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TiO_(2)纳米类流体的制备及其在皮革文物中的应用
1
作者
高党鸽
王鑫炜
+2 位作者
左童
周松峦
吕斌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24-1932,2070,共10页
为抑制细菌对皮革文物的侵蚀,延长皮革文物存放寿命,以纳米TiO_(2)、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和聚醚胺(M2070)为原料,制备了共价型TiO_(2)纳米类流体(C-TiO_(2)nfs);以纳米TiO_(2)、二甲基十八烷基[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
为抑制细菌对皮革文物的侵蚀,延长皮革文物存放寿命,以纳米TiO_(2)、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和聚醚胺(M2070)为原料,制备了共价型TiO_(2)纳米类流体(C-TiO_(2)nfs);以纳米TiO_(2)、二甲基十八烷基[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氯化铵(DC5700)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NPES)为原料,制备了离子型TiO_(2)纳米类流体(I-TiO_(2)nfs)。采用循环刷涂法将两种TiO_(2)纳米类流体(TiO_(2)nfs)应用于老化皮革的保护。通过FTIR、TEM、流变仪对TiO_(2)nfs进行了表征,采用数码相机、测色配色分光光度计、伺服控制高低温拉力试验机、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对老化皮革的性能进行了检测,并考察了其长期稳定性。结果表明,C-TiO_(2)nsf和I-TiO_(2)nfs均为白色液体,在室温下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且C-TiO_(2)nfs流动性更好;经TiO_(2)nfs处理后,老化皮革的颜色和结构无明显变化,而力学性能、抗紫外性能和抗菌性能均得到提升,并且处理后的皮革具有长期稳定性。C-TiO_(2)nfs处理后的老化皮革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菌率分别达61.3%和69.9%;I-TiO_(2)nfs处理的老化皮革则具有更好的柔软度、力学性能和抗菌性,处理后老化皮革的柔软度、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可达3.32 mm、17.32 MPa和81.71%,对E.coli和S.aureus的抑菌率分别可达97.0%和9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纳米类流体
皮革文物
文物
保护
抗菌性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东沂源出土战国皮革文物的材质鉴别
被引量:
12
2
作者
张杨
龚德才
+1 位作者
杨中华
黄文川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64,共6页
山东沂源发掘的一座战国晚期墓葬,保存完好,随葬品丰厚。其中有皮革制品,这在北方考古发掘中十分罕见。对出土皮革文物的研究,为研究北方地区战国时期的皮革制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因此,本研究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
山东沂源发掘的一座战国晚期墓葬,保存完好,随葬品丰厚。其中有皮革制品,这在北方考古发掘中十分罕见。对出土皮革文物的研究,为研究北方地区战国时期的皮革制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因此,本研究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战国皮革文物材质进行了分析鉴别,初步判定沂源出土战国皮囊为羊皮革制品。研究结果对皮革文物材质的科学鉴别提供了借鉴,为科学、有效保护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文物
ATR-FTIR
SEM
材质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皮铠甲文物表面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与功能预测
3
作者
陈玉珍
路莹
+4 位作者
张铭芮
范嘉
姜卓尔
刘捷
汤克勇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78,共7页
皮革文物是有机质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文化传承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然而,皮革文物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在出土前后都容易滋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皮革文物的保存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采用第三代测序技术(Third genera...
皮革文物是有机质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文化传承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然而,皮革文物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在出土前后都容易滋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皮革文物的保存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采用第三代测序技术(Third generation sequencing,TGS)对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的一件皮铠甲文物表面的微生物进行了提取、鉴定和功能预测。在种水平上,最终鉴定得到了13种细菌和3种真菌,其中的细菌主要是普里斯蒂亚巨大孢杆菌,真菌主要是辣椒曲霉菌。论文分析细菌和真菌分别以皮革文物中的氨基酸和油脂为主要生物合成底物,揭示了它们在皮铠甲文物上潜在的代谢活动。论文的研究工作可为制订皮革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提供必要参考,为科学保护皮革文物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文物
微生物
第三代测序技术
鉴定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TiO_(2)纳米类流体的制备及其在皮革文物中的应用
1
作者
高党鸽
王鑫炜
左童
周松峦
吕斌
机构
陕西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科技大学轻化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西安市绿色化学品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博物馆
出处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24-1932,207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478233)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专项支持)(2023JC-XJ-12)
陕西省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
文摘
为抑制细菌对皮革文物的侵蚀,延长皮革文物存放寿命,以纳米TiO_(2)、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和聚醚胺(M2070)为原料,制备了共价型TiO_(2)纳米类流体(C-TiO_(2)nfs);以纳米TiO_(2)、二甲基十八烷基[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氯化铵(DC5700)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NPES)为原料,制备了离子型TiO_(2)纳米类流体(I-TiO_(2)nfs)。采用循环刷涂法将两种TiO_(2)纳米类流体(TiO_(2)nfs)应用于老化皮革的保护。通过FTIR、TEM、流变仪对TiO_(2)nfs进行了表征,采用数码相机、测色配色分光光度计、伺服控制高低温拉力试验机、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对老化皮革的性能进行了检测,并考察了其长期稳定性。结果表明,C-TiO_(2)nsf和I-TiO_(2)nfs均为白色液体,在室温下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且C-TiO_(2)nfs流动性更好;经TiO_(2)nfs处理后,老化皮革的颜色和结构无明显变化,而力学性能、抗紫外性能和抗菌性能均得到提升,并且处理后的皮革具有长期稳定性。C-TiO_(2)nfs处理后的老化皮革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菌率分别达61.3%和69.9%;I-TiO_(2)nfs处理的老化皮革则具有更好的柔软度、力学性能和抗菌性,处理后老化皮革的柔软度、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可达3.32 mm、17.32 MPa和81.71%,对E.coli和S.aureus的抑菌率分别可达97.0%和98.2%。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纳米类流体
皮革文物
文物
保护
抗菌性
功能材料
Keywords
nano titanium dioxide
nanofluids
leather artifacts
artifacts conservation
antibacterial property
functional materials
分类号
TS56 [轻工技术与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
TB383.1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东沂源出土战国皮革文物的材质鉴别
被引量:
12
2
作者
张杨
龚德才
杨中华
黄文川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
沂源县文物管理所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64,共6页
文摘
山东沂源发掘的一座战国晚期墓葬,保存完好,随葬品丰厚。其中有皮革制品,这在北方考古发掘中十分罕见。对出土皮革文物的研究,为研究北方地区战国时期的皮革制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因此,本研究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战国皮革文物材质进行了分析鉴别,初步判定沂源出土战国皮囊为羊皮革制品。研究结果对皮革文物材质的科学鉴别提供了借鉴,为科学、有效保护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皮革文物
ATR-FTIR
SEM
材质鉴别
Keywords
Archaeological Leather
ATR-FTIR
SEM
Material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K876.9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皮铠甲文物表面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与功能预测
3
作者
陈玉珍
路莹
张铭芮
范嘉
姜卓尔
刘捷
汤克勇
机构
吐鲁番学研究院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郑州大学考古学学科创新中心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7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373109)资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联项目(2023ZJFLD05)资助。
文摘
皮革文物是有机质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文化传承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然而,皮革文物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在出土前后都容易滋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皮革文物的保存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采用第三代测序技术(Third generation sequencing,TGS)对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的一件皮铠甲文物表面的微生物进行了提取、鉴定和功能预测。在种水平上,最终鉴定得到了13种细菌和3种真菌,其中的细菌主要是普里斯蒂亚巨大孢杆菌,真菌主要是辣椒曲霉菌。论文分析细菌和真菌分别以皮革文物中的氨基酸和油脂为主要生物合成底物,揭示了它们在皮铠甲文物上潜在的代谢活动。论文的研究工作可为制订皮革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提供必要参考,为科学保护皮革文物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皮革文物
微生物
第三代测序技术
鉴定
保护
Keywords
Leather artifact
Microorganism
Third-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
Identification
Conservation
分类号
K876.9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TiO_(2)纳米类流体的制备及其在皮革文物中的应用
高党鸽
王鑫炜
左童
周松峦
吕斌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山东沂源出土战国皮革文物的材质鉴别
张杨
龚德才
杨中华
黄文川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5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皮铠甲文物表面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与功能预测
陈玉珍
路莹
张铭芮
范嘉
姜卓尔
刘捷
汤克勇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