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光动力荧光诊断与皮肤原位鳞状细胞癌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朱沁媛
马文涓
+2 位作者
栾菁
吴文育
陈淑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8期1115-1121,共7页
目的:探讨光动力荧光诊断(photodynamic diagnosis,PDD)与皮肤原位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situ,cSCCis)患者接受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疗效之间的关...
目的:探讨光动力荧光诊断(photodynamic diagnosis,PDD)与皮肤原位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situ,cSCCis)患者接受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4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接受ALA-PDT治疗的cSCCis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活检确诊为cSCCis,并排除侵袭性鳞状细胞癌。治疗前收集患者临床信息并进行PDD检查,根据荧光强度将患者分为中等荧光组和强荧光组。所有患者接受6次PDT治疗,每次间隔1~2周。主要终点为末次治疗后3个月的初始完全清除率;次要终点为末次治疗后12个月的持续完全清除率和治疗失败率。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生存曲线和Cox回归分析探讨PDD荧光强度与疗效间的关联和其他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中等荧光组(n=14)的初始完全清除率57.14%(8/14)和持续完全清除率42.86%(6/14)均明显低于强荧光组(n=30)93.33%(28/30),持续完全清除率为76.67%(23/30)(OR=0.100,P=0.010;OR=0.230,P=0.03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中等荧光是初始完全清除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30,P=0.030)。中等荧光组(n=14)的治疗失败率57.14%(8/14)明显高于强荧光组(n=30)的23.33%(7/30)(P=0.030)。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显示,中等荧光是PDT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HR=3.040,P=0.048)。2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DD荧光强度可预测cSCCis患者ALA-PDT疗效。中等荧光提示更易出现治疗失败,这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荧光诊断
光动力治疗
皮肤原位鳞状细胞癌
5-氨基酮戊酸
荧光强度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光动力荧光诊断与皮肤原位鳞状细胞癌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朱沁媛
马文涓
栾菁
吴文育
陈淑君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
出处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8期1115-1121,共7页
文摘
目的:探讨光动力荧光诊断(photodynamic diagnosis,PDD)与皮肤原位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situ,cSCCis)患者接受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4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接受ALA-PDT治疗的cSCCis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活检确诊为cSCCis,并排除侵袭性鳞状细胞癌。治疗前收集患者临床信息并进行PDD检查,根据荧光强度将患者分为中等荧光组和强荧光组。所有患者接受6次PDT治疗,每次间隔1~2周。主要终点为末次治疗后3个月的初始完全清除率;次要终点为末次治疗后12个月的持续完全清除率和治疗失败率。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生存曲线和Cox回归分析探讨PDD荧光强度与疗效间的关联和其他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中等荧光组(n=14)的初始完全清除率57.14%(8/14)和持续完全清除率42.86%(6/14)均明显低于强荧光组(n=30)93.33%(28/30),持续完全清除率为76.67%(23/30)(OR=0.100,P=0.010;OR=0.230,P=0.03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中等荧光是初始完全清除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30,P=0.030)。中等荧光组(n=14)的治疗失败率57.14%(8/14)明显高于强荧光组(n=30)的23.33%(7/30)(P=0.030)。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显示,中等荧光是PDT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HR=3.040,P=0.048)。2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DD荧光强度可预测cSCCis患者ALA-PDT疗效。中等荧光提示更易出现治疗失败,这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
关键词
光动力荧光诊断
光动力治疗
皮肤原位鳞状细胞癌
5-氨基酮戊酸
荧光强度
疗效
Keywords
photodynamic diagnosis
photodynamic therapy
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situ
5-aminolevulinic acid
fluo-rescence intensity
treatment efficacy
分类号
R541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光动力荧光诊断与皮肤原位鳞状细胞癌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朱沁媛
马文涓
栾菁
吴文育
陈淑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