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皮质骨轨迹螺钉联合椎弓根螺钉技术对融合节段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肖扬 王轶希 +5 位作者 张瑞 张涛 阿卜杜萨拉木·托合提 陈琪豪 木再帕尔·买吐送 帕尔哈提·热西提 《医用生物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4-1122,共9页
目的基于L4~5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模型研究双侧椎弓根螺钉(bilateral pedicle screw,BPS)和双侧改良皮质骨轨迹螺钉(bilateral modified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screw,BMCS)联合固定技... 目的基于L4~5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模型研究双侧椎弓根螺钉(bilateral pedicle screw,BPS)和双侧改良皮质骨轨迹螺钉(bilateral modified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screw,BMCS)联合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根据3具尸体腰椎标本,建立L1~S1椎体有限元模型。BPS-BPS(TT螺钉位于L4~5)、BPS-BMCS(TT螺钉位于L4,MCBT螺钉位于L5)、BMCS-BPS(MCBT螺钉位于L4,TT螺钉位于L5节段)和BMCS-BMCS(MCBT螺钉位于L4~5)植入有限元模型中。在400 N载荷和7.5 N·m力矩的屈曲、后伸、弯曲和旋转条件下,比较L4~5节段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以及内固定系统、融合器和连接棒的峰值应力。结果BMCS-BPS组在旋转工况下ROM以及融合器、内固定系统和连接棒峰值应力均小于BPS-BPS组、BPSBMCS组、BMCS-BMCS组。BPS-BMCS组和BMCS-BPS组较BPS-BPS组显著降低了弯曲、旋转工况下L4~5节段ROM,较BMCS-BMCS组显著降低了旋转工况下L4~5节段ROM。BPS-BMCS组和BMCS-BPS组在弯曲工况下较BPS-BPS组和旋转工况下较传BMCS-BMCS组显著减少融合器沉降的风险。BPS-BMCS组和BMCS-BPS组较BPSBPS组、BMCS-BMCS组显著降低了弯曲、旋转工况下连接棒断裂失效的风险,且增强了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结论PLIF联合BPS-BMCS和BMCS-BPS固定技术,可为人体在弯曲和旋转时可提供较好的内固定系统稳定性、椎体稳定性以及较低的融合器沉降和连接棒断裂风险,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改良皮质骨轨迹螺钉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与X线透视辅助下徒手皮质骨轨迹螺钉置入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希诺 刘玉增 +4 位作者 李越 苏庆军 李冬月 关立 海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6-844,共9页
目的对比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皮质骨螺钉置钉在脊柱内固定手术中的安全性与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接受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 目的对比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皮质骨螺钉置钉在脊柱内固定手术中的安全性与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接受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71例患者。将接受X线透视辅助徒手CBT螺钉置入的患者作为徒手组(n=35),接受机器人辅助CBT螺钉置入的作为机器人组(n=36)。螺钉置钉准确性和关节突侵犯情况通过术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三维重建评估。对比两组平均单枚螺钉的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医务人员术中射线暴露情况。结果71例患者一共植入284枚CBT螺钉,其中140枚由徒手组完成,144枚由机器人组完成。机器人组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徒手组(92.36%vs 82.86%,P=0.015)。机器人组关节突侵犯发生率显著低于徒手组(22.22%vs 40.00%,P=0.022)。但是,单颗螺钉置钉时间机器人组显著长于徒手组[(501.92±70.08)s vs(382.54±63.21)s,P=0.000]。术中医务人员辐射暴露时间徒手组明显高于机器人组[(56.81±16.09)s vs(34.43±16.91)s,P=0.000]。结论机器人辅助植入CBT螺钉可以有效提高螺钉置入准确性并减少了上关节突的侵犯率和医务人员的辐射暴露,但会增加螺钉的置钉时间与手术时间。本中心大约在12台手术后获得了平稳的机器人辅助CBT技术学习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骨轨迹螺钉 科手术机器人 徒手置钉 退行性腰椎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骨轨迹螺钉与椎弓根螺钉在后路胸腰椎融合术应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天擎 张希诺 +6 位作者 韩渤 李越 潘爱星 刘铁 海涌 关立 刘玉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0-516,共7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来判断皮质骨轨迹螺钉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screw,CBT)与传统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技术在后路胸腰椎手术中应用的优劣。方法通过Pubmed、万方数据库搜索了2019年2月前所有CBT与PS的比较研... 目的通过Meta分析来判断皮质骨轨迹螺钉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screw,CBT)与传统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技术在后路胸腰椎手术中应用的优劣。方法通过Pubmed、万方数据库搜索了2019年2月前所有CBT与PS的比较研究。纳入标准:1)皮质骨轨迹螺钉与椎弓根螺钉在后入路胸腰椎融合术的对比研究;2)均采用徒手操作,不涉及特殊导航系统;3)后路开放手术。排除标准:1)前后路联合手术;2)使用了特殊导航系统;3)使用了经皮置钉的技术。提取数据并整理到Excel表格,使用Revman 5.3.5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对象包括是否融合、术中估计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合并症、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12篇英文文献,1篇中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2篇,其余为队列研究。共计纳入人数为855人。1)末次融合:无充分证据认为两者在融合方面存在差异。2)术中出血量:CBT术中出血量低于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手术时间:在后路开放手术中,CBT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椎弓根螺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住院时间:相较于椎弓根螺钉手术,CBT手术住院时间较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合并症:皮质骨轨迹螺钉手术总体合并症发生率较椎弓根螺钉更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尚无充分证据支持二者的术中硬膜漏发生率有差异。6)末次随访ODI评分:无充分理由支持皮质骨轨迹螺钉与椎弓根螺钉术后末次ODI评分有差异。结论皮质骨轨迹螺钉在术中估计出血量、合并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优于椎弓根螺钉,而在硬膜损伤、融合率、术后末次随访ODI评分方面尚无足够证据证实二者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骨轨迹螺钉 椎弓根螺钉 椎体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皮质骨轨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置钉准确率及学习曲线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子航 龙浩 +5 位作者 何祖波 符勇 王国贤 肖宇 肖杰 宁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5-312,共8页
目的:评估骨科机器人辅助皮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内固定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应用的置钉准确率、皮质接触情况以及该技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4月应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置入... 目的:评估骨科机器人辅助皮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内固定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应用的置钉准确率、皮质接触情况以及该技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4月应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置入CBT螺钉治疗45例L4-5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64.3±6.9岁,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腰椎管狭窄症28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9例。按患者接受手术日期先后顺序平均分为A、B、C三组,每组15例。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进行VAS和JOA评分,采用ln曲线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变化的趋势,术后通过CT评估置钉准确率及皮质接触层数,随访期间通过X线片及CT观察螺钉松动、椎间融合、融合器沉降及移位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40~195min(163.5±11.3min),出血量140~265ml(210.0±28.9ml)。共置入166枚螺钉,螺钉可接受率为97%(161/166),平均总皮质骨接触层数为4.9±0.6层,平均椎弓根皮质骨接触层数为3.3±0.6层。B、C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较A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y)随着手术例数(x)的增加而减少[y=-10.243ln(x)±192.89,R2=0.637,P<0.001],并在B、C组达到相对稳定。三组置钉准确率、皮质接触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腰痛VAS评分由术前4.8±0.7分降至1.9±0.6分(P<0.001),腿痛VAS评分由术前7.5±0.7分降至1.8±0.6分(P<0.001),JOA评分由术前11.3±1.8分升至23.3±1.6分(P<0.001)。随访期间41例发生融合,1例融合器移位,未出现螺钉松动和融合器沉降。结论:机器人辅助下CBT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置钉准确率高,确保螺钉与皮质之间充分接触,安全性高。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其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逐渐减少,并在15台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科机器人 皮质骨轨迹螺钉 准确性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在合并骨质疏松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中应用的效果 被引量:5
5
作者 丁红涛 海涌 +6 位作者 刘玉增 关立 潘爱星 陶鲁铭 张耀申 李越 陆鸿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58-1066,共9页
目的:探讨皮质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与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固定在腰椎退行性疾病合并骨质疏松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按照非劣性检验标准估算样本量,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前瞻性纳入2019... 目的:探讨皮质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与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固定在腰椎退行性疾病合并骨质疏松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按照非劣性检验标准估算样本量,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前瞻性纳入2019年3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2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并平均随机分配到CBT组与PS组,分别进行后路腰椎减压单节段CBT螺钉固定与PS固定椎间融合术,经过至少2年随访。主要观测指标为椎间融合率;次要观测指标为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腰背与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残障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日本骨科协会(Jan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评分,手术相关参数(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两组数据进行组间与组内对比分析。结果:最终CBT组共有58例、PS组56例完成随访。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随访时间、吸烟状况、体重指数、骨密度及手术节段分布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CBT组45例(77.59%)、PS组42例(75.00%)患者实现了椎间融合,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745)。每组术后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及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前VAS评分、ODI及JOA评分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CBT组的ODI及JOA评分均优于PS组(P<0.05),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及术后1年、末次随访时的ODI及JOA评分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B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术后引流量均优于PS组(P<0.05)。两组硬膜撕裂、神经根损伤和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相似。术后CT显示螺钉误置,CBT组发生率为2.16%(5/232枚),PS组为1.34%(3/224枚),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724)。CBT组共有2枚螺钉(0.89%)出现松动并在CT扫描图像上出现移位,发生率低于PS组(10/224,4.46%)(P=0.034)。CBT组58例患者中共有3例(5.17%)出现并发症,PS组56例患者中共有9例(16.07%)出现并发症,PS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41)。结论:CBT螺钉固定在合并骨质疏松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单节段固定融合手术时可获得较PS固定更加优秀的短期功能恢复,以及相似的临床效果和椎间融合。CBT螺钉固定用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人群的手术治疗是较PS内固定有效且更优的替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后路腰椎减压融合术 皮质骨轨迹螺钉 质疏松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腰椎椎弓根螺钉轴向抗拔出力的有限元分析
6
作者 谷世锋 李玉伟 +1 位作者 王海蛟 李修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7-293,共7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6种螺钉强化技术在骨质疏松腰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结果,为内固定螺钉的优化和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例无腰椎病变及手术史的男性腰椎CT数据,年龄68.0±4.9(60~75)岁,身高171.7±3.2(168~176...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6种螺钉强化技术在骨质疏松腰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结果,为内固定螺钉的优化和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例无腰椎病变及手术史的男性腰椎CT数据,年龄68.0±4.9(60~75)岁,身高171.7±3.2(168~176)cm,体重63.6±3.2(59~68)kg,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连续薄层扫描,获取DICOM格式影像。通过Mimics 21.0软件重建L3椎体三维模型,经Geomagic Wrap 2021完成曲面优化后,在Solid Works 2023中构建7种螺钉模型并进行装配。按强化方式将螺钉分为:A组(对照组,传统螺钉无加固)、B组(增大螺钉外径)、C组(减小螺距)、D组(减小皮质骨接触部分的螺距)、E组(骨水泥加固)、F组(穿透对侧皮质骨)、G组(皮质骨轨迹螺钉)。建立7种螺钉×7例椎体模型的49组有限元模型,参考既往研究文献数据完成材料赋值后,采用Ansys Workbench 2023静态结构分析模块,对所建立的7组有限元模型模拟轴向拔出实验,观察各组螺钉在1200N的轴向拉力下的拔出位移及破坏时产生的最大等效应力,并对所测指标进行不同螺钉组之间的对比分析。组间对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对比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A~G组螺钉的最大位移分别为:0.142±0.029mm、0.138±0.031mm、0.144±0.032mm、0.139±0.027mm、0.119±0.024mm、0.126±0.028mm、0.040±0.007mm,A~F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12,P=0.5489)。A组与G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大等效应力分别为264.0±7.6MPa、234.8±28.0MPa、245.5±17.5MPa、260.0±7.2MPa、279.7±14.3MPa、311.9±31.4MPa、432.6±87.5MPa。B组、C组与A组对比分别减小了1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组分别与A组对比分别增大了5.9%,18.1%,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螺丝钉强化技术抗轴向拔出力效果明显不同,仅增大螺钉外径或减小全部螺距会减小螺钉的轴向拔出强度,减小皮质骨区域的螺距对螺钉把持力的增加没有明显正向作用,骨水泥加固、增加螺钉长度穿透对侧皮质骨和皮质骨轨迹螺钉均明显改善了螺钉的轴向抗拔出效果,其中皮质骨轨迹螺钉强化技术的加固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 椎弓根螺钉 皮质骨轨迹螺钉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皮质骨螺钉与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瑞昭 吕鑫垚 +2 位作者 乔军杰 丁立祥 方秀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55-1163,共9页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下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screw,CBTS)固定和传统椎弓根螺钉(traditional pedicle screw,TPS)固定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合并骨质疏松腰椎管狭窄症患...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下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screw,CBTS)固定和传统椎弓根螺钉(traditional pedicle screw,TPS)固定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合并骨质疏松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早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机器人辅助下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113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两组:55例采用CBTS固定的患者纳入CBTS组,58例采用TPS固定的患者纳入TPS组,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比、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髋关节骨密度]、手术相关资料(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围术期指标(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螺钉松动率、邻近椎小关节侵犯率、术前及术后血糖)以及术前和术后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身高、体重、BMI和髋关节骨密度均无统计学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前VAS评分和ODI、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的OD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BTS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和术后6个月时的VAS评分均显著小于TPS组(500mL vs 600mL,P=0.007;8cm vs 10cm,P=0.006;2分vs 3分,P<0.001)。两组间术前血糖及术后1d血糖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CBTS组显著低于TPS组(4.75mmol/L vs 5.57mmol/L,P=0.041)。末次随访时CBTS组螺钉松动率和邻近椎小关节侵犯率均显著低于TPS组(1.68%vs 4.52%,P=0.044和13.83%vs 26.53%,P=0.029)。结论: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机器人辅助下CBTS固定PLIF比TPS固定PLIF的创伤更小,术后早期康复更快,螺钉相关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科机器人 皮质骨轨迹螺钉 椎弓根螺钉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变径螺钉与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在L4椎体中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8
作者 张陈伟 居来提·买提肉孜 +3 位作者 程旗圣 肖扬 陈琪豪 帕尔哈提·热西提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9-705,共7页
目的 对在L4椎体中采用新型变径螺钉的改良皮质骨轨迹(modified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MCBT)置钉技术与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cement-augmented pedicle screw,CAPS)的传统椎弓根置钉技术的力学特性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通过获... 目的 对在L4椎体中采用新型变径螺钉的改良皮质骨轨迹(modified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MCBT)置钉技术与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cement-augmented pedicle screw,CAPS)的传统椎弓根置钉技术的力学特性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通过获取骨质疏松症病人CT扫描数据,建立完成L4椎体模型中CAPS与MCBT置钉。运用有限元方法,比较采用不同置钉技术在4种工况下(上、下、左、右方载荷)的稳定性、螺钉轴向抗拔出力与腰椎活动度。结果 MCBT组螺钉轴向抗拔出力比CAPS组提高25.3%(P<0.05)。相对于CAPS组,MCBT组螺钉载荷位移比在下、左、右工况下分别提升14.9%(P>0.05)、23.2%(P>0.05)、19.1%(P<0.05);MCBT组螺钉载荷位移比在上工况比CAPS组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屈与后屈工况下,MCBT组腰椎活动度比CAPS组分别降低13.3%、2.5%;在左侧弯、右侧弯、轴向旋转工况,MCBT组腰椎活动度比CAPS组分别提升了69.1%、74.6%、118.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BT螺钉在轴向抗拔出力,以及下、左、右工况下椎体前屈稳定性略优于CAPS,在上、左侧弯、右侧弯、轴向旋转工况下稳定性略弱于CAPS。研究结果论证了MCBT螺钉相比CAPS有一定优势,为MCBT置钉技术在骨质疏松症临床应用提供了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 改良皮质骨轨迹螺钉 质疏松症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航模板辅助下颈椎皮质骨螺钉置入准确性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彭鹏 朱美松 +3 位作者 张鑫涛 杜冰冉 李文睿 李鉴轶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皮质骨螺钉轨迹入路,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获取4具下颈椎标本(C3~7)CT数据,经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后设计椎弓根皮质骨螺钉轨迹,并建立导航模板。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快速成型(RP)和数控... 目的探讨基于皮质骨螺钉轨迹入路,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获取4具下颈椎标本(C3~7)CT数据,经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后设计椎弓根皮质骨螺钉轨迹,并建立导航模板。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快速成型(RP)和数控机床技术(CNC)制造出两种材质导航模板并测量其在颈椎椎弓根辅助置钉的精确性。结果 RP、CNC两组在进钉点的水平面上绝对偏差分别为:(0.28±0.24)mm、(0.32±0.23)mm;矢状面上分别为:(0.30±0.20)mm、(0.52±0.44)mm。钉道中点在水平面上分别为:(0.26±0.22)mm、(0.39±0.32)mm;矢状面上分别为:(0.37±0.29)mm、(0.49±0.50)mm。螺钉安全分级,RP组1级螺钉20枚;CNC组1级螺钉19枚,2级1枚。两组的绝对偏差值、安全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C导航模板经皮质骨螺钉轨迹辅助置钉是可行的,为下颈椎椎弓根置钉提供了一种全新、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螺钉轨迹 数控机床 导航模板 下颈椎 椎弓根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轨迹螺钉组合固定能否加速椎间融合:临床前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天擎 李越 +3 位作者 关立 海涌 张丛笑 刘玉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0-489,共10页
目的将螺钉轨迹组合与传统椎弓根螺钉、传统皮质骨轨迹螺钉进行临床研究分析比较,以确定不同轨迹螺钉组合对于椎间应力和融合率的作用。方法根据螺钉轨迹不同组合分为传统皮质骨轨迹螺钉和新轨迹组合螺钉两组进行术中和术后的资料收集... 目的将螺钉轨迹组合与传统椎弓根螺钉、传统皮质骨轨迹螺钉进行临床研究分析比较,以确定不同轨迹螺钉组合对于椎间应力和融合率的作用。方法根据螺钉轨迹不同组合分为传统皮质骨轨迹螺钉和新轨迹组合螺钉两组进行术中和术后的资料收集。结果术后随访中新组合的矫正程度显著超过传统皮质骨轨迹螺钉,而在术后随访症状评分、螺钉松动、螺钉突破皮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融合率方面,新组合的术后椎间融合评分达到2分的比率比传统皮质骨轨迹螺钉增加了14%。在腰椎前凸矫正方面,新轨迹螺钉组合显著大于传统皮质骨轨迹螺钉。结论新轨迹螺钉组合螺钉内固定融合率较传统皮质骨轨迹螺钉更高,并能提供更大的腰椎前凸矫正,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骨轨迹螺钉 椎弓根螺钉 轨迹组合 后入路腰椎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线腰椎融合技术在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应用的早期临床疗效及置钉注意事项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奉梁 周华 +5 位作者 党礌 姜亮 韦峰 于淼 刘忠军 刘晓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80-1087,共8页
目的:探讨中线腰椎融合技术(midline lumbar fusion,MIDL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的效果、安全性及皮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固定技术置钉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4月~9月收治的采用MIDLF治疗老年退... 目的:探讨中线腰椎融合技术(midline lumbar fusion,MIDL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的效果、安全性及皮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固定技术置钉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4月~9月收治的采用MIDL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16例,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58~81岁,平均68.7±7.7岁。手术节段均为L4/5。术中均应用CBT螺钉固定技术。入钉点的选择参考上位节段的下关节突最尖端下移约5mm(a值)与峡部最窄处内移约4mm(b值)的交点,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等。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腰腿痛情况,应用腰椎JOA评估患者手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所有患者出院前及术后12个月均行腰椎CT扫描。通过Rao分级标准评价置钉准确性,置钉优良率=置钉优良数/总置钉数×100%。在术后出院前CT测量螺钉的外倾角、尾倾角、a值和b值。对未突破皮质组与突破皮质组上述4个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74.3±27.9min (133~23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9.3±36.7ml(30~150ml),术后总引流量平均147.5±95.2ml(20~315ml),术后住院天数平均2.5±0.8d(2~4d)。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5.1±2.0个月(12~20个月)。术后1例患者出现足下垂和血肿,有5枚CBT改为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他患者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前VAS腰痛评分4.5±1.7分,末次随访时为1.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3,P<0.001);术前VAS腿痛评分5.6±1.0分,末次随访时为1.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06,P<0.001);术前腰椎JOA评分15.7±2.4分,末次随访时为23.9±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64,P=0.000)。参考术后出院前CT进行Rao分级:0级46枚,1级4枚,2级3枚,3级6枚。置钉的优良率为84.7%(50/59),突破皮质骨的螺钉有13枚(13/59,22%),其中突破椎弓根内壁的3枚,突破椎体的10枚。未突破皮质骨组与突破皮质骨组比较分析显示螺钉外倾角有显著性差异(11.0°±3.7°vs 14.9°±3.8°,P=0.002),而尾倾角(15.0°±8.4°vs 16.9°±9.2°,P=0.502)、a值(5.6°±1.2°vs 5.7°±1.4°,P=0.687)、b值(4.1°±1.0°vs 4.4°±1.6°,P=0.459)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MIDLF技术应用于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时,创伤小,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入钉点的选择参考上位节段的下关节突最尖端下移5.6~5.7mm(a值)与峡部最窄处内移4.1~4.4mm(b值)的交点,但是CBT螺钉置钉的容错率低,置钉技术要求高,置钉时螺钉外倾不要过大,角度11°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骨轨迹螺钉 中线腰椎融合术 腰椎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