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益气通络、健脾补肾法联合穴位贴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各60例...目的探讨益气通络、健脾补肾法联合穴位贴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各60例。3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A组给予穴位贴敷治疗,B组给予益气通络、健脾补肾方治疗,C组给予益气通络、健脾补肾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3组均持续治疗9个月。比较治疗9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9个月后的6min步行距离(6 min walking distance,6MWD)、劳累程度、生活质量、呼吸困难指数、血气指标及炎性因子。结果治疗9个月后,C组总有效率为88.33%(53/60),高于A、B组的55.00%(33/60)、73.00%(44/60),B组高于A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9个月后,3组6 MWD均延长,且C组长于A、B组,B组长于A组;劳累评估量表(Borg)评分、慢阻肺患者评估测试(COPD patient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CRP)水平均降低,且C组低于A、B组,B组低于A组;3组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均升高,且C组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P<0.05),而3组酸碱度(pH)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通络、健脾补肾法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缓解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减轻患者劳累程度及炎症反应,并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提高患者步行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老年衰弱综合征患者共计10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常...目的观察补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老年衰弱综合征患者共计10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结合补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观察各组数据: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变化及Fried表型衰弱量表(frailty phenotype,FP)评分变化及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变化、握力变化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变化、5次坐立试验(five-times-sit-to-stand test,FTSST)变化、步速变化、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变化及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ASMI)变化、简易精神状态评分(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变化、匹兹堡睡眠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变化、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变化、微型营养评估(mini nutritionaal assessment,MNA)评分变化、患者治疗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96.08%(49/51)vs84.31%(43/51)],P<0.05;治疗前,各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FP评分、IL-6、hs-CRP水平、握力、TUG测试结果及FTSST测试结果、步速、BMI、ASMI、MMSE评分、PSQI评分、ADL评分、MNA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FP评分、IL-6、hs-CRP水平、握力、TUG测试结果及FTSST测试结果、步速、BMI、ASMI、MMSE评分、PSQI评分、ADL评分、MNA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FP评分、IL-6、hs-CRP水平、握力、TUG测试结果及FTSST测试结果、步速、BMI、ASMI、MMSE评分、PSQI评分、ADL评分、MN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8.04%(50/51)vs84.31%(43/5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均较低,且可自行缓解,P>0.05。结论补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能缓解衰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增加肌肉质量,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且无不良反应,较为安全可靠,值得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初步评估单纯补肾健脾针刺法对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首次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老年男性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假针刺组。针刺组选择双侧肾俞、脾俞、命门、足三里、关元穴和疼痛部位的阿是穴。假针刺组针...目的初步评估单纯补肾健脾针刺法对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首次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老年男性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假针刺组。针刺组选择双侧肾俞、脾俞、命门、足三里、关元穴和疼痛部位的阿是穴。假针刺组针刺点为针刺组穴位旁开2寸处。手法进针,留针30 min,每周2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评估指标为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及两组患者腰椎及左侧股骨颈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针刺组的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16.307,P<0.01),而假针刺组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间的VAS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针刺组的中医证候改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假针刺组(χ~2=33.61,P<0.05)。治疗后,针刺组的腰椎及左侧股骨颈BMD值较治疗前有提高趋势,但这种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假针刺组腰椎及左侧股骨颈的BMD值较治疗前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P>0.05)。结论短疗程的单纯补肾健脾针刺法可以改善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症状和中医证候,并且这种临床症状的改善要早于骨密度的改善。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益气通络、健脾补肾法联合穴位贴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各60例。3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A组给予穴位贴敷治疗,B组给予益气通络、健脾补肾方治疗,C组给予益气通络、健脾补肾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3组均持续治疗9个月。比较治疗9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9个月后的6min步行距离(6 min walking distance,6MWD)、劳累程度、生活质量、呼吸困难指数、血气指标及炎性因子。结果治疗9个月后,C组总有效率为88.33%(53/60),高于A、B组的55.00%(33/60)、73.00%(44/60),B组高于A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9个月后,3组6 MWD均延长,且C组长于A、B组,B组长于A组;劳累评估量表(Borg)评分、慢阻肺患者评估测试(COPD patient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CRP)水平均降低,且C组低于A、B组,B组低于A组;3组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均升高,且C组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P<0.05),而3组酸碱度(pH)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通络、健脾补肾法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缓解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减轻患者劳累程度及炎症反应,并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提高患者步行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文摘目的观察补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老年衰弱综合征患者共计10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结合补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观察各组数据: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变化及Fried表型衰弱量表(frailty phenotype,FP)评分变化及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变化、握力变化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变化、5次坐立试验(five-times-sit-to-stand test,FTSST)变化、步速变化、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变化及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ASMI)变化、简易精神状态评分(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变化、匹兹堡睡眠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变化、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变化、微型营养评估(mini nutritionaal assessment,MNA)评分变化、患者治疗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96.08%(49/51)vs84.31%(43/51)],P<0.05;治疗前,各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FP评分、IL-6、hs-CRP水平、握力、TUG测试结果及FTSST测试结果、步速、BMI、ASMI、MMSE评分、PSQI评分、ADL评分、MNA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FP评分、IL-6、hs-CRP水平、握力、TUG测试结果及FTSST测试结果、步速、BMI、ASMI、MMSE评分、PSQI评分、ADL评分、MNA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FP评分、IL-6、hs-CRP水平、握力、TUG测试结果及FTSST测试结果、步速、BMI、ASMI、MMSE评分、PSQI评分、ADL评分、MN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8.04%(50/51)vs84.31%(43/5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均较低,且可自行缓解,P>0.05。结论补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能缓解衰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增加肌肉质量,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且无不良反应,较为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文摘目的初步评估单纯补肾健脾针刺法对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首次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老年男性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假针刺组。针刺组选择双侧肾俞、脾俞、命门、足三里、关元穴和疼痛部位的阿是穴。假针刺组针刺点为针刺组穴位旁开2寸处。手法进针,留针30 min,每周2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评估指标为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及两组患者腰椎及左侧股骨颈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针刺组的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16.307,P<0.01),而假针刺组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间的VAS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针刺组的中医证候改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假针刺组(χ~2=33.61,P<0.05)。治疗后,针刺组的腰椎及左侧股骨颈BMD值较治疗前有提高趋势,但这种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假针刺组腰椎及左侧股骨颈的BMD值较治疗前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P>0.05)。结论短疗程的单纯补肾健脾针刺法可以改善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症状和中医证候,并且这种临床症状的改善要早于骨密度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