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北部石炭纪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23
1
作者 唐勇 王刚 +7 位作者 郑孟林 陈磊 冯莉 孔玉华 卫延召 赖世新 丁靖 鲍海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1-253,共13页
根据油田近期勘探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在新疆北部地区石炭系沉积前构造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对石炭纪盆地沉积构造演化进行了研究,该区具有微地块、多拼合、弱固结、构造活跃等盆地形成背景,经历了早石炭世、晚石炭世两期盆地的形成、发展... 根据油田近期勘探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在新疆北部地区石炭系沉积前构造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对石炭纪盆地沉积构造演化进行了研究,该区具有微地块、多拼合、弱固结、构造活跃等盆地形成背景,经历了早石炭世、晚石炭世两期盆地的形成、发展与消亡过程,二叠纪—新生代是石炭纪盆地的改造演化期。石炭纪火山岩广泛发育,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盆地覆盖区钻井样品的地球化学综合分析,认为该区石炭纪整体处于拉张的构造环境。通过石炭系的沉积与分布特征,认为早石炭世和晚石炭世盆地演化受早期构造的控制,具有继承性、方向性和新生性的特点。石炭纪末期的构造事件基本结束了该区的海相盆地的演化,进入陆内盆地演化期,石炭纪盆地遭受埋藏或隆升改造,经历了海西晚期、印支期、燕山期以及喜马拉雅期的构造改造作用,存在埋藏、隆升剥蚀、岩浆热改造、断裂、褶皱变形等多类型的改造作用,各地区的改造特点存在差异。油气勘探成果证实,石炭系是新疆北部重要的勘探层系,在早石炭世和晚石炭世盆地演化期都形成了优质的烃源岩,火山岩系既是油气的储集层,也是重要的盖层,盆地的多期改造事件不仅有利于火山岩储层物性改善,也形成了石炭系有利的油气圈闭,目前已经发现了石炭系自生自储和上生下储的油气藏类型,油气的分布特征显示了石炭系自生自储油气藏具有近源分布特征。因此,加强盆地形成演化研究,圈定沉降中心和烃源岩的分布对于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 石炭纪 盆地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背景再认识 被引量:176
2
作者 吴孔友 查明 +2 位作者 王绪龙 曲江秀 陈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7-222,共6页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关于其演化历史,至今尚存在争议。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表明,准噶尔盆地地质结构在平面和剖面上具前陆盆地系统的结构特征。本文运用前陆盆地理论,通过压陷挠曲作用,以演化动力为背景,将准噶尔盆地分...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关于其演化历史,至今尚存在争议。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表明,准噶尔盆地地质结构在平面和剖面上具前陆盆地系统的结构特征。本文运用前陆盆地理论,通过压陷挠曲作用,以演化动力为背景,将准噶尔盆地分为5个演化阶段:①碰撞成盆阶段;②压陷挠曲阶段;③挠曲坳陷阶段;④坳陷沉降阶段;⑤再生前陆盆地阶段。石炭纪至二叠纪,准噶尔地块周围海槽先后关闭,发生陆陆碰撞。首先是西北缘:早石炭世末期形成西北缘界山的雏形;其次是东北缘:晚石炭世中晚期,形成了克拉美丽造山带;最晚是南缘:于早二叠世晚期风城组沉积期,形成南缘界山。随着周缘界山的隆升,准噶尔盆地形成三大前陆盆地系统。三叠纪至古近纪,板块挤压作用减弱,准噶尔盆地由强烈压陷期逐渐进入坳陷沉降阶段。新近纪至第四纪,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北天山快速、大幅度隆升,准噶尔盆地南缘再次挠曲下沉,形成近EW向的再生前陆盆地。多期演化造就了盆地具有多套生、储、盖组合和多期次成藏,为油气的富集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构造演化 动力学背景 前陆盆地系统 再生前陆盆地 准噶尔盆地南缘 地球物理资料 早二叠世晚期 喜马拉雅运动 含油气盆地 中国西部 演化历史 结构特征 地质结构 演化阶段 早石炭世 晚石炭世 盆地形成 挤压作用 挠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与古生界原生油气成藏 被引量:11
3
作者 彭传圣 林会喜 +2 位作者 刘华 吴智平 刘广天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6-216,共11页
在对渤海湾盆地全区分布的200余条地震剖面进行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盆地内所发育的构造样式及其所反映的构造作用、活动时期。区内主要发育了伸展、挤压、走滑及复合等四大类若干小类构造样式,依据各类构造样式涉及的层位和构... 在对渤海湾盆地全区分布的200余条地震剖面进行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盆地内所发育的构造样式及其所反映的构造作用、活动时期。区内主要发育了伸展、挤压、走滑及复合等四大类若干小类构造样式,依据各类构造样式涉及的层位和构造层的相互关系,反映出古生界经历了两大期挤压、两大期拉张或走滑,并有两期明显的反转。对20条贯穿全区的地震剖面进行平衡剖面分析表明,尽管盆地内不同构造区所经历的构造作用有所区别,但总体力学性质及发育时期与构造样式所反映的构造作用较为一致,表现为T3挤压、J1+2相对稳定、J3+K1拉张、K2挤压、E—Q拉张的特点,古生界残留与埋藏正是受中新生代不同区的差异演化控制。古生界原生油气藏解剖表明,对于经历多期构造变动改造的叠合型盆地,构造演化史控制的古生界在埋藏过程中能否大量晚期二次生烃是成藏的关键之一。在古生界具备有效烃源岩的前提下,具有中生代浅埋或弱剥、新生代深埋的正负反转构造组合过渡带是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有利成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多期叠合改造型盆地 盆地构造演化 古生界 原生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构造演化及对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4
4
作者 邵磊 雷永昌 +1 位作者 庞雄 施和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77-1077,共1页
通过对珠江口盆地沉积物地球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大洋钻探计划(ODP)1184站所揭示的主要构造沉积地层界线在珠江口盆地中亦同样存在,其元素在32,23.9,16 Ma存在明显的突变,界线十分明显;这些陆源沉积物成分的变化是构造运动造成源区发生改... 通过对珠江口盆地沉积物地球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大洋钻探计划(ODP)1184站所揭示的主要构造沉积地层界线在珠江口盆地中亦同样存在,其元素在32,23.9,16 Ma存在明显的突变,界线十分明显;这些陆源沉积物成分的变化是构造运动造成源区发生改变的直接证据.化学蚀变指数显示珠江口盆地在32,23.9,16 Ma时期存在物理风化增强而化学风化减弱的突变事件,指示了由于构造运动造成母岩短时期内强烈快速的剥蚀作用,从而引起沉积物化学蚀变指数突然降低.根据元素相关性分析显示,ODP1148站沉积物与珠江口盆地沉积物亲缘关系密切,两者具有相同的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盆地构造演化 控制作用 沉积环境 化学成分分析 大洋钻探计划 地层界线 突变事件 盆地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新-义县盆地构造演化及应力场光弹性模拟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黄庆华 马寅生 +1 位作者 李永贤 王砚庆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1年第1期21-34,共14页
阜新盆地的形成主要受北西向构造活动控制,在北西向构造形成时的北北东—南南西向挤压应力作用下,成盆前的北北东、南北和近南北向断裂受引张作用,导致内倾断裂以正断层形式作张性下滑,形成断陷,使阜新盆地扩张。早白垩世以后,新华夏系... 阜新盆地的形成主要受北西向构造活动控制,在北西向构造形成时的北北东—南南西向挤压应力作用下,成盆前的北北东、南北和近南北向断裂受引张作用,导致内倾断裂以正断层形式作张性下滑,形成断陷,使阜新盆地扩张。早白垩世以后,新华夏系北西西—南东东挤压应力重新活动,北北东、南北和近南北向断裂遭受挤压,断陷作用消失,进而以压扭性方式重新活动,对阜新盆地起着破坏和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构造演化 应力场 南北向断裂 新华夏系 正断层 构造活动 压扭性 北西西 构造体系 同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沉积挤压盆地构造演化恢复的平衡剖面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39
6
作者 周建勋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156,共6页
平衡剖面技术是构造演化定量恢复的有效手段,但须根据实际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方法才能获得可靠的结果。本文针对中国西部的陆相同沉积挤压盆地的特点,提出更好地利用平衡剖面技术进行构造演化恢复的方法:①采用变速时 深转换获取可靠的... 平衡剖面技术是构造演化定量恢复的有效手段,但须根据实际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方法才能获得可靠的结果。本文针对中国西部的陆相同沉积挤压盆地的特点,提出更好地利用平衡剖面技术进行构造演化恢复的方法:①采用变速时 深转换获取可靠的地质剖面;②采用分层恢复方法抑制变形恢复误差;③对浅部地层按弯滑机制进行恢复,对深部或塑性地层则按垂直/斜滑和塑性变形机制进行恢复;④对岩性横向变化大的地层进行分段去压实以减小去压实校正误差。并以柴达木盆地为例,探讨这一方法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构造演化 应用 沉积 平衡剖面技术 塑性变形机制 柴达木盆地 定量恢复 地质条件 挤压盆地 中国西部 地质剖面 变形恢复 恢复方法 浅部地层 校正误差 横向变化 可靠 压实 陆相 分段 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莱盆地沉积-沉降史分析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35
7
作者 李金良 张岳桥 +2 位作者 柳宗泉 任凤楼 袁嘉音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40-250,共11页
基于地表典型露头剖面观察、地震剖面和测井资料解释、沉降史分析,并运用叠合盆地和改造盆地的研究思路,恢复了胶莱盆地白垩纪不同演化阶段的盆地原型及其构造性质。结果表明,该盆地经历了3个显著不同的沉积-沉降阶段。早白垩世莱阳群... 基于地表典型露头剖面观察、地震剖面和测井资料解释、沉降史分析,并运用叠合盆地和改造盆地的研究思路,恢复了胶莱盆地白垩纪不同演化阶段的盆地原型及其构造性质。结果表明,该盆地经历了3个显著不同的沉积-沉降阶段。早白垩世莱阳群沉积时期,盆地原型表现为两个NE至NNE向延伸的断陷槽:一个沿苴县—诸城断陷发育,另一个沿牟平—即墨构造带发育,其沉积-沉降中心分别受苏鲁造山带北缘断裂带和牟平—即墨断裂带控制;该阶段沉积-沉降速率发生显著的空间分异,最大沉积-沉降速率在断陷槽,为230~370m/Ma,沿两侧斜坡地带沉积-沉降速率减小,约60m/Ma。早白垩世青山群对应一套中基性至中酸性火山岩,在沂沭裂谷盆地中堆积了一套大盛群河湖相沉积,这个时期是典型的大陆裂谷作用阶段,胶莱盆地演化为火山盆地,盆地沉降速率为35~70m/Ma。晚白垩世盆地原型表现为受东西向断裂控制的不对称箕状断陷,由诸城凹陷、高密凹陷和莱阳凹陷组成,其构造性质属于受西侧郯庐断裂和东侧牟平—即墨断裂控制的右旋拉分盆地;该阶段沉积-沉降速率总体一致,在63~73m/Ma。最后探讨了白垩纪盆地不同伸展阶段的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莱盆地 白垩纪 原型盆地 沉降史分析 盆地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沉积盆地结构与构造演化特征:洲际纬向超长剖面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江海 李维波 +3 位作者 周肖贝 杨静懿 程雅琳 毛翔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共11页
沉积盆地地层及其结构记录了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并由其所处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构造背景所决定。全球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和大量地震剖面的完成为系统认识盆地构造演化提供了大量基础资料。本文在板块构造理论的指导下,收集了全球上百个重... 沉积盆地地层及其结构记录了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并由其所处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构造背景所决定。全球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和大量地震剖面的完成为系统认识盆地构造演化提供了大量基础资料。本文在板块构造理论的指导下,收集了全球上百个重要沉积盆地的资料编制了2条洲际纬向超长剖面:(1)北美-北非-中东-中亚-东亚纬向超长剖面;(2)南美-非洲纬向超长剖面。这两条洲际纬向超长剖面能直观地显示出不同类型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及其时空对应关系受控于板块运动。盆地发育的程度(沉降厚度、沉降率、构造间断)及其完整性(规模大小、剖面形态、垂向结构),受控于其所处区域的构造背景。北美和南美大陆不同类型沉积盆地存在有序并列的特征:自西向东均为大洋盆地、海沟、弧前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克拉通盆地、裂谷盆地和被动陆缘盆地。由于板块边界作用影响,相同板块上不同的盆地群之间具有密切的构造-沉积联系和构造事件响应,北非和非洲中部东西向剖面依次发育被动陆缘(西部)-克拉通(中部)-裂谷(偏东部)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向超长剖面 盆地结构 盆地构造演化 板块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相关的软沉积物构造变形及其在盆地演化中的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吕洪波 章雨旭 +1 位作者 张绮玲 肖加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06-1606,共1页
关键词 盆地演化 构造变形 沉积物 地震相 挤压构造 拉张构造 盆地构造演化 布丁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腾冲地块构造-盆地演化与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周恳恳 伍皓 +2 位作者 陈小炜 张建军 夏彧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1-546,共6页
以"煤铀兼探"新思路带动的中国西南地区新一轮砂岩型铀矿勘查,首选滇西腾冲地块新近纪盆地群为突破口。从容矿主岩沉积建造、铀源地质体配置、成矿作用驱动3个方面,总结了腾冲地块构造-盆地演化对铀成矿的影响。在大陆汇聚构... 以"煤铀兼探"新思路带动的中国西南地区新一轮砂岩型铀矿勘查,首选滇西腾冲地块新近纪盆地群为突破口。从容矿主岩沉积建造、铀源地质体配置、成矿作用驱动3个方面,总结了腾冲地块构造-盆地演化对铀成矿的影响。在大陆汇聚构造体制下,地块内发育一系列受断裂制约的狭长状断陷盆地和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湖泊的复合沉积体系,扇中辫状河道、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等是赋铀砂体发育的有利沉积微相。中特提斯洋俯冲碰撞形成的燕山期中酸性花岗岩和经历多期构造变质的高黎贡山群花岗片麻岩、混合花岗岩为区内铀成矿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而赋矿层同沉积期的新近纪构造运动,以及第四纪以来的地壳差异升降,驱动了产铀盆地内部的潜水氧化和后期叠加的层间氧化成矿过程。基于上述认识,提出当前区内的铀矿勘查应加强沉积微相和岩相古地理研究,建立赋矿有利相带的空间分布模式;同时加强不同蚀源区地质体的铀源能力分析和成矿作用类型的甄别,更准确地锁定潜在铀矿体的定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地块 砂岩型铀矿 成矿条件 构造盆地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石炭系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33
11
作者 李涤 何登发 +4 位作者 樊春 唐勇 阳孝法 常秋生 袁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81-992,共12页
克拉美丽气田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陆梁隆起南侧的滴南凸起上,石炭系火山岩为该气田的主要储层,石炭系的火山岩研究对该地区的储层分布预测与气田开发方案制定,以及盆地基底性质与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克拉美丽气... 克拉美丽气田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陆梁隆起南侧的滴南凸起上,石炭系火山岩为该气田的主要储层,石炭系的火山岩研究对该地区的储层分布预测与气田开发方案制定,以及盆地基底性质与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克拉美丽气田滴西17井的石炭系火山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与构造环境进行了研究。滴西17井石炭系的玄武岩表现为:岩石的斑晶中出现橄榄石、单斜辉石;基质呈间粒结构;长石多为中基性斜长石。岩石具有较高的Na20含量,介于6.27%~7.35%之间,K2O/Na2O比值(0.01~0.03)却很低,较高的TiO2(3.00%~3.63%)和P2O5(0.83%~1.03%)含量,低程度的轻稀土富集((La/Yb)N=3.36~3.44),高的Nb含量(14.86×10-6~17.47×10-6),原始地幔标准化的La/Nb比值均小于2,Th/Nb比值小于1,不相容元素整体偏高。该玄武岩略显铕(δEu=0.90~0.93)的负异常,未见铈(δCe=0.99~1.01)异常;微量元素MORB标准化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相对富集,并具有Nb、Ta亏损的地球化学特征,构造判别图解显示该套玄武岩形成于板内环境。以上特征表明,该玄武岩为受到弧组分混染的后碰撞伸展环境下的产物,来自于岩石圈断陷作用下的上地幔熔体。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在晚石炭世处于后碰撞伸展环境;该区玄武岩带有岛弧火山岩印记,为准噶尔盆地的基底可能为岛弧拼接基底提供了证据,从而认为早石炭世准噶尔盆地可能存在多岛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后碰撞 弧组分混染 基底性质 盆地构造演化 克拉美丽气田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盐构造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12
作者 汤良杰 余一欣 +2 位作者 陈书平 万桂梅 金文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5-383,共9页
简要讨论了近年来含油气盆地盐构造研究的主要进展,这些进展主要表现在盐构造地质建模、三维可视化、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平衡剖面分析和构造复原以及盐构造形成机制等方面。盐构造是一类与油气聚集关系极为密切的构造类型,在波斯湾、... 简要讨论了近年来含油气盆地盐构造研究的主要进展,这些进展主要表现在盐构造地质建模、三维可视化、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平衡剖面分析和构造复原以及盐构造形成机制等方面。盐构造是一类与油气聚集关系极为密切的构造类型,在波斯湾、北海、墨西哥湾、北欧和非洲大陆边缘等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有大量分布。中国在塔里木、渤海湾、江汉、四川等盆地广泛发育多期盐岩层和多种类型的盐构造,但国内盐构造研究相对较少,对盐及其相关构造的变形组合样式、三维地质建模和三维可视化、盐构造形成机理和动力学演化的研究是薄弱环节。对于塔里木、渤海湾盆地以及中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来说,区域性盐岩盖层的存在和分布将是油气藏得以保存的关键。深入探讨盐构造特征将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演化、构造样式和油气成藏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构造样式 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 形成机理 油气成藏 含油气盆地 构造研究 构造 三维地质建模 三维可视化 渤海湾盆地 海相碳酸盐岩 中国南方 盆地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基底裂缝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9
13
作者 崔鑫 李江海 +3 位作者 王运增 刘仲兰 张红伟 齐林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57-1270,共14页
裂缝是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基底的主要储集空间,其发育规律控制着苏德尔特构造带的油气分布。根据岩芯、测井等资料并结合盆地及其周缘露头观察,对海拉尔盆地火山岩基底储层裂缝特征和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苏德尔... 裂缝是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基底的主要储集空间,其发育规律控制着苏德尔特构造带的油气分布。根据岩芯、测井等资料并结合盆地及其周缘露头观察,对海拉尔盆地火山岩基底储层裂缝特征和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基底储层裂缝包括非构造缝(风化缝、溶蚀缝)和构造缝,其中以构造缝为主。裂缝长度变化较大,主要缝宽在0.1~3.0 mm,既有低角度缝也有高角度缝,有效裂缝倾角多为25°~80°。裂缝走向以北东向、近东—西向为主,其次为北西—南东向。裂缝的发育程度主要受基底岩性、剥蚀淋滤作用和构造作用控制,构造作用对全区裂缝的形成和改造具有重要意义。基底裂缝储层分段发育,各段储层裂缝主控因素不同,风化作用主要影响浅层裂缝发育;淋滤作用影响中层裂缝发育;构造作用控制深层裂缝发育。深层致密带储层是苏德尔特构造带深层油气藏勘探的重点目标区,主要发育在盆地基底深大断裂附近或是基底内幕构造应力转化带。研究对于海拉尔盆地基底内幕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火山岩基底 三叠系布达特组 盆地构造演化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构造体系与油气分布 被引量:48
14
作者 徐守余 严科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259-265,共7页
渤海湾盆地发育雁列式、帚状等多种构造体系类型且空间分布复杂,不同级序的构造体系控制了渤海湾盆地内油气聚集与分布,将渤海湾盆地划分为济阳及黄骅帚状油气区、下辽河—渤海弧形油气区、冀中和东濮雁列式油气区5个大型油气区。各油... 渤海湾盆地发育雁列式、帚状等多种构造体系类型且空间分布复杂,不同级序的构造体系控制了渤海湾盆地内油气聚集与分布,将渤海湾盆地划分为济阳及黄骅帚状油气区、下辽河—渤海弧形油气区、冀中和东濮雁列式油气区5个大型油气区。各油气区的油气聚集量及油气分布规律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济阳帚状油气区的油气资源最丰富,而东濮雁列式油气区的油气探明储量最小。古近纪是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的最重要时期,与油气生成和成藏的关系最密切,是渤海湾盆地烃源岩发育的鼎盛时期,并发育多种油气藏类型和多套生储盖组合。新近纪发育以披覆构造油气藏为主的次生油气藏和良好的区域性盖层。渤海湾盆地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多套生储盖组合,具备形成大型油气区的基本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构造体系 油气分布 构造演化 油气区 油气分布规律 盆地构造演化 生储盖组合 油气藏类型 盆地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安盆地沉积物充填演化及其对油气藏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贺清 仝志刚 胡根成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5年第2期80-83,88,共5页
万安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早期裂陷和晚期裂后两大阶段,盆地幕式构造沉降特征明显。构造演化的阶段性和幕式构造沉降控制了盆地沉积物充填,而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对区内烃源岩、储盖组合及圈闭等成藏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时空配置起控制作用。
关键词 盆地沉积物 油气藏形成 充填 万安 盆地构造演化 幕式构造 沉降特征 沉降控制 沉积演化 控制作用 时空配置 成藏要素 储盖组合 阶段性 烃源岩 裂陷 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珠江口与琼东南盆地构造-热模拟研究 被引量:41
16
作者 宋洋 赵长煜 +3 位作者 张功成 宋海斌 单竞男 陈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057-3069,共13页
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位于南海北部的大陆边缘,本文在此地区选取了13条典型剖面,进行了构造沉降史和热史的模拟,初步探讨了其新生代以来的构造-热演化历史.其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存在两次热流升高过程,分别为始新世(56.5~32 Ma)... 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位于南海北部的大陆边缘,本文在此地区选取了13条典型剖面,进行了构造沉降史和热史的模拟,初步探讨了其新生代以来的构造-热演化历史.其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存在两次热流升高过程,分别为始新世(56.5~32 Ma)和渐新世(32~23.3 Ma).琼东南盆地存在三期加热和两期冷却过程,始新世盆地热流缓慢升高,渐新世西部地区热流持续升高,而东部地区热流升高持续至16 Ma,并在5.4 Ma以来存在一期快速沉降,由西向东加热事件逐渐变弱.南海北部陆缘存在多期次裂谷作用、热流升高的特征;"热沉降"阶段也非完全处于热衰减期,晚期也存在热流升高的加热事件,这些都有别于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热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珠江口盆地 构造-热演化 应变速率 古热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大西洋两岸被动大陆边缘构造分段性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章雨 李江海 +2 位作者 杨梦莲 潘相茹 陶崇智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99-806,共8页
南大西洋两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是全球油气最富集的地区之一,也是当今世界油气勘探的热点.随着油气勘探的推进,地震及重力、磁法资料不断积累,为两岸构造分段性及盆地群发育规律研究提供了依据.从南大西洋区域构造背景着手,筛选盆地群... 南大西洋两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是全球油气最富集的地区之一,也是当今世界油气勘探的热点.随着油气勘探的推进,地震及重力、磁法资料不断积累,为两岸构造分段性及盆地群发育规律研究提供了依据.从南大西洋区域构造背景着手,筛选盆地群地球物理与地质剖面,并将地壳尺度与盆地尺度的剖面相结合,沿着洋底转换断裂带编制了4条跨南大西洋两岸盆地的构造长剖面,分别位于南大西洋北部、中部及南部.同一盆地不同尺度的剖面对比表明,板块运动和地壳减薄方式决定了陆架、陆坡结构,控制了盆地发育并使地层发育处于重力作用的背景.4条构造长剖面间的对比直观显示出南大西洋两岸盆地群构造特征的分段性差异,但同时它们又具有相似的构造演化阶段,且两岸盆地具有明显共轭关系.南大西洋由南向北张开,根据主要构造特征,依次形成了3段被动大陆边缘4类盆地即南段岩浆型盆地、中段盐构造型盆地、中段泥构造型盆地、赤道段转换型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西洋 构造分段性 共轭盆地 对比研究 盆地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新泰野外露头发现下古生界含油碳酸盐岩
18
作者 吕洪波 朱晓青 +3 位作者 杨超 黄蝶芳 张成凤 张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2-252,277,共2页
关键词 下古生界 碳酸盐岩 山东 含油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 头发 环渤海湾地区 盆地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21—25号)总目录
19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2年第1期139-145,共7页
关键词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学断面 地质特征 盆地构造演化 煤变质作用 云开群 刘雪亚 凡口铅锌矿 地壳构造 构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书要览
20
作者 刘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1年第4期295-297,共3页
中国南部第三纪地洼型聚煤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彭格林等,科学出版社,1990,16K,P151 本书是运用地洼说与成矿学理论研究聚煤盆地形成演化和聚煤规律的一本著作。在中国南部第三纪聚煤带的大地构造背景基础上,分别从沉积学、矿物学、地球化... 中国南部第三纪地洼型聚煤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彭格林等,科学出版社,1990,16K,P151 本书是运用地洼说与成矿学理论研究聚煤盆地形成演化和聚煤规律的一本著作。在中国南部第三纪聚煤带的大地构造背景基础上,分别从沉积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古生态学、结核学、含矿性诸方面论述了聚煤盆地的沉积特征、沉积相与环境模式,并从聚煤盆地的特征论述了盆地的构造和成因类型,探讨了聚煤盆地的形成机制和构造的控制作用,进而建立断陷型聚煤盆地构造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煤盆地 聚煤规律 盆地构造演化 聚煤带 沉积特征 控制作用 含矿性 构造地质 地洼说 沉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