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四川锦屏山地区金矿床的成矿机理和成因探讨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张志斌
程万华
康亚龙
杨忠芳
巨哲
赵锋
-
机构
核工业西藏地质调查院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一大队
-
出处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3期94-100,共7页
-
文摘
在对研究区典型金矿床的矿化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四川锦屏山地区金矿床的成矿机理和矿床成因。锦屏山地区金矿床的含矿围岩以浅变质的三叠系粉砂质片岩为主,金矿床围岩中广泛发育碳酸岩化(早期)和硅化(后期),前者以铁白云石化为特征,后者以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和石英脉发育为特征。碳酸岩化主要发生在碳酸岩脉与泥质粉砂岩的接触带上的粉砂岩一侧,由碳酸岩脉侵入时的热液交代岩石中的泥质矿物而形成。金矿体的走向与碳酸岩化带的产状基本一致,金主要富集于硅化强烈、黄铁绢英岩化发育地段。碳酸岩化地层中具有较高的含金背景,指示成矿物质金来源于地幔,而矿化主要发生在黄铁绢英岩化和硅化带及石英硫化物脉中。结合矿床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研究区金矿的成矿作用主要是后期热液的改造作用中金元素发生再次富集的结果。金矿的形成经历了碳酸岩脉侵入、地层发生铁白云石化并初步富集形成矿源层(岩)阶段和以硫化物石英脉为代表的热液期的大规模富集成矿两个阶段,矿床的成因类型因属于改造型金矿床。
-
关键词
成矿机理
矿床成因
盐源-丽江构造带
四川锦屏山地区
-
Keywords
metallogenic mechanism
genesis of gold deposits
Yanyuan-Lijiang structural zone
Jinpingshan area in Sichuan
-
分类号
P61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