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人体皮肤及口腔微生物群进行地理溯源 被引量:1
1
作者 董新宇 朱如心 +2 位作者 雷印蕾 陶瑞旸 李成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557-563,共7页
目的 通过对细菌16S rRNA基因全长的测序分析,探究利用人类皮肤及口腔微生物推断个体地理位置来源的可能性。方法 提取上海和内蒙古赤峰两地汉族人群手掌及口腔微生物DNA,通过16S rRNA基因全长测序,分析两地人群微生物群组成和多样性情... 目的 通过对细菌16S rRNA基因全长的测序分析,探究利用人类皮肤及口腔微生物推断个体地理位置来源的可能性。方法 提取上海和内蒙古赤峰两地汉族人群手掌及口腔微生物DNA,通过16S rRNA基因全长测序,分析两地人群微生物群组成和多样性情况,随后筛选差异性物种并构建地理位置预测模型。结果 上海与赤峰两地汉族人群手掌侧皮肤及口腔微生物的组成结构均不相同。对于手掌侧皮肤微生物,赤峰样本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均高于上海样本,而口腔微生物的差异则不显著。置换多元方差分析(permutational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PERMANOVA)证实两地样本的β多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皮肤样本与口腔样本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129和0.102。通过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可以对两地样本进行初步区分。预测模型利用皮肤和口腔样本对地理来源进行预测的准确率分别为0.90和0.83。结论 上海和赤峰两地汉族人群手掌侧皮肤和口腔微生物的结构均存在差异,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以对来自以上两地的未知个体进行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物证学 16S rRNA 皮肤微生物群 口腔微生物 地理位置溯源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不良和歪头病对变态末期棘胸蛙皮肤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杨 江昀 +6 位作者 侯金亮 李娟 冯兴浪 刘新华 李德亮 向建国 李军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848,共10页
实验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健康(CTL组)、发育不良(DD组)和患歪头病(TD组)的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探索宿主健康状态与皮肤微生物菌群组成、多样性及功能之间的潜在关系。所有样本经测序、质控及聚类获得2997条扩... 实验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健康(CTL组)、发育不良(DD组)和患歪头病(TD组)的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探索宿主健康状态与皮肤微生物菌群组成、多样性及功能之间的潜在关系。所有样本经测序、质控及聚类获得2997条扩增子序列变体(ASVs),注释32个门,76个纲,167个目,259个科和402个属,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为棘胸蛙皮肤主要优势菌门(>1%),但丰度受宿主健康状态的影响。在属水平上筛选获得50个菌群标志物,其中23个(如乳杆菌(Lactobacillus)、德沃斯氏(Devosia)、希瓦氏菌(Shewanella)和Luteolibacter)在CTL组中相对丰度较高,提示棘胸蛙的健康状态;19个(如短稳杆菌(Empedobacter)、芽孢杆菌(Bacillus)和短螺旋体(Brevinema))在DD组中相对丰度较高,提示棘胸蛙发育不良的病症;8个(如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在TD组中相对丰度较高,提示棘胸蛙歪头病的病症。多样性分析表明,TD组的多样性和均一度与CTL组和DD组相比显著降低,微生物菌群组成也表现出明显分离。功能预测表明,CTL组和TD组皮肤微生物菌群之间功能差异主要富集在新陈代谢相关通路。总之,该项研究揭示不同健康状态下棘胸蛙皮肤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和变化,突出共生微生物菌群在两栖动物健康养殖和疾病预防中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末期 发育不良 歪头病 皮肤微生物 棘胸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对皮肤微生态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管咏梅 王舒慧 +5 位作者 赵氏淳 臧振中 周小梅 杨明 陈丽华 朱卫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5,I0011,共8页
人体皮肤上所寄生的大量皮肤微生物群,与宿主及外界环境构成了皮肤微生态系统,而皮肤微生态平衡与机体皮肤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中药可以通过调控皮肤微生物群去调节皮肤微生态,恢复皮肤微生态平衡。笔者拟从阐述皮肤微生态... 人体皮肤上所寄生的大量皮肤微生物群,与宿主及外界环境构成了皮肤微生态系统,而皮肤微生态平衡与机体皮肤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中药可以通过调控皮肤微生物群去调节皮肤微生态,恢复皮肤微生态平衡。笔者拟从阐述皮肤微生态概念、皮肤微生物群与皮肤疾病的关系、中药调控皮肤微生态机制、中药通过调节皮肤微生态治疗皮肤疾病的研究进展4个方面去探讨中药对皮肤微生态的调节作用,为明确中药治疗皮肤疾病作用机制和开发中药提供新的思路。未来,学者应致力于从皮肤微生态的角度去开发高效、低毒的皮肤病防治药物,研制临床疗效确切、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小和安全性高的中药制剂,为中药在皮肤科的广泛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中药复方 结构 皮肤微生 皮肤微生物群 皮肤免疫系统 皮肤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