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务稽核所与中国盐务近代化 被引量:3
1
作者 林建宇 《中国井矿盐》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6-48,共3页
1913年,袁世凯北京政府与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的“善后大借款”,总数为2500万英镑。“善后大借款”以中国全部盐税为抵押,设立由外国人控制的盐务稽核所监督征收全部盐税。盐务稽核所是近代帝国主义勒索中国经济的重要工具... 1913年,袁世凯北京政府与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的“善后大借款”,总数为2500万英镑。“善后大借款”以中国全部盐税为抵押,设立由外国人控制的盐务稽核所监督征收全部盐税。盐务稽核所是近代帝国主义勒索中国经济的重要工具,但它推行的盐务体制改革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盐务管理的近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务稽核所 中国 近代化 体制改革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盐务稽核所职权问题——以英国的应对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胡门祥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18-29,共12页
盐务稽核所以善后借款合同而成立,其职权无疑侵夺了中国盐政主权。南京国民政府为收回盐政主权,围绕稽核所职权问题与关系国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作为重要关系国的英国最初积极谋划并与南京政府交涉,企望后者履行善后借款合同的相关约定;... 盐务稽核所以善后借款合同而成立,其职权无疑侵夺了中国盐政主权。南京国民政府为收回盐政主权,围绕稽核所职权问题与关系国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作为重要关系国的英国最初积极谋划并与南京政府交涉,企望后者履行善后借款合同的相关约定;随着中国国家的统一,英国一度寻求展开修订合约的谈判,以体面地解决问题;但国民政府决意单方变更稽核所职权,英国又默认了这一重大不遵守情势。英国于盐务问题最终做出如此巨大之妥协,不仅有债权人利益及法理上的考量,更与其对华政策的调整有关。这种让步标志着一场履约争端以最有利于中国的方式得到了解决,标志着中外不平等的盐务关系得到了修正,于英国本身而言也自有其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盐务稽核所职权 英国 善后借款合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盐务稽核所人事考试内容初探——以馆藏英文档案为中心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放兰 邓军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49-57,共9页
民国初期,盐务稽核所成立后,洋会办丁恩为增收盐税,加强对我国盐务的整顿与管理。丁恩借鉴和引入了英国文官考试制度,并结合当时我国盐务人亊管理现状,形成了中西结合式的盐务稽核所人亊考试制度。与中国传统科举制度相比,盐务稽核所人... 民国初期,盐务稽核所成立后,洋会办丁恩为增收盐税,加强对我国盐务的整顿与管理。丁恩借鉴和引入了英国文官考试制度,并结合当时我国盐务人亊管理现状,形成了中西结合式的盐务稽核所人亊考试制度。与中国传统科举制度相比,盐务稽核所人亊考试制度在内容上更加专业化和行业化,在执行方面也更加公开、公正。这套人亊考试制度在盐务稽核所存续期间为其招聘了数七名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后来成为职业素养颇高的盐务专才,为中国早期盐务的现代化収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务稽核所 人事考试 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务稽核所人事俸给与任免制度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放兰 《盐业史研究》 2021年第2期53-62,共10页
民国初期,北洋政府以中国盐税为担保,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了《善后大借款合同》,并由此成立盐务稽核所,令英国人丁恩为洋会办。清末民初,中国盐务处于混沌状态,为加强对中国盐税的搜刮,丁恩决心对中国盐务实行改革。丁... 民国初期,北洋政府以中国盐税为担保,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了《善后大借款合同》,并由此成立盐务稽核所,令英国人丁恩为洋会办。清末民初,中国盐务处于混沌状态,为加强对中国盐税的搜刮,丁恩决心对中国盐务实行改革。丁恩以西方文官制度为蓝本,建立了盐务稽核所人事俸给与任免制度,该制度在盐务稽核所存续期间为其高效运营提供了制度保障。作为我国近代文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套人事管理制度为盐务稽核所招纳和培养了诸多专业的盐务人才,这些专业人员最终成为中国早期盐务现代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务稽核所 人事俸给与任免制度 文官制度 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洋政府时期丁恩盐务改革述评 被引量:5
5
作者 毕昱文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44-53,共10页
北洋政府时期,引岸专商制仍为当时主要盐制。"善后大借款"后,盐务稽核总所总办丁恩来到中国,为了保障债权国的利益,决定对窳败不堪的中国盐政进行改革。他主张和推动确定了盐务稽核所系统在中国盐政系统中的绝对领导与控制地... 北洋政府时期,引岸专商制仍为当时主要盐制。"善后大借款"后,盐务稽核总所总办丁恩来到中国,为了保障债权国的利益,决定对窳败不堪的中国盐政进行改革。他主张和推动确定了盐务稽核所系统在中国盐政系统中的绝对领导与控制地位,并对中国广大盐区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之上,他循序渐进地对中国盐政进行了改革。但是,鉴于中国当时处于转型期的社会特征及引岸专商制存在的物质生态和制度生态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丁恩的改革在一些盐业管理细节上取得了成功,但终究没有能够从根本上废除引岸专商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恩 盐务稽核所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盐务机构的演变 被引量:8
6
作者 鲁西奇 《盐业史研究》 1991年第1期32-39,47,共9页
民国时期的盐务机构,因为受到各种政治因素及当局盐务政策不断变化的影响,而不断变迁。概言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北洋政府阶段(1912~1927年),主要特点是帝国主义势力通过盐务稽核所逐渐控制中国盐务,由稽核所与盐务署分管盐务税收... 民国时期的盐务机构,因为受到各种政治因素及当局盐务政策不断变化的影响,而不断变迁。概言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北洋政府阶段(1912~1927年),主要特点是帝国主义势力通过盐务稽核所逐渐控制中国盐务,由稽核所与盐务署分管盐务税收稽核与行政事务,因此又可称为盐务机构二元制时期;2.抗战以前阶段(1927~1937年),主要特点是盐务稽核所开始摆脱外国势力的控制,同时又逐渐接管盐务行政事务,终于集盐务的产、运、销、税、缉各项权力于一身,从而统一了盐务事权;3.从抗战到全国解放阶段(1937~1948年),主要特点是以盐务总局或盐政总局作为全国最高的盐政机关,而在抗战期间,又适应战时需要,加强了对生产、运输与销售的管理,因此增设了运输机构、专卖机构等,同时较完全地摆脱了外国势力的控制。这三个阶段各有其特点,但就盐务机构演变的总趋势而言,是从分立走向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务稽核所 专卖机构 中国 外国势力 北洋政府 运输机构 抗战期间 管理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列强各国侵犯我国盐政主权的活动
7
作者 刘佛丁 《盐业史研究》 1986年第1期104-107,共4页
在列强各国政府的支持下,国际金融资本控制中国盐政权的活动。是从民国元年(1912)开始的,而以民国二年(1913)善后借款合同的签订租盐务稽核所的成立而遂其所愿。其实,列强各国侵犯中国盐政主权的活动,早在十九世纪后期就已不断增加,对... 在列强各国政府的支持下,国际金融资本控制中国盐政权的活动。是从民国元年(1912)开始的,而以民国二年(1913)善后借款合同的签订租盐务稽核所的成立而遂其所愿。其实,列强各国侵犯中国盐政主权的活动,早在十九世纪后期就已不断增加,对于这一问题,过去的中国盐务史著述中,尚少见论及,现就经眼的资料,概述如下。 一、外盐进口问题的交涉 清政府长期以来实行闭关政策,对商品进出口的品种和数量严加限制。食盐属专卖品,向由引岸专商和政府把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后借款合同 闭关政策 中国 引岸 民国元年 经眼 国际金融资本 盐务稽核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