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24例替雷利珠单抗致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健 张伶俐 李歆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4期435-439,446,共6页
目的对使用替雷利珠单抗进行免疫治疗的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分析其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发生规律和特点,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为临床早期识别和合理应对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 目的对使用替雷利珠单抗进行免疫治疗的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分析其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发生规律和特点,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为临床早期识别和合理应对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使用替雷利珠单抗免疫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所患疾病、合并用药、irEAs发生时间、临床表现、毒性分级和临床处置信息,总结其致irAEs的规律和特点。结果收集的424例使用替雷利珠单抗患者中,181例(42.69%)未发生irAEs,243例(57.31%)患者共发生364例次irAEs;发生1例次irAEs的有163例(67.08%),发生2例次及2例次以上irAEs的有80例(32.92%)。发生的irAEs累及系统-器官11种,排名前5位分别是内分泌系统异常161例次(44.23%)、血液系统异常51例次(14.01%)、消化系统损害33例次(9.07%)、心血管系统29例次(7.97%),皮肤及其附件19例次(5.22%)。irAEs为G1~G2级的共345例次(94.78%),经对症处理后好转;G3级14例次(3.85%),需要住院治疗;G4级5例次(1.37%),涉及危害生命需抢救和治疗;未出现irAEs导致的死亡病例。结论替雷利珠单抗致irAEs可累计全身多种系统-器官,总体来说可以监测和管控,但若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可造成患者严重损伤。临床应实现对其早期监测,尽早识别并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雷利珠单抗 抗肿瘤治疗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临床表现多系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1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阳 默峰 +2 位作者 辛志飞 王倩 邓新娜 《临床荟萃》 CAS 2023年第7期633-637,共5页
目的报道特殊临床表现多系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个案,探讨本例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及危险因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本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例特殊临床表现多系统免疫相关不良... 目的报道特殊临床表现多系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个案,探讨本例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及危险因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本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例特殊临床表现多系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患者,免疫相关性肺炎为G3,免疫相关性肝炎为G2,免疫相关性内分泌毒性G2。症状好转后仍死亡。结论特殊临床表现多系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临床罕见,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治疗方法仍存争议,虽发生率低,但预后差,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剂 卡瑞利珠单抗 特殊临床表现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雷利珠单抗致患者严重免疫相关性不良事件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石金芳 蒋玲 《抗感染药学》 2023年第8期805-809,共5页
目的:分析替雷利珠单抗(BGB-A317)致患者发生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等严重免疫相关性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临床特点... 目的:分析替雷利珠单抗(BGB-A317)致患者发生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等严重免疫相关性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BGB-A317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替雷利珠单抗(tislelizumab)”“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免疫相关性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案例报道(case report)”等中英文检索词,在Embase、PubMed、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截至2022年11月的有关BGB-A317致SJS/TEN的案例报道文献,分析BGB-A317致SJS/TEN的临床特点。结果:在相关数据库中共检索到5篇质量较高的案例报道文献,涉及病例5例,其中致TEN的有4例,致SJS的有1例;5例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为55~93岁,其BGB-A317的用法用量均为“200 mg,q3w”,其发生SJS/TEN距离第一次使用BGBA317的时间为54~127 d(中位数值为63 d);5例患者中,BGB-A317致SJS/TEN的皮肤毒性反应表现为黏膜受累(均为口腔黏膜)和前驱性皮疹;其中,发生SJS的患者同时出现黏膜受累和前驱性皮疹;而4例发生TEN的患者中有1例未出现皮肤毒性反应,其余3例均出现前驱性皮疹,但出现黏膜受累的仅有1例;5例发生SJS/TEN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或痊愈。结论:癌症患者在使用BGB-A317治疗过程中发生SJS/TEN等irAEs是需要受到高度关注的,一旦出现黏膜受累或前驱性皮疹等表现时,临床应积极排查和诊断,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雷利珠单抗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 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 文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报告表在PD-1抑制剂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秀敏 汪文娟 +3 位作者 王晓慧 汪晓兰 李小林 牛治英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年第1期159-163,共5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作者自行编制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病人报告表在PD-1抑制剂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1月4日至2019年1月31日,作者参加全球或全国多中心PD-1抑制剂治疗肝细胞癌、食管癌的临床研究,使用的治疗药物有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 目的:观察和分析作者自行编制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病人报告表在PD-1抑制剂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1月4日至2019年1月31日,作者参加全球或全国多中心PD-1抑制剂治疗肝细胞癌、食管癌的临床研究,使用的治疗药物有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和卡瑞利珠单抗(SHR-1210),其剂量和用法均按药物说明书或研究方案规定的执行。结果:66例病人纳入临床研究,所有病人及其照护者都能准确理解病人报告表中的内容,电子形式的病人报告表通过微信发送给责任护士简单快捷,最为病人及其照护者接受。所发生的不良事件除血清转氨酶、肌酐、蛋白尿等实验室异常外,都能从该表中找到相应的选项。研究过程中病人的依从性良好,仅2例病人发生脱落,其原因分别是由于交通不便、自愿退出。结论:作者自行编制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病人报告表能及时准确地反映PD-1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对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 病人报告表 PD-1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现状、处理及发生后免疫治疗的选择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桂活 王荣昌 黄炯强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76-81,共6页
胃肠道恶性肿瘤主要指胃癌和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排名前5位的最常见肿瘤,死亡率极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于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免疫治疗或许是最后的治疗手段之一,其实际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免疫... 胃肠道恶性肿瘤主要指胃癌和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排名前5位的最常见肿瘤,死亡率极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于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免疫治疗或许是最后的治疗手段之一,其实际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免疫治疗的推广,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愈发增多。本文通过对胃肠道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研究,总结了目前常见的免疫治疗方案及常见不良事件,同时对其不良反应的处理及发生免疫治疗不良事件后的治疗选择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胃癌 结直肠癌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防治皮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许琦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5期177-179,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药防治皮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接受免疫治疗的癌症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24例。A组采取常规皮肤护理措施, B组在A组基础上采取中药外洗;对发生皮肤irAEs的患者, A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 ... 目的 探讨中药防治皮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接受免疫治疗的癌症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24例。A组采取常规皮肤护理措施, B组在A组基础上采取中药外洗;对发生皮肤irAEs的患者, A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 B组在A组基础上通过中医辨证进行中药方剂治疗。比较两组在免疫治疗1个月内皮肤irAEs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B组在免疫治疗1个月内皮肤irAEs发生率29.17%低于A组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B组症状积分为(10.08±1.56)分,低于A组的(19.83±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A组的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接受免疫治疗的癌症患者,通过应用中医治疗方案,中药内外合用能够有效的降低皮肤irAEs发生率,对于相关症状的治疗、控制也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皮肤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与患者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
7
作者 余德旺 靳红领 +1 位作者 王炎 董嘉兴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7期3135-3139,共5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与患者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在南阳南石医院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的96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发生irAEs和未发生irAEs患者的客...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与患者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在南阳南石医院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的96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发生irAEs和未发生irAEs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应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FS和OS相关的预后因素。将发生irAEs的患者分为多重irAEs组和单一irAEs组,分析两组对ICI应答及PFS和OS。结果31例患者出现irAEs,irAEs患者ORR、DCR、PFS、OS优于非irAEs患者(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ECOG评分(0~1分)、发生irAEs是PFS、OS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多重irAEs患者应答率高于单一irAEs患者(P<0.05)。结论irAEs的发生与接受ICI治疗的NSCLC患者的临床获益相关;尤其是多重irAEs,是NSCLC患者ICI治疗效率更高、预后更好的潜在性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客观疗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及处理
8
作者 王晓慧 张家铭 +5 位作者 刘艺 袁媛 夏寒 尹兴华 王书畅 张耀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0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对39例接受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对39例接受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患者中接受信迪利单抗、替雷利珠单抗及派安普利单抗等PD-1抑制剂治疗37例,接受PD-L1抑制剂(度伐利尤单抗、恩沃利单抗)治疗2例。39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先出现一过性甲状腺毒症后很快转变为甲状腺功能减退者25例,直接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者14例;从初次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到出现甲状腺毒症的中位时间46 d,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中位时间91d;甲状腺毒症期甲功TSH降低,FT3、FT4升高,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甲状腺功能减退期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畏寒及颜面水肿等;明确诊断为2级免疫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1例、3级免疫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8例。39例患者均予(1.87±0.77)μg/(kg·d)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治疗后病情均较稳定。随访时间60.14(37.43,101.93)周,39例患者中原发肿瘤疾病稳定30例、进展9例。结论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时间较早,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及时给予左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经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可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免疫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郑欣晔 张韶君 任跃忠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97-100,共4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中,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irAEs)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糖尿病(ICI-DM)是一种较为罕见的irAEs。ICI-DM主要见于单独使用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抑制剂的肿瘤患者,常...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中,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irAEs)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糖尿病(ICI-DM)是一种较为罕见的irAEs。ICI-DM主要见于单独使用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抑制剂的肿瘤患者,常呈暴发性起病,多数患者的首发症状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部分患者血清1型糖尿病相关抗体阳性。ICI-DM的发病可能与胰腺B细胞上PD-1配体异常表达、ICIs打破胰腺周围免疫平衡、体液免疫及胰腺的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28例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及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余敏 李歆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10期1134-1140,共7页
目的 对卡瑞利珠单抗在肿瘤患者免疫治疗中安全性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分析其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 目的 对卡瑞利珠单抗在肿瘤患者免疫治疗中安全性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分析其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使用卡瑞利珠单抗的肿瘤患者住院病例,统计并分析患者基本信息、用药信息及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评价其临床用药安全性,并探讨irAEs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收集528例使用卡瑞利珠单抗的患者,其中184例(34.85%)患者发生218例次irAEs,累及系统-器官10种,发生率最高的分别是内分泌系统132例次(60.55%),皮肤和皮下组织50例次(22.94%)。大部分irAEs为G1~G2级,其中G1级117例次(53.67%),G2级86例次(39.45%),G3级12例次(5.50%),经对症治疗后可以好转,未出现致死性不良事件,其他级别3例次(1.37%)。基础疾病乙肝、肿瘤类型、治疗方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周期是卡瑞利珠单抗发生irAEs的单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多危险因素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仅有治疗方案与ICIs治疗周期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卡瑞利珠单抗致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reactive cutaneous capillary endothelial proliferation,RCCEP)的影响因素中联合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在肿瘤中使用广泛,irAEs发生较多,但程度较轻,且在不同肿瘤中发生率不同,及时发现、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瑞利珠单抗 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免疫 不良反应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瑞普利单抗治疗相关性皮肤不良反应的护理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艳利 宁亮 宋宝美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6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特瑞普利单抗治疗相关性皮肤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10月32例接受特瑞普利单抗+紫杉醇联合顺铂(TP)化疗方案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治疗期间患者皮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 AES)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特瑞普利单抗治疗相关性皮肤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10月32例接受特瑞普利单抗+紫杉醇联合顺铂(TP)化疗方案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治疗期间患者皮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 AES)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效果,总结护理要点。结果32例患者中,G1级、G2级、G3级皮疹分别发生8(25.00%)、例4(12.50%)例和1(3.12%)例;皮肤瘙痒16(50.00%)例,均予对症护理后不良症状缓解。结论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后皮肤ir AES发生率较高,围绕ir AES开展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可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PD-1单抗 特瑞普利单抗 免疫治疗 皮肤相关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世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立 汪余嘉 +4 位作者 张玲玲 陈家鑫 林敏华 林小惠 聂雪坤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9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简称“本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收集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本院ICIs治疗的患者,对其不良反应监护及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 回顾性分析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简称“本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收集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本院ICIs治疗的患者,对其不良反应监护及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80例使用ICIs的患者中,发生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损害7例(8.75%)、免疫相关性肺炎4例(5.00%)、免疫相关性皮肤损害3例(3.75%);仅67.50%病例有定期评估甲状腺功能,47.50%病例定期评估肾上腺皮质功能,50.00%病例定期评估心脏功能,不良反应监护存在不完善或未监护情况。结论 本研究中需临床干预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既往研究一致,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处置基本合理;临床药师通过加强对医院ICIs相关不良反应的监护及分析,可促进临床规范使用IC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PD-1单抗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肿瘤 甲状腺功能减退 肺炎 皮肤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治疗相关肝毒性的诊断与管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华雨薇 赵林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798-806,共9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开启了肿瘤治疗的新时代,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加,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亦不断被报道并逐渐引发关注。肝毒性是其中较常发生且具有一定致死性的严重不良反应,及早识别、诊断并对其进行恰当管理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外临床...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开启了肿瘤治疗的新时代,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加,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亦不断被报道并逐渐引发关注。肝毒性是其中较常发生且具有一定致死性的严重不良反应,及早识别、诊断并对其进行恰当管理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外临床指南均对免疫治疗相关肝毒性的管理发布了指导性建议,但在肝毒性分级、激素使用剂量、激素治疗无效的后线治疗以及免疫治疗再挑战方面,仍存有较多争议和商榷空间。此外,早期识别肝毒性的发生、发现兼具灵敏度和特异度的预测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相关肝毒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程序性死亡[蛋白]-1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致皮肤毒性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唐淑慧 侯黎莉 王汇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35-37,共3页
目的调查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致皮肤毒性情况,为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首次免疫治疗后的第1~21天持续追踪其皮疹和瘙痒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首个免疫治疗周期后患者皮疹发生率31.82%... 目的调查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致皮肤毒性情况,为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首次免疫治疗后的第1~21天持续追踪其皮疹和瘙痒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首个免疫治疗周期后患者皮疹发生率31.82%,瘙痒症发生率为18.18%,皮疹、瘙痒以1~2级为主。不同性别、过敏史、TNM分期、化疗史的免疫治疗患者皮疹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过敏史、TNM分期、化疗史的免疫治疗患者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初次免疫治疗后,皮肤毒性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不高,但仍需积极干预,尤其重视女性、有过敏史、化疗史及肿瘤晚期患者,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皮肤毒性 瘙痒 皮疹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肾脏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范倩倩 张波 +3 位作者 赵彬 李秋月 刘芳 马杰 《中国药物警戒》 2019年第10期632-638,640,共8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发展推动了肿瘤治疗领域的革命性变化,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新问题。其中,ICIs相关肾脏损伤近年来在国外已有报道,尽管不常见,但可能对患者的药物治疗、生存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发展推动了肿瘤治疗领域的革命性变化,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新问题。其中,ICIs相关肾脏损伤近年来在国外已有报道,尽管不常见,但可能对患者的药物治疗、生存质量、甚至生命造成威胁,而在国内该类不良反应尚罕有报道。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现有文献报道,对ICIs相关肾脏损伤的特点、监测与治疗进行梳理,旨在为该类药物相关用药决策制定和不良反应管理提供依据。目前的临床证据提示,ICIs相关肾脏损伤以急性肾损伤最为常见,尚有肾病综合征以及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等报道,治疗方案以糖皮质激素为主。ICIs治疗期间密切监测肾功能以及对肾脏损伤的早期发现和干预对结局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肾脏毒性 急性肾损伤 肿瘤肾脏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度尼利单抗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1例分析
16
作者 刘楠楠 席雅琳 陈喆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目的分析卡度尼利单抗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治疗等内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例卡度尼利单抗致3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患者使用卡度尼利单抗后出现的乏力、... 目的分析卡度尼利单抗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治疗等内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例卡度尼利单抗致3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患者使用卡度尼利单抗后出现的乏力、恶心、低血钠等症状很可能为免疫相关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停用卡度尼利单抗,并加用口服激素治疗后,不适症状消失,且依从性良好。结论卡度尼利单抗治疗过程中需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出现乏力、恶心、低钠血症等情况,应警惕药物相关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可能性,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度尼利单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垂体炎 临床药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博利珠单抗致剥脱性皮炎1例的临床诊治并同期应用帕博利珠单抗44例皮肤毒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佳圆 潘半舟 +3 位作者 纪红 梅静峰 范朝晖 周云 《临床荟萃》 CAS 2022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随着免疫治疗在临床的推广及使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伴随发生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控制免疫相关皮肤不良反应可有效改善治疗耐受性,提高疗效。方法本文报道了近期1例严重免疫相关不良皮肤毒性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同时对同期本院应... 目的随着免疫治疗在临床的推广及使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伴随发生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控制免疫相关皮肤不良反应可有效改善治疗耐受性,提高疗效。方法本文报道了近期1例严重免疫相关不良皮肤毒性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同时对同期本院应用帕博利珠单抗的44例患者进行皮肤毒性分析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44例应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患者中仅少数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予激素对症治疗效果良好,不影响帕博利珠单抗的继续使用。1例严重剥脱性皮炎,积极治疗后好转,停用免疫治疗。结论免疫相关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合理干预为临床诊治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皮肤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利珠和贝伐珠单抗诱发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及牙龈出血1例
18
作者 李佳琪 李鑫磊 周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21-1124,共4页
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oral lichenoid drug reactions,OLDR)是指过敏体质者使用特定药物后引起口腔黏膜苔藓样表现的疾病。诱发OLDR的药物种类繁多,由免疫治疗诱发的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临床上报道较少。本文报道了1例由阿替利珠和贝伐珠... 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oral lichenoid drug reactions,OLDR)是指过敏体质者使用特定药物后引起口腔黏膜苔藓样表现的疾病。诱发OLDR的药物种类繁多,由免疫治疗诱发的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临床上报道较少。本文报道了1例由阿替利珠和贝伐珠单抗联合抗癌治疗诱发的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及牙龈出血,探讨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以期为临床上此类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苔藓样药物反应 阿替利珠单抗 贝伐珠单抗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抗PD-1/PD-L1治疗继发瘙痒管理的循证实践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蕾 胡雁 +2 位作者 陈怡雯 倪丽萍 陈瑜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肿瘤患者抗PD-1/PD-L1治疗继发瘙痒管理的实践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应用JBI证据总结数据库中的抗PD-1/PD-L1治疗继发瘙痒管理最佳证据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内科开展循证实践,制订审查标准,规范护士对患... 目的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肿瘤患者抗PD-1/PD-L1治疗继发瘙痒管理的实践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应用JBI证据总结数据库中的抗PD-1/PD-L1治疗继发瘙痒管理最佳证据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内科开展循证实践,制订审查标准,规范护士对患者瘙痒症状管理行为,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抗PD-1/PD-L1治疗患者的瘙痒等级、皮肤药物治疗率以及护士证据执行的依从情况等。结果最佳证据应用前后,肿瘤患者瘙痒G1~G2/G3级发生率由73.3%、26.7%降至46.7%、6.7%;皮肤用药治疗率由26.7%下降至16.7%;护士证据执行的依从率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护士通过应用最佳实践证据,规范了抗PD-1/PD-L1治疗继发瘙痒管理行为,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改善了肿瘤患者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抗PD-1/PD-L1治疗 免疫相关皮肤不良反应 瘙痒症 循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