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底超声检查评估女性不同时期盆底结构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向秀艳 李琴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47-150,共4页
随着年龄及妊娠的变化,女性盆底的解剖结构也有着微妙的改变。近年来,人们对女性盆底疾病越来越重视,这便促进了盆底检查技术的发展。目前用于盆底解剖结构观察的技术有X线摄影、CT、MRI、超声检查等,盆底超声检查凭借其无辐射、简便、... 随着年龄及妊娠的变化,女性盆底的解剖结构也有着微妙的改变。近年来,人们对女性盆底疾病越来越重视,这便促进了盆底检查技术的发展。目前用于盆底解剖结构观察的技术有X线摄影、CT、MRI、超声检查等,盆底超声检查凭借其无辐射、简便、经济实惠等优点成为研究盆底解剖结构的主要技术手段。本文就盆底超声检查在评估女性不同时期盆底结构变化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结构 超声检查 不同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评价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结构变化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周慧丽 米婉琴 +2 位作者 冯玉玲 田丽 向红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3-777,共5页
文章探讨了经会阴盆底超声在评价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子宫全切术后盆底结构变化。收集既往行子宫全切手术治疗的91例患者为病例组、10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会阴盆底超声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在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下的盆底结构特征... 文章探讨了经会阴盆底超声在评价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子宫全切术后盆底结构变化。收集既往行子宫全切手术治疗的91例患者为病例组、10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会阴盆底超声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在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下的盆底结构特征及变化参数进行检测;并根据病例组患者是否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将患者进行分层分析。病例组患者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β)测定值、尿道旋转角(Rα)值、膀胱颈下降距离(BND)值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下的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X)、直肠壶腹最低点距离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D)测定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下的β测定值、Rα值、BND值均大于未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且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下的X、D测定值均小于未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且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状态下尿道倾斜角(α)值,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大于未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女性比较,子宫全切术女性盆底结构参数发生明显改变,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患者盆底结构改变更加显著,采用经会阴盆底超声能够较为准确地对盆底结构改变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盆底超声 压力性尿失禁 子宫全切术 盆底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盆底超声可动态观察初产妇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成成 金永红 +2 位作者 左冬梅 陈光玉 江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5期733-738,共6页
目的分析利用会阴三维盆底超声观察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受到不同分娩形式所产生的影响,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病症的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6月在我院产科门诊产后6~8周复查的初产妇67例,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将患者... 目的分析利用会阴三维盆底超声观察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受到不同分娩形式所产生的影响,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病症的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6月在我院产科门诊产后6~8周复查的初产妇67例,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将患者分为剖宫产组(n=23)和经阴道顺产组(n=44)。利用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对两组患者分别在静息状态下及最大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位置、尿道倾斜角、膀胱尿道后角及宫颈外口位置进行观察,计算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下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宫颈移动度,比较尿道漏斗形成率、膀胱膨出形成率以及类型、子宫脱垂形成率,对比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缩肛及静息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及左右侧肛提肌的厚度,在缩肛情况下,对肛门内外括约肌及肛提肌是否存在撕裂进行观察。结果静息状态下的膀胱颈位置水平远低于剖宫产分娩组(t=-3.43,P<0.05),Valsalva状态膀胱颈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大于剖宫产分娩组(t=3.53、3.82,P<0.05),膀胱膨出发生率高于剖宫产分娩组(t=11.075,P<0.05),静息、缩肛以及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剖宫产分娩组(t=4.17、2.95、2.80,P<0.05)。两组间在膀胱膨出类型上,Ⅱ型膀胱膨出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个类型,且经阴道顺产组膀胱膨出三种类型发生率均高于剖宫产组(χ^(2)=13.39,P<0.05)。而静息状态下的宫颈外口位置、膀胱尿道后角,Valsalva状态下宫颈移动度、尿道漏斗形成、子宫脱垂、直肠膨出以及会阴体过度运动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状态下左右侧肛提肌厚度无明显差异,两组产妇均未发现肛门内外括约肌损伤及肛提肌撕裂。结论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能很好的动态观察到前、中、后盆腔脏器的各项指标,无论哪种分娩方式均可对盆底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相对于经阴道分娩,早期剖宫产分娩组在前盆腔以及肛提肌裂孔面积方面较经阴道顺产组程度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 初产妇 产后早期盆底结构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结构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柏松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3期6189-6190,共2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女性盆底结构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南部院区接受产后康复治疗的147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3例),两组研究对象均于产后接...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女性盆底结构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南部院区接受产后康复治疗的147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3例),两组研究对象均于产后接受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评价两组盆底结构、盆底功能的恢复情况,并记录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经6周盆底康复治疗后,两组膀胱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均降低,且观察组上述盆底结构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6周盆底康复治疗后,两组阴道收缩压、阴道静息压均升高,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增长,且观察组阴道收缩压、阴道静息压均高于对照组,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2.70%)低于对照组(1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可有效改善产后女性盆底结构和功能,减少各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有利于产妇产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电刺激 康复训练 产后 盆底结构 盆底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在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女性盆底结构中的应用
5
作者 黄红燕 杨璞 周国瑜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女性盆底结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120例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将其分成自然分娩组(n=60)和剖宫产组(n=60)。采用Voluson 730 Pro V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女性盆底结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120例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将其分成自然分娩组(n=60)和剖宫产组(n=60)。采用Voluson 730 Pro V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两组产妇平静状态和Vasalva动作状态下肛提肌裂孔、耻骨直肠肌厚度、膀胱颈移动度及盆腔器官异常情况。结果:两组在Vasalva动作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左右径、前后径均大于平静状态,左侧、右侧耻骨直肠肌厚度均小于平静状态(P<0.05)。自然分娩组平静状态和Vasalva动作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左右径、前后径、膀胱颈移动度均大于剖宫产组,左侧、右侧耻骨直肠肌厚度均小于剖宫产组,盆腔器官异常率高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可全方位反应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结构的影响,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预后指导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 分娩方式 盆底结构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结构的近期影响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金丽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30期114-115,共2页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结构的近期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产妇100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两组,各50例。A组为自然分娩;B组为剖宫产分娩。比较两组产妇产后8周盆底超声的评估结果。结果:A组产妇...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结构的近期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产妇100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两组,各50例。A组为自然分娩;B组为剖宫产分娩。比较两组产妇产后8周盆底超声的评估结果。结果:A组产妇肛提肌裂孔的左右径、前后径及面积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各项盆底超声评估结果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近期盆底结构的影响不同,三维盆底超声能检查产妇的盆底结构功能,及时进行盆底超声评估,可以及早发现产妇有无盆底障碍性疾病,给予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 不同分娩方式 女性盆底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超声对不同孕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陈禹 张春叶 +4 位作者 王玮婧 耿旭娜 孙聪欣 赵伟 王品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48-1152,共5页
本研究探讨三维超声诊断女性孕期及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及盆底结构变化的价值。选取134例全程产检孕妇为研究对象,均行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分析不同孕期盆底三维超声参数差异,同时比较发生和未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妇盆底三维超声... 本研究探讨三维超声诊断女性孕期及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及盆底结构变化的价值。选取134例全程产检孕妇为研究对象,均行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分析不同孕期盆底三维超声参数差异,同时比较发生和未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妇盆底三维超声参数差异。产后42 d时静息、收缩及Valsalva动作下裂孔前后径、裂孔左右径、裂孔面积,以及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和膀胱颈移动度明显高于孕早期、孕晚期(P<0.05)。发生和未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妇年龄、便秘史、产前尿失禁、疾病家族史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孕期的推进,产妇肛提肌裂孔前后径等参数不断增大,尤其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产妇相关参数增大明显,三维超声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结构 三维超声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超声在诊断盆底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孙洪军 孔凡娟 +3 位作者 柳凯伦 王志民 张振 林鸿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5年第8期618-621,共4页
盆底结构改变会导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便秘及大便失禁,目前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问题。三维超声在盆底的应用属于新兴领域,能够清晰显示盆底结构及其改变,优于其他诊断方式,能够使临床医师更好的了解... 盆底结构改变会导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便秘及大便失禁,目前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问题。三维超声在盆底的应用属于新兴领域,能够清晰显示盆底结构及其改变,优于其他诊断方式,能够使临床医师更好的了解疾病,并提供一个无创、无辐射、无痛苦、有较高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地观察盆底结构形态的新视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 盆底结构 盆腔器官脱垂 压力性尿失禁 便秘 大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后盆底功能变化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闫金玲 刘永莉 +1 位作者 焦瑞芳 赵丽芹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86-1490,共5页
本研究探讨具有剖宫产病史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实施剖宫产后盆底结构、盆底功能及肌力特征。选取10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且实施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再选取100例同期接受剖宫产手术分娩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 本研究探讨具有剖宫产病史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实施剖宫产后盆底结构、盆底功能及肌力特征。选取10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且实施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再选取100例同期接受剖宫产手术分娩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对两组患者静息状态至Valsalva状态下的盆腔脏器移动参数、肛提肌厚度、盆膈裂孔参数及肌力进行评估对比。观察组静息状态至Valsalva状态下的膀胱颈移动距离、子宫颈外口移动距离、直肠壶腹移动距离均大于对照组(P<0.05);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缩肛状态下,观察组产妇肛提肌厚度小于对照组,同时,盆腔裂孔横径、盆腔裂前后径、盆腔裂孔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表面电信号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阴道压力异常、盆底肌肌力异常患者占比大于对照组(P<0.05);产后2周,观察组改良牛津肌力分级(MOS)盆底肌肌力分级整体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剖宫产病史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实施剖宫产后盆底结构、盆底功能及肌力较首次剖宫产产妇损伤更加严重,应该针对这部分人群加强产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瘢痕子宫 妊娠 盆底结构 盆底功能 盆底肌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子宫托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晓芳 罗长华 邢辉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10期1249-1250,共2页
盆底障碍性疾病(PFD)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盆底结构缺损而导致的盆底功能缺陷,包括盆腔脏器脱垂及尿失禁。随着人口老龄化,PFD发病率逐步升高,影响中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主张手术治疗,但一部分年龄较大或经济原因不愿意手术,也有手... 盆底障碍性疾病(PFD)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盆底结构缺损而导致的盆底功能缺陷,包括盆腔脏器脱垂及尿失禁。随着人口老龄化,PFD发病率逐步升高,影响中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主张手术治疗,但一部分年龄较大或经济原因不愿意手术,也有手术禁忌证不能手术者,对于这类患者,本院试用子宫托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一组资料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脏器脱垂 手术治疗 子宫托 临床效果 盆底障碍性疾病 硅胶 盆底结构 人口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慧丽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10期76-77,共2页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在腹压增加甚至休息时,膀胱颈和尿道不能维持一定的压力而又尿液溢出。女性经过妊娠及分娩,其盆底结构及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甚至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等。这给女性的精神和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我院自开展生物反...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在腹压增加甚至休息时,膀胱颈和尿道不能维持一定的压力而又尿液溢出。女性经过妊娠及分娩,其盆底结构及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甚至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等。这给女性的精神和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我院自开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以来,已收治病人数千人,现就治疗效果做如下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电刺激治疗 生物反馈 产后 收治病人数 腹压增加 盆底结构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