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底肌康复治疗在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付亚军 刘俊宝 叶聪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11期1295-1298,共4页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盆底支持结构薄弱引起的疾病,常见于老年女性,对女性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PFD可采用手术及非手术方案治疗。盆底肌康复治疗属于非手术治疗方案,避免手术并发症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提...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盆底支持结构薄弱引起的疾病,常见于老年女性,对女性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PFD可采用手术及非手术方案治疗。盆底肌康复治疗属于非手术治疗方案,避免手术并发症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PFD中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本研究整理了对于老年无法耐受手术的轻中度患者不同的盆底肌康复疗法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情况,以供临床工作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康复治疗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保守治疗与TVT-O临床效果的比较
2
作者 郑靖莉 《宜春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77-79,共3页
目的: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视为一种综合性疾病,对比研究经闭孔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的临床疗效与保守治疗差异。方法:应用随机临床设计(RCT)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TVT-O手术治疗组(A组)与保守治疗组(B组),结果:通过一年到... 目的: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视为一种综合性疾病,对比研究经闭孔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的临床疗效与保守治疗差异。方法:应用随机临床设计(RCT)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TVT-O手术治疗组(A组)与保守治疗组(B组),结果:通过一年到二年不等的治疗和随访其疗效结果分别为,A组共有51人,总有效率为98.31%,B组共有35人,总有效率为70.30%,两者比较临床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VT-O手术治疗比保守治疗更为有效,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VT-O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盆腔器官脱垂 压力性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观察
3
作者 尹卓莲 王丽 石志霞 《山东医药》 2025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观察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临床效果。方法产后PFD患者2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9例。对照组予常规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组予常规盆底肌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两组治疗... 目的观察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临床效果。方法产后PFD患者2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9例。对照组予常规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组予常规盆底肌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两组治疗2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检测两组Oxford骨盆底肌力、盆底肌力及盆底电位,检测阴道壁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 mRNA,检测血清MMP-9,并评估性生活质量。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Oxford骨盆底肌力正常率、前静息肌电值、后静息肌电值、Ⅰ类肌纤维最大电位、Ⅱ类肌纤维最大电位、阴道壁组织TIMP-2 mRNA表达、女性性功能量表评分提高,阴道壁组织MMP-2 mRNA表达及血清MMP-9水平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更显著(P均<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产后PFD可提高盆底肌力和盆底电位,改善盆底支撑结构功能,提高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 盆底肌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干预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对围绝经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
4
作者 毕云凤 刘显历 陶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8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对围绝经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贵州航天医院收治的160例围绝经期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盆底...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对围绝经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贵州航天医院收治的160例围绝经期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盆底肌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干预6、12周后,两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和盆底功能评分逐渐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Ⅰ、Ⅱ类肌纤维电压值逐渐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对围绝经期女性PFD的干预效果显著,可改善盆底肌疲劳度、电压值、盆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干预 盆底康复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盆底肌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MRI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子宫形态改变的评估价值
5
作者 杨俊霞 詹浩辉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子宫形态改变的评估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断该疾病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本研究中共纳入83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选取时间为2020年10月至202...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子宫形态改变的评估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断该疾病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本研究中共纳入83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选取时间为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均经手术确诊,设为研究组,另于同一时间段选择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研究对象,设为参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术前接受高分辨率MRI及会阴实时三维超声扫描。将两组研究对象应用高分辨率MRI检查的各项指标、应用三维超声检查的各项指标,以及盆底肌厚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膀胱颈下降、子宫颈下降、肛管直肠连接下降各项数值均比参照组研究对象升高(均P<0.05);研究组患者膀胱移动度、Valsalva盆膈裂孔面积均相较于参照组上升,子宫后位占比为71.08%,相较于参照组的28.80%升高,子宫前位占比为28.92%,相较于参照组的71.25%下降(均P<0.05);经对比,参照组和研究组研究对象左右侧耻骨直肠肌、髂骨尾骨肌厚度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研究组患者左、右侧耻骨直肠肌、髂骨尾骨肌厚度均比参照低,且两组研究对象之间对比,左侧耻骨直肠肌、髂骨尾骨肌厚度均比右侧升高(均P<0.05)。结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接受高分辨率MRI检查和会阴三维实时超声检查均可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和依据,且高分辨率MRI检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临床在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诊断时,可首选会阴三维实时超声检查方法,而对于行上述检查未见明显征象的患者,可行高分辨率MRI检查,从而提升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磁共振成像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子宫形态 改变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匮肾气丸、针刺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肾气亏虚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陈晓敏 于敬会 +3 位作者 赵丽 刁发文 阿娜克孜·吾吉 努尔帕夏·塔力普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4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针刺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肾气亏虚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7—9月于喀什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中医科就诊的60例肾气亏虚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针刺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肾气亏虚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7—9月于喀什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中医科就诊的60例肾气亏虚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金匮肾气丸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盆底肌力改善情况和尿失禁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盆底肌收缩肌电值、盆底肌收缩动态压力、盆底肌收缩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盆底肌收缩肌电值、盆底肌收缩动态压力升高,盆底肌收缩时间延长,且研究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和24 h尿失禁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CIQ-SF评分和24 h尿失禁次数下降,且研究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针刺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肾气亏虚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盆底肌力、尿失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肾气亏虚 针刺 生物反馈电刺激 金匮肾气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应用四维盆底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雪松 王智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6期91-93,共3页
目的分析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应用四维盆底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初产妇100例,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研究1组(自然分娩)及研究2组(剖宫产),各50例。两组产妇均采取会阴四维盆底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四维盆底超声参数,不同状... 目的分析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应用四维盆底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初产妇100例,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研究1组(自然分娩)及研究2组(剖宫产),各50例。两组产妇均采取会阴四维盆底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四维盆底超声参数,不同状态下肛提肌厚度与肛提肌裂孔最大面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情况。结果研究1组产妇的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距离(33.55±11.19)mm、尿道旋转角(95.16±17.42)°、膀胱尿道后角(141.98±6.14)°、宫颈下移距离(19.76±5.39)mm均大于研究2组的(21.22±10.09)mm、(39.41±4.31)°、(48.99±6.05)°、(16.96±5.03)mm,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子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距离、膀胱颈移动度比较,差异对比度小(P>0.05)。两组产妇缩肛状态、静息状态、最大Vasalva动作状态下的肛提肌厚度比较,差异对比度小(P>0.05);研究1组产妇缩肛状态、静息状态、最大Vasalva动作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最大面积分别为(15.14±3.16)、(18.68±3.43)、(22.19±5.97)cm^(2),明显比研究2组的(12.79±2.66)、(16.49±2.79)、(19.58±4.11)cm^(2)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1组压力性尿失禁、阴道前壁脱垂、肛提肌损伤、直肠前壁膨出发生率分别为56.00%、28.00%、12.00%、22.00%,均大于研究2组的16.00%、2.00%、0、2.00%,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子宫脱垂发生率比较,差异对比度小(P>0.05)。结论产妇产后易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较于剖宫产产妇而言,自然分娩产妇的发生率要更高,可通过四维盆底超声来协助诊断,此诊断方法可行,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产后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四维盆底超声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egel训练联合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 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8
作者 曹文慧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0期26-28,共3页
目的:探究Kegel训练联合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邵东市两市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08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Kegel训... 目的:探究Kegel训练联合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邵东市两市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08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Kegel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各54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盆底肌力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肌力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值与疲劳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值提高,肌疲劳度下降,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SFI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Kegel训练联合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Kegel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盆底肌力,增强盆底功能,提升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Kegel训练 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调理气机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意义 被引量:31
9
作者 杨静 梁嘉丽 秦佳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11-113,共3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卫生保健意识的提高,我国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越来越受到关注。现代中医学者将历代医家关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归纳为冲任不固、提摄无力,治疗提倡补气升阳,以稳护盆底功能。本文就调理气机对盆底康...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卫生保健意识的提高,我国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越来越受到关注。现代中医学者将历代医家关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归纳为冲任不固、提摄无力,治疗提倡补气升阳,以稳护盆底功能。本文就调理气机对盆底康复的意义进行了相关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理气机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信息化全程防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洁 薄海欣 +1 位作者 范国荣 张蒙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16-1519,共4页
为加强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的防治工作,我院历经5年,通过组建盆底专科护理小组,基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盆底功能评估、筛查、治疗、康复流程进行全程防治网络的信息化建设。该体系提供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为加强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的防治工作,我院历经5年,通过组建盆底专科护理小组,基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盆底功能评估、筛查、治疗、康复流程进行全程防治网络的信息化建设。该体系提供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健康宣教、功能评估、精准分级治疗、居家康复和健康随访等模块,形成了大数据形式的健康档案,完成了对妇女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提高广大妇女的健康水平,而且提供了专科护士职业发展环境,加快了专科护理内涵建设,推动了专科护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健康管理 信息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会阴超声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观察及评估分析 被引量:31
11
作者 杨佳丽 梁淑仪 洪碧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2期382-384,共3页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价值。方法对在本院接受自然分娩、剖宫产术及未孕女性采用三维容积或腔内探头进行检查,经会阴对盆底肌肉及盆腔器官位置、结构进行观察和评估,对比三组受检者的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价值。方法对在本院接受自然分娩、剖宫产术及未孕女性采用三维容积或腔内探头进行检查,经会阴对盆底肌肉及盆腔器官位置、结构进行观察和评估,对比三组受检者的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三组受检者之间比较,在尿道旋转、静息状态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Valsalva膀胱下降、肛提肌Valsalva最大面积、静息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Valsalva宫颈下降、尿道漏斗、直肠膨出等指标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两组间比较发现自然分娩组的尿道旋转明显高于未孕组和剖宫产组。自然分娩组、剖宫产组在静息状态下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明显低于未孕组,Valsalva动作时,未孕组膀胱下降均明显低于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组,自然分娩组的肛提肌Valsalva最大面积明显高于未孕组和剖宫产组,未孕组静息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未孕组Valsalva宫颈下降数明显低于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组;Valsalva动作时,自然分娩组的尿道漏斗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孕组和剖宫产组,而自然分娩组的直肠膨出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孕组和剖宫产组(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器官结构及功能引起不同程度的损伤,经会阴超声能有效诊断盆底功能功能性障碍性疾病,反应出患者的损伤情况,是一种较好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会阴超声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超声对不同孕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禹 张春叶 +4 位作者 王玮婧 耿旭娜 孙聪欣 赵伟 王品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48-1152,共5页
本研究探讨三维超声诊断女性孕期及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及盆底结构变化的价值。选取134例全程产检孕妇为研究对象,均行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分析不同孕期盆底三维超声参数差异,同时比较发生和未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妇盆底三维超声... 本研究探讨三维超声诊断女性孕期及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及盆底结构变化的价值。选取134例全程产检孕妇为研究对象,均行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分析不同孕期盆底三维超声参数差异,同时比较发生和未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妇盆底三维超声参数差异。产后42 d时静息、收缩及Valsalva动作下裂孔前后径、裂孔左右径、裂孔面积,以及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和膀胱颈移动度明显高于孕早期、孕晚期(P<0.05)。发生和未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妇年龄、便秘史、产前尿失禁、疾病家族史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孕期的推进,产妇肛提肌裂孔前后径等参数不断增大,尤其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产妇相关参数增大明显,三维超声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结构 三维超声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配合盆底康复技术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被引量:26
13
作者 于绍卉 李长慧 +2 位作者 程巍 张丽钰 王艳萍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722-724,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盆底康复技术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72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盆底康复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针刺配合盆底康复技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盆肌收...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盆底康复技术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72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盆底康复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针刺配合盆底康复技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盆肌收缩力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35/36)优于对照组(83.34%,30/36)(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72.23%,26/36)优于对照组(66.67%,24/36)(P<0.05)。结论针刺配合盆底康复技术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显著,患者盆底肌肉收缩力增加,患者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满意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盆底康复技术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9
14
作者 田小娟 刘霞 冷明月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16期1496-1498,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7月我院妇科收治的142例PF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7月我院妇科收治的142例PF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首次排尿情况和自解小便3次后残余尿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首次排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4h内首次排尿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自解小便3次后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01)。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PFD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使患者尽早自解小便,同时降低尿潴留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膀胱功能 尿潴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蒋素玲 丁金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5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分娩的产妇365例,阴道分娩组260例,剖宫产分娩组105例。观察两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及盆底肌电图测定。结果两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比...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分娩的产妇365例,阴道分娩组260例,剖宫产分娩组105例。观察两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及盆底肌电图测定。结果两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性。两组活力值、功值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阴道分娩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高于剖宫产,阴道分娩时应注意产程,加强对盆底保护,减少对盆底组织的损失,减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分娩方式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手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10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罗永红 倪观太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的盆底悬吊术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PF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108例PFD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行保留子宫的盆底悬吊术19例;B组行阴式子宫切除(TVH)+盆底悬吊术26例;两组中合并...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的盆底悬吊术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PF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108例PFD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行保留子宫的盆底悬吊术19例;B组行阴式子宫切除(TVH)+盆底悬吊术26例;两组中合并压力性尿失禁者同时实施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C组行传统TVH+阴道前后壁修补术63例。比较3组术中情况及术后疗效。结果:A组术中出血少、胃肠功能恢复快、手术时间、保留导尿时间、住院时间短,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108例患者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等症状基本改善。A、B、C组复发率分别为5.26%、3.85%、14.29%。结论: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术治疗PFD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疗效好,其复发率低,近期疗效稳定,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重建术 经阴道子宫切除术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会阴超声对产后近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治疗疗效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33
17
作者 陈艳 王竞宇 +2 位作者 彭利 魏瑶 何莲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590-594,共5页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结构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经会阴超声在评价盆底康复治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首次分娩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结构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经会阴超声在评价盆底康复治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首次分娩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于产后6周对其进行常规经会阴超声检查,检查前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本人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2例给予个性化盆底康复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一般产后健康教育。两组均于产后24周经会阴超声复查,评价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结构及功能恢复的作用。结果两组产妇年龄、体重指数(BMI)及新生儿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周两组患者静息状态和最大Valsalva状态下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周最大Valsalva状态下,治疗组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BSD)大于对照组,治疗组膀胱后角(RVA)小于对照组;治疗组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旋转角(ROT)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综合各个参数分析,产后24周治疗组盆底结构及功能有明显改善的达51.4%,而对照组仅为2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有利于盆底结构及功能的恢复,经会阴超声可推广应用于盆底康复治疗疗效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会阴超声 产后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伟光 余刚 +1 位作者 高绍青 黄东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4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者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为研究组,30例患者仅给予盆...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者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为研究组,30例患者仅给予盆底锻炼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功能指标及PFIQ7、ICI-Q-SF、PISQ-12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静息状态肌电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最大收缩力、持续收缩力、协调能力及最大尿流速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并且静息状态肌电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最大收缩力、持续收缩力、协调能力及最大尿流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FIQ7评分、ICI-Q-SF显著下降,PISQ-12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PFIQ7评分、ICI-Q-SF显著低于对照组,PISQ-1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电刺激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益康栓配合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30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瞿东晖 孙晶珠 瞿金桂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8期119-120,共2页
目的:观察产益康栓配合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Kegel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产益康栓纳肛,1次/d。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治愈率观... 目的:观察产益康栓配合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Kegel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产益康栓纳肛,1次/d。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治愈率观察组为86.67%,对照组为60.0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静息状态肌电值、最大收缩力、持续收缩力、协调能力、最大尿流率等盆底功能指标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益康栓配合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产后PFD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产益康栓 盆底肌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盆底肌收缩力的关系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利波 李洪双 梁梅珍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6期44-45,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与盆底肌收缩力的关系和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本院产后40~60 d复查的妇女200例,其中发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100例为研究组,无产后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妇女100例为对照组,分别对... 目的研究分析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与盆底肌收缩力的关系和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本院产后40~60 d复查的妇女200例,其中发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100例为研究组,无产后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妇女100例为对照组,分别对基本资料以及孕产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采用肌电图对两组妇女进行盆底肌扫描,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盆底收缩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妇女平均年龄大于对照组,阴道分娩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新生儿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长于对照组,产妇在分娩前的BMI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PED与盆底肌收缩力下降具有密切联系,同时与产妇年龄、分娩方式、产程、新生儿体重、产妇产前BMI具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盆底肌肉收缩力 产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