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对绝经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阳慧 李昌叶 张惠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3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对绝经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绝经后PFD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对绝经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绝经后PFD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试验组患者行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对照组患者仅行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子宫脱垂及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Ⅰ、Ⅱ、Ⅴ级肌力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Ⅰ度轻型与Ⅱ度重型子宫脱垂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Ⅰ度尿失禁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在增强绝经后PFD患者盆底肌力、减少子宫脱垂和尿失禁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功能锻炼 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肌力 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单东超 杨志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64-166,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于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60例患者的治疗时间均在2017年8月—201... 目的研究分析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于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60例患者的治疗时间均在2017年8月—2018年12月期间,遵照单双号分组的原则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前一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盆底肌肉锻炼,后一组患者实施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盆底肌肌电变化客观指标和盆底肌力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 s快速收缩sEMG最大值、持续10 s收缩sEMG平均值和60 s耐受收缩sEMG平均值同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力明显较治疗前提升,且同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可促进患者盆底肌肌电及盆底肌力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 轻中度 女性 压力性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奥昔布宁治疗脊髓损伤痉挛性膀胱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沈峰 王惠芳 诸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50-652,共3页
目的:盆底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奥昔布宁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骶上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40例,分为药物组和药物联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组(简称联合组),分别记录治疗前1周,治疗后2月的排尿日记和尿流动力学参数来评价疗... 目的:盆底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奥昔布宁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骶上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40例,分为药物组和药物联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组(简称联合组),分别记录治疗前1周,治疗后2月的排尿日记和尿流动力学参数来评价疗效。包括日漏尿次数、膀胱安全容量、逼尿肌漏尿点压力,尿道闭合压,功能性尿道长度监测指标。结果:药物组及联合组治疗前后日漏尿次数、膀胱安全容量、逼尿肌漏尿点压力有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尿道闭合压,功能性尿道长度无明显改善,联合组的改善幅度优于药物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盆底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奥昔布宁对痉挛性膀胱引起的尿失禁具有协同效应,同时可以减少药物使用量,减轻药物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电生物反馈 奥昔布宁 脊髓损伤 痉挛性膀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脏器脱垂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赖雪梅 邓雨峰 +2 位作者 张海燕 高如菲 钱婧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29,共6页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脏器脱垂患者盆底结构参数及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2月期间重庆市妇幼保健院86例产后盆底脏器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盆底肌肉锻炼组)和观察组(盆底肌肉锻炼联合...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脏器脱垂患者盆底结构参数及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2月期间重庆市妇幼保健院86例产后盆底脏器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盆底肌肉锻炼组)和观察组(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组),每组各43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分级、盆底结构参数及盆底肌力.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OP-Q分级、盆底结构参数及盆底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及8周两组上述方面均持续改善,观察组POP-Q 0级、Ⅰ~Ⅱ级及Ⅲ~Ⅳ级者占比分别为19例(44.19%)、21例(48.84%)、3例(6.98%)及29例(67.44%)、13例(30.23%)、1例(2.33%);盆底结构参数尿道旋转角(UR,urethral rotation)、膀胱颈距耻骨联合的移动度(BND,bladder neck descent)及尿道倾斜角(UI,urethral inclination)分别为(47.51±3.79)°,(18.26±1.78)mm,(5.59±0.91)°及(40.23±3.63)°,(13.63±1.63)mm,(1.98±0.33)°;盆底Ⅰ类及Ⅱ类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48.84%,18.61%及39.53%,13.95%,上述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可显著改善产后盆底脏器脱垂患者的盆底结构参数及盆底肌力,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 产后盆底脏器脱垂 盆底结构参数 盆底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中益气颗粒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及对尿动力学指标水平影响 被引量:37
5
作者 刘水清清 叶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2-205,共4页
目的研究补中益气颗粒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及对尿动力学指标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来医院就诊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 目的研究补中益气颗粒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及对尿动力学指标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来医院就诊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中益气颗粒,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尿流动力学指标、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平均排尿次数和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疲、气短、懒言、自汗评分和总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较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最大膀胱容量、充盈期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最大尿流率显著升高,残余尿量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平均单次尿量显著升高,日平均排尿次数和日平均尿失禁次数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社会功能、情感功能和生理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补中益气颗粒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对尿动力学指标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颗粒 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尿动力学指标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秀兰 钟文珍 +4 位作者 严文广 李旭红 王昭君 姜丽 张泓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4-421,共8页
目的: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多,但是缺乏远期疗效追踪。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康复治疗后3年的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 目的: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多,但是缺乏远期疗效追踪。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康复治疗后3年的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盆底康复中心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的279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健康宣教并嘱回家每天坚持Kegel运动20 min。根据接受治疗情况分为3组:A组(n=94),接受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电针治疗;B组(n=99),接受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C组(n=86),只进行盆底功能检查,未接受盆底治疗。盆底功能检查包括盆底电生理检测、盆腔脏器脱垂定量检查(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ive examination,POP-Q)和压力性尿失禁严重程度评估。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1、2、3年进行回访(共5次),随访内容包括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UI Short Form,ICI-Q-SF)和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I-QOL)。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43人返院,其中A组返院21人(A_(返院)组),B组返院22人(B_(返院)组),对2组进行盆底电生理检测和POP-Q。结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2、3年患者的漏尿率均是A组<B组<C组(均P<0.05),其漏尿复发率在治疗后2至3年趋于稳定;A组治疗后的I-QOL评分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C组(均P<0.05);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2、3年ICI-Q-SF评分均是A组<B组<C组(均P<0.05);产次对治疗后I-QOL和ICI-Q-SF评分及漏尿率有显著影响(P<0.05)。返院再次评估结果表明:A_(返院)组和B_(返院)组治疗结束时阴道前壁(Aa点)脱垂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3年小于B_(返院)组(P<0.05);A_(返院)组和B_(返院)组治疗结束时盆底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3年大于B_(返院)组(P<0.05);A_(返院)组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3年肌电位均高于B_(返院)组(均P<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电针治疗相较于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近期疗效更显著、远期疗效更稳定,且能明显提高女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盆底电刺激 盆底生物反馈 压力性尿失禁 Kegel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