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九十九)——2011年密苏里州乔普林市龙卷风后引起皮肤坏死性毛霉菌病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淑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22-1122,共1页
背景 因环境获得性霉菌引发的毛霉菌病属于真菌感染。研究者针对2011年5月22日,美国密苏里州乔普林市龙卷风后发生的皮肤毛霉菌感染病例人群进行了调查。方法研究者将在此次龙卷风受伤及软组织感染且获得毛霉菌培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背景 因环境获得性霉菌引发的毛霉菌病属于真菌感染。研究者针对2011年5月22日,美国密苏里州乔普林市龙卷风后发生的皮肤毛霉菌感染病例人群进行了调查。方法研究者将在此次龙卷风受伤及软组织感染且获得毛霉菌培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DNA序列分析证据的患者纳入研究。研究者通过核查病历、采用与患者及医院主管面谈方法完成病例控制研究。为了识别菌株类别和评价菌株水平的差异,对临床标本分别进行了DNA序列分析和全基因序列测定。结果识别出患者13例,其中5例(38%)死亡。患者所致伤口个数中位数为5(1~7);至少有1处骨折者11例(85%),钝挫伤者9例(69%),穿透伤者5例(38%)。在龙卷风发生时,所有患者都持续位于受损最严重区域。多元分析表明,感染与穿透伤〔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校正优势比为8.8,95%CI(1.1,69.2)〕、伤口数目增加〔每增1个伤口,校正优势比为2.0,95%CI(1.2,3.2)〕相关。13例患者的28S核糖体DNA D1-D2区段序列测定为不规则四边形鳞质霉属。全基因序列测定结果显示鳞质霉属分离株为4种独立菌株。结论研究表明,在乔普林龙卷风幸存者中发生的皮肤毛霉菌病例与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自然灾害后真菌可作为坏死性软组织感染的一个原因,对此需有所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霉菌病 皮肤坏死性 论文摘要 龙卷风 WONCA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DNA序列分析 汇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性血管炎
2
作者 刘丹 巴伟 +1 位作者 杨怡 李承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17-719,共3页
报告1例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性血管炎。患者男,57岁。全身散在结节、斑块、结痂1个月余。皮肤科检查:面部满布厚黑焦痂,四肢散在同样皮疹,呈圆环状。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坏死,真皮全层脂肪小叶及间隙内可见大量增生扩张的血管,部... 报告1例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性血管炎。患者男,57岁。全身散在结节、斑块、结痂1个月余。皮肤科检查:面部满布厚黑焦痂,四肢散在同样皮疹,呈圆环状。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坏死,真皮全层脂肪小叶及间隙内可见大量增生扩张的血管,部分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红细胞外溢,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诊断: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性血管炎。治疗:口服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嗜酸性 皮肤坏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