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针骶刺法联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符剑花 闫雪 +2 位作者 吴晶梅 陈才菊 王景妹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长针骶刺法联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效果。方法选取海口市妇女儿童医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产后SU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均40例),对照组实施盆底肌电刺激治疗,联合组实施盆... 目的探讨长针骶刺法联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效果。方法选取海口市妇女儿童医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产后SU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均40例),对照组实施盆底肌电刺激治疗,联合组实施盆底肌电刺激联合长针骶刺法治疗,治疗12周后评估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功能、尿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版(pelvic floor function impact questionnaire simplified version,PFIQ-7)评分]。结果联合组治疗后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盆底肌力、Ⅰ型肌纤维耐力、Ⅱ型肌纤维耐力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最大尿流率(maximum urinary flow rate,Q_(max))、功能尿道长度(functional urethral length,FUL)、最大尿道闭合压力(maximum urethral closure pressure,MUCP)、腹压漏尿点压(abdominal pressure leak point pressure,ALPP)值均增大,且联合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FIQ-7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针骶刺法联合盆底肌电刺激可有效提高产后SUI疗效,促进盆底肌功能及尿动力学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长针骶刺法 盆底肌电刺激 盆底功能 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对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尿失禁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于书慧 韩佳凝 +5 位作者 钟丽君 陈聪语 肖云翔 黄燕波 杨洋 车新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4-599,共6页
目的:探索术前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对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目的:探索术前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对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Gleason评分、手术方式、是否尿道功能重建、是否淋巴结清扫、性神经是否保留、留置导尿时间、D’Amico风险分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查尔森(Charlson)合并症指数、术后随访时间、前列腺体积,以及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前静息均值、快肌均值和慢肌均值)。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术后早期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下面积,评估盆底肌电参数的预测效能,再利用约登指数(Youden index)并结合临床意义,共同确定术后早期尿失禁发生的最佳临界值。结果:纳入患者271例,术后自主控尿率为81.9%。患者快肌评分为23.5(18.2,31.6)分,慢肌评分为12.5(9.6,17.3)分,179例(66.1%)患者未保留性神经,110例(40.6%)患者进行了尿道功能重建。高龄和盆底快肌评分低被确认为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60岁患者是≥70岁患者自主控尿率的5.482倍(95%CI:1.532~19.617,P<0.05);患者的盆底快肌评分与尿失禁恢复的关系密切(OR=1.209,95%CI:1.132~1.291,P<0.05)。当术前盆底快肌评分的最佳临界值设定为18.5分时,RO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6%和61.2%。结论:术前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对于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风险表现出较好的预测准确性和临床应用性,能够用于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风险的早期识别,其中年龄和盆底快肌评分是重要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电生理参数 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 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肌电刺激用于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观察 被引量:41
3
作者 杨幸华 燕铁斌 +4 位作者 彭树秀 黄宝芸 廖曼霞 伍书贤 陈燕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15-718,726,共5页
目的:探讨盆底肌电刺激(PES)改善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对21例骶段以上SCI患者进行PES治疗8周,并在PES治疗前1周、PES治疗开始后第2周、第4周、第8周均记录7d的排尿日记并进行B超检查测残余尿量。结果:PES治疗... 目的:探讨盆底肌电刺激(PES)改善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对21例骶段以上SCI患者进行PES治疗8周,并在PES治疗前1周、PES治疗开始后第2周、第4周、第8周均记录7d的排尿日记并进行B超检查测残余尿量。结果:PES治疗8周后患者24h平均排尿次数由11.9±2.8减少至8.4±1.9次/d、漏尿次数由6.2±3.1减少至2.5±1.7次/d,平均单次尿量由188.1±43.3增加至254.1±42.4ml/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盆底电刺激能有效地改善骶段以上SCI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所致的尿失禁及尿频症状。对于PES治疗参数的选择和PES的长期疗效均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电刺激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性功能障碍临床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紫琪 廖碧珍 +2 位作者 李明慧 杨亚宁 徐晓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评价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性功能障碍者盆底肌力、性满意度、性交疼痛及性交频率的临床价值。方法 CBM、PubMed、CNKI(中国知网)、VIP(维普)、WangFang Date(万方)等数据库检索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女性性功能障碍的... 目的评价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性功能障碍者盆底肌力、性满意度、性交疼痛及性交频率的临床价值。方法 CBM、PubMed、CNKI(中国知网)、VIP(维普)、WangFang Date(万方)等数据库检索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女性性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对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处理,采用Begg和Egger法对文章发表偏倚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在1~2个疗程治疗中,盆底肌力、性交频率提高,整体效果检验Z值、合并比值OR及95%CI分别为11.65、12.14、[7.98,18.48],8.97、3.86、[2.87,5.18];性交疼痛降低,整体效果检验Z值、合并比值OR及95%CI为7.52、3.13、[2.33,4.22];性生活满意度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有效提高女性性功能障碍者盆底综合肌力与性交频率,降低性交疼痛。但应关注女性性功能障碍者心理状态,提升其自信,从而提高性行为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电 生物反馈 女性性功能障碍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奥昔布宁治疗脊髓损伤痉挛性膀胱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沈峰 王惠芳 诸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50-652,共3页
目的:盆底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奥昔布宁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骶上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40例,分为药物组和药物联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组(简称联合组),分别记录治疗前1周,治疗后2月的排尿日记和尿流动力学参数来评价疗... 目的:盆底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奥昔布宁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骶上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40例,分为药物组和药物联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组(简称联合组),分别记录治疗前1周,治疗后2月的排尿日记和尿流动力学参数来评价疗效。包括日漏尿次数、膀胱安全容量、逼尿肌漏尿点压力,尿道闭合压,功能性尿道长度监测指标。结果:药物组及联合组治疗前后日漏尿次数、膀胱安全容量、逼尿肌漏尿点压力有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尿道闭合压,功能性尿道长度无明显改善,联合组的改善幅度优于药物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盆底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奥昔布宁对痉挛性膀胱引起的尿失禁具有协同效应,同时可以减少药物使用量,减轻药物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电生物反馈 奥昔布宁 脊髓损伤 痉挛性膀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挂线疗法对高位复杂性肛瘘盆底肌电参数和肛管直肠测压数据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高献明 吴才贤 +3 位作者 黄璇 张岱虎 高海花 叶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挂线疗法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盆底肌电参数和肛管直肠测压数据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4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3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同期体检健康者10例作为对照组。肛瘘患者均予以中医挂线疗法,对... 目的探讨中医挂线疗法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盆底肌电参数和肛管直肠测压数据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4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3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同期体检健康者10例作为对照组。肛瘘患者均予以中医挂线疗法,对照组不予以干预措施。治疗前、治疗1月、治疗3月后,评估两组盆底肌电参数(波幅、中值频率、变异系数、收缩反应时间)、3D肛管直肠测压情况(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肛管排便压)。结果①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前基线肌电波幅、持续收缩中值频率、持续收缩肌电变异系数、快速收缩反应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观察组前基线肌电波幅、持续收缩中值频率、持续收缩肌电变异系数、快速收缩反应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肛管静息压、收缩压、排便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肛管静息压、收缩压、排便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排便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挂线疗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效果良好,但对患者肛管直肠测压仍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复杂性肛瘘 中医挂线疗法 盆底肌电参数 肛管直肠测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肌电刺激对脊髓损伤患者便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何梅 孙爱静 薛润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5-567,共3页
目的探讨盆底肌电刺激(PES)对脊髓损伤患者便秘的疗效。方法 40例脊髓损伤并有便秘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PES组,各20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按摩等护理措施;PES组在此基础上辅以PES。治疗前后分别... 目的探讨盆底肌电刺激(PES)对脊髓损伤患者便秘的疗效。方法 40例脊髓损伤并有便秘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PES组,各20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按摩等护理措施;PES组在此基础上辅以PES。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常规护理组便秘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ES组便秘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且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盆底肌电刺激有助于改善脊髓损伤患者便秘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电刺激 脊髓损伤 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肌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5
8
作者 毕霞 王雪强 +1 位作者 孙丹 戴敏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盆底肌电刺激(PES)对脊髓损伤(SCI)后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完全性SC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PES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间歇导尿、激发排尿技术或Crede手压法、Valsalva屏气法;PES组采用PES联合常规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盆底肌电刺激(PES)对脊髓损伤(SCI)后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完全性SC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PES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间歇导尿、激发排尿技术或Crede手压法、Valsalva屏气法;PES组采用PES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评定患者日排尿次数、平均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生存质量评分和国际下尿路症状(LUTS)评分等。结果:2个月的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日排尿次数减少、平均膀胱容量增加、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减少,排尿症状有显著改善(P<0.05),生存质量评分和国际LUTS症状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ES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PES联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对治疗SCI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优于常规的膀胱功能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电刺激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4
9
作者 蒋玮 张茂舒 +4 位作者 谭波涛 殷樱 贾功伟 虞乐华 廖春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725-1728,共4页
目的观察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将36例神经源性膀胱的脊髓损伤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患者每日给予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和标准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18例患者每日仅给予标准护理干预治疗。两组分... 目的观察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将36例神经源性膀胱的脊髓损伤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患者每日给予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和标准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18例患者每日仅给予标准护理干预治疗。两组分别进行8周的治疗。治疗前后患者采用排尿日志、尿动力学指标、生存质量评分和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和提高(P<0.05),但膀胱压力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患者在排尿次数、日均排尿量、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生存质量评分及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上的改善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且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盆底肌电刺激 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损伤 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盆底肌治疗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效果及尿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28
10
作者 苏静 文建国 +3 位作者 王庆伟 张鹏 刘奎 张瑞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4-206,共3页
目的观察电刺激盆底肌治疗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GSI)效果及尿动力学变化。方法35例GSI女性患者,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行盆底肌电刺激治疗。每周3次,疗程12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排尿日记,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 目的观察电刺激盆底肌治疗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GSI)效果及尿动力学变化。方法35例GSI女性患者,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行盆底肌电刺激治疗。每周3次,疗程12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排尿日记,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并进行尿动力学测定。结果18例(51%)白天尿失禁症状消失,12例(35%)明显改善,5例(14%)无改善。治疗后总排尿次数、总漏尿事件次数和ICI-Q-SF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功能性膀胱容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尿动力学检查显示治疗后valsalva漏尿点压、最大尿道压和最大尿道闭合压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可用于治疗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是评估其疗效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治疗 盆底肌电刺激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超声和肌电生理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3
11
作者 胡丽蓉 冉海涛 +2 位作者 胡丽娜 姚宗兰 张理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32-1536,共5页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和肌电生理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female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FSUI)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对77例FSUI患者(病例组)和41例健康体检女性(对照组)经会阴盆底二维超声观察静息时膀胱颈有无漏斗形成...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和肌电生理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female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FSUI)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对77例FSUI患者(病例组)和41例健康体检女性(对照组)经会阴盆底二维超声观察静息时膀胱颈有无漏斗形成、静息至Valsalva动作后膀胱颈、膀胱后角及近端尿道的动态变化情况;同时经盆底肌电生理检查评估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肌力、疲劳度情况;并进行比较及分析各参数与是否发生FSUI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静息时膀胱颈漏斗形成率、静息至Valsalva动作后膀胱颈y轴位移(Δy)、静息时膀胱后角(α)、Valsalva动作后膀胱后角(β)、近端尿道旋转度(γ)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静息至Valsalva动作后膀胱颈x轴位移(Δx)略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疲劳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异常率均较高。以盆底超声检查联合肌电生理检查各参数为自变量,对是否发生FSUI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发生FSUI显著相关的参数为Δy(OR=5.444,95%CI=1.009-29.381,P=0.049)、膀胱颈漏斗形成(OR=2.789,95%CI=1.144-6.803,P=0.024)、Ⅰ类肌纤维肌力(OR=0.372,95%CI=0.150-0.924,P=0.033)。结论:盆底超声检查可实时动态观察FSUI患者盆底解剖学变化,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盆底肌电生理检查能早期有效评估女性盆底肌功能,其指标异常甚至可在FSUI症状出现之前被检出,指导临床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二者结合可从解剖学和电生理学两方面对FSUI患者的盆底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在FSUI的预测、诊断、临床分型及治疗方式选择指导中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超声检查 盆底肌电生理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表面肌电筛查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20
12
作者 朱开欣 王恺 +1 位作者 江华 朱丽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255-2260,共6页
目的应用分类树构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评价盆底表面肌电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产后检查的975例产妇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和盆底表面肌电筛查。... 目的应用分类树构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评价盆底表面肌电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产后检查的975例产妇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和盆底表面肌电筛查。采用分类树模型CRT法建立产后PFD的预测模型,并应用增益表、增益图、索引图、交叉验证法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模型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产后PFD分类树预测模型共4层5个解释变量(分娩方式、慢肌平均值、快肌最大值、盆底肌力、前静息值)。预测结果显示,阴道分娩且慢肌平均值≤13.65μV时,产后PFD的发生率88.8%;而剖宫产且快肌最大值>36.85μV时产后PFD的发生率51.8%。分类树模型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68.2%(95%CI:0.643~0.722)。结论盆底表面肌电筛查在预测产后PFD的发生中有一定价值。阴道分娩且慢肌平均值≤13.65μV时易出现产后PFD,而剖宫产且快肌最大值>36.85μV时产后PFD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表面筛查 分类树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盆底表面肌电特征及生物反馈治疗 被引量:22
13
作者 邓罡 徐丽姝 覃铁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16-131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盆底表面肌电的特征,并对生物反馈治疗患者行疗效评价。方法分析258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盆底表面肌电测量五个步骤的12项指标。其中74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行生物反馈治疗,老年组50例,非老年组24例,使用便秘患者... 目的探讨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盆底表面肌电的特征,并对生物反馈治疗患者行疗效评价。方法分析258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盆底表面肌电测量五个步骤的12项指标。其中74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行生物反馈治疗,老年组50例,非老年组24例,使用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及疗效对比,并分析老年组治疗前后盆底表面肌电测量的12项指标。结果盆底表面肌电与非老年组对比:前基线阶段老年组(静息)波幅低于非老年组(P<0.05),变异系数(CV)高于非老年组(P<0.05)。快速收缩阶段收缩反应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最大波幅小于非老年组(P<0.05)。持续收缩阶段老年组收缩波幅小于非老年组(P<0.05),中值频率高于非老年组(P<0.05),变异系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耐久收缩阶段老年组收缩波幅小于非老年组(P<0.05),变异系数及中值频率均高于非老年组(P<0.05)。后基线阶段老年组(静息)波幅小于非老年组(P<0.05),变异系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生物反馈治疗后老年组盆底表面肌电快速收缩阶段最大收缩波幅、持续收缩及耐久收缩阶段收缩波幅均有升高,前基线阶段及耐久收缩阶段变异系数降低,耐久收缩中值频率降低。结论老年组盆底表面肌电特征:前基线波幅、快速收缩最大波幅、持续收缩波幅及耐久收缩波幅较非老年组明显降低;前基线及耐久收缩变异系数升高与非老年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生物反馈治疗能提高老年患者盆底肌张力及提高运动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便秘 盆底表面 生物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式呼吸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盆腔肌筋膜痛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4
14
作者 焦子珊 王娜娜 +1 位作者 邱金花 沙凯辉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腹式呼吸放松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盆腔肌筋膜痛的干预效果。方法将产后盆腔肌筋膜痛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基础上行腹式呼吸... 目的探讨腹式呼吸放松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盆腔肌筋膜痛的干预效果。方法将产后盆腔肌筋膜痛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基础上行腹式呼吸放松训练,干预2个疗程。于干预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估量表评价患者盆底肌触诊时疼痛程度、产后腰背肌疼痛程度,采用生物反馈刺激仪检测盆底肌表面肌电值,以评估两组治疗效果与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盆底肌触诊时疼痛评分,腰背肌疼痛评分,盆底肌前、后静息肌电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干预结束1个月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盆腔肌筋膜痛患者行腹式呼吸放松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可以有效降低产后盆底肌紧张程度,缓解盆腔痛、腰背痛,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 分娩 盆腔筋膜痛 腰背疼痛 腹式呼吸 盆底表面 刺激 生物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子散热熨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秦宇 黄惠榕 +3 位作者 刘芳 韩雪琪 邹依然 廖莲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9-42,63,共5页
目的探讨四子散热熨对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将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四子散热熨,每次20 min,3次/周,连续干预4... 目的探讨四子散热熨对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将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四子散热熨,每次20 min,3次/周,连续干预4周。干预前后评估患者盆底肌肉功能、盆底组织形态和尿失禁总体情况,干预1个月后随访时评估患者尿失禁总体情况和尿失禁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盆底表面肌电值前静息阶段、快速收缩阶段和后静息阶段康复效果和肛提肌裂孔面积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后与随访时,观察组尿失禁总体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尿失禁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四子散热熨能促进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康复,改善尿失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四子散热熨 盆底功能 盆底表面 三维盆底超声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