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G/EAEG盐丘模型的三维分步傅里叶炮集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文生 张关泉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用分步傅里叶法对SEG/EAEG盐丘模型进行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在偏移中 ,采用相位编码方法 ,使得每次可以同时进行多炮偏移 ,节省了计算量。在计算中 ,采用了MPI并行算法 ,提高了计算效率。数值计算得到了三维SEG/EAEG盐丘模型的精确成... 用分步傅里叶法对SEG/EAEG盐丘模型进行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在偏移中 ,采用相位编码方法 ,使得每次可以同时进行多炮偏移 ,节省了计算量。在计算中 ,采用了MPI并行算法 ,提高了计算效率。数值计算得到了三维SEG/EAEG盐丘模型的精确成像结果 ,这表明三维分步傅立叶法叠前深度偏移是一种精度良好且高效的方法 ,该方法可用于对三维复杂构造的精确高效成像 ,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G/EAEG盐丘模型 三维分步傅里叶炮集叠前深度偏移 波场合成 MPI并行算法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丘模型弹性波方程正演模拟及波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狄帮让 裴正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6-832,共7页
本文采用非均匀介质弹性波方程和声波方程的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对盐丘构造的理论模型和实际模型进行了正演模拟。采用单频谐波震源,通过弹性波方程数值模拟获得了弹性波的散度场、旋度场以及动能场和势能能流场,定量刻画了弹性波... 本文采用非均匀介质弹性波方程和声波方程的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对盐丘构造的理论模型和实际模型进行了正演模拟。采用单频谐波震源,通过弹性波方程数值模拟获得了弹性波的散度场、旋度场以及动能场和势能能流场,定量刻画了弹性波的能量特征及传播特征。通过弹性波方程和声波方程正演模拟的波场快照、单炮记录和零炮检距剖面记录,详细分析了复杂盐丘构造对地震波响应的影响。理论模型和实际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①弹性波散度场、旋度场分别刻画了纵波波场能量特征和转换波波场能量特征,弹性波动能场和势能能流场则刻画了总场能量特征及其传播特征;与声波方程相比,弹性波方程数值模拟能够更加真实地表征复杂盐丘构造的波场特征及其响应。②盐体引起反射波、散射波场的能量聚焦效应明显,对透射波波前面的调制作用很大,且盐体产生的散射波、回转波以及高速盐体的能量屏蔽可形成能量阴影区,均影响了深部反射信号,降低了信噪比。③与基尔霍夫叠前时间偏移相比,基尔霍夫叠前深度偏移对大倾角盐侧和盐下成像较准确,但在盐内左、右侧的散射波成像质量不高,这是由于基尔霍夫积分偏移方法基于射线追踪所致,因此需要引入针对散射波的成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演模拟 盐丘模型 弹性波方程 声波方程 有限差分法 单频谐波震源 波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射线追踪模拟理解盐下照射——第一部分:简单的2D盐丘模型
3
作者 David Muerdter 娄晓东 《石油物探译丛》 2001年第5期59-70,共12页
墨西哥湾盐丘的复杂构造和高速度差造成了一个地震成像难的问题。地震数据的3D叠前深度偏移(PreSDM)能够产生盐丘岩床下反射层和不规则外来岩体的成像。但是,3D叠前深度偏移不能填充盐丘下只有少数能量被反射的屏蔽区。另外,3D叠前深度... 墨西哥湾盐丘的复杂构造和高速度差造成了一个地震成像难的问题。地震数据的3D叠前深度偏移(PreSDM)能够产生盐丘岩床下反射层和不规则外来岩体的成像。但是,3D叠前深度偏移不能填充盐丘下只有少数能量被反射的屏蔽区。另外,3D叠前深度偏移通常都处理不好由盐丘构造地震能量聚集和分散所引起的振幅变化。射线追踪模拟能够解释盐下成像问题,并且模拟结果应与勘探、开发方案相结合。 模拟过程包括:建立一个计算机模型,其中包括了盐丘形状和速度变化;用射线追踪模拟来模拟一个完全的3D地震测量,并将数据选排成CRP道集。模型建立和射线追踪时应注意,使产生的振幅结果与盐下反射产生的地震振幅有可比性。 由于版面所限,本项研究分三篇文章介绍。第一部分介绍了射线追踪模拟入门、射线追踪方法和简单的2D盐丘模型实例。第二部分对更复杂的2D和3D模型进行研究,以确定更为复杂构造的影响。在最后一部分中,用3D模型射线追踪的结果说明了同构造方位相关的激发方向的效果。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墨西哥湾3D叠前深度偏移测量中提取的真实地震数据中形状相似的盐丘进行了比较。本研究根据简单形状对可能的成像异常提出了新的认识,其结论可以外推到“真实世界”情况。然而,在真实构造中还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和速度变化,这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偏移 射线追踪 下成像 建模 2D盐丘模型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G/EAGE盐丘和推覆体模型的波动方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像 被引量:27
4
作者 刘礼农 刘洪 李幼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12-320,T006,共10页
三维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是复杂介质中进行构造成像、弹性参数反演的重要环节 .由于其技术实现不仅涉及波场延拓理论的创新 ,而且需要大规模计算 ,因而研究难度较大 .本文以实验效果的取得为目的 ,完整地实现了SEG EAEG盐丘和推覆体模... 三维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是复杂介质中进行构造成像、弹性参数反演的重要环节 .由于其技术实现不仅涉及波场延拓理论的创新 ,而且需要大规模计算 ,因而研究难度较大 .本文以实验效果的取得为目的 ,完整地实现了SEG EAEG盐丘和推覆体模型的三维波动方程辛几何算法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计算 .文中详细考察了所研制的波动方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软件系统及其对复杂地质构造的成像能力 .具体包括 :1)对于盐丘模型 ,文中讨论了成像参数的选择、地震子波对成像精度的影响、完成二维及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比较 ;2 )对推覆体模型 ,文中进行了脉冲响应测试 ;3)由两个模型的成像结果可见本文的波动方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软件系统已具有适应强速度横向变化、复杂构造的成像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丘模型 推覆体模型 波动方程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照明、面向勘探目标的三维观测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31
5
作者 朱金平 董良国 程玖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9-348,500+323,共10页
基于水平层状介质假设的常规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计方法难以适应复杂构造区。本文利用地震照明技术,参考前人对二维问题的研究成果,发展了面向勘探目标成像的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利用三维单程傅里叶有限差分波... 基于水平层状介质假设的常规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计方法难以适应复杂构造区。本文利用地震照明技术,参考前人对二维问题的研究成果,发展了面向勘探目标成像的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利用三维单程傅里叶有限差分波场传播算子将勘探目的层的平面源延拓到地表,通过分析从目的层延拓到地表的地震照明能量分布,确定面向勘探目标的最佳激发范围。利用该方法可明显提高照明阴影区的照明强度,进而改善地下阴影区的成像质量。基于三维SEG-EAGE盐丘模型的地震照明与偏移成像试验结果,验证了本文面向勘探目标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照明 观测系统设计 三维地震勘探 最佳激发范围 SEG-EAGE盐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意复杂介质中主能量法地震波走时计算 被引量:18
6
作者 匡斌 王华忠 +1 位作者 季玉新 马在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94-398,共5页
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及层析成像的核心是复杂介质情况下的地震波走时计算.复杂构造的高精度地震成像需要有稳健的走时计算方法。本文把Nichols提出的用地震波主能量计算走时的方法由二维推广到三维,并推导出三维波动方程Helmholtz形式在... 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及层析成像的核心是复杂介质情况下的地震波走时计算.复杂构造的高精度地震成像需要有稳健的走时计算方法。本文把Nichols提出的用地震波主能量计算走时的方法由二维推广到三维,并推导出三维波动方程Helmholtz形式在球坐标系下用因式分解法求解的差分表达式.三维SEG EAGE盐丘模型的理论走时计算和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的实践都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能量计算走时 因式分解法 SEG/EAGE盐丘模型 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目标控制照明的合成波源偏移 被引量:18
7
作者 冯伟 王华忠 +1 位作者 吴如山 马在田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3期223-228,共6页
应用Fourier有限差分算子,研究目标控制照明的合成波源偏移成像。平面波源与小束波源这些合成波源在目标控制照明下的偏移,都是通过增强对目标区域的有效照明来改善成像质量,通过减少非目标区域的计算冗余来提高计算效率。由分析和应用... 应用Fourier有限差分算子,研究目标控制照明的合成波源偏移成像。平面波源与小束波源这些合成波源在目标控制照明下的偏移,都是通过增强对目标区域的有效照明来改善成像质量,通过减少非目标区域的计算冗余来提高计算效率。由分析和应用合成平面波源偏移和控制照明技术扩展开去,综合考虑平面波源和小束波源的合成与偏移,并通过有效照射合成波源的概念,分析合成波源的有利照明,进行面向目标区域的控制照明和合成波源偏移。最后,对具有速度强横向变化和陡倾角反射的复杂2D盐丘模型数据,做了相应的合成波源偏移数值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照明技术 傅氏有限差分算子 二维盐丘模型 合成波源偏移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聚焦的三维最大能量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4
8
作者 匡斌 王华忠 +1 位作者 沈财余 马在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40,共4页
本文从WRW模型理论出发,提出了基于共聚焦成像理论的最大能量积分法成像技术,其原理为:分别假设地下某深度点存在一个虚拟接收点和一个虚拟理想震源,通过对数据矩阵进行时移后加权叠加的方法,实现针对该深度点的上行波场反向延拓的检波... 本文从WRW模型理论出发,提出了基于共聚焦成像理论的最大能量积分法成像技术,其原理为:分别假设地下某深度点存在一个虚拟接收点和一个虚拟理想震源,通过对数据矩阵进行时移后加权叠加的方法,实现针对该深度点的上行波场反向延拓的检波聚焦,通过对CFP道集进行时移后加权叠加的方法,实现针对该深度点的下行波场反向延拓的震源聚焦,生成该网格点成像结果,最后可提取t=0时刻的成像波场。其核心技术在于对聚焦算子(格林函数)的计算。本文基于单程波动方程,在地震波的有效频带范围内计算携带最大能量的三维聚焦算子,在此基础上完成基于共聚焦成像理论的最大能量积分法深度成像。文中方法成像精度接近波动方程方法,同时又具有常规积分方法适应野外观测系统、计算效率高的优点,因此是一种兼具精度和效率的实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W模型 共聚焦点叠前深度偏移 格林函数 数据矩阵 SEG/EAGE盐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