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皮质脊髓束分布区脑梗死可引起其下行神经纤维发生华勒氏变性(WD)及对侧肢体肌力功能障碍。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是目前能检测到WD病理变化的有效方法。文章对皮质脊髓束WD的病因及病理变化进行简要介绍,主要针对DTI技术在脑梗死...大脑皮质脊髓束分布区脑梗死可引起其下行神经纤维发生华勒氏变性(WD)及对侧肢体肌力功能障碍。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是目前能检测到WD病理变化的有效方法。文章对皮质脊髓束WD的病因及病理变化进行简要介绍,主要针对DTI技术在脑梗死后皮质脊髓束WD与肌力功能相关性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并阐述DTI在脑梗死与肌力功能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的不足。随着MRI机器场强的提高,如3.0 T MRI、7.0 T MRI的临床应用,可有效解决信噪比低、容易失真变形及磁场不均匀等问题。DTI技术不但能通过平均扩散率(ADC)、容积比率(VR)及分数各向异性系数(FA)值等进行量化分析,还可进行三维立体可视性分析,DTI技术开辟了脑梗死与肌力相关性研究的有效研究途径,其前景将非常广阔。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 分析三重刺激技术(TST)对评价不典型帕金森患者皮质脊髓束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病例组为2009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6例不典型帕金森患者(多系统萎缩5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1例),对照组为12例年龄匹配的正常人或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对受试者进行右上肢小指展肌TST和传统运动诱发电位(MEP)测定,分析TST波幅比(TST测试/TST对照)、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静息运动阈值(RMT)、MEP潜伏期特点。对上述电生理指标进行与病程和年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不典型帕金森患者的TST波幅比明显降低[(40.7%±18.6%) vs (96.8%±3.0%),P=0.001],RMT明显升高[(63.3±5.2) vs (48.6±8.4),P=0.001],MEP潜伏期和CMCT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T和传统MEP相关参数与病程或年龄之间均未见显著性相关,但是TST波幅比与病程呈现负相关趋势。结论 TST较传统MEP能更好地评价不典型帕金森患者的皮质脊髓束损害。
文摘大脑皮质脊髓束分布区脑梗死可引起其下行神经纤维发生华勒氏变性(WD)及对侧肢体肌力功能障碍。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是目前能检测到WD病理变化的有效方法。文章对皮质脊髓束WD的病因及病理变化进行简要介绍,主要针对DTI技术在脑梗死后皮质脊髓束WD与肌力功能相关性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并阐述DTI在脑梗死与肌力功能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的不足。随着MRI机器场强的提高,如3.0 T MRI、7.0 T MRI的临床应用,可有效解决信噪比低、容易失真变形及磁场不均匀等问题。DTI技术不但能通过平均扩散率(ADC)、容积比率(VR)及分数各向异性系数(FA)值等进行量化分析,还可进行三维立体可视性分析,DTI技术开辟了脑梗死与肌力相关性研究的有效研究途径,其前景将非常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