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城自然保护区盐沼植被分布动态监测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罗锋 代建成 +3 位作者 陈治澎 周光淮 曾靖伟 张弛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5,共8页
为探究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盐沼植被时空演变规律,采用物候特征合成方法反演了1984—2021年保护区核心区4种盐沼植被(互花米草、芦苇、碱蓬和茅草)面积,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核心区盐沼植被总面积从111... 为探究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盐沼植被时空演变规律,采用物候特征合成方法反演了1984—2021年保护区核心区4种盐沼植被(互花米草、芦苇、碱蓬和茅草)面积,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核心区盐沼植被总面积从11113.2 hm^(2)增长至16528.14 hm^(2),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1%,主要得益于互花米草的保滩促淤能力;互花米草和芦苇通过占领大量碱蓬滩、茅草滩和光滩,面积分别增加了4968.62 hm^(2)和8806.95 hm^(2),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6.67%和6.88%;受生态位竞争等自然因素和水产养殖基地等人工干扰的叠加影响,碱蓬和茅草面积分别减少了3494.25 hm^(2)和4867.38 hm^(2),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14%和-8.11%,适宜生境破碎化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植被 物侯分析 时空变化 动态监测 遥感 盐城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自然保护区夏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结构及分布格局 被引量:7
2
作者 刘金娥 王国祥 +1 位作者 常青 王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18108-18113,共6页
在盐城自然保护区选取11个典型断面,调查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按照食性类型、摄食方式,结合物种在相关的生态系统过程中的功能,将底栖动物功划分为食碎屑者,食悬浮者/滤食者,切碎者、生物扰动者、次级生产者5个关键功能群,分析潮间带大型... 在盐城自然保护区选取11个典型断面,调查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按照食性类型、摄食方式,结合物种在相关的生态系统过程中的功能,将底栖动物功划分为食碎屑者,食悬浮者/滤食者,切碎者、生物扰动者、次级生产者5个关键功能群,分析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结构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1个断面共有食碎屑者11种,食悬浮者24种,切碎者26种,生物扰动者26种,次级生产者26种,分别占总物种数的18.0%、39.3%、42.6%、42.6%和42.6%,物种在各功能群中分布比较均匀,在整个苏北潮间带生态系统的尺度上,相关的生态系统功能完整;食悬浮者和切碎者个体数量占据明显优势,在相关生态系统过程中发挥优势作用;中路港断面生物扰动者、次级生产者、食碎屑者、食悬浮者、切碎者物种数分别占所有断面物种数的22.0%、22.0%、20.0%、20.0%、20.3%,个体数分别占各功能群个体总数的60.0%、60.0%、52.2%、31.1%、26.9%,5个功能群的底栖动物个体数量和物种数目均在所有断面中占最大优势,对苏北潮间带生态系统相关功能有更大贡献。竹港断面功能群数、功能群的底栖动物个体数量和物种数目均在所有断面中占最低比例,功能群结构缺失,相关生态系统功能受到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功能群 生物多样性 盐城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自然保护区河麂分布调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成海 陈浩 李春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期329-329,331,共2页
对盐城自然保护区河麂的数量与分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其种群数量有下降和向保护区核心区集中的趋势,对调查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保护建议,以为河麂的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盐城自然保护区 河麂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自然保护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建议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亚芹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7期231-232,237,共3页
阐述了文化在生态旅游中的重要意义,总结了盐城自然保护区的特色文化资源,并对其文化资源的开发进行了探讨,以期将保护区现有的文化资源正确应用到生态旅游的建设中,使生态旅游文化得以提升。
关键词 盐城自然保护区 生态文化 旅游资源 开发建议 江苏盐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自然保护区景观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沈洁瑜 张娇 +1 位作者 陆大培 张华兵 《资源与产业》 2016年第2期61-66,共6页
盐城自然保护区是西太平洋海岸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以盐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研究对象,以1983年、1992年、2000年、2012年4个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为基础,运用以GIS\RS技术,结合景观... 盐城自然保护区是西太平洋海岸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以盐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研究对象,以1983年、1992年、2000年、2012年4个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为基础,运用以GIS\RS技术,结合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演变特征及驱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1983—2012年,保护区景观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米草沼泽和芦苇沼泽面积不断扩张,光滩和碱蓬沼泽面积明显萎缩。其中,芦苇沼泽和米草沼泽面积分别增加了85.82%、515.61%,碱蓬沼泽和光滩面积分别减少了80.62%、63.32%。2)1983—2012年,景观分维数从1.052 3下降到1.033 2,景观多样性指数从1.291 7上升到1.681 9,优势度由0.654 2下降到0.264 0,均匀度则由0.663 8上升到0.864 0,表明景观受到人为干扰逐渐增大,景观的斑块形状有着向规则化发展的趋势,景观多样化呈上升趋势。3)1983—2012年,保护区景观演替主要表现为光滩转变为米草沼泽,碱蓬沼泽转变为芦苇沼泽和米草沼泽。其中39 320 hm2的光滩转变为米草沼泽,12 447 hm2碱蓬沼泽转变为芦苇沼泽和米草沼泽。4)保护区景观演变受到自然的和人为双重因素作用。自然因素主要是海岸地貌过程、植被的自然演替以及互花米草的引入,人为因素包括人工恢复芦苇沼泽、拦水堤坝和中路港的修建以及政策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自然保护区 景观演变 驱动机制 GIS/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种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以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邓锦东 吕士成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4期288-289,291,共3页
近年来,由于受栖息空间的限制,盐城沿海滩涂越冬丹顶鹤在人工湿地中的分布数量已超过总数的一半。依据滩涂湿地特性,规划实施人工湿地生态经济系统,可以协调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有效保护丹顶鹤等珍禽及生物的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保护... 近年来,由于受栖息空间的限制,盐城沿海滩涂越冬丹顶鹤在人工湿地中的分布数量已超过总数的一半。依据滩涂湿地特性,规划实施人工湿地生态经济系统,可以协调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有效保护丹顶鹤等珍禽及生物的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保护共同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保护 地区经济 协调发展 人工湿地 丹顶鹤 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恢复视角下海滨湿地景观模拟——以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华兵 韩爽 +2 位作者 王娟 刘玉卿 于英鹏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47,共7页
选择盐城典型淤泥质海滨湿地区,从生态恢复的视角,模拟预测未来海滨湿地景观可能的变化结果,为海滨湿地的科学管理提供决策参考。盐城海滨湿地是区域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在人类与自然的双重作用下,区域湿地景观变化显著。为维护区域... 选择盐城典型淤泥质海滨湿地区,从生态恢复的视角,模拟预测未来海滨湿地景观可能的变化结果,为海滨湿地的科学管理提供决策参考。盐城海滨湿地是区域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在人类与自然的双重作用下,区域湿地景观变化显著。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发挥湿地应有的功能,以2000年和2011年遥感影像为基础,结合土壤水分和盐度数据,采用景观过程模型,从生态恢复的视角,对2020年盐城海滨湿地景观演变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围堰、互花米草扩张和碱蓬沼泽退化是研究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2)人工管理区,至2020年,碱蓬沼泽比现状条件下模拟结果增加了18.46倍,互花米草沼泽减少了66.04%;景观多样性指数从1.007增加到1.150,景观均匀度指数从0.626增加到0.715。(3)自然条件区,至2020年,互花米草沼泽的面积比现状条件下模拟结果减少了82.32%,碱蓬沼泽增加了19.65倍;景观多样性指数从1.082增加到1.237,景观均匀度指数从0.780增加到0.8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过程模型 生态恢复 情景模拟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旱化湿地修复区鸟类多样性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亚楠 成海 +1 位作者 赵永强 陈浩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2171-2175,共5页
鸟类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的指示物种,湿地生境条件影响着鸟类多样性。以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的旱化湿地修复区为对象,运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对鸟类多样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共55种9025只鸟类,其中优势种3种,常见种为4种,稀有... 鸟类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的指示物种,湿地生境条件影响着鸟类多样性。以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的旱化湿地修复区为对象,运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对鸟类多样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共55种9025只鸟类,其中优势种3种,常见种为4种,稀有种为48种,以水鸟、迁徙鸟类为主。时间分布上,11月中下旬到次年2月下旬鸟类个体数出现一个峰值,主要是冬候鸟来此越冬;次峰值出现在4—8月,主要是夏季繁殖鸟类。空间分布上,植被盖度越小的区域,鸟类的种类多,均匀度低;植被盖度适中的区域适合鸟类栖息活动,物种分布均衡,多样性指数高;植被盖度越大的区域,鸟类种类和数量少,均匀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多样性 湿地修复 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湿地生态景观修复规划设计初探——以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与重建工程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胡吉 《中国市政工程》 2015年第2期61-63,121,共3页
以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项目为例,探讨当前国内滨海湿地生态景观修复设计的建设特点与设计趋势。阐述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项目的背景情况、湿地重建与修复的设计理念及相关设计内容。围绕"生态... 以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项目为例,探讨当前国内滨海湿地生态景观修复设计的建设特点与设计趋势。阐述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项目的背景情况、湿地重建与修复的设计理念及相关设计内容。围绕"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多样性的动植物生境、湿地景观的科普体验"这三大议题,介绍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敏感的滨海区域进行湿地恢复重建的思路与设计手法,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相应的策略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修复 湿地景观规划设计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盐城沿海地区繁殖季节几种水鸟的数量及分布研究(Ⅱ)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会 杜进进 +2 位作者 侯韵秋 楚国忠 钱法文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12-114,共3页
nests, in which 100 nests filled with eggs, of common tern(Sterna hirund), little tern (S.albifrons), kentish plover(Charadrius alexamdrinus) and redshank (Tringa totanus) were found in the breeding colony of saunder\... nests, in which 100 nests filled with eggs, of common tern(Sterna hirund), little tern (S.albifrons), kentish plover(Charadrius alexamdrinus) and redshank (Tringa totanus) were found in the breeding colony of saunder\’s gull(Larus Saundersi) when the special survey of saunder\’s gull was proceeding in June of 1998 around the coast of Yancheng, Jiangsu Province. It was estimated that there were about 1,633 pairs of common tern, 414 of little tern, 146 of kentish plover and 139 of redshank in the breeding colony of saunder\’s gull based on the egg\|filled nest density of them and the colonial area of saunder\’s gu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 巢密度 繁殖鸟数量 盐城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