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底康复治疗患者的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一项基于3033例患者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纯华 刘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39-644,共6页
目的:分析接受盆底康复治疗患者的分布及变化特征,探讨其有临床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就诊特征。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盆底康复治疗患者的年龄、分娩方式、产次、治疗时间等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分析接受盆底康复治疗患者的分布及变化特征,探讨其有临床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就诊特征。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盆底康复治疗患者的年龄、分娩方式、产次、治疗时间等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接受盆底康复治疗患者共3033例,无临床症状者72.8%(2209/3033),近十年呈下降趋势(P=0.000);有临床症状者27.2%(824/3033),呈上升趋势(P=0.000),8类临床症状中尿失禁症状的比例为72.5%(597/824)。②十年间盆底康复治疗患者中,40岁以上患者比例逐年增加(P=0.001);③经阴道分娩的妇女所占比例最高(70.3%),近十年趋势保持平稳(P=0.054)。④十年间盆底康复治疗患者中初产妇占比最高(73.1%),经产妇(产次≥2)的患者有增高趋势(P=0.000);⑤84.8%(2573/3033)患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距离末次分娩时间<1年,治疗距离末次分娩时间≥1年的患者呈增多的趋势(P=0.002,r=0.855)。⑥年龄≥40岁(OR 10.884,P<0.001)、孕次为3次(OR 1.634,P=0.001)、孕次≥4次(OR 1.908,P<0.001)、产次为2次(OR 1.305,P=0.038)、产次≥3次(OR 2.327,P=0.001)、经阴道分娩(OR 2.079,P<0.001)是已生育接受盆底康复治疗患者有临床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接受盆底康复治疗有临床症状患者中,以尿失禁症状为主,呈增加的趋势;强化对年龄≥40岁、有阴道分娩史、孕次≥3次、产次≥2次的女性早期筛查和干预,对年龄≥40岁、距离末次分娩≥1年的女性可考虑将治疗时间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康复治疗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8
2
作者 葛伟平 楚蔚昕 +2 位作者 刘红 马红梅 陈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2-306,共5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康复治疗对患者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9月因子宫非脱垂良性疾病于我院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15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0例,术后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A组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 目的评价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康复治疗对患者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9月因子宫非脱垂良性疾病于我院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15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0例,术后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A组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哑铃治疗,B组做Kegel训练,C组无特殊处理。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POP-Q)评估术后5年阴道壁及穹隆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1 h尿垫试验检测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情况;术前、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手检和机检评估术后盆底肌力变化,采用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和中国女性性生活质量问卷评价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结果 A组术后盆底Ⅰ类肌(χ~2=4.882,P=0.027)和Ⅱ类肌(χ~2=4.882,P=0.027)肌力较术前明显改善,生活质量(t=-0.727,P=0.471)和性生活质量(t=1.549,P=0.128)无下降;B组术后Ⅰ类肌肌力下降(χ~2=4.244,P=0.039),生活质量(t=-9.220,P=0.000)和性生活质量(t=5.108,P=0.000)下降,POP发生率[20%(10/50)]较A组[4%(2/50)]升高(χ~2=6.061,P=0.014);C组术后盆底Ⅰ类肌(χ~2=5.086,P=0.024)和Ⅱ类肌(χ~2=5.002,P=0.025)肌力均下降,生活质量(t=-13.472,P=0.000)和性生活质量(t=10.748,P=0.000)均明显下降,且POP和SUI的发生率较A组明显升高[POP 20%(10/50)vs.4%(2/50),χ~2=6.061,P=0.014;SUI 22%(11/50)vs.4%(2/50),χ~2=7.162,P=0.007]。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合理的盆底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可以减少POP和SUI的发生,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哑铃训练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盆底康复治疗 盆底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对盆底康复治疗前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肛门提肌的形态学评价 被引量:12
3
作者 徐海东 张玉琴 董海波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MRI在肛门提肌形态学和功能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骨盆康复治疗的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25例SUI患者骨盆康复治疗前后均进行了泌尿妇科尿动力学检测和MRI检查,记录肌肉缺损程度,评估康复治... 目的:探讨MRI在肛门提肌形态学和功能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骨盆康复治疗的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25例SUI患者骨盆康复治疗前后均进行了泌尿妇科尿动力学检测和MRI检查,记录肌肉缺损程度,评估康复治疗疗效。结果:康复治疗前MRI显示82%的患者肛门提肌不对称,其余患者两侧肛门提肌萎缩。在单侧肛门提肌缺损病例中,肌肉总体积为15~22cm^3,其中肌肉缺损侧的总体积[(9.06±0.31)cm^3]为正常侧[(14.54±4.32)cm^3]的62.3%。在双侧肛门提肌缺损病例中,肌肉两侧较为对称,缺损部位形成纤维脂质斑块。康复治疗后MRI检查结果表明64%的患者治疗完全有效,20%的患者治疗部分有效,16%的患者治疗完全无效。结论:MRI是SUI患者诊断和评估康复治疗疗效的重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磁共振成像 盆底康复治疗 肛门提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雌激素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对绝经后女性泌尿生殖道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吴丽萍 高坚欣 肖淑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687-2689,共3页
目的:评估阴道雌激素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对绝经后女性的压力性尿失禁、泌尿生殖道萎缩以及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6例伴有泌尿道萎缩症状的绝经后女性,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3例。治疗组:阴道内给予普罗雌烯软膏,1g/次,每日... 目的:评估阴道雌激素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对绝经后女性的压力性尿失禁、泌尿生殖道萎缩以及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6例伴有泌尿道萎缩症状的绝经后女性,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3例。治疗组:阴道内给予普罗雌烯软膏,1g/次,每日1次,连续使用2周后,改为每周2次,期间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共持续治疗2个月;对照组:仅予相同剂量的阴道用药,疗程也为2个月。笔者对比了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尿失禁情况,泌尿生殖道症状,尿培养结果和盆底肌力。结果:治疗后,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两组均有明显改善;尿失禁改善率,治疗组达73.49%(61/83),而对照组只有9.71%(10/103);治疗组盆底肌力Ⅲ级及以上的占84.47%(87/103),对照组占52.43%(54/103),盆底肌力提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阴道雌激素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对绝经后女性的泌尿生殖道萎缩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康复治疗 绝经后女性 泌尿生殖道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评估 被引量:114
5
作者 张艳 易念华 +1 位作者 吴兰 方俊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1-355,共5页
目的探讨2种不刖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评估康复治疗效果在顺产组和剖宫产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按入组要求选择湖北省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68例产后6周的产妇纳入研究,根据分娩方式将其分为顺产组... 目的探讨2种不刖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评估康复治疗效果在顺产组和剖宫产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按入组要求选择湖北省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68例产后6周的产妇纳入研究,根据分娩方式将其分为顺产组(n=418)和选择性剖宫产组(n=550)。于产后6周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及盆底肌力测试。对于接受了1个疗程盆底肌肉训练(Glazer方案)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产后9周)进行盆底相关肌电指数的测定和盆底肌力的检测,评估盆底肌肉训练的效果。结果①产后6周,顺产组和剖宫产组子宫脱垂发生率分别为0.96%(4/418)和0.54%(3/5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前壁I度脱垂发生率分别为55.26%(231/418)和32.00%(176/550),阴道前壁Ⅱ度脱垂发生率分别为13.39%(56/418)和2.73%(156/550),阴道后壁I度脱垂发生率分别为32.77%(137/418)和12.73%(70/550),阴道后壁Ⅱ度脱垂发生率分别为6.45%(27/418)和1.27%(7/5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5.98%(25/418)和5.09%(28/5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②盆底肌力测试结果显示,顺产组和剖宫产组肌力为0~0’级者分别占82.54%(345/418)和74.91%(412/550),I~I级肌力者分别占16.51%(69/418)和23.。9%(127/5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Ⅱ~Ⅱ’级肌力者分别为0.95%(4/418)和2.00%(11/5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疗程结束时,两组急迫型患者在疗程结束时,前基线值均有下降(P〈0.01);压力型患者持续收缩平均值、快速收缩最大值和耐受测试平均值均有上升(均P〈0.05)。治疗前后两组之间检测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①选择性剖宫产可降低产后早期阴道脱垂的发生率,但并不减少发生子宫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的风险;②产后早期妇女盆底肌力普遍偏低,顺产组肌力较剖宫产组更低;③康复治疗可以改善产后早期盆底肌力,两种分娩方式之间的疗效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分娩 选择性剖宫产 盆腔器官脱垂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