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气通络、健脾补肾法联合穴位贴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
作者 辛元元 袁胜利 +2 位作者 佟珺 罗静 崔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通络、健脾补肾法联合穴位贴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各60例... 目的探讨益气通络、健脾补肾法联合穴位贴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各60例。3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A组给予穴位贴敷治疗,B组给予益气通络、健脾补肾方治疗,C组给予益气通络、健脾补肾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3组均持续治疗9个月。比较治疗9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9个月后的6min步行距离(6 min walking distance,6MWD)、劳累程度、生活质量、呼吸困难指数、血气指标及炎性因子。结果治疗9个月后,C组总有效率为88.33%(53/60),高于A、B组的55.00%(33/60)、73.00%(44/60),B组高于A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9个月后,3组6 MWD均延长,且C组长于A、B组,B组长于A组;劳累评估量表(Borg)评分、慢阻肺患者评估测试(COPD patient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CRP)水平均降低,且C组低于A、B组,B组低于A组;3组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均升高,且C组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P<0.05),而3组酸碱度(pH)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通络、健脾补肾法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缓解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减轻患者劳累程度及炎症反应,并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提高患者步行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阻肺 穴位贴敷 益气通络、健脾补肾法 血气指标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姜凤依 史晓 +3 位作者 季思勤 施丹 鲍晓敏 周永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8-231,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老年衰弱综合征患者共计10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常...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老年衰弱综合征患者共计10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结合补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观察各组数据: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变化及Fried表型衰弱量表(frailty phenotype,FP)评分变化及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变化、握力变化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变化、5次坐立试验(five-times-sit-to-stand test,FTSST)变化、步速变化、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变化及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ASMI)变化、简易精神状态评分(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变化、匹兹堡睡眠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变化、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变化、微型营养评估(mini nutritionaal assessment,MNA)评分变化、患者治疗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96.08%(49/51)vs84.31%(43/51)],P<0.05;治疗前,各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FP评分、IL-6、hs-CRP水平、握力、TUG测试结果及FTSST测试结果、步速、BMI、ASMI、MMSE评分、PSQI评分、ADL评分、MNA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FP评分、IL-6、hs-CRP水平、握力、TUG测试结果及FTSST测试结果、步速、BMI、ASMI、MMSE评分、PSQI评分、ADL评分、MNA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FP评分、IL-6、hs-CRP水平、握力、TUG测试结果及FTSST测试结果、步速、BMI、ASMI、MMSE评分、PSQI评分、ADL评分、MN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8.04%(50/51)vs84.31%(43/5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均较低,且可自行缓解,P>0.05。结论补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能缓解衰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增加肌肉质量,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且无不良反应,较为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衰弱综合征 通络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中医证候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健脾法对OP大鼠肌骨中ULK1/FUNDC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付夜平 杨芳 +6 位作者 孙鑫 刘洋 李俊儒 王致远 杨蓝鑫 刘彤 张李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53-958,共6页
目的 探究补肾健脾法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大鼠肌骨中ULK1/FUNDC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 72只2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组、健脾组、补肾健脾组、西药组(福善美),每组12只,模型组及各个用药组采用尾... 目的 探究补肾健脾法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大鼠肌骨中ULK1/FUNDC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 72只2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组、健脾组、补肾健脾组、西药组(福善美),每组12只,模型组及各个用药组采用尾部悬吊法进行造模,造模时间为5周。正常组与模型组予以超纯水灌胃,其余各组予以相应药物进行灌胃。造模结束后行腹主动脉采血,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含量;计算机微断层扫描(Micro-CT)检测大鼠左侧股骨远端形态学变化;双能X线行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检测;马松(Masson)染色观察腓肠肌病理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股骨、腓肠肌中线粒体蛋白ULK1、FUNDC1、LC3-Ⅱ/LC3-Ⅰ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较,模型组ALP(P<0.01)降低、TRACP(P<0.01)升高,骨小梁面积、BMD(P<0.01)均下降,提示造模成功。Masson染色提示在中医不同治法干预下腓肠肌组织纤维化程度得到缓解。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中医不同治法干预下与模型组股骨相比ULK1、LC3-Ⅱ/LC3-Ⅰ、FUNDC1表达降低(P<0.05),线粒体自噬水平降低;与模型组腓肠肌相比ULK1、FUNDC1、LC3-Ⅱ/LC3-Ⅰ蛋白表达升高(P<0.05),线粒体自噬水平升高。结论 补肾健脾中医治法对于OP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可能是通过ULK1/FUNDC1通路调控线粒体自噬发挥作用,综合来看补肾健脾法效果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不相亲 ULK1/FUNDC1通路 线粒体自噬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健脾益气生血法治疗ITP36例——附西药对照组26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林庚庭 张俊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89-190,共2页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6 2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 36例 ,以中医补肾健脾益气生血法治疗 ,对照组 2 6例 ,应用强的松治疗 ,结果显示 ,治疗组总有效率 91 6 7% ,对照组总有效率 6 5 38% ,两组比较 χ2 =6 6 8,P <0 0 1。对照组中 ,急...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6 2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 36例 ,以中医补肾健脾益气生血法治疗 ,对照组 2 6例 ,应用强的松治疗 ,结果显示 ,治疗组总有效率 91 6 7% ,对照组总有效率 6 5 38% ,两组比较 χ2 =6 6 8,P <0 0 1。对照组中 ,急性ITP有效率 10 0 % ,治疗组中 ,急性ITP有效率 10 0 %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治疗组中 ,慢性ITP有效率 89 2 9% ,对照组中 ,慢性ITP有效率 5 5 % ,两组比较 χ2 =7 31,P <0 0 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提示 ,中医补肾健脾益气生血法治疗ITP疗效较好 ,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医药疗 疗效 益气生血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健脾针刺法治疗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评估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璐 许鸿新 +4 位作者 张思伟 陈璐 罗素云 林俊杰 刘长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4-227,共4页
目的初步评估单纯补肾健脾针刺法对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首次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老年男性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假针刺组。针刺组选择双侧肾俞、脾俞、命门、足三里、关元穴和疼痛部位的阿是穴。假针刺组针... 目的初步评估单纯补肾健脾针刺法对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首次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老年男性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假针刺组。针刺组选择双侧肾俞、脾俞、命门、足三里、关元穴和疼痛部位的阿是穴。假针刺组针刺点为针刺组穴位旁开2寸处。手法进针,留针30 min,每周2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评估指标为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及两组患者腰椎及左侧股骨颈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针刺组的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16.307,P<0.01),而假针刺组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间的VAS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针刺组的中医证候改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假针刺组(χ~2=33.61,P<0.05)。治疗后,针刺组的腰椎及左侧股骨颈BMD值较治疗前有提高趋势,但这种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假针刺组腰椎及左侧股骨颈的BMD值较治疗前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P>0.05)。结论短疗程的单纯补肾健脾针刺法可以改善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症状和中医证候,并且这种临床症状的改善要早于骨密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老年男性 针刺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健脾化瘀法对围绝经期妇女冠心病事件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晓昊 邓伟民 +2 位作者 张金玉 邵玉 黄伟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95-1297,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化瘀法对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血脂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氧自由基的影响,以及对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发生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码表按就诊先后随机单盲,分为中药组(188例)及西药组(189例)。中药组口服补肾壮骨冲剂治...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化瘀法对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血脂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氧自由基的影响,以及对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发生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码表按就诊先后随机单盲,分为中药组(188例)及西药组(189例)。中药组口服补肾壮骨冲剂治疗,西药组应用倍美力+安宫黄体酮治疗。主要观察患者的症状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性激素[雌二醇(E2)、卵泡刺激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血清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1)脱失情况比较:中药组治疗2年后脱失53例,西药组脱失96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2)性激素和血脂比较:与治疗前相比疗效显著(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两组在治疗后1年和2年血清NO、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P<0.05或P<0.01)。但两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4)治疗组冠心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补肾健脾化瘀法治疗围绝经期妇女,能纠正紊乱的血脂、性激素、NO、氧自由基等各项指标,疗效与雌激素替代疗法相当;在降低冠心病发生率上优于对照组,并具有安全无副作用、服用方便、经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化瘀 性激素 血脂 一氧化氮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益气补肝健肾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眼肌型患儿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乞国艳 刘鹏 +4 位作者 顾珊珊 薛银萍 刘朝英 董会民 杨红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24-628,共5页
目的:1统计重症肌无力(MG)眼肌型患儿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阳性率;2评价和探讨健脾益气补肝健肾中药治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复发或无效的重症肌无力眼肌型(MGI型)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疗效与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 R-Ab)之间的关系。方法... 目的:1统计重症肌无力(MG)眼肌型患儿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阳性率;2评价和探讨健脾益气补肝健肾中药治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复发或无效的重症肌无力眼肌型(MGI型)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疗效与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 R-Ab)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5年1月就诊于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住院或门诊的明确诊断重症肌无力眼肌型、发病年龄小于15岁、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患儿149例,单纯接受我院健脾益气补肝健肾为主方的中药治疗,在治疗前、后1、3、6、12个月时应用重症肌无力许氏绝对与相对评分法评价重症肌无力症状的严重程度[1],同时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1、3、6、12个月外周血液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滴度。结果:1149例患儿中,98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的患儿,占65.77%;51例阴性的患儿,占34.23%。2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与阴性患儿在治疗后1、3、6、12个月时临床相对评分≥75%(有效率)的患儿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到12个月时Ach R-Ab阳性患儿达到98.9%,阴性患儿达90.9%,有统计学意义;3相对评分≥90%(临床痊愈率)的患儿在1、3、6、12个月时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到12个月时Ach R-Ab阳性患儿达到97.8%,阴性患儿达88.0%,有统计学意义。4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患儿的Ach RAb滴度治疗后3、6、12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两两比较,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患儿Ach R-Ab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内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Ach R-Ab滴度由(3.40±2.08)nmmol/L下降至(0.38±1.08)nmmol/L,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研究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患儿阳性率65.77%;健脾益气补肝健肾中药治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的重症肌无力眼肌型患儿的总有效率和临床痊愈率均高于Ach R-Ab阴性的患儿;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眼肌型患儿的抗体浓度随着肌无力的缓解逐渐下降至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中药(JPYQBGJS) 重症肌无力眼肌型(MG1型)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 临床绝对和相对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补肾祛瘀解毒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柳宁 刘丽荣 +5 位作者 潘宗奇 刘译红 邓华 白建平 罗海英 徐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2-774,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健脾补肾祛瘀解毒法对含5-FU/CF的FOLFOX4化疗方案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本组病例仅为小样本叙述性研究(Ddscriptive Study),2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均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化疗期间和化疗后2周内配合健脾补肾祛瘀解毒中药,... 目的:观察中医健脾补肾祛瘀解毒法对含5-FU/CF的FOLFOX4化疗方案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本组病例仅为小样本叙述性研究(Ddscriptive Study),2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均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化疗期间和化疗后2周内配合健脾补肾祛瘀解毒中药,观察近期疗效、毒副反应、生存质量变化。结果:近期疗效中CR2例,PR7例,SD13例,PD5例,总有效率(CR+PR)8例,占34.6%,受益率(CR+PR+SD)21例,占80.7%;毒副反应以恶心、呕吐、腹泻为主,多为I^II度,骨髓抑制为I^II度,患者耐受性良好;生存质量上治疗前卡氏评分为(79.625±7.200),治疗后卡氏评分为(73.461±9.356),治疗前后比较卡氏评分有所下降,但卡氏评分降低<10分,因此生存质量稳定。结论:采用健脾补肾化瘀解毒法配合5-FU/CF类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可能能扩大该类化疗方案的适应范围,让部分因年老体弱,脏器储备功能差而难以耐受化疗的患者重新获得治疗机会,并可减毒增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瘀解毒 晚期结直肠癌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健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10
9
作者 朱明清 江云 +4 位作者 孙学华 周振华 张鑫 李曼 高月求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712-714,共3页
文章系统的总结了补肾健脾法治疗慢乙肝的理论依据。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伤的一种传染病。该文从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藏象理论及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出发,阐明慢乙肝发生的病... 文章系统的总结了补肾健脾法治疗慢乙肝的理论依据。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伤的一种传染病。该文从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藏象理论及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出发,阐明慢乙肝发生的病因病机、病位及其临床表现与治疗,认识到慢乙肝主要为感受湿热疫毒之邪而致,病机为正虚邪恋,病位在肝脾肾三脏。以此来探索补肾健脾法治疗慢乙肝的理论渊源及科学证据,为临床治疗及用药提供依据,从而发挥中医药治疗慢乙肝的独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理论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补肾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疗效观察及对IL-6、PARC/CCL-18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黄青松 肖玮 孙增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48-1850,共3页
目的:评价健脾补肾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脾肾气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细胞因子IL-6、PARC/CCL-18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两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随机将6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 目的:评价健脾补肾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脾肾气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细胞因子IL-6、PARC/CCL-18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两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随机将6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同时给予中药四君子汤和金匮肾气丸合方汤剂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CAT评分及IL-6、PARC/CCL-18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CAT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血浆IL-6、PARC/CCL-1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肾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脾肾气虚型),能明显减轻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治疗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促进IL-6、PARC/CCL-18的下降进而改善气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IL-6 PARC/CCL-18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健脾法对高龄冻融胚胎反复移植失败患者胚胎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晶 齐聪 匡延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7期1606-1608,I0004,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补肾健脾法对高龄冻融胚胎反复移植失败患者胚胎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66例35岁以上冻融胚胎反复移植失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行IVF促排卵、取卵和胚胎冷冻治疗,治疗组采用补肾健脾中药服用3... 目的:观察中医补肾健脾法对高龄冻融胚胎反复移植失败患者胚胎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66例35岁以上冻融胚胎反复移植失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行IVF促排卵、取卵和胚胎冷冻治疗,治疗组采用补肾健脾中药服用3个月后接受与对照组同样的治疗。观察并计算两组及按年龄分层后各组获卵数、优质卵率、胚胎数、优质胚胎数、优胚率。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治疗组、对照组妇女的获卵数、胚胎数、优胚数均减少,但治疗组下降趋势较缓慢。66个取卵周期,治疗组的优质卵率、优胚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健脾法可以减缓高龄患者卵子质量下降,能明显提高其优质卵率及优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年龄 胚胎质量 冻融胚胎反复移植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补肾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何迎春 杨聘 张如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2期353-354,共2页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内科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中药培土益髓开窍方颗粒剂(由人参、白术、益智仁等药组成),对照组给予安慰剂颗粒...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内科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中药培土益髓开窍方颗粒剂(由人参、白术、益智仁等药组成),对照组给予安慰剂颗粒剂。应用蛙田饮水试验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评定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疗效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01)。结论:健脾补肾法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脑卒中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健脾法治疗男性不育弱精子症对人工授精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淑婷 翁治委 +4 位作者 梁爱军 余丽 刘立 周少虎 谢建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0-483,共4页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法治疗男性不育弱精子症患者对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脾肾两虚型"拟行IUI的不育男性患者共78例,随机分为A组(补肾健脾法组)、B组(抗氧化治疗组)和C组(空白组)3组,每组26例,12周...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法治疗男性不育弱精子症患者对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脾肾两虚型"拟行IUI的不育男性患者共78例,随机分为A组(补肾健脾法组)、B组(抗氧化治疗组)和C组(空白组)3组,每组26例,12周为1个疗程。检测治疗前后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精子形态学等反映精子质量指标的变化,并对IUI后的妊娠结局进行追踪随访。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精子活力和前向运动精子(PR)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患者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形态以及精子运动参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妊娠率、累积妊娠率和活胎率均高于B组和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补肾健脾法治疗男性不育弱精子症患者,能提高该类患者的精子活力及前向运动速度,有助于改善IUI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精子症 男性不育 宫腔内人工授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补肾熄风法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干预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友章 刘兆周 +1 位作者 宋雅芳 兰海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2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熄风法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干预作用。方法:对40例ALS患者进行年龄与发病率的关系分布、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比较;应用ALS功能等级评分量表比较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结果:40~50岁年龄段...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熄风法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干预作用。方法:对40例ALS患者进行年龄与发病率的关系分布、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比较;应用ALS功能等级评分量表比较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结果:40~50岁年龄段人群最易患本病,其次为50~60岁人群;40例中15例补体C3低于正常值,占37.5%;肌酶增高者有18例,占45%。经过治疗可使CK值降低,还可改善患者的肌肉跳动、吞咽困难、舌肌颤动症状,使肌肉萎缩、构音障碍、肌力等症状保持稳定。结论:健脾补肾熄风法治疗ALS可减轻合并的肌肉损伤,还可改善患者的症状,稳定病情,延缓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熄风 干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晚期肺癌脾肾亏虚探讨健脾补肾法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丽萍 马科 +1 位作者 马治国 边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97-2199,共3页
通过对中晚期肺癌的病机进行探讨,在以往相关研究基础上认为中晚期肺癌多表现脾肾不足的证候特征,并就中晚期肺癌通过应用健脾补肾法探讨在理论、临床和实验等方面的依据和机理,从而提出健脾补肾法在中晚期肺癌治疗上是很重要的方法。
关键词 中晚期肺癌 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健脾调和气血法中药对复发性流产抗生殖抗体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金志春 徐小芳 +9 位作者 张硕 尹璐 叶朝阳 刘敏 吴艳婷 尹燕 杨雅琴 胡雅南 郭家勇 王亚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3期2019-2022,共4页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调和气血法中药对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抗精子抗体(AS-Ab)、抗心磷脂抗体(AC-Ab)、抗子宫内膜抗体(AEM-Ab)、抗卵巢抗体(AO-Ab)、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AhCG-Ab)、抗透明带抗体(AZP...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调和气血法中药对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抗精子抗体(AS-Ab)、抗心磷脂抗体(AC-Ab)、抗子宫内膜抗体(AEM-Ab)、抗卵巢抗体(AO-Ab)、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AhCG-Ab)、抗透明带抗体(AZP-Ab)和抗滋养细胞抗体(AT-Ab)等7种抗生殖抗体的作用,以及改善抗生殖抗体阳性RSA患者妊娠结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8年12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复发性流产患者50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49)和观察组(n=256)。对照组采用口服醋酸泼尼松(AC-Ab阳性者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补肾健脾调和气血法中药辨证治疗,比较治疗2个疗程时2组各抗生殖抗体转阴率,以及试孕1年内的妊娠率和妊娠成功率。结果:抗体转阴病例率和抗体转阴总体率,观察组分别为90.23%、93.99%,对照组分别为82.33%、8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hCG-Ab和AT-Ab的抗体转阴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抗体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妊娠率和妊娠成功率,观察组分别为93.36%、95.82%,对照组分别为87.95%、91.46%,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调和气血法中药可有效抑制多种抗生殖抗体,促进抗体转阴,并可显著提高RSA患者妊娠率和妊娠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调和气血 抗精子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 抗子宫内膜抗体 抗卵巢抗体 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 抗透明带抗体 抗滋养细胞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健脾法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谋多 付德才 +4 位作者 华忠 吴杭源 黄建中 李燚光 过小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2392-2394,共3页
目的:评价补肾健脾法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补肾健脾中药对26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48周治疗,治疗前行肝穿活检,治疗期间行肝纤四项、乙肝病毒标志物定量及乙肝病毒基因型(基线)检测。结果:HBV基因型检测:B型2... 目的:评价补肾健脾法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补肾健脾中药对26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48周治疗,治疗前行肝穿活检,治疗期间行肝纤四项、乙肝病毒标志物定量及乙肝病毒基因型(基线)检测。结果:HBV基因型检测:B型2例,C型23例,D型1例。肝穿活检炎症分级G1(11)、G2(15),纤维化分期S0(16)、S1(10)。G2级与G1级比较,HBc Ab升高;S1期与S0期比较,肝纤四项无明显变化。治疗48周后HBs Ag及HBe Ab定量,HA降低。结论:补肾健脾中药具有一定的抗病毒及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健脾通络方对大鼠模型骨质疏松相关细胞因子及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史晓 祁丽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3-504,共2页
目的:补肾健脾通络方对大鼠模型骨质疏松相关细胞因子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6月龄SD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切除,3个后给予补肾健脾通络方灌胃,共12周。取血清测IL-6、TNF-α、IGF-I、TGF-β细胞因子。取右侧股骨及腰椎测骨密度。结果:中药组... 目的:补肾健脾通络方对大鼠模型骨质疏松相关细胞因子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6月龄SD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切除,3个后给予补肾健脾通络方灌胃,共12周。取血清测IL-6、TNF-α、IGF-I、TGF-β细胞因子。取右侧股骨及腰椎测骨密度。结果:中药组骨密度较0VX组增高(P<0.05)。中药组TNF-α、IL-6水平较OVX组明显降低(P<0.01),TGF-β水平增高(P<0.01)。结论:补肾健脾通络方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含量,改善机体内环境,改变以骨吸收为主的高转换状态,并提高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 骨密度 卵巢切除大鼠 ELISA IL-6 TNF-α IGF-I TGF-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健脾、解毒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DCs介导的T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茜茜 孙克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25-830,共6页
目的:比较健脾、补肾与解毒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DCs介导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分别收集10例HBV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8例健康者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体外培养DCs,用大鼠健脾、补肾、解毒药物血清进行干预,并建立DCs... 目的:比较健脾、补肾与解毒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DCs介导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分别收集10例HBV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8例健康者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体外培养DCs,用大鼠健脾、补肾、解毒药物血清进行干预,并建立DCs、T细胞相互作用的模型,检测T细胞的表面分子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8+CD28+T细胞、CD8+T细胞PD-1受体的表达,并检测T细胞上清液中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经补肾、健脾、解毒药物血清处理,HBcAg负载DCs孵育的T淋巴细胞,CD3+T细胞、CD4+T细胞表达率升高,CD8+T细胞、CD8+T细胞PD-1表达率减低,IFN-γ水平提高,六味地黄丸组与模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四君子汤组、六味地黄组CD8+CD28+T细胞表达率升高(P<0.05)。结论:补肾、健脾、解毒法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调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DCs的功能,恢复DCs下游T淋巴细胞功能,其中以补肾法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解毒 树突状细胞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补肾法对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sAg、HBeAg及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石玉丹 张永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7期1725-1726,I0018,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健脾补肾法对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HBsAg、HBeAg及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影响。方法:将90例慢性乙肝e抗原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服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在拉米夫定治疗的基础上联用中医健... 目的:观察中医健脾补肾法对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HBsAg、HBeAg及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影响。方法:将90例慢性乙肝e抗原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服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在拉米夫定治疗的基础上联用中医健脾补肾法,疗程均为24周。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患者12周、24周HBsAg滴度、HBeAg滴度、ALT、AST、HBV DNA的变化,Tregs的分布频率。结果:治疗12周、24周后观察组患者HBsAg、HBeAg滴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LT、AST、HBV DNA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4+CD25+Tregs、CD4+CD25+FoxP3+Tregs分布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健脾补肾法可以明显降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HBsAg、HBeAg滴度,其机理可能与Tregs分布频率的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 HBEAG 肝炎乙型 慢性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