,它有助于改善证券市场中的信息质量和含量,在提高证券市场运作效率、维护证券市场公平方面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对监管问询的作用机理和效果进... 监管问询是证券监管的一种补充手段,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背景下,它有助于改善证券市场中的信息质量和含量,在提高证券市场运作效率、维护证券市场公平方面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对监管问询的作用机理和效果进行了探索,这些成果对于未来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从文献计量的角度,按照“动因—问询—后果”的研究框架归纳总结监管问询机制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以期对有意研究该领域的学者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管问询 信息披露 市场反应 管理决策 外部审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报监管问询、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与审计费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月玲 唐正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42,共10页
以2016—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年报监管问询对审计师定价决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年报监管问询通过增加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的可信度和威胁程度,提高了审计费用,即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发挥了中介效应。从问询函特征来看... 以2016—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年报监管问询对审计师定价决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年报监管问询通过增加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的可信度和威胁程度,提高了审计费用,即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发挥了中介效应。从问询函特征来看,被问询次数越多以及公司回函越详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的中介效应越显著。进一步从内外部监督视角来看,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的中介效应在选择不具有行业专长事务所以及董事会独立性低的上市公司中更显著。拓展性研究发现,审计费用的增加是因为购买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而并不是因为审计意见购买。上述结论丰富了年报监管问询在公司治理层面经济后果的研究,拓展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和审计费用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报监管问询 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 审计费用 审计需求 审计质量 审计意见购买 公司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券交易所监管问询有效性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10
8
作者 郭照蕊 李一秀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1-98,共18页
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与监管部门的行政监管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向披露存疑的公司发出问询函件,是证券交易所发挥监管职能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都越来越关注问询函件的作用。本文通过回顾中国... 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与监管部门的行政监管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向披露存疑的公司发出问询函件,是证券交易所发挥监管职能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都越来越关注问询函件的作用。本文通过回顾中国证券交易所问询函、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问询函和美国证监会意见函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收函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公司治理特征、公司特征、避税倾向、政治关联和监管精力等,均会影响企业的收函可能性;而函件对信息改善、市场反应、公司及利益相关者行为等方面均具有显著影响。在整合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未来可从细化研究内容、探讨溢出效应、探讨监管问询与其他监管手段的协同效果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相关研究,以此为我国监管问询制度的执行和完善,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监管 证券交易所 监管问询 监管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管问询会影响审计师决策行为吗? 被引量:9
9
作者 郭葆春 连丹燕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6-30,共5页
本文以2015-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沪深交易所监管问询对审计师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被审计单位收到问询函后审计师更倾向于离任,而审计师声誉和行业专长会抑制监管问询后审计师变更;选择留任的审计师则会倾向于收取... 本文以2015-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沪深交易所监管问询对审计师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被审计单位收到问询函后审计师更倾向于离任,而审计师声誉和行业专长会抑制监管问询后审计师变更;选择留任的审计师则会倾向于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将签字注师更换为执业经验更丰富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年报问询函使得审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时更加谨慎,表现为披露更多的关键审计事项,审计意见更有可能由上一年的清洁意见变更为非清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管问询 审计师变更 审计师行业专长 关键审计事项 审计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股权参股与民营企业监管问询:基于文献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阳 陈培培 闵剑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1-35,101,共6页
国有股权参股民营企业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部分,目前学者们关于非控股国有股权在民营企业中能否发挥治理作用的问题存在较大争议,未形成统一认识。文章基于文献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关于国有股权参股、监管问询以及其间关联关系的研究结... 国有股权参股民营企业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部分,目前学者们关于非控股国有股权在民营企业中能否发挥治理作用的问题存在较大争议,未形成统一认识。文章基于文献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关于国有股权参股、监管问询以及其间关联关系的研究结论进行全面梳理和对比归纳,提炼出一个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监管问询作用机制的研究框架,最后提出该领域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文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股权 监管问询 政治干预效应 资源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资者网络搜索、监管问询与并购公告市场反应 被引量:13
11
作者 傅祥斐 郑雷 赵立彬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73,共11页
基于搜索引擎大数据,研究投资者网络搜索对并购公告市场反应的影响,揭示投资者从网络搜索到决策的行为机制。进一步地,研究交易所监管问询对由投资者网络搜索所致市场定价偏差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1)在注意力引致价格上涨的效应驱动下... 基于搜索引擎大数据,研究投资者网络搜索对并购公告市场反应的影响,揭示投资者从网络搜索到决策的行为机制。进一步地,研究交易所监管问询对由投资者网络搜索所致市场定价偏差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1)在注意力引致价格上涨的效应驱动下,投资者网络搜索增加导致更为正向的并购公告市场反应,且股价后期出现逆转,表明投资者网络搜索的"注意力效应"导致了并购公告事件中股票定价的偏差;(2)监管问询函削弱了投资者网络搜索对并购公告市场反应单边为正的定价偏差效应,表明以监管问询为代表的交易所一线监管发挥了向投资者充分揭示风险、引导市场定价回归理性的独特作用。本研究为注册制改革背景下引导市场理性定价、以关键制度创新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者网络搜索 并购公告 市场反应 监管问询 治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行政处罚性监管与股票价格操纵——基于交易所年报问询函的实证证据
12
作者 罗胜旭 吴崇林 刘杰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4,共11页
本研究以交易所年报问询函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非行政处罚性监管对股票价格操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问询函监管通过减少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有效抑制了股票价格操纵。尤其是在回复内容翔实且回复内容与问询函高度相关... 本研究以交易所年报问询函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非行政处罚性监管对股票价格操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问询函监管通过减少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有效抑制了股票价格操纵。尤其是在回复内容翔实且回复内容与问询函高度相关的情况下,监管效果更加显著。此外,在信息不确定性较高、公司治理水平较低的企业以及投资者情绪低迷的时期,问询函监管的遏制作用更强。研究丰富了非行政处罚性监管的经济后果研究,并为股票价格操纵的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治理 问询监管 股票价格操纵 信息披露 信息不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易所问询监管与股权融资成本--基于投资者风险感知视角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耀丹 王稳华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74,共13页
本文以2013—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投资者风险感知视角实证检验交易所问询监管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司收到定期报告问询函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上升,并且同年收到定期报告问询函数量越多、同一份定期报告被问... 本文以2013—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投资者风险感知视角实证检验交易所问询监管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司收到定期报告问询函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上升,并且同年收到定期报告问询函数量越多、同一份定期报告被问询次数越多、定期报告问询函中的问题总数量越多,股权融资成本上升幅度越大,说明交易所问询监管会增加投资者的风险感知,进而导致股权融资成本升高。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当投资者专业能力较强、交易风险较大、市场化程度较低和审计质量较低时,投资者对定期报告问询函所披露风险的感知能力更强,交易所问询监管对股权融资成本的正向影响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作为一种非处罚性监管,交易所问询监管是处罚性监管的有力补充,二者都具有良好的市场监管效果。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证券监管部门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和防范市场风险提供了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所问询监管 股权融资成本 定期报告问询 风险感知 投资者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询函监管对股东并购决策投票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思雨 范合君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52,共14页
本文以2015—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件为样本,研究问询函监管对股东并购决策投票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公司收到并购重组问询函后,全体股东投票参与率、中小股东投票参与率均显著提升,同时全体股东投赞同票比例和... 本文以2015—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件为样本,研究问询函监管对股东并购决策投票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公司收到并购重组问询函后,全体股东投票参与率、中小股东投票参与率均显著提升,同时全体股东投赞同票比例和中小股东投赞同票比例均显著降低。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公司并购经验越少或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越低,收到并购重组问询函后,全体股东投票参与率和中小股东投票参与率越高;高管持股比例越低,收到并购重组问询函后,中小股东投票参与率越高,全体股东投赞同票比例和中小股东投赞同票比例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询监管 重大资产重组 股东投票 并购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效应抑或警示效应:问询函监管与公司长期并购绩效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思雨 范合君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90,共10页
本文基于2015年至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件,实证检验并购重组问询函监管对公司长期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被问询公司在并购完成后12个月、24个月的并购绩效较差,说明问询函监管具有风险警示效应。调节效应... 本文基于2015年至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件,实证检验并购重组问询函监管对公司长期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被问询公司在并购完成后12个月、24个月的并购绩效较差,说明问询函监管具有风险警示效应。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公司治理水平越高,被问询公司在并购完成后24个月的并购绩效提升越显著。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被问询公司在并购完成后12个月、24个月的并购绩效越差。进一步研究发现,从公司回函特征来看,公司回函越详细,在并购完成后24个月的并购绩效表现越佳;从并购特征来看,涉及异地并购的被问询公司并购绩效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询监管 并购绩效 产品市场竞争 公司治理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创新专管部门监管对企业策略性专利行为的影响——以证券交易所问询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静 李晨 吴春贤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9-60,共12页
目前我国企业“重数量、轻质量”的策略性专利行为严重阻碍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创新活动专管部门对专利行为的政策性监管,忽视了证券交易所作为非创新专管部门对企业策略性专利... 目前我国企业“重数量、轻质量”的策略性专利行为严重阻碍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创新活动专管部门对专利行为的政策性监管,忽视了证券交易所作为非创新专管部门对企业策略性专利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证券交易所对企业研发活动的监管问询通过“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抑制了企业的策略性专利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良好的治理环境和信息环境有助于“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的发挥。本文拓展了企业策略性专利行为的研究视角,为非创新专管部门抑制策略性专利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有效参考,有助于推动企业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交易所监管问询 策略性专利行为 治理效应 信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购重组问询函披露状况与内容特征挖掘
17
作者 吴勇 曾滢 +1 位作者 王慧 朱卫东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61-67,共7页
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然而近年来出现的“三高”交易、忽悠式重组等异常并购重组行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证券交易所通过发放问询函发挥一线监管职责。本文利用2015~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问询... 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然而近年来出现的“三高”交易、忽悠式重组等异常并购重组行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证券交易所通过发放问询函发挥一线监管职责。本文利用2015~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问询函数据,从发函数量、行业分布、地区分布以及问询函文本长度和回函效率等多个维度,深度剖析我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问询函的披露状况。基于并购重组业务全流程视角,构建包含“标的筛选—评估预测—交易方案—整合接管”四个核心环节的问询监管逻辑框架,深度挖掘分析问询函文本内容特征,以更好揭示我国资本市场问询函的监管重点和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购重组问询 监管问询 披露状况 内容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询监管的市场反应——基于深交所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4
18
作者 杨海波 李建勇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4-93,共10页
问询函是证券交易所常用的信息披露监管措施和工具,问询函公告后,被问询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反应值得研究。以深圳证券交易所2015年问询监管事件为样本,通过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研究了问询监管的市场反应。实证研究表明:问询监管对被... 问询函是证券交易所常用的信息披露监管措施和工具,问询函公告后,被问询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反应值得研究。以深圳证券交易所2015年问询监管事件为样本,通过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研究了问询监管的市场反应。实证研究表明:问询监管对被问询公司总体的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有显著影响,在问询公告前,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显著为负;在问询公告后,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显著为正。而每天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在问询公告前为负且不显著,在问询公告之后显著为正。因而,证券交易所应严格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优化问询监管流程,加大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以实现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有效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所 问询 问询监管 超额收益率 事件研究法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询函监管与大股东“掏空”——来自沪深交易所年报问询的证据 被引量:77
19
作者 聂萍 潘再珍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103,共13页
基于沪深交易所问询函监管的重要政策,以2013-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和年报问询函数据为样本,考察问询函监管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式问询函监管有效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进一步将问询函区... 基于沪深交易所问询函监管的重要政策,以2013-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和年报问询函数据为样本,考察问询函监管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式问询函监管有效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进一步将问询函区分为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和未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发现问询函监管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上。从大股东实施"掏空"行为动机看,"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在内部控制治理水平较差的公司中更强。从大股东"掏空"行为实现的客观条件来看,"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在法治水平较低地区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询监管 大股东掏空 内部控制 法治环境 问询监管机制 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公司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交所问询监管有效性研究——基于问询函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9
20
作者 于孝建 郑嘉榆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31,共17页
事前形式审查与事后实质监管逐渐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主要方式,由此引申出的问询机制正逐步成为证券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的重要工具。本文采用2015—2019年沪深两市主板的问询数据,通过事件研究法对不同类别问询函件引起的股价波动进... 事前形式审查与事后实质监管逐渐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主要方式,由此引申出的问询机制正逐步成为证券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的重要工具。本文采用2015—2019年沪深两市主板的问询数据,通过事件研究法对不同类别问询函件引起的股价波动进行了检验,旨在拓展对问询机制有效性及合理性的论证视角,为证交所问询监管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类别问询引起的股价变动存在异质效应,市场对定期报告类问询和其他关注类问询产生负的超额收益,对重组类问询则超额收益显著为正,反映市场对前两类问询反应审慎。(2)证交所的问询能够通过在中短期改善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质量、提高上市公司重组质量、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作出违规预警三种路径,实现其监管功能。(3)对深交所问询回函情况的研究表明,当前问询机制有利于实现信息及时披露和短期市场稳定的较好平衡,问询机制的设置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交所 问询监管 股价波动 异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