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监控自然衰减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63
1
作者
李元杰
王森杰
+2 位作者
张敏
何泽
张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85-1193,共9页
我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形势严峻,污染场地数量巨大、类型复杂,相应的管理和修复技术体系仍然滞后.监控自然衰减(MNA)作为一种基于污染风险管控的场地修复和长期监测方法,是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复中较为经济和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实现修复...
我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形势严峻,污染场地数量巨大、类型复杂,相应的管理和修复技术体系仍然滞后.监控自然衰减(MNA)作为一种基于污染风险管控的场地修复和长期监测方法,是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复中较为经济和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实现修复的成本效益最大化.近几年来MNA在美国污染场地修复中的应用比例约占30%左右,场地修复的平均成本为数十万美元.本文介绍了MNA方法的来源和发展,总结了MNA的国内外研究应用进展和相关的核心技术手段,与典型修复方法的成本进行了比较,以期为MNA相关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土壤
地下水
监控自然衰减
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广州某地下水污染场地监控自然衰减修复模拟
被引量:
7
2
作者
袁昊辰
张幼宽
梁修雨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8-278,共11页
监控自然衰减(MNA)作为一种成本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物、对污染场地环境影响较小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值得实践与研究。选取广州某地下水污染场地作为研究区,评价MNA修复方法的适用性。基于水文地质条件...
监控自然衰减(MNA)作为一种成本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物、对污染场地环境影响较小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值得实践与研究。选取广州某地下水污染场地作为研究区,评价MNA修复方法的适用性。基于水文地质条件及污染现状分析,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程序MODFLOW建立了污染场地地下水流模型,运用污染物迁移数值模拟程序MT3DMS建立了场地污染物迁移模型,分别模拟了场地地下水流、主要污染物总石油烃(TPH)和重金属镍(Ni)的迁移过程。基于模型,对比监控自然衰减和抽出处理与监控自然衰减结合的2种方案修复效果。结果表明,TPH和Ni对于Freundlich常数及Freundlich指数变化均较为敏感;TPH的自然衰减效果较好,采用自然衰减方案,经过850 d可由初始浓度1.52 mg/L衰减到修复目标值(0.3 mg/L);Ni衰减较慢,适宜采用结合抽出处理的监控下自然衰减方案,经过300 d可由初始浓度0.13 mg/L达到修复目标值(0.02 mg/L)。在自然衰减能力较强或地下水流速较缓的条件下,适宜采用监控自然衰减修复方案;在自然衰减能力较弱或地下水有显著流动的情况下,适宜采用结合抽出处理的监控自然衰减修复方案。研究结果对地下水污染修复具有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控自然衰减
地下水污染修复
数值模拟
抽出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水相液体污染场地源区自然消除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3
作者
孙琳
张敏
+4 位作者
郭彩娟
宁卓
张瑜
秦骏
张巍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4-716,共13页
污染场地的健康风险和环境地质危害备受关注,自然衰减被公认是优选修复技术。对存在非水相液体的场地,源区非水相液体残余导致的“拖尾和反弹”问题对污染场地自然衰减技术提出了挑战。近年来源区自然消除技术的出现丰富深化了自然衰减...
污染场地的健康风险和环境地质危害备受关注,自然衰减被公认是优选修复技术。对存在非水相液体的场地,源区非水相液体残余导致的“拖尾和反弹”问题对污染场地自然衰减技术提出了挑战。近年来源区自然消除技术的出现丰富深化了自然衰减修复的内涵,展现了解决“拖尾和反弹”问题的巨大潜力。本文综述了轻非水相液体(LNAPL)污染场地源区自然消除的研究历程和最新成果,研究显示:①2000年至今,自然衰减修复的相关研究逐渐从地下水污染羽衰减转向包气带源区自然消除;②包气带自然消除过程被证实是源区自然消除的关键生物过程,占LNAPL总质量损失的90%~99%;③LNAPL挥发过程中的生物降解是源区自然消除的主要研究对象。在以上研究过程中,建立的源区自然消除研究方法:①可分为LNAPL源区-羽识别、定性判断和定量估算三个部分;②包气带定量评估常用浓度梯度、二氧化碳通量(动态密闭室和静态捕集)和热力学梯度是量化评估的三类方法。综合已有的研究进展和难点,可以预见,在未来研究中,识别源区LNAPL的成分变化、明确源区自然消除的限速因子,以及开发恰当的气体脱气和气泡逃逸观测方法,是源区自然消除修复方法应用推广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控自然衰减
轻非水相液体
源区
自然
消除
产甲烷
甲烷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监控自然衰减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63
1
作者
李元杰
王森杰
张敏
何泽
张巍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85-1193,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671492)
文摘
我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形势严峻,污染场地数量巨大、类型复杂,相应的管理和修复技术体系仍然滞后.监控自然衰减(MNA)作为一种基于污染风险管控的场地修复和长期监测方法,是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复中较为经济和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实现修复的成本效益最大化.近几年来MNA在美国污染场地修复中的应用比例约占30%左右,场地修复的平均成本为数十万美元.本文介绍了MNA方法的来源和发展,总结了MNA的国内外研究应用进展和相关的核心技术手段,与典型修复方法的成本进行了比较,以期为MNA相关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土壤
地下水
监控自然衰减
修复技术
Keywords
contaminated sites
soil
groundwater
monitored natural attenuation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分类号
X14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州某地下水污染场地监控自然衰减修复模拟
被引量:
7
2
作者
袁昊辰
张幼宽
梁修雨
机构
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瓦赫宁根大学
出处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8-278,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9YFC8039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7165,42172275)
+1 种基金
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JCYJ20190809142203633)
广东省大学生“攀登计划”项目(pdjh2021c0037)。
文摘
监控自然衰减(MNA)作为一种成本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物、对污染场地环境影响较小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值得实践与研究。选取广州某地下水污染场地作为研究区,评价MNA修复方法的适用性。基于水文地质条件及污染现状分析,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程序MODFLOW建立了污染场地地下水流模型,运用污染物迁移数值模拟程序MT3DMS建立了场地污染物迁移模型,分别模拟了场地地下水流、主要污染物总石油烃(TPH)和重金属镍(Ni)的迁移过程。基于模型,对比监控自然衰减和抽出处理与监控自然衰减结合的2种方案修复效果。结果表明,TPH和Ni对于Freundlich常数及Freundlich指数变化均较为敏感;TPH的自然衰减效果较好,采用自然衰减方案,经过850 d可由初始浓度1.52 mg/L衰减到修复目标值(0.3 mg/L);Ni衰减较慢,适宜采用结合抽出处理的监控下自然衰减方案,经过300 d可由初始浓度0.13 mg/L达到修复目标值(0.02 mg/L)。在自然衰减能力较强或地下水流速较缓的条件下,适宜采用监控自然衰减修复方案;在自然衰减能力较弱或地下水有显著流动的情况下,适宜采用结合抽出处理的监控自然衰减修复方案。研究结果对地下水污染修复具有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
监控自然衰减
地下水污染修复
数值模拟
抽出处理
Keywords
monitored natural attenuation
groundwater pollution remedi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pump and treat
分类号
X5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水相液体污染场地源区自然消除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3
作者
孙琳
张敏
郭彩娟
宁卓
张瑜
秦骏
张巍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未名环境分子诊断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出处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4-716,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低渗透透镜体中NAPLs残余的分形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4200717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石化场地污染土壤环境风险评价与预警研究”(2018YFC1803302)。
文摘
污染场地的健康风险和环境地质危害备受关注,自然衰减被公认是优选修复技术。对存在非水相液体的场地,源区非水相液体残余导致的“拖尾和反弹”问题对污染场地自然衰减技术提出了挑战。近年来源区自然消除技术的出现丰富深化了自然衰减修复的内涵,展现了解决“拖尾和反弹”问题的巨大潜力。本文综述了轻非水相液体(LNAPL)污染场地源区自然消除的研究历程和最新成果,研究显示:①2000年至今,自然衰减修复的相关研究逐渐从地下水污染羽衰减转向包气带源区自然消除;②包气带自然消除过程被证实是源区自然消除的关键生物过程,占LNAPL总质量损失的90%~99%;③LNAPL挥发过程中的生物降解是源区自然消除的主要研究对象。在以上研究过程中,建立的源区自然消除研究方法:①可分为LNAPL源区-羽识别、定性判断和定量估算三个部分;②包气带定量评估常用浓度梯度、二氧化碳通量(动态密闭室和静态捕集)和热力学梯度是量化评估的三类方法。综合已有的研究进展和难点,可以预见,在未来研究中,识别源区LNAPL的成分变化、明确源区自然消除的限速因子,以及开发恰当的气体脱气和气泡逃逸观测方法,是源区自然消除修复方法应用推广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关键词
监控自然衰减
轻非水相液体
源区
自然
消除
产甲烷
甲烷氧化
Keywords
monitored natural attenuation
light non-aqueous phase liquid
natural source zone depletion
methanogenesis
methane oxidation
分类号
X820.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监控自然衰减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李元杰
王森杰
张敏
何泽
张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
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广州某地下水污染场地监控自然衰减修复模拟
袁昊辰
张幼宽
梁修雨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非水相液体污染场地源区自然消除研究进展
孙琳
张敏
郭彩娟
宁卓
张瑜
秦骏
张巍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