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自噬相关lncRNA预后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1
作者 胡巾帼 沈榕 +1 位作者 沈一杰 叶佳莉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6,共9页
目的: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CMM)患者转录组数据,构建CMM患者自噬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预后模型。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提取CMM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信息,从人类... 目的: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CMM)患者转录组数据,构建CMM患者自噬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预后模型。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提取CMM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信息,从人类自噬相关数据库(HADb)中获取自噬相关基因,根据Pearson相关系数筛选自噬相关lncRNA。采用单因素Cox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与CMM预后相关的自噬相关lncRNA并构建CMM患者的预后模型和列线图。通过CMM转录组数据,进行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自噬相关lncRNA在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0个自噬相关lncRNA具有独立的预后价值(P值均<0.001),其中9种lncRNA(AC012236.1、LINC00324、HCP5、THCAT158、LINC01943、AC242842.1、AC083799.1、HLA-DQB1-AS1和AL133371.2)属于保护性lncRNA,与CMM患者较好的预后有关,PCED1B-AS1属于风险性lncRNA,与较差的预后有关。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风险组CMM患者总体生存率低。列线图结果显示,基于自噬相关lncRNA的风险评分是CMM的独立预后因素。此外,qRT-PCR结果提示自噬相关lncRNA AC012236.1、LINC00324、HCP5、AC242842.1、AC083799.1、HLA-DQB1-AS1、AL133371.2和PCED1B-AS1在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系和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细胞系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噬相关lncRNA可能与CMM预后有关,这些lncRNA为CMM患者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研究提供了线索,为CMM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皮肤 自噬相关lncRNA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GL-1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刘梓燊 郑瑛瑛 +2 位作者 袁梦琪 张甘霖 杨国旺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89,共7页
为了探究PSGL-1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预后是否具有相关性,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提取PSGL-1和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遗传数据,使用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法、加权模式法和简单模式法进行分析,并对数据进行敏感性分析。... 为了探究PSGL-1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预后是否具有相关性,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提取PSGL-1和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遗传数据,使用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法、加权模式法和简单模式法进行分析,并对数据进行敏感性分析。从TCGA数据库提取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生存信息,根据PSGL-1表达高低进行分组,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两者生存期之间的差异。通过体外实验探究PSGL-1对A375细胞生物学功能影响。结果显示PSGL-1对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逆方差加权法分析结果为OR=0.666,95%CI(0.494~0.899),P=0.008。PSGL-1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期为44.70个月,PSGL-1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期为29.13个月,P=0.0002。PSGL-1体外抑制A375细胞的迁移。研究结果发现PSGL-1表达增高是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保护因素,是一种潜在的皮肤黑色素瘤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GL-1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孟德尔随机化 TCGA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BP1及PD-L1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牟文佳 马丽 +2 位作者 于佩瑶 赵苗苗 尚元元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098-1102,共5页
目的:探讨X-box结合蛋白1(X-box binding protein 1,XBP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CMM)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7月宁夏医科大... 目的:探讨X-box结合蛋白1(X-box binding protein 1,XBP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CMM)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7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53例CMM患者和56例色素痣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及色素痣组织XBP1及PD-L1表达水平,并分析XBP1及PD-L1表达水平与CMM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应用Sperman分析XBP1及PD-L1在CMM中的相关性。结果:与色素痣组织相比,CMM组织XBP1及PD-L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M患者XBP1表达水平升高与临床分期Ⅱ~Ⅳ期、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分级2~3级有关(P<0.05),CMM患者PD-L1表达水平升高与原发灶溃疡、临床分期Ⅱ~Ⅳ期、Clark分级Ⅳ~Ⅴ级、TILs分级2~3级有关(P<0.05)。Sperman分析显示,XBP1及PD-L1在CMM中呈正相关(P<0.05)。结论:XBP1及PD-L1可作为CMM诊断及病情判断的分子标志物,且XBP1可能是通过调控PD-L1的表达,进而改变肿瘤微环境,影响CMM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X-box结合蛋白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皮肤恶性黑色素瘤6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朱鸿 董丹丹 +5 位作者 李芳华 刘丹丹 王雷 傅静 宋林红 徐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6-410,共5页
目的探讨发生于不同解剖位的非皮肤恶性黑色素瘤(non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nonCMM)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差异。方法对65例nonCMM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及生存分析。结果 65例nonCMM中男性35例(53.8%),女性30例(46.2%)。平均年龄6... 目的探讨发生于不同解剖位的非皮肤恶性黑色素瘤(non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nonCMM)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差异。方法对65例nonCMM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及生存分析。结果 65例nonCMM中男性35例(53.8%),女性30例(46.2%)。平均年龄63.4岁(标准差s=10.347)。黏膜恶性黑色素瘤(mucosal maligant melaoma,MMM)54例(83.1%),眼球恶性黑色素瘤(ocular malignant melanoma,OMM)11例(16.9%)。其中,发生于鼻腔鼻窦者最常见,共29例(44.6%),依次为口腔8例(12.3%)、泌尿生殖道8例(12.3%)、肛管直肠区7例(10.8%)、食管2例(3.1%);OMM中球内色素膜为最好发部位,7例(10.8%),其次为球结膜,4例(6.2%)。随访3~60个月,中位数27个月,nonCMM总的术后生存时间为36个月(95%CI:34.874~37.126)。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OMM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明显长于MMM患者(χ2=12.735,P<0.001)。在MMM中,发生于肛管直肠区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要短于来自鼻腔鼻窦、口腔和泌尿生殖道的患者,其χ2和P值分别为18.735、3.867、5.134和<0.001、0.049、0.023,而鼻腔鼻窦、口腔、泌尿生殖道患者之间的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χ2=16.889,P<0.001)和肿瘤大小(χ2=4.381,P=0.036)与预后相关,多因素Cox回归生存分析显示患者年龄(χ2=4.447,P=0.035,RR=1.068,95%CI=1.005~1.136)和肿瘤大小(χ2=5.957,P=0.015,RR=1.479,95%CI=1.080~2.026)是影响术后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发生于不同解剖位的nonCMM预后有差异,来自OMM的预后明显好于MMM,而MMM中,发生于肛管直肠区者预后最差。患者高龄和肿瘤大小是主要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黏膜恶性黑色素瘤 眼球恶性黑色素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娟 陈旻静 +4 位作者 王大伟 刘林嶓 王喜梅 郭丽丽 王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02-1005,共4页
目的检测Cath-D和MMP-9和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交界痣及正常皮肤中表达情况,及其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分别检测Cath-D和MMP-9在44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22例皮肤交界痣及20例正常皮... 目的检测Cath-D和MMP-9和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交界痣及正常皮肤中表达情况,及其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分别检测Cath-D和MMP-9在44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22例皮肤交界痣及20例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Cath-D和MMP-9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阳性表达率(79.55%和75.00%)均高于交界痣(45.45%和40.91%)及正常皮肤组织(15.00%和30.00%)(P<0.05),Cath-D和MMP-9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且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大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Cath-D和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rs=0.488,P<0.05)。结论 Cath-D和MMP-9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且与CMM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且二者之间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两者的表达情况可为CMM的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组织蛋白酶D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浸润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Kiss-1和MMP-9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琰 陈旻静 +1 位作者 张娟 王大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1-484,共4页
目的:检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组织中Kiss-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CMM、20例皮肤交界痣及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Kiss-1及MMP-9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CMM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3种组织中Kis... 目的:检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组织中Kiss-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CMM、20例皮肤交界痣及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Kiss-1及MMP-9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CMM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3种组织中Kiss-1和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74和12.866,P<0.05);CMM组织中Kiss-1的表达低于交界痣及正常皮肤组织,而MMP-9的表达高于交界痣及正常皮肤组织(P<0.017)。CMM组织中Kiss-1及MMP-9的表达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MM组织中Kiss-1与MMP-9的表达呈负关联(rP=-0.342,P=0.026)。结论:Kiss-1和MMP-9在CMM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KISS-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Runx3与Smad4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旻静 张娟 陈建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80-983,共4页
目的:检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组织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和Smad4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CMM、20例皮肤交界痣组织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Runx3和Smad4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皮肤、皮肤交界痣及CMM组织中Runx3... 目的:检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组织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和Smad4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CMM、20例皮肤交界痣组织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Runx3和Smad4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皮肤、皮肤交界痣及CMM组织中Runx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18/20)、85.0%(17/20)和26.2%(11/42),3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371,P<0.001);正常皮肤、皮肤交界痣及CMM组织中Smad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17/20)、85.0%(17/20)和42.9%(20/42),3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31,P=0.002)。CMM组织中Runx3和Smad4蛋白的表达存在关联性(rp=0.378,P=0.008)。结论:CMM组织中Runx3蛋白低表达或失表达,可能抑制了TGF-β/Smad4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促进细胞的恶性转化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RUNX3 SMAD4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x2、Pten、Stat3、Vegf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端木颖 朱喆辰 +4 位作者 汤由之 王鸣 姚刚 章宏伟 侯祚琼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95-1397,共3页
目的:探索SOX区域Y相关高迁移率族蛋白基因2(sry-related high-mobility box-2,Sox2)、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ign... 目的:探索SOX区域Y相关高迁移率族蛋白基因2(sry-related high-mobility box-2,Sox2)、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3)、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CMM)中表达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27例CMM蜡块中Sox2、Pten、Stat3和Vegf的表达。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在CMM中,Sox2、Stat3和Vegf的表达两两之间呈正相关;Sox2、Pten、Stat3的表达两两之间呈正相关;Pten与Vegf之间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在CMM的发生及演变中,Sox2、Stat3和Vegf之间或Pten、Sox2、Stat3之间可能存在单向信号调控或环状调控通路,可能在CMM的发生中存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SOX2 PTEN STAT3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敏 谢婷 +3 位作者 谢震 吴冬梅 谭小军 应川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205-3208,共4页
目的分析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皮损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水平,探究其局部代谢色氨酸及对T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以探索其在恶性黑色素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观察30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瘤体、10例黑色素瘤患者正常皮肤及10例... 目的分析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皮损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水平,探究其局部代谢色氨酸及对T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以探索其在恶性黑色素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观察30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瘤体、10例黑色素瘤患者正常皮肤及10例健康成年人包皮中IDO蛋白表达情况,计数IDO阳性细胞的比例。分离瘤体上皮细胞,与含100μmol/L色氨酸的Hanks液共孵育后测定色氨酸代谢产物犬尿氨酸的浓度,用以反映瘤体细胞代谢色氨酸的能力。瘤体上皮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观察其对多克隆激活剂刺激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正常皮肤中IDO(+)细胞极少,但在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大量聚集。瘤体内IDO(+)细胞/总体细胞比例[(28.5±9.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正常表皮[(3.4±1.5)%,P<0.05]以及黑素瘤患者对照皮肤[(4.7±2.3)%,P<0.05]。瘤体上皮细胞在体外代谢色氨酸的能力强于健康对照表皮细胞。瘤体细胞体外可抑制共培养体系中的T细胞增殖。结论恶性黑色素瘤瘤体中存在大量IDO(+)细胞,这些细胞可能介导局部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p1、Shh、Gli1蛋白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爱国 徐基祥 熊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026-4029,共4页
目的:探讨Wip1、Shh、Gli1蛋白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Wip1、Shh、Gli1蛋白在31例CMM与混合痣中的表达,分析各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与CMM肿瘤临床分期、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 :Wip1、Sh... 目的:探讨Wip1、Shh、Gli1蛋白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Wip1、Shh、Gli1蛋白在31例CMM与混合痣中的表达,分析各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与CMM肿瘤临床分期、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 :Wip1、Shh、Gli1蛋白在CMM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混合痣组(P<0.05)。在CMM中,Wip1、Gli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临床分期、复发、转移均呈正相关(P<0.05),Wip1蛋白与Gli1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1);Shh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Gli1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结论:Wip1、Shh、Gli1蛋白在CMM的发生及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Wip1、Gli1蛋白表达可以作为CMM预后的评价指标。Gli1蛋白高表达主要受Wip1蛋白的调节,为信号通路靶向阻断剂在CMM治疗中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WIP1 SHH GLI1 免疫组织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犬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及肾腺癌的病理学诊断与治疗
11
作者 周伟 徐景峨 王雯慧 《贵州畜牧兽医》 2022年第3期39-43,共5页
文章介绍了1例犬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及肾腺癌的诊治情况,通过对病变组织切片检查,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皮肤病变组织中大量呈结节状、未发生黑色素沉积的黑色素瘤细胞;乳腺病变组织中可见弥散分布、发生黑色素沉积的黑色素瘤细胞;左侧肾脏的... 文章介绍了1例犬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及肾腺癌的诊治情况,通过对病变组织切片检查,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皮肤病变组织中大量呈结节状、未发生黑色素沉积的黑色素瘤细胞;乳腺病变组织中可见弥散分布、发生黑色素沉积的黑色素瘤细胞;左侧肾脏的肾小管上皮中肿瘤细胞大量增殖,形成大小不一的腺管样结构,可见癌巢和大量发生黑色素沉积的黑色素瘤细胞。根据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将该病例的皮肤肿瘤定性为恶性黑色素瘤,肾脏肿瘤定性为恶性黑色素瘤转移引起的肾腺癌。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将犬左侧肾脏进行切除,由于犬年龄及自身体质等因素,发生右侧肾脏衰竭而未能成功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肾腺癌 病理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恶性黑素瘤中hTERT及Ki-67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慎秋 熊芬 张春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1-233,共3页
关键词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Ki-67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