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cl-2、Bcl-xl在皮肤增生性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娟 李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98-800,共3页
bcl-2、bcl-xl是细胞凋亡调控基因,它们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耐药关系密切。着重介绍bcl-2、bcl-xl在皮肤良恶性增生性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虽然在恶性角质形成细胞疾病中多以Bcl-2的高表达为主,而在良性增生性疾病中主要表现为Bcl... bcl-2、bcl-xl是细胞凋亡调控基因,它们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耐药关系密切。着重介绍bcl-2、bcl-xl在皮肤良恶性增生性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虽然在恶性角质形成细胞疾病中多以Bcl-2的高表达为主,而在良性增生性疾病中主要表现为Bcl-xl的表达增强,但并不能以此区别细胞的良恶性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 BCL-XL 皮肤增生性疾病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皮肤CD4^+小/中等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黄雪洁 王冠男 +3 位作者 赵武干 崔美英 张崇立 李文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4-528,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CD4^+小/中等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rimary cutaneous CD4^+small/medium T-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CD4^+PCSM-TCLD)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不良因素。方法收集6例CD4^+PCSM-TCLD,分析其临床特点、组...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CD4^+小/中等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rimary cutaneous CD4^+small/medium T-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CD4^+PCSM-TCLD)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不良因素。方法收集6例CD4^+PCSM-TCLD,分析其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原位杂交、基因重排检测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女性2例,男性4例,发病年龄19~53岁,中位年龄36.5岁,病程1~12个月,临床均表现为头颈部皮肤的单发结节/斑块,病灶最大径10 cm。组织病理学形态相似,6例病变主要位于真皮层,均累及皮下脂肪组织,但表皮均未见受累。病变呈结节状或弥漫性生长模式,由大量致密的中小淋巴细胞组成,背景见多形性炎细胞浸润。上皮脚下延和肉芽肿结构各在1例中可见。免疫表型:CD2、CD4均阳性,CD5(3/6)阳性,CD3、CD7(5/6)阳性,滤泡辅助T细胞表型CD10(5/5)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最高达80%。6例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均阴性,TCR基因重排检测均为单克隆表达。4例行单纯手术切除,1例手术后进行4个周期的化疗,1例失访。有随访资料的5例患者均无瘤生存,随访时间1~52个月。结论CD4+PCSM-TCLD是原发皮肤的少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其形态学表现复杂多变,需与其它原发皮肤的淋巴瘤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淋巴组织生性疾病 CD4阳性 组织病理形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宫颈尖锐湿疣 被引量:33
3
作者 狄文 殷霞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尖锐湿疣 皮肤粘膜生性疾病 性传播疾病 发病机制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瘤样丘疹病分型和病理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凯健 张智弘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6-708,共3页
淋巴瘤样丘疹病(lymphomatoid papulosis,LyP)是一种非侵袭性皮肤病,组织学上具有恶性淋巴瘤特点而临床表现为良性持续性自愈性丘疹,属于原发性皮肤CD30+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其可分为7个亚型,且可具有特殊的临床类型、组织学类型和免... 淋巴瘤样丘疹病(lymphomatoid papulosis,LyP)是一种非侵袭性皮肤病,组织学上具有恶性淋巴瘤特点而临床表现为良性持续性自愈性丘疹,属于原发性皮肤CD30+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其可分为7个亚型,且可具有特殊的临床类型、组织学类型和免疫表型,亦可与恶性淋巴瘤和其它病变存在联系,该文就LyP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样丘疹病 原发性皮肤CD30+淋巴组织生性疾病 病理诊断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T细胞受体基因克隆性重排阳性的淋巴瘤样丘疹病C型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凯健 龚予希 +1 位作者 杨野梵 张智弘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3-634,共2页
患者女性,25岁,主诉左侧小腿足踝上方紫癜样褐色丘疹2年。曾诊断为血管炎,给予抗组胺药及沙利度胺等治疗,期间皮疹有新发,血液中IgE 373.9 IU/mL,尿蛋白±,贫血。皮肤科拟诊“丘疹性荨麻疹血管炎”,给予醋酸地塞米松片、乌灵胶囊、... 患者女性,25岁,主诉左侧小腿足踝上方紫癜样褐色丘疹2年。曾诊断为血管炎,给予抗组胺药及沙利度胺等治疗,期间皮疹有新发,血液中IgE 373.9 IU/mL,尿蛋白±,贫血。皮肤科拟诊“丘疹性荨麻疹血管炎”,给予醋酸地塞米松片、乌灵胶囊、粉尘螨滴剂治疗,患者病情仍无缓解,故行皮肤活检。患者无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紫癜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血液流式细胞免疫分型示:淋巴细胞占11.1%,提示淋巴细胞比例偏低,抗原表达无明显异常。骨髓病理学检查示:未见异型淋巴细胞。染色体分析正常。血液分子病理示:TCRβ、TCRγ和TCRδ重排检测阴性。体格检查示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样丘疹病 皮肤CD30^(+)淋巴组织生性疾病 T细胞受体基因克隆性重排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