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铃薯蒸汽去皮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宗望远 朱松德 +1 位作者 王巧华 文友先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20,共3页
采用马铃薯蒸汽去皮法并通过正交试验 ,对影响马铃薯蒸汽去皮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确定了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为 :加热时间 >蒸汽温度 >蒸汽压力。最优参数组合为 :蒸汽温度 133℃ ,加热时间 180s,蒸汽压力 0 16MPa。
关键词 马铃薯 蒸汽去皮试验 水平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皮试验确诊顺式阿曲库铵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婷婷 黄绍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5-535,共1页
患者,女,35岁,47kg,ASAⅡ级,诊断为原发不孕,鞍状子宫。患者有甲硝唑过敏史,无手术史。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双侧输卵管整形+通液+宫腔镜检查术。入室后输注含头孢呋辛1.5g的生理盐水250ml。麻醉诱导:舒芬太尼25μg、丙泊酚90m... 患者,女,35岁,47kg,ASAⅡ级,诊断为原发不孕,鞍状子宫。患者有甲硝唑过敏史,无手术史。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双侧输卵管整形+通液+宫腔镜检查术。入室后输注含头孢呋辛1.5g的生理盐水250ml。麻醉诱导:舒芬太尼25μg、丙泊酚90mg、琥珀胆碱60mg,气管插管顺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式阿曲库铵 过敏性休克 皮试验 确诊 宫腔镜检查术 双侧输卵管 原发不孕 鞍状子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法灵体外透皮试验 被引量:3
3
作者 乔卫 田义红 《中成药》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676-677,共2页
目的 :以蟾酥灵定量分析布法灵对皮肤的通透性及透皮吸收规律。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布法灵的透皮吸收量和吸收率。结果 :布法灵体外皮肤吸收速度与浓度和时间之间均有依赖关系 ;吸收速度随时间的延长而由快变慢、高浓度大于低... 目的 :以蟾酥灵定量分析布法灵对皮肤的通透性及透皮吸收规律。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布法灵的透皮吸收量和吸收率。结果 :布法灵体外皮肤吸收速度与浓度和时间之间均有依赖关系 ;吸收速度随时间的延长而由快变慢、高浓度大于低浓度。结论 :布法灵外涂给药能通透皮肤屏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法灵 蟾毒灵 皮试验 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马钱子巴布剂的豚鼠离体皮肤透皮试验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云鸣 杨莉娅 +3 位作者 戴修道 黄磊 任道凤 周德灏 《中成药》 CAS CSCD 1997年第7期6-7,共2页
介绍含马钱子的巴布膏在高体豚鼠皮肤上的渗透试验.探索出以HPLC法测定透皮吸收液中士的宁的透过量。其结果表明巴布膏内的土的宁可以透过皮肤,且透过量随巴布膏内士的宁量的增高而增多。膏体中的Azone能增加上的宁的透入。
关键词 皮试验 马钱子 士的宁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γ干扰素释放试验酶联免疫试管法和结核菌素皮试试验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结核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洪 徐明芝 +8 位作者 陈汝满 安娜 白亚飞 黄杏 王春莉 贺纪清 蔡莉 曾欣 韩丽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6期4464-4470,共7页
目的探讨结核γ干扰素释放试验酶联免疫试管法(QFT)和结核菌素皮试试验(TST)对结核高流行地区(海南地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结核[包括隐性结核(LTBI)和结核病]患者的诊断、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2015年在海南省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结核γ干扰素释放试验酶联免疫试管法(QFT)和结核菌素皮试试验(TST)对结核高流行地区(海南地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结核[包括隐性结核(LTBI)和结核病]患者的诊断、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2015年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时间>3个月的患者19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QFT和TST,评估其对MHD合并结核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QFT阳性和TST阳性的影响因素。观察患者3年的预后情况,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最终156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男109例、女47例,平均年龄(54.4±16.6)岁,平均透析龄(1.9±0.4)年。MHD患者QFT阳性率为34.6%(54/156),TST阳性率为67.9%(106/156),TST与QFT结果无一致性(Kappa值=0.053,P=0.4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性别[OR=0.345,95%CI(0.144,0.828),P=0.017]、有无卡介苗接种瘢痕[OR=0.345,95%CI(0.144,0.828),P=0.017]是QFT阳性的影响因素;性别[OR=2.836,95%CI(1.120,7.177),P=0.028]、淋巴细胞分数[OR=3.573,95%CI(1.410,12.295),P=0.043]是TST阳性的影响因素。37例LTBI患者中11例转为肺结核(29.7%)。本组患者3年结核患病率为42 948.7/10万。MHD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7%、77.6%、69.9%,粗死亡率(CDR)为301.3/1 000人。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QFT阳性、C反应蛋白升高是生存的不利因素;抗结核治疗、前清蛋白升高是生存的有利因素(P<0.05)。结论在海南地区,男性MHD患者QFT阳性率较高;TST与QFT对MHD合并结核的诊断无一致性。QFT阳性、C反应蛋白升高是生存的不利因素,抗结核治疗、前清蛋白升高是生存的有利因素。在结核高流行地区MHD患者合并LTBI、结核病的诊断依然需要结合流行病学、病史、结核易感因素、肺部影像学,排除其他感染,行试验性抗结核治疗,需大力推进组织病理、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诊断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结核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体外皮肤腐蚀性试验替代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6
作者 罗飞亚 张露勇 +1 位作者 邢书霞 王钢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5-371,共7页
目的建立皮肤腐蚀性的体外检测方法—大鼠经皮电阻试验(TER),优化OECD指南标准TG 430大鼠经皮电阻方法结果判定标准,并评价该方法作为替代方法用于评估化妆品原料的皮肤腐蚀性检测可行性。方法参照经合组织(OECD)化学品检测指南中TG 43... 目的建立皮肤腐蚀性的体外检测方法—大鼠经皮电阻试验(TER),优化OECD指南标准TG 430大鼠经皮电阻方法结果判定标准,并评价该方法作为替代方法用于评估化妆品原料的皮肤腐蚀性检测可行性。方法参照经合组织(OECD)化学品检测指南中TG 430体外皮肤腐蚀性大鼠经皮电阻试验的流程,使用Wistar大鼠对16种参考化学物质进行皮肤腐蚀性检测,设定不同的判定标准方案,通过对比筛选出最优的判定标准方案;并在5个实验室间进行11种参考物质的结果比对。结果改良后的TER结果判定方案结论与参考化学物质的实际腐蚀性结果具一致性(Kappa值0.64),改良方案B的特异性为66.7%,敏感性为100%,效能最高;实验室间比对结论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室间对11种参考物质的判定一致率为72.7%。结论经改良的大鼠经皮电阻试验可较好的筛选化学物质的腐蚀性,有望在我国的替代毒理学及化学物质安全性评价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经电阻试验 肤腐蚀性 替代方法 安全性评价 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品系大鼠经皮电阻试验结果的比较
7
作者 罗飞亚 冯克然 +3 位作者 张露勇 胡培丽 邢书霞 王钢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1-66,共6页
目的分析比较Wistar大鼠和SD大鼠大鼠经皮电阻试验(TER)结果。方法参照OECD化学品安全性评价指南和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的体外皮肤腐蚀性大鼠经皮电阻试验的流程,分别使用Wistar大鼠和SD大鼠对12种参考化学物质进行皮肤腐蚀性... 目的分析比较Wistar大鼠和SD大鼠大鼠经皮电阻试验(TER)结果。方法参照OECD化学品安全性评价指南和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的体外皮肤腐蚀性大鼠经皮电阻试验的流程,分别使用Wistar大鼠和SD大鼠对12种参考化学物质进行皮肤腐蚀性检测,对比分析两个品系两种不同判定标准判定的腐蚀性结果。结果两品系大鼠使用OECD指南方法对12种参考化学物质皮肤腐蚀性判定结论一致,灵敏性均为50%,特异性均为100%;在使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判定皮肤腐蚀性时,两品系大鼠对4-甲硫基-苯甲醛腐蚀性判定结论不一致,其余11种参考物质判定均一致,Wistar大鼠灵敏性100%,特异性83.3%,SD大鼠灵敏性和特异性均为100%。结论两品系大鼠经皮电阻试验结果基本一致,SD大鼠更适合应用于大鼠经皮电阻试验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系对比 大鼠经电阻试验 肤腐蚀性 替代方法 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硫磷浇泼溶液体外透皮效果研究及临床药效试验
8
作者 王方 王晓宇 《养猪》 2023年第2期61-66,共6页
畜禽的寄生虫种类繁多,分布广,感染普遍,如防治不及时,常会给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抗寄生虫药物是用于驱除和杀灭畜禽体内外寄生虫的药物。辛硫磷是国外近年发展的一种有机磷杀虫剂,具有杀虫谱广,击倒力强,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无内吸... 畜禽的寄生虫种类繁多,分布广,感染普遍,如防治不及时,常会给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抗寄生虫药物是用于驱除和杀灭畜禽体内外寄生虫的药物。辛硫磷是国外近年发展的一种有机磷杀虫剂,具有杀虫谱广,击倒力强,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无内吸作用,低毒,高效,杀虫残效期长等特点。抗寄生虫药物新剂型——浇泼剂采取经皮肤浇泼途径给药,改变了最原始的给药途径,极大减少了不良反应和药物毒性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药物的疗效和用药的安全指标,降低养殖户的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浇泼剂型与口服剂型相比较,虽然用药剂量提高,但并未增加毒副作用。本研究以辛硫磷浇泼剂的体外皮肤累计渗透量为指标,采用Franz扩散池法建立鼠透皮试验模型,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透过液中辛硫磷的含量,评价辛硫磷浇泼剂透皮效果。试验结果显示,本公司产品辛硫磷浇泼剂(浴舒嘉)具有良好的透皮效果,毒性低,临床药效试验结果显示产品效果更优,是一种治疗动物寄生虫病的新型较为安全的局部外用药物,适合在兽医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硫磷 浇泼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皮试验 临床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刺槐皮下接试验初报
9
作者 周在敏 宋洪兰 张玉岩 《辽宁林业科技》 1994年第5期12-13,共2页
毛刺槐皮下接试验初报周在敏,宋洪兰,张玉岩(瓦房店市林业局116300)毛刺愧(RobiniahisPida),又称红花刺槐,属蝶形花科刺槐属,小乔木,枝条表面具棕褐色短刺刚毛,腋生总状花序,花冠紫红色。花形大,花期... 毛刺槐皮下接试验初报周在敏,宋洪兰,张玉岩(瓦房店市林业局116300)毛刺愧(RobiniahisPida),又称红花刺槐,属蝶形花科刺槐属,小乔木,枝条表面具棕褐色短刺刚毛,腋生总状花序,花冠紫红色。花形大,花期略晚,花期长,微有香气,是美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刺槐 嫁接 栽培 下接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透皮促进剂对环吡酮胺和水杨酸体外经皮渗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冯小龙 王晖 朱慧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 :以环吡酮胺和水杨酸为模型药物 ,研究透皮促进剂对外用抗真菌药的促透特性。方法 :在离体透皮实验装置上进行透皮吸收试验和贮库效应的研究。结果 :1%氮酮和 1%薄荷醇联用对环吡酮胺经皮渗透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其它组 ,1%的薄荷... 目的 :以环吡酮胺和水杨酸为模型药物 ,研究透皮促进剂对外用抗真菌药的促透特性。方法 :在离体透皮实验装置上进行透皮吸收试验和贮库效应的研究。结果 :1%氮酮和 1%薄荷醇联用对环吡酮胺经皮渗透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其它组 ,1%的薄荷醇对水杨酸促透效果最佳 ,而由 1%氮酮、2 .5 %丙二醇、2 .5 %油酸、1%薄荷醇合用对环吡酮胺的体外经皮渗透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时滞明显缩短 ,但是与二联使用透皮促进剂比较并无明显优点。结论 :薄荷醇和氮酮对环吡酮胺和水杨酸体外经皮吸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两者联用对脂溶性化合物环吡酮胺的促透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药物联用 离体透吸收试验 促进剂 水杨酸 环吡酮胺 贮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氯灭痛涂膜剂体外透皮扩散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刁雨辉 陈志一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531-533,共3页
本实验采用透皮扩散装置及离体小鼠、大鼠、家兔皮肤,以生理盐水为接受介质,进行了双氯灭痛涂膜剂体外透皮扩散研究。结果表明:双氯灭痛给药剂量为1.5 mg/cm^2时,其累积透皮百分率次序为:家兔(70.93%)>小鼠(62.43%)>大鼠(41.44%)... 本实验采用透皮扩散装置及离体小鼠、大鼠、家兔皮肤,以生理盐水为接受介质,进行了双氯灭痛涂膜剂体外透皮扩散研究。结果表明:双氯灭痛给药剂量为1.5 mg/cm^2时,其累积透皮百分率次序为:家兔(70.93%)>小鼠(62.43%)>大鼠(41.44%);稳态透皮速率(J)分别为107.0±6.18,90.26±8.76,64.92±11.4μg/c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灭痛 涂膜剂 扩散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鸿斌 《护理研究》 2001年第4期202-203,共2页
关键词 破伤风抗毒素 TAT 皮试验 判断标准 消毒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树腐烂病伤疤大补皮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学安 《山西果树》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9-31,共3页
苹果树腐烂病在我国北方果园发生严重,一般发病率为20—30%,严重者达60%以上,甚至造成一些果园毁灭。近年,我对补皮方法防治腐烂病进行了观察研究,取得明显效果。一、补皮的由来自从我国东北发明了果树大扒皮技术以来,很快推广应用于生... 苹果树腐烂病在我国北方果园发生严重,一般发病率为20—30%,严重者达60%以上,甚至造成一些果园毁灭。近年,我对补皮方法防治腐烂病进行了观察研究,取得明显效果。一、补皮的由来自从我国东北发明了果树大扒皮技术以来,很快推广应用于生产。我曾在苹果幼旺树干上进行过试验,看出大扒皮对形成花芽、提高座果率等均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 腐烂病 皮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桂凝胶膏剂的处方筛选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力阳 马建 涂禾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93-797,共5页
目的:对丁桂凝胶膏剂进行处方筛选及体外评价。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初黏力、持黏力及剥离强度为指标筛选丁桂凝胶膏剂的处方,并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及Strat-M膜进行体外释放度、透皮试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接受液中主药羌... 目的:对丁桂凝胶膏剂进行处方筛选及体外评价。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初黏力、持黏力及剥离强度为指标筛选丁桂凝胶膏剂的处方,并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及Strat-M膜进行体外释放度、透皮试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接受液中主药羌活的有效成分羌活醇含量,测定其体外释放度、透皮量及透皮率。结果:丁桂凝胶膏剂的最佳处方为NP-700∶卡波姆∶甘油∶甘羟铝∶酒石酸∶水(2∶0.8∶30∶0.1∶0.1∶61),其体外累积释放度、透皮量、透皮率分别为85.34%、0.6618 mg/g、65.67%。结论:丁桂凝胶膏剂的体外释放速率大于透皮速率,透皮过程不受释放的限制,透皮性能较好,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膏剂 皮试验 Strat-M膜 羌活醇 处方筛选 体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内炎性细胞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15
作者 沈迪 王爱莲 黄士昂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A01期14-16,75,共3页
本文应用皮窗技术以扫描电镜观察非感染性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形态改变。中性粒细胞胞膜有伪足形成、膜表面绒毛和皱襞减少,且有粗糙感;这种现象提示中性粒细胞仍保持游走和吞噬功能,且与光镜下所见的细胞和胞核肿胀情... 本文应用皮窗技术以扫描电镜观察非感染性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形态改变。中性粒细胞胞膜有伪足形成、膜表面绒毛和皱襞减少,且有粗糙感;这种现象提示中性粒细胞仍保持游走和吞噬功能,且与光镜下所见的细胞和胞核肿胀情况相近似。皮窗印片中的单核细胞吞噬和游走功能相当活跃,扫描电镜所见胞膜及表面皱襞粗糙呈“毛刷”状。单核细胞的改变似乎在炎症部位向巨噬细胞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 炎性细胞 显微镜 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种牛分枝杆菌抗原在牛结核病诊断中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高新桃 贾红 +7 位作者 侯绍华 杨宏军 郭晓宇 袁维峰 姜一曈 朱鸿飞 鑫婷 丁家波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282-2292,共11页
为筛选及评价用于牛结核病诊断的抗原,本试验将CFP-10、ESAT-6、TB10.4、TB27.4、MPT51、MPT63、MPT64、MPB70、MPB83、Rv3872和Ag85B共11种牛分枝杆菌抗原分别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比较其对牛结核病的检出率;同时利用豚鼠和... 为筛选及评价用于牛结核病诊断的抗原,本试验将CFP-10、ESAT-6、TB10.4、TB27.4、MPT51、MPT63、MPT64、MPB70、MPB83、Rv3872和Ag85B共11种牛分枝杆菌抗原分别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比较其对牛结核病的检出率;同时利用豚鼠和牛的皮试试验评价重组蛋白作为皮试试验刺激原的潜力。此外,将重组蛋白分别刺激结核病阳性牛和阴性牛的抗凝血24h,检测血浆中的IFN-γ水平,评价各重组蛋白作为IFN-γ释放试验刺激原的潜力。结果显示,不同重组蛋白对结核病阳性血清的反应活性不一,MPB70总检出率最高,为59.7%;其次是Ag85B、ESAT-6和MPB83,检出率均在45%以上;MPT51的检出率最低,仅为2.2%。豚鼠和牛皮试试验均显示,单个重组蛋白作为刺激原难以产生令人满意的迟发型过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而TB10.4、TB27.4、MPT64、MPT63或Rv3872作为补充抗原,分别与CFP-10或ESAT-6混合,均可特异性地刺激结核病阳性牛产生较强的DTH反应,且与PPD-B无显著差异(P>0.05)。重组蛋白CFP-10、ESAT-6、TB10.4和MPT51均能刺激结核病牛全血释放一定的IFN-γ,其中CFP-10、CFP-10-ESAT-6串联蛋白和MPT51刺激结核病阳性牛全血释放的IFN-γ显著高于阴性牛(P<0.05)。因此,这11种牛分枝杆菌抗原并不适合单独用于牛结核病的血清学诊断、皮试试验或IFN-γ释放试验,但以CFP-10和ESAT-6为核心,TB10.4、TB27.4、MPT64、MPT63、Rv3872或MPT51作为其补充抗原,均能提高检测敏感性,有作为皮试试验和IFN-γ释放试验特异性刺激原用于牛结核病诊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分枝杆菌 牛结核病 诊断 抗体 试验 IFN-γ释放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