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卫星引物PCR快速鉴定兔皮肤病原真菌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代军 周玉法 +4 位作者 刘敬博 高丽丽 赵效楠 蔡玉梅 柴同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9-784,共6页
本研究旨在借助微卫星引物PCR和聚类分析软件,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定兔皮肤病原真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本试验以寡核苷酸重复序列(GACA)4为引物,首先对3种常见兔皮肤病原真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标准菌株的DNA进行... 本研究旨在借助微卫星引物PCR和聚类分析软件,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定兔皮肤病原真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本试验以寡核苷酸重复序列(GACA)4为引物,首先对3种常见兔皮肤病原真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标准菌株的DNA进行扩增,然后用NTSYS-pc2.10软件分析其DNA指纹的多态性,并根据其多态性的差异进行鉴定分析。最后,用上述方法对临床上的分离株进行鉴定分析,并与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不同的兔皮肤病原真菌均呈现不同的DNA指纹,且条带差异明显;聚类分析图显示,同种病原真菌的DNA指纹有很高的相似性(90%~100%);该方法对分离株的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可见,通过微卫星引物PCR结合聚类分析软件可以准确、快速地鉴定兔皮肤病原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引物PCR 皮肤病原真菌 NTSYS-pc2.10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方法检测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 被引量:11
2
作者 龚巧玲 郑龙 +5 位作者 张焕铃 尤红煜 王俊霞 刘军须 刘福英 丛斌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31-135,F0003,共6页
目的对用于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即皮肤病原真菌通用引物PCR与AP-PCR(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相结合技术的特异性及敏感性进行评价,并通过建立动物模型及实际的皮肤真菌检测来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特异性测定... 目的对用于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即皮肤病原真菌通用引物PCR与AP-PCR(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相结合技术的特异性及敏感性进行评价,并通过建立动物模型及实际的皮肤真菌检测来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特异性测定:用皮肤病原真菌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大肠杆菌DNA、犬肝炎病毒DNA及小鼠肝癌H22细胞DNA。敏感性测定: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NA质量浓度,根据测定值将DNA进行10倍系列质量浓度稀释,得到100 ng^10 fg的8个质量浓度,然后对其进行PCR扩增。建立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感染的动物模型。用皮肤病原真菌通用引物PCR与AP-PCR相结合技术检测从动物模型及河北省各地的实验动物单位采集的动物皮肤标本。结果用皮肤病原真菌通用引物扩增实验动物三种皮肤病原真菌标准菌株,均扩增出大小为440 bp的条带,而大肠杆菌、犬肝炎病毒、小鼠肝癌H22细胞均未扩增出条带。皮肤病原真菌通用引物PCR敏感性测定,模板DNA 100 ng^100 fg的7个系列浓度均扩增出了阳性条带,10 fg为阴性。建立了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感染的动物模型。对河北省各地的实验动物皮肤真菌检测过程中出现一例通用引物阳性标本。结论皮肤病原真菌通用引物(CHS1 1S,CHS1 1R)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敏感度为100 fg;将皮肤病原真菌通用引物PCR与AP-PCR技术相结合可用于检测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原真菌 真菌检测 模型 动物 通用引物PCR AP-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邢进 冯育芳 +1 位作者 岳秉飞 贺争鸣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5-70,共6页
目的建立石膏样毛癣菌(Tm)、石膏样小孢子菌(Mg)、犬小孢子菌(Mc)和猴类毛癣菌(Am)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用于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四种皮肤病原真菌的18S-28S rR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引物、d NTP、... 目的建立石膏样毛癣菌(Tm)、石膏样小孢子菌(Mg)、犬小孢子菌(Mc)和猴类毛癣菌(Am)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用于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四种皮肤病原真菌的18S-28S rR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引物、d NTP、Taq DNA聚合酶浓度及退火温度和时间的优化,建立四种皮肤病原真菌的多重PCR体系。经特异性和敏感性检验后,对15份人工感染真菌大鼠毛和260份实验动物毛发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所建多重PCR方法能够有效区分四种皮肤病原真菌,产生192 bp(Tm)、460 bp(Mg)、290 bp(Mc)和602 bp(As)的目的片段,最低检测限分别为5.9 pg/μL、6.6 pg/μL、9.5 pg/μL和5.1 pg/μL。被检的15份人工感染样本扩增结果准确,260份毛发样本中未检测出四种真菌。结论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能够同时对实验动物中的四种皮肤病原真菌进行快速的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原真菌 多重PCR 检测方法 实验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检测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4
4
作者 周莎桑 戴方伟 +3 位作者 宋晓明 柯贤福 周文伟 萨晓婴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58-60,84,91,共5页
目的对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2种培养方法进行了比较。方法将采集到的3只皮肤真菌感染病兔样品经由沙氏平皿法和沙氏试管斜面培养法分别进行培养。结果在3只真菌感染病兔中应用试管斜面法我们只检测到1例皮肤病原真菌阳性,而采用沙氏平皿... 目的对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2种培养方法进行了比较。方法将采集到的3只皮肤真菌感染病兔样品经由沙氏平皿法和沙氏试管斜面培养法分别进行培养。结果在3只真菌感染病兔中应用试管斜面法我们只检测到1例皮肤病原真菌阳性,而采用沙氏平皿法3例阳性全部检出。结论结合临床检测经验,我们认为本研究的沙氏平皿法优于沙氏试管斜面法,在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常规检测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皮肤病原真菌 检测方法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DNA快速少量提取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福英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1-2,共2页
PCR技术应用于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检测,方法简单、省时。但是,真菌的DNA提取较为困难。本文推荐一种既简单又经济快速的提取皮肤真菌DNA的方法,并能成功用于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质量检测研究。
关键词 实验动物 皮肤病原真菌 DNA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皮肤病原真菌的分离及其ITS序列的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明勇 刘敬博 +6 位作者 牟特 王召朋 周玉法 刘长宏 周波 宋娥 柴同杰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8-121,共4页
分离发病兔场皮肤真菌病的病原,并对其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分析鉴定。采集病兔患病部位的皮屑、痂皮进行培养,并根据形态学的特点进行鉴定;然后采用真菌内转录间隔区通用引物对该区域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将该区域序列与GenBank中... 分离发病兔场皮肤真菌病的病原,并对其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分析鉴定。采集病兔患病部位的皮屑、痂皮进行培养,并根据形态学的特点进行鉴定;然后采用真菌内转录间隔区通用引物对该区域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将该区域序列与GenBank中的核酸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确定病原真菌的生物学分类,最后对其亲缘关系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分离得到的病原真菌经形态学初步鉴定为小孢子菌属;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与Microsporum gypseumstrain WCH-MG001(序列号:GU348990.1)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具有99%的同源性,在系统发育树上属于同一分支,从而确定该菌为石膏样小孢子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皮肤病原真菌 石膏样小孢子菌 内转录间隔区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匹罗星软膏对部分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冉玉平 杨如学 +2 位作者 谢震 熊琳 周光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用含菌基打孔法发现莫匹罗星软膏对白念珠菌、糠秕马拉色菌和须癣毛癣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将各菌加入体积分数为25%的莫匹罗星软膏生理盐水稀释液中作用60min,扫描电镜下见菌体明显皱缩和凹陷,透射电镜下见菌体断面结构不清,细胞内... 用含菌基打孔法发现莫匹罗星软膏对白念珠菌、糠秕马拉色菌和须癣毛癣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将各菌加入体积分数为25%的莫匹罗星软膏生理盐水稀释液中作用60min,扫描电镜下见菌体明显皱缩和凹陷,透射电镜下见菌体断面结构不清,细胞内成分固缩成团块状并形成空白区。提示莫匹罗星软膏不仅对细菌有抑制作用,而且可抑制部分病原真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匹罗星软膏 真菌 含菌基打孔法 外用抗感染药 皮肤病原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