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温度、盐度、pH和饵料密度对皱肋文蛤清滤率的影响
被引量:
23
1
作者
栗志民
刘志刚
+1 位作者
徐法军
李明昊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61,共7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盐度、pH和饵料密度对皱肋文蛤清滤率的影响,旨在为该贝养殖容量、摄食行为和能量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以及为该贝在我国南方海域的健康养殖和推广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皱肋文蛤清滤率随温度(13~33℃...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盐度、pH和饵料密度对皱肋文蛤清滤率的影响,旨在为该贝养殖容量、摄食行为和能量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以及为该贝在我国南方海域的健康养殖和推广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皱肋文蛤清滤率随温度(13~33℃)、盐度(13~33)、pH(7~9)和饵料密度(2.5×104~10×104cell/ml)的变化而呈现峰值变化,各种环境因子对3种规格皱肋文蛤清滤率均具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当温度、盐度、pH和饵料密度分别为28℃、23、8和10×104cell/ml时,大、中、小规格皱肋文蛤清滤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6、1.78和2.42 L/g.h,0.35、0.65和1.05 L/g.h,1.26、1.67和2.02 L/g.h,1.29、2.07和2.29 L/g.h,表明温度为28℃、盐度为23、pH为8、饵料密度为10×104cell/ml是皱肋文蛤最适宜的摄食环境条件。大、中、小规格皱肋文蛤清滤率对温度、盐度、pH和饵料密度敏感性均表现为大规格〈中规格〈小规格,揭示皱肋文蛤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中、小规格个体摄食活动频繁,生长旺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肋文蛤
清滤率
温度
盐度pH
饵料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皱肋文蛤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
9
2
作者
栗志民
刘志刚
+2 位作者
欧阳志
司金亮
麦达辉
《南方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42,共7页
笔者于2010年5月~9月对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底播埋养+投喂生态饵料+鸡蛋黄组合培育亲贝,促熟效果最好,亲贝生殖腺覆盖率达80%以上的个体占90.5%;采用阴干3 h+升温4℃刺激对亲贝进行诱导...
笔者于2010年5月~9月对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底播埋养+投喂生态饵料+鸡蛋黄组合培育亲贝,促熟效果最好,亲贝生殖腺覆盖率达80%以上的个体占90.5%;采用阴干3 h+升温4℃刺激对亲贝进行诱导催产,效果最佳,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可达89.7%和92.3%;浮游幼虫在3个室外池中培养7 d后,幼虫进入变态期,平衡囊大而明显,足部活动频繁,平均壳长和壳高分别达176.2μm和165.4μm,幼虫平均壳长和壳高生长速度分别为8.34μm.d-1和8.77μm.d-1;幼虫附着基以细沙采苗效果最佳,附着变态成为稚贝的时间约3 d,附苗率达78.2%;经过32 d的培育,在3个25 m2的水池中共培育稚贝1 293.6×104粒,平均壳长和壳高分别为790μm和758μm,平均壳长和壳高生长速度分别为17.63μm.d-1和17.19μm.d-1,平均稚贝育成率为6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肋文蛤
人工育苗
促熟培育
诱导催产
附着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光裸星虫与不同密度皱肋文蛤混养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分析
3
作者
班庭辉
黄剑强
+2 位作者
陈振国
王庆恒
廖永山
《水产科技情报》
2022年第6期325-331,共7页
为提高光裸星虫(Sipunculus nudus)养殖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光裸星虫与不同密度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的混养生产试验。试验以相同密度(25 ind/m^(2))的光裸星虫与不同密度的皱肋文蛤进行混养,皱肋文蛤的密度分别为150 ind/...
为提高光裸星虫(Sipunculus nudus)养殖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光裸星虫与不同密度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的混养生产试验。试验以相同密度(25 ind/m^(2))的光裸星虫与不同密度的皱肋文蛤进行混养,皱肋文蛤的密度分别为150 ind/m^(2)(S1组)、200 ind/m^(2)(S2组)和250 ind/m^(2)(S3组),对照组为单养光裸星虫(C组,25 ind/m^(2))。结果显示,养殖300 d后,各组间光裸星虫和皱肋文蛤的存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混养皱肋文蛤密度的增加,光裸星虫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S3组光裸星虫的终末体质量最小,增重率最低,分别比C组低了19.26%和22.24%。不同养殖密度对皱肋文蛤的终末壳长、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影响显著,其中S1组皱肋文蛤的终末壳长显著高于S3组(P<0.05),但与S2组差异不显著(P>0.05);S1组文蛤终末体质量、增重率显著高于S2组、S3组(P<0.05),其中S3组的终末体质量最小,增重率最低,分别比S1组低了28.99%和39.19%。随着皱肋文蛤放养密度的增加,光裸星虫的产量和产值均呈下降的趋势,而皱肋文蛤的产量和产值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S1组经济效益最佳,比单养光裸星虫的对照组提高了35.88%。结果表明,光裸星虫与皱肋文蛤混养效益高于光裸星虫单养,但混养密度过高会导致产品规格小、毛利率和产出投入比降低。以毛利为评价指标,经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皱肋文蛤的最佳混养密度为157 ind/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裸星虫
皱肋文蛤
混养
生产性能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温度、盐度、pH和饵料密度对皱肋文蛤清滤率的影响
被引量:
23
1
作者
栗志民
刘志刚
徐法军
李明昊
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出处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61,共7页
基金
热带海产无脊椎动物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GCZX-A0909)
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A200908E05)共同资助
文摘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盐度、pH和饵料密度对皱肋文蛤清滤率的影响,旨在为该贝养殖容量、摄食行为和能量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以及为该贝在我国南方海域的健康养殖和推广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皱肋文蛤清滤率随温度(13~33℃)、盐度(13~33)、pH(7~9)和饵料密度(2.5×104~10×104cell/ml)的变化而呈现峰值变化,各种环境因子对3种规格皱肋文蛤清滤率均具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当温度、盐度、pH和饵料密度分别为28℃、23、8和10×104cell/ml时,大、中、小规格皱肋文蛤清滤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6、1.78和2.42 L/g.h,0.35、0.65和1.05 L/g.h,1.26、1.67和2.02 L/g.h,1.29、2.07和2.29 L/g.h,表明温度为28℃、盐度为23、pH为8、饵料密度为10×104cell/ml是皱肋文蛤最适宜的摄食环境条件。大、中、小规格皱肋文蛤清滤率对温度、盐度、pH和饵料密度敏感性均表现为大规格〈中规格〈小规格,揭示皱肋文蛤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中、小规格个体摄食活动频繁,生长旺盛。
关键词
皱肋文蛤
清滤率
温度
盐度pH
饵料密度
Keywords
Meretrixlyrata Clearance rate Temperature Salinity pHMicroalgae density
分类号
S966.9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皱肋文蛤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
9
2
作者
栗志民
刘志刚
欧阳志
司金亮
麦达辉
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出处
《南方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42,共7页
基金
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A200899E04
A200908E05)
广东省教育厅项目(GCZX-A0909)
文摘
笔者于2010年5月~9月对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底播埋养+投喂生态饵料+鸡蛋黄组合培育亲贝,促熟效果最好,亲贝生殖腺覆盖率达80%以上的个体占90.5%;采用阴干3 h+升温4℃刺激对亲贝进行诱导催产,效果最佳,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可达89.7%和92.3%;浮游幼虫在3个室外池中培养7 d后,幼虫进入变态期,平衡囊大而明显,足部活动频繁,平均壳长和壳高分别达176.2μm和165.4μm,幼虫平均壳长和壳高生长速度分别为8.34μm.d-1和8.77μm.d-1;幼虫附着基以细沙采苗效果最佳,附着变态成为稚贝的时间约3 d,附苗率达78.2%;经过32 d的培育,在3个25 m2的水池中共培育稚贝1 293.6×104粒,平均壳长和壳高分别为790μm和758μm,平均壳长和壳高生长速度分别为17.63μm.d-1和17.19μm.d-1,平均稚贝育成率为61.6%。
关键词
皱肋文蛤
人工育苗
促熟培育
诱导催产
附着基
Keywords
Meretrix lyrata
artificial breeding
mature acceleration
spawning inducement
attachment substance
分类号
S968.3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光裸星虫与不同密度皱肋文蛤混养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分析
3
作者
班庭辉
黄剑强
陈振国
王庆恒
廖永山
机构
湛江市碧海湾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产科技情报》
2022年第6期325-331,共7页
基金
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2021A05190,2021A05171)
广东省科技厅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163-2019-XMZC-0009-02-0059)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21KJ146)。
文摘
为提高光裸星虫(Sipunculus nudus)养殖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光裸星虫与不同密度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的混养生产试验。试验以相同密度(25 ind/m^(2))的光裸星虫与不同密度的皱肋文蛤进行混养,皱肋文蛤的密度分别为150 ind/m^(2)(S1组)、200 ind/m^(2)(S2组)和250 ind/m^(2)(S3组),对照组为单养光裸星虫(C组,25 ind/m^(2))。结果显示,养殖300 d后,各组间光裸星虫和皱肋文蛤的存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混养皱肋文蛤密度的增加,光裸星虫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S3组光裸星虫的终末体质量最小,增重率最低,分别比C组低了19.26%和22.24%。不同养殖密度对皱肋文蛤的终末壳长、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影响显著,其中S1组皱肋文蛤的终末壳长显著高于S3组(P<0.05),但与S2组差异不显著(P>0.05);S1组文蛤终末体质量、增重率显著高于S2组、S3组(P<0.05),其中S3组的终末体质量最小,增重率最低,分别比S1组低了28.99%和39.19%。随着皱肋文蛤放养密度的增加,光裸星虫的产量和产值均呈下降的趋势,而皱肋文蛤的产量和产值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S1组经济效益最佳,比单养光裸星虫的对照组提高了35.88%。结果表明,光裸星虫与皱肋文蛤混养效益高于光裸星虫单养,但混养密度过高会导致产品规格小、毛利率和产出投入比降低。以毛利为评价指标,经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皱肋文蛤的最佳混养密度为157 ind/m^(2)。
关键词
光裸星虫
皱肋文蛤
混养
生产性能
经济效益
Keywords
Sipunculus nudus
Meretrix lyrate
polycultur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economic efficiency
分类号
S968.3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温度、盐度、pH和饵料密度对皱肋文蛤清滤率的影响
栗志民
刘志刚
徐法军
李明昊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皱肋文蛤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栗志民
刘志刚
欧阳志
司金亮
麦达辉
《南方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光裸星虫与不同密度皱肋文蛤混养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分析
班庭辉
黄剑强
陈振国
王庆恒
廖永山
《水产科技情报》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