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2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针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慢性盆腔痛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朱其波 陈莹 朱项宇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慢性盆腔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句容市崇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67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慢性盆腔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83)、试验组(...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慢性盆腔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句容市崇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67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慢性盆腔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83)、试验组(n=84)。常规组给予布洛芬、左氧氟沙星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总优良率比常规组高(P=0.020)。治疗前,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CRP、TNF-α水平均降低,IL-10水平升高,且试验组改善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升高,焦虑、抑郁评分降低,且试验组改善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慢性盆腔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轻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 慢性盆腔 温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减红藤汤保留灌肠及腹部微波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2
作者 陈丽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观察加减红藤汤保留灌肠及腹部微波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妇科千金胶囊及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和甲硝唑的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在... [目的]观察加减红藤汤保留灌肠及腹部微波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妇科千金胶囊及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和甲硝唑的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加减红藤汤保留灌肠,同时辅以腹部微波照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开始缓解时间,以及两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IL-10的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8.33%(P<0.05);研究组症状开始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1β、IL-6、IL-8、hs-CRP、TNF-α、MCP-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10、TGF-β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基础上,结合加减红藤汤保留灌肠及腹部微波照射治疗,可改善慢性盆腔炎的炎症状态,改善患者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加减红藤汤 中药保留灌肠 微波照射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结合隔药灸脐法治疗气郁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慢性盆腔痛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郑懿超 曲一诺 张昕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5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隔药灸脐法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慢性盆腔痛患者中符合气郁质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门诊收治的符合标准的60例气郁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慢性盆腔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隔药灸脐法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慢性盆腔痛患者中符合气郁质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门诊收治的符合标准的60例气郁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慢性盆腔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普通针刺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局部体征评分、气郁质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局部体征评分、气郁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局部体征评分、气郁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隔药灸脐法可明显缓解气郁质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后遗的慢性盆腔痛症状,并可调理患者的气郁体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 盆腔炎性疾病 腹痛 癥瘕 气郁质 针刺 隔药灸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风药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治疗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倩 刘霞 张兰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400-404,共5页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妇科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成因复杂,病程长,缠绵难愈,对女性的生殖健康与正常生活都产生了严重影响。风药能祛除风疾并兼有风木属性,具有“升、行、透、窜、动”的特性,针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瘀、郁、虚”的病...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妇科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成因复杂,病程长,缠绵难愈,对女性的生殖健康与正常生活都产生了严重影响。风药能祛除风疾并兼有风木属性,具有“升、行、透、窜、动”的特性,针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瘀、郁、虚”的病因病机,能从“助运胜湿、活血化瘀、开散气结、补而不滞”四个方面发挥协同作用。文章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病因病机出发,探讨了风药在本病治疗中的机理及应用,并附验案一则,为该病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药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慢性盆腔炎 病因病机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01例盆腔炎性疾病及其后遗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罗艺苹 李茂雅 +4 位作者 魏绍斌 王霞 蔡福梅 甘雨玉 陈雨舟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探究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和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为牵头单位,通过横断面调查,对全国17个省、自治区... 目的探究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和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为牵头单位,通过横断面调查,对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家医院的1601例PID和SPID患者(其中PID患者874例,SPID患者727例)的中医证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PID以湿热蕴结证(占40.96%)、湿热瘀结证(占30.32%)、瘀热内结证(占10.64%)、热毒炽盛证(占7.89%)为常见证型;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急性期以湿热瘀结证(占22.39%)、气滞血瘀夹湿热证(占22.39%)为常见证型;SPID非急性加重期以湿热瘀结证(占38.52%)为常见证型;其中慢性盆腔疼痛、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不孕症以湿热瘀结证为常见证型。PID患者湿热蕴结证、湿热瘀结证在所有地区的分布频率均较高,瘀热内结证、热毒炽盛证在西南地区分布较多;SPID患者的证型中,西南、华中、华南地区以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较多见,气虚血瘀证在华中、西北地区分布频率较高,肾虚血瘀证在华东、华北地区分布频率较高,寒湿凝滞证在西北、东北地区分布较多;中医证型与地区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D和SPID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地区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性,可为临床因地制宜地辨证治疗PID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中医证候 分布特征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系统评价
6
作者 王晓怀 苟发信 +3 位作者 赵多明 张治宽 刘淑贞 景雪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0期51-55,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温针灸联合中药内服对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中国知网(CNKI)和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等数据库,检索查... 目的:系统评价温针灸联合中药内服对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中国知网(CNKI)和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等数据库,检索查询关于温针灸联合中药内服治疗CPID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5月。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并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评估可能存在的偏倚风险,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的有效率和中医症状积分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发表时间为2011-2023年,共计137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3,95%CI:1.17~1.28,P<0.00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SMD=-3.03,95%CI:-4.42~-1.64,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篇文献中,仅有1篇报道了不良反应,其余研究均未提及。结论:温针灸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盆腔炎有一定优势,但本系统评价纳入的研究质量较低,样本量较小,尚需高质量的RCT进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针灸 中药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慢性盆腔痛应用中医治疗的现状分析
7
作者 田华 周建惠 +2 位作者 陶艳梅 尹晓燕 徐涟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7期95-98,共4页
盆腔炎性疾病(PID)及其后遗症(SPID),尤其是慢性盆腔痛(CPP),对女性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此类病症在育龄女性中高发,且常引发不孕、异位妊娠等严重问题。在西医视角下,该类病症病因复杂,包括感染、炎症、神经内分泌失衡及盆腔结构异常等... 盆腔炎性疾病(PID)及其后遗症(SPID),尤其是慢性盆腔痛(CPP),对女性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此类病症在育龄女性中高发,且常引发不孕、异位妊娠等严重问题。在西医视角下,该类病症病因复杂,包括感染、炎症、神经内分泌失衡及盆腔结构异常等,中医则归因于湿热淤积、气滞血瘀或寒湿瘀阻等因素。本文全面综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SPID-CPP的最新进展,涵盖了多种传统疗法,并探讨了中药保留灌肠在治疗中的独特应用。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此类病症中显示出卓越的疗效与安全性,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展望未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妇科疑难杂症领域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其广阔的发展潜力和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 慢性盆腔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药保留灌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盆腔炎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言娜 雷磊 +1 位作者 刘慧婷 范孝盈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700-703,共4页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患者的盆腔部位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处的炎症性疾病,具有病程长、症状明显、疼痛程度剧烈、治疗难度大等特点。中医认为,本病属于“妇人腹痛”“癥瘕”“带下病”范畴,发病过程中受到寒、湿、热、虚、瘀等多种因素的...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患者的盆腔部位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处的炎症性疾病,具有病程长、症状明显、疼痛程度剧烈、治疗难度大等特点。中医认为,本病属于“妇人腹痛”“癥瘕”“带下病”范畴,发病过程中受到寒、湿、热、虚、瘀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具体病机分型为湿热瘀结、血瘀气滞、寒湿凝滞、气虚血瘀症等,根据相应症型给予针对性的中医治疗。现从慢性盆腔炎中医病机和辨证论治两个方面对当前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中医病机 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虚、毒、瘀”探讨盆腔炎病机及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宁雪梅 李天梅 +3 位作者 朱梓齐 张昕绮 杨小莲 林寒梅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884-887,共4页
“虚、毒、瘀”致病是盆腔炎发生发展的重要理论,盆腔炎病机是虚、毒、瘀三者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其以脾虚为本,毒、瘀为标。本文以“虚、毒、瘀”为切入点,将本病的病机治疗与现代研究进行深入分析。在病因病机方面,脾为之卫与免疫功能... “虚、毒、瘀”致病是盆腔炎发生发展的重要理论,盆腔炎病机是虚、毒、瘀三者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其以脾虚为本,毒、瘀为标。本文以“虚、毒、瘀”为切入点,将本病的病机治疗与现代研究进行深入分析。在病因病机方面,脾为之卫与免疫功能,毒邪与病原体感染,瘀血与微血管阻塞存在相通之处;在治疗方面,健脾益气类、清热解毒类、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增强免疫,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笔者初步探讨扶正健脾、解毒化瘀是减少该病反复发作的关键,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和改善循环是治疗该病的核心,同时也强调情志疗法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 肠道菌群 病机 治疗 健脾益气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炎净口服液治疗大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燕 闫晓钰 田永衍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期4-6,共3页
目的:分析盆炎净口服液治疗大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PF级SD雌性大鼠60只,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康妇炎组及治疗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苯酚胶浆法复制S... 目的:分析盆炎净口服液治疗大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PF级SD雌性大鼠60只,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康妇炎组及治疗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苯酚胶浆法复制SPID大鼠模型,康妇炎组接受康妇炎治疗,治疗高、中、低剂量组接受不同剂量的盆炎净口服液治疗,比较各组一般情况、子宫情况、相关因子水平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子宫重量系数比较,模型组>治疗低剂量组>治疗中剂量组>康妇炎组>治疗高剂量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高、中、低剂量组及康妇炎组子宫及其周围组织粘连与纤维化轻于模型组。康妇炎组、治疗中剂量组、治疗高剂量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低于模型组,治疗低剂量组与治疗中剂量组高于康妇炎组,治疗高剂量组TNF-α、IL-6、ICAM-1水平低于治疗低剂量组与治疗中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妇炎组、治疗中剂量组、治疗高剂量组抑制性κB激酶β蛋白表达量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炎净口服液治疗大鼠SPID效果显著,可通过抑制TNF-α、IL-6、ICAM-1的释放减轻SPID大鼠炎性反应,改善子宫及其周围组织的粘连与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炎净口服液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和网络药理学研究银甲片治疗盆腔炎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
11
作者 黄雪梅 丁银 +5 位作者 苟晓玲 熊双凤 宗毅 唐策 范刚 黄叶芳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7期1173-1185,共13页
目的:研究银甲片治疗盆腔炎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ExactiveOrbitrapMS),结合文献与对照品比对鉴定银甲片的化学成分。将化学成分和盆腔炎疾病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 目的:研究银甲片治疗盆腔炎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ExactiveOrbitrapMS),结合文献与对照品比对鉴定银甲片的化学成分。将化学成分和盆腔炎疾病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3.9.1软件构建药材-成分-靶点-通路可视化图;利用Maestro11.9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从银甲片中共鉴定58个化学成分,包含黄酮类、有机酸类、萜类、生物碱类。PPI分析得到类固醇受体辅激活因子(SRC)、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HSP90AA1)、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5个核心靶点;KEGG结果显示银甲片主要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MAPK等通路发挥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木犀草苷、山柰酚、木犀草素、香叶木素等成分与SRC、HSP90AA1、PIK3R1等5个核心靶点的对接构象稳定。结论:银甲片可能通过木犀草苷、山柰酚、木犀草素、香叶木素、芹菜素等活性成分调控PI3K-Akt、MAPK等通路发挥治疗盆腔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甲片 盆腔炎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 化学成分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文珍从瘀论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经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璇 程红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8期1470-1473,共4页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作为妇科常见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西医多采用口服抗生素治疗,但其容易复发,且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导致效果不佳。梁文珍教授是全国名中医,安徽省首届名中医,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作为妇科常见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西医多采用口服抗生素治疗,但其容易复发,且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导致效果不佳。梁文珍教授是全国名中医,安徽省首届名中医,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妇科医教研工作至今50余年,对盆腔炎、不孕症、绝经前后诸证等妇科疑难杂症积有丰富经验。梁教授认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以瘀为基本病机,立法应以活血化瘀为核心。临证治疗应从瘀论治,重视气血,内外合治,以攻为主,兼顾脾胃。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临床经验 梁文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久病入络理论探讨徐氏妇科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经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敏 徐云霞 +4 位作者 陈津津 胡宏燕 胡雪 马凌云 郑爱文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盆腔炎性疾病的遗留病变,有易复发,症状迁延日久的特点,对患者机体及心理健康造成极大影响。庐江徐氏妇科为安徽省自明清以来三大妇科流派之一,2022年5月被列入第6批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庐江徐...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盆腔炎性疾病的遗留病变,有易复发,症状迁延日久的特点,对患者机体及心理健康造成极大影响。庐江徐氏妇科为安徽省自明清以来三大妇科流派之一,2022年5月被列入第6批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庐江徐氏妇科经过5代家传和3代师承,学术经验甚广。作者从久病入络理论出发,探讨庐江徐氏妇科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相关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庐江徐氏妇科 久病入络 二丹红藤败酱汤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灸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樊帆 赵中亭 +2 位作者 陈家涟 郜碧婵 常育博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6期65-68,共4页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疗效不佳且迁延难愈。现代医学认为SPID患者多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内源性病原体过度繁殖,加之外源性病原体侵袭,受损细胞组织不断释放炎症因子,使盆腔组织持续处于低度炎性状态,导...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疗效不佳且迁延难愈。现代医学认为SPID患者多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内源性病原体过度繁殖,加之外源性病原体侵袭,受损细胞组织不断释放炎症因子,使盆腔组织持续处于低度炎性状态,导致组织破坏粘连、增生等病理改变。艾灸疗法是中医治疗SPID疾病的常用方法,相关研究表明灸法可以通过多靶点、多环节调控炎症水平,促进盆腔组织的炎症吸收消散,重建盆腔组织内环境平衡,还能有效调节疾病引起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增强患者依从性。目前灸法治疗SPID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且能够有效改善SPID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故该文从抑菌、调控炎性反应、修复免疫损伤、改善血液循环及缓解负性情绪五个方面对近年灸法治疗SPID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发现艾灸对SPID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明确艾灸干预SPID的效应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目前存在的不足,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灸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寒梅教授从肝脾论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经验
15
作者 张碧霞 班胜 +3 位作者 秦琴琴 马平兰 曾倩如 林寒梅(指导)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47-49,共3页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由于盆腔炎性疾病在急性发作期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发展而来,因其病程长、复发率高,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林寒梅教授认为该病发生主要与肝脾有关,脾虚肝郁为本,湿、瘀为标。林教授在临床上通过辨病结合辨证予...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由于盆腔炎性疾病在急性发作期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发展而来,因其病程长、复发率高,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林寒梅教授认为该病发生主要与肝脾有关,脾虚肝郁为本,湿、瘀为标。林教授在临床上通过辨病结合辨证予以内外合治方法治疗该疾病,效果显著。该文介绍林教授诊治盆腔炎性后遗症的经验,并附验案一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脾虚气滞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疏肝健脾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加减佐治脾虚湿盛型盆腔炎性疾病疗效观察
16
作者 王宁 张克清 +1 位作者 马媛媛 李光荣 《国医论坛》 2024年第6期31-35,共5页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治疗脾虚湿盛型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3年12月安阳市中医院收治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88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治疗脾虚湿盛型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3年12月安阳市中医院收治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88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经治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主症、次症),局部体征(子宫、附件、宫骶韧带)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氧化应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及不良反应(食欲减退、胃肠不适、恶心呕吐、皮疹)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42/44),高于对照组的79.55%(35/44)(P<0.05);两组患者主症、次症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局部体征(子宫、附件、宫骶韧带)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IL-2、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IL-6、GM-CS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SOD、GSH-PX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方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促进血液循环,抑制炎症-氧化应激反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盆腔炎性疾病 脾虚湿盛证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祛湿化瘀方联合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片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滞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建香 单文艳 要海红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6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清热祛湿化瘀方联合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片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盆腔炎湿热瘀滞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片联合甲硝唑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 目的:探讨清热祛湿化瘀方联合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片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盆腔炎湿热瘀滞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片联合甲硝唑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清热祛湿化瘀方,14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NE)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祛湿化瘀方联合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片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滞证的疗效较好,可减轻患者中医临床症状,降低炎症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湿热瘀滞证 清热祛湿化瘀方 左氧氟沙星片 甲硝唑片 中医证候积分 炎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和盆腔炎性包块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红琴 冯亚玲 +2 位作者 顾浩 陈嘉颖 袁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9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C)和盆腔炎性包块(PI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诊治的85例OEC患者为OEC组、60例PIM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C)和盆腔炎性包块(PI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诊治的85例OEC患者为OEC组、60例PIM患者为PIM组。分析PIM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内部验证,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价值。两组各抽取15例为验证集,进行外部验证。结果PIM组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CRP水平高于OEC组,CA125、CA19-9水平低于OE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CA125、CA19-9是PIM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由此构建的二元回归方程为Logit(P)=1.343+0.315×CRP水平-0.039×CA125水平-0.093×CA19-9水平。校准曲线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26,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良好。回归模型诊断PIM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各单独指标检测。验证集数据诊断PIM的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80.00%,阳性预测值为82.35%,阴性预测值为92.31%,准确度为86.67%。结论CRP、CA125、CA19-9是PIM发生的影响因素。基于三者构建的回归模型能有效鉴别OEC和PIM,有助于进一步制订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盆腔炎性疾病 C反应蛋白 糖类抗原125 糖类抗原19-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中药方内服、中药灌肠、微波治疗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龙欣 贾会平 孙建玲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8期83-85,共3页
目的:分析自拟中药方内服、中药灌肠、微波治疗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8月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分析自拟中药方内服、中药灌肠、微波治疗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8月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拟中药方内服、中药灌肠、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局部体征积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内服、中药灌肠、微波治疗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中药 灌肠 微波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治疗仪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临床疗效观察
20
作者 胡敏祥 王立萍 +1 位作者 欧阳瑶 晏志伟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4期45-47,共3页
目的:研究盆底治疗仪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划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通过盆底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常... 目的:研究盆底治疗仪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划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通过盆底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疗效、盆底肌力情况以及症状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96.00%,相比对照组的84.00%更高(P<0.05)。治疗组的盆底肌力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治疗组的腰骶下坠感、酸痛消退时间及附件区的压痛消退时间,以及子宫压痛消退时间相比对照组均明显更少(P<0.05)。结论:盆底治疗仪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较好,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力,加快症状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治疗仪 盆腔炎性疾病 临床疗效 盆底肌力 症状消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