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眼部内用导电胶以皮肤电极记录白内障FERG 被引量:1
1
作者 卞征 李一壮 梁慷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0-204,共5页
采用眼部内用导电胶 ,以皮肤盘状电极 ,检测了白内障术前FERG ,通过 30例正常眼的检测 ,设定了此种电极方法的正常值范围 ,证实此种皮肤电极方法的检验结果和DTL电极检测结果近似 ,接近角膜接触镜电极的检测结果 ,并且对老年障 38只眼 ... 采用眼部内用导电胶 ,以皮肤盘状电极 ,检测了白内障术前FERG ,通过 30例正常眼的检测 ,设定了此种电极方法的正常值范围 ,证实此种皮肤电极方法的检验结果和DTL电极检测结果近似 ,接近角膜接触镜电极的检测结果 ,并且对老年障 38只眼 ,并发障 34只眼进行了检测 ,证实了并发障b波振幅下降率比老年障高 .为在基层推广FERG提供了一种新的电极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内用导电胶 皮肤电极 白内障 FERG 视网膜电图 术前检查 老年障 并发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除移动心电检测中运动干扰的多通道电极皮肤接触阻抗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洹千 张树林 +5 位作者 杜晓薇 金庆辉 刘学华 李擎 杨坚 赵建龙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68-873,共6页
研究一种多通道电极皮肤接触阻抗检测方法,能够同步检测移动心电信号和电极皮肤接触阻抗信号.该方法不需要改变移动心电检测的输入级,能够通过结构简单的电路来保证移动心电信号放大器的输入阻抗达到足够高.为了评估该方法的性能,10位... 研究一种多通道电极皮肤接触阻抗检测方法,能够同步检测移动心电信号和电极皮肤接触阻抗信号.该方法不需要改变移动心电检测的输入级,能够通过结构简单的电路来保证移动心电信号放大器的输入阻抗达到足够高.为了评估该方法的性能,10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20组实验,结果显示由多通道电极皮肤接触阻抗信号与移动心电信号中的运动干扰相关性更强(中位数=0.599).相比现有的单通道电极皮肤接触阻抗检测方法,多通道电极皮肤接触阻抗能够以更简单的电路结构实现更优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心电检测 电极皮肤接触阻抗 运动干扰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迹类型对表面肌电用刺绣型织物电极性能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建萍 邵熠萌 +1 位作者 杨雅岚 何苑溪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62,共8页
为设计与开发高性能的表面肌电用刺绣型织物电极,优化其工艺参数,采用镀银纱线作为导电刺绣线,以弹性针织面料作为刺绣基底织物,制备了4种不同针迹类型的刺绣电极,测试了其皮肤-电极阻抗,并在行走和慢跑2种状态下使用刺绣电极与Ag/AgCl... 为设计与开发高性能的表面肌电用刺绣型织物电极,优化其工艺参数,采用镀银纱线作为导电刺绣线,以弹性针织面料作为刺绣基底织物,制备了4种不同针迹类型的刺绣电极,测试了其皮肤-电极阻抗,并在行走和慢跑2种状态下使用刺绣电极与Ag/AgCl凝胶电极同步采集了小腿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采用时域、频域及相关函数分析了刺绣电极与凝胶电极采集的肌电信号拟合性能。结果表明:针迹类型对刺绣电极的皮肤-电极阻抗有显著影响,其中放射状刺绣电极的皮肤-电极阻抗相对最小,而圆环状刺绣电极的阻抗最大;4种不同针迹类型的刺绣电极与Ag/AgCl凝胶电极的表面肌电信号采集效果较为相似,验证了刺绣电极的可行性;放射状刺绣电极的表面肌电信号拟合性能较优,更适合用于肌电信号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电极 刺绣 表面肌电信号 针迹类型 皮肤-电极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氯化银柔性脑电电极的制备及其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秦路丹 李明哲 +1 位作者 李广利 段晏文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5-450,共6页
本文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了一种基于聚酰亚胺(PI)柔性塑料基片的Ag/AgCl脑电电极,并建立了一套系统评价柔性脑电电极性能的方法。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扫描电镜(SEM)表征、电极电位/时间响应和稳定性测试、电化学阻抗测试、附着性测试。结... 本文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了一种基于聚酰亚胺(PI)柔性塑料基片的Ag/AgCl脑电电极,并建立了一套系统评价柔性脑电电极性能的方法。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扫描电镜(SEM)表征、电极电位/时间响应和稳定性测试、电化学阻抗测试、附着性测试。结果表明,该柔性电极表面为多孔结构,且与基底粘附性好;该电极呈现Ag/AgCl的电化学界面性质,其平衡电位为0.97±0.20mV,与Ag/AgCl粉末电极接近;且电极电位一致性和稳定性良好,最大极差电位不超过0.7mV,4h后电位漂移值在10μV/4min以内;经磨砂导电膏GT5处理后,电极-皮肤阻抗在5kΩ以内,满足脑电记录要求;相对于人体皮肤的高阻抗值,柔性电极-导电膏(GT20)的界面阻抗仅为166Ω·cm2。该评价方法系统、实用,可为制定相应国家标准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脑电电极 电极-皮肤阻抗 脑电 生物电位测量 可穿戴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线技术开启了眼震视图(VNG)测试的全新时代
5
作者 闻雨婷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2-292,共1页
眼震电图(eleclro—nystagmography,ENG)是通过眼球电位图测量并记录眼震的一项技术,有助于判断在多种刺激因素下前庭系统的反应是否正常。这一测试方法已经在临床上应用了近60年,是通过眼周皮肤电极来探测角膜-视网膜电位的变化。
关键词 眼震电图 测试方 视图 视网膜电位 前庭系统 刺激因素 皮肤电极 电位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黏附可拉伸高分子材料的人机交互界面 被引量:6
6
作者 张鋆 刘忆旋 +1 位作者 杜晓慧 杨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93-1113,共21页
随着柔性电子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将柔性传感器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通讯有机结合,能够构建以人为中心的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在智能健康监测和生物医疗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连接人体信号与网络空间的人机交互界面,皮... 随着柔性电子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将柔性传感器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通讯有机结合,能够构建以人为中心的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在智能健康监测和生物医疗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连接人体信号与网络空间的人机交互界面,皮肤电极的力学性能直接影响监测信号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从材料的角度出发,如何同时实现电极的可拉伸性和高黏附性,让其稳定地贴敷于皮肤表面,成为皮肤电极进一步应用亟待解决的科学难题和技术挑战.本文综合评述了近年来高黏附可拉伸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在人机交互界面的各种应用,并展望了下一代智能人机交互界面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拉伸性 高黏附 人机交互界面 皮肤电极 柔性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佩杰 罗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oVEMP)是一种评估前庭耳石器功能的新方法,主要反映前庭一眼动反射,可以对椭圆囊及前庭上神经功能进行评估,临床上可以用于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上半规...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oVEMP)是一种评估前庭耳石器功能的新方法,主要反映前庭一眼动反射,可以对椭圆囊及前庭上神经功能进行评估,临床上可以用于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本文综述oVEMP的研究现状及主要的临床应用。 1 oVEMP概述 强大的声音刺激和骨导振动可以兴奋人类的前庭末梢感受器,经过特定的反射通路引起躯体部分浅表骨骼肌收缩,这种电反应过程可以通过皮肤表面电极在保持一定张力的骨骼肌表面记录下来,称为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临床应用 眼性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 骨骼肌收缩 皮肤表面电极 鉴别诊断 反射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消除运动伪迹的可穿戴心电监测系统 被引量:10
8
作者 胡振原 刘澄玉 李建清 《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15期72-78,共7页
针对目前的可穿戴式心电监护系统,由于电极运动伪迹过大造成心电信号严重漂移失真等,设计了一种心电信号(electrocardiogram,ECG)和电极-皮肤阻抗变化信号(electrode-tissue impedance variation,ETIV)两路信号同步采集系统。分析了ECG... 针对目前的可穿戴式心电监护系统,由于电极运动伪迹过大造成心电信号严重漂移失真等,设计了一种心电信号(electrocardiogram,ECG)和电极-皮肤阻抗变化信号(electrode-tissue impedance variation,ETIV)两路信号同步采集系统。分析了ECG与ETIV信号在电极不同受力的相关性,可将ETIV信号作为参考信号,ECG作为输入信号,利用LMS自适应滤波算法消除ECG中的运动伪迹,得到基线稳定、清晰的心电信号。不仅满足了舒适性下的长期佩戴,而且消除了运动伪迹造成的严重的干扰。实现结果表明,该心电检测模块应用到移动心率监护中不仅可以提供实时的心电监护,而且能得到基线稳定清晰的心电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信号 电极皮肤阻抗变化 运动伪迹 自适应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