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管理方案构建与初步应用
1
作者 张晓菊 张婷婷 +1 位作者 陈凤珍 陆箴琦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9-505,共7页
目的:构建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管理方案并初步应用,为相关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2月—5月,结合文献研究和半结构式访谈、专家小组会议构建管理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23年11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免... 目的:构建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管理方案并初步应用,为相关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2月—5月,结合文献研究和半结构式访谈、专家小组会议构建管理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23年11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免疫治疗的29例肺癌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3年12月住院的29例患者设为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肺癌免疫治疗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管理方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肺癌免疫治疗相关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自我护理能力、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结果:构建的管理方案包括预防管理方案和治疗管理方案。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肺癌免疫治疗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1.0%和4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免疫治疗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管理方案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可行性,初步应用证实了该方案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有效性,为医护人员开展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皮肤不良反应 症状管理 方案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患者免疫相关皮肤不良反应预防及管理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婷婷 彭娜娜 +2 位作者 张晓菊 陆箴琦 陈凤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53-1058,共6页
目的:系统检索、评价并提取总结国内外关于癌症患者免疫相关皮肤不良反应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方法:依据“6S”金字塔模型,自上而下系统检索相关网站和数据库中关于癌症患者免疫相关皮肤不良反应预防及管理的文献,检索时限为2013年1月... 目的:系统检索、评价并提取总结国内外关于癌症患者免疫相关皮肤不良反应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方法:依据“6S”金字塔模型,自上而下系统检索相关网站和数据库中关于癌症患者免疫相关皮肤不良反应预防及管理的文献,检索时限为201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提取证据并整合。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指南7篇、临床决策1篇、专家共识6篇、系统评价2篇,从多学科团队、基线评估、皮肤日常管理、早期诊断、症状处理、随访监测、健康教育7个方面形成了28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癌症患者免疫相关皮肤不良反应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可以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皮肤不良反应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但对患者开展临床实践时仍需要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和患者个体需求选择适宜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皮肤不良反应 症状管理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雷利珠单抗致皮肤不良反应
3
作者 石艾秀 曹双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1-363,共3页
报告1例替雷利珠单抗(PD-1抑制剂)靶向治疗后引起皮肤不良反应。患者男,63岁。使用PD-1抑制剂后躯干和四肢出现红斑、斑丘疹及斑块半年,加重1个月。皮肤科检查:双下肢见泛发性暗紫红色斑块和斑片,表面呈蛎壳样外观,Auspitiz征(+);躯干... 报告1例替雷利珠单抗(PD-1抑制剂)靶向治疗后引起皮肤不良反应。患者男,63岁。使用PD-1抑制剂后躯干和四肢出现红斑、斑丘疹及斑块半年,加重1个月。皮肤科检查:双下肢见泛发性暗紫红色斑块和斑片,表面呈蛎壳样外观,Auspitiz征(+);躯干部及双上肢散在分布红斑、丘疹及斑丘疹,部分中央溃疡及结痂;双侧手背见数片紫红斑块,表面见白色网状纹;右手掌心、左手大鱼际见胼胝样黄色斑块,呈衣领样外观。诊断:替雷利珠单抗致皮肤不良反应。治疗:PD-1继续治疗,对症处理后皮损明显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雷利珠单抗 皮肤不良反应 银屑病样皮损 扁平苔藓样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8例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万苗坚 赖唯 +2 位作者 谢淑霞 苏向阳 陆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4-95,共2页
对108例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进行临床分析,并对部分患者做了可疑致病化妆品斑贴试验。结果表明,中轻年女性患者居多;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皮炎(96.3%);大部分是由一般化妆品引起,其次为祛斑增白类化妆品。14例做了可疑化妆品斑贴试验,有... 对108例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进行临床分析,并对部分患者做了可疑致病化妆品斑贴试验。结果表明,中轻年女性患者居多;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皮炎(96.3%);大部分是由一般化妆品引起,其次为祛斑增白类化妆品。14例做了可疑化妆品斑贴试验,有6例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皮肤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参口服液对醋酸泼尼松皮肤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
5
作者 苏华 张益嘉 +2 位作者 苏汉清 赵华 吴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5期1092-1094,共3页
目的:观察双参口服液对长期应用醋酸泼尼松引起的大鼠皮肤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32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S)、醋酸泼尼松组(GC)、双参口服液高剂量组(GC+SSH)、双参口服液低剂量组(GC+SSL)。根据体重给药,88天后处... 目的:观察双参口服液对长期应用醋酸泼尼松引起的大鼠皮肤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32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S)、醋酸泼尼松组(GC)、双参口服液高剂量组(GC+SSH)、双参口服液低剂量组(GC+SSL)。根据体重给药,88天后处死大鼠,取背部正中皮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生长表皮厚度和弹力纤维面积百分比;另取一定质量背部去毛皮肤测定单位皮肤中羟脯氨酸含量。结果:长期应用醋酸泼尼松大鼠生长表皮显著变薄,弹力纤维减少、断裂,羟脯氨酸含量减少等皮肤不良反应现象(P<0.01或P<0.05)。双参口服液用药组大鼠生长表皮增厚,弹力纤维面积百分比增大,羟脯氨酸含量增加,皮肤不良反应明显减轻(P<0.01或P<0.05)。结论:双参口服液在所用剂量下对长期应用醋酸泼尼松致大鼠皮肤不良反应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并呈一定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泼尼松 皮肤不良反应 人参 丹参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不良反应诊治建议 被引量:44
6
作者 斯晓燕 何春霞 +7 位作者 张丽 刘小伟 李玥 王汉萍 郭潇潇 周佳鑫 段炼 张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39-644,共6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会引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其中皮肤不良反应是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皮肤不良反应最常表现为斑丘疹和瘙痒。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会引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其中皮肤不良反应是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皮肤不良反应最常表现为斑丘疹和瘙痒。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本文综合各个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管理指南、皮肤不良反应个案报道及综述,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了免疫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诊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皮肤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辨证治疗抗肿瘤药物致手足皮肤不良反应 被引量:10
7
作者 崔永佳 翁洁琼 卢雯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487-2491,共5页
抗肿瘤药物易使患者出现手足皮肤不良反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化疗剂量或疗程,进而影响治疗效果。目前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西医主要采取大剂量维生素B6,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糖皮质激素、尿素乳膏等,疗效不佳。通过查阅古籍及文... 抗肿瘤药物易使患者出现手足皮肤不良反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化疗剂量或疗程,进而影响治疗效果。目前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西医主要采取大剂量维生素B6,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糖皮质激素、尿素乳膏等,疗效不佳。通过查阅古籍及文献,手足皮肤不良反应属于"浸淫疮"、"指疔"、"鹅掌风""、瘑疮"范畴,并整理相关外治常用药,我们认为应根据皮损的不同临床表现辨证治疗。最终,将手足皮肤不良反应辨为气滞血瘀证、湿热热毒证、血虚风燥证、瘀毒阻滞证,在此基础上,分为"干性""、湿性",应用于临床治疗,初步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手足皮肤不良反应 外治 辨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拉菲尼所致皮肤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夏静娴 胡东艳 王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1-555,561,共6页
索拉菲尼是一种治疗晚期肝癌和肾癌等恶性肿瘤的口服小分子多激酶抑制剂,皮肤不良反应是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时可限制其应用,削弱药物的长期获益,因此正确认识并处理索拉菲尼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将对索拉菲... 索拉菲尼是一种治疗晚期肝癌和肾癌等恶性肿瘤的口服小分子多激酶抑制剂,皮肤不良反应是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时可限制其应用,削弱药物的长期获益,因此正确认识并处理索拉菲尼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将对索拉菲尼导致的皮肤不良反应的机制、临床表现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等方面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拉菲尼 皮肤不良反应 手足皮肤反应(HF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皮肤不良反应及其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厚荣 邹振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7-189,共3页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改变了肿瘤治疗的格局,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s)。其中,皮肤不良反应是ICIs所致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斑丘疹、瘙痒和白癜风等。该文对癌症患者应用...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改变了肿瘤治疗的格局,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s)。其中,皮肤不良反应是ICIs所致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斑丘疹、瘙痒和白癜风等。该文对癌症患者应用ICIs致皮肤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ICIs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皮肤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族抗癫药物导致皮肤不良反应与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霍记平 田晶辰 +3 位作者 赵志刚 梅升辉 李新刚 余克富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6-211,共6页
以卡马西平为代表的芳香族抗癫药物作为治疗癫的一线药物,其导致的不良反应极大限制其临床应用,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如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尽管发生率低,但却往往致命。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的多态性与... 以卡马西平为代表的芳香族抗癫药物作为治疗癫的一线药物,其导致的不良反应极大限制其临床应用,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如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尽管发生率低,但却往往致命。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的多态性与芳香族抗癫药物导致的皮肤不良反应具有相关性,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该文通过对近年来芳香族抗癫药物导致的皮肤不良反应与HLA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中国汉族人群的HLA易感基因提供理论基础,为实现抗癫药物使用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癫药物 芳香族 不良反应 皮肤 人类白细胞抗原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与皮肤型药物不良反应相关性遗传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阳 于爱平 于鲁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25-1528,共4页
皮肤型药物不良反应(c ADRs)是临床用药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与c ADRs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现对芳香类抗癫痫药物、别嘌呤醇、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所致皮肤不良反应与HLA基因的相关性遗传药理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 皮肤型药物不良反应(c ADRs)是临床用药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与c ADRs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现对芳香类抗癫痫药物、别嘌呤醇、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所致皮肤不良反应与HLA基因的相关性遗传药理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c ADR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皮肤不良反应 人类白细胞抗原 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遗传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所致皮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翔宇 赵旭 +2 位作者 朱学明 康朔麟 付烊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3-326,共4页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广泛应用,皮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成为临床常见不良反应。现代医学以糖皮质激素作为治疗该不良反应的主要手段,但存在明显不良反应等问题。中医将药物所致皮肤不良反应归属“药毒疹”“药疹”范畴,ICI...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广泛应用,皮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成为临床常见不良反应。现代医学以糖皮质激素作为治疗该不良反应的主要手段,但存在明显不良反应等问题。中医将药物所致皮肤不良反应归属“药毒疹”“药疹”范畴,ICIs所致irAEs亦归入此类。根据中医辨证原则,中医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缩短ICIs所致irAEs患者病程,并缩短糖皮质激素疗程并减少不良反应。该文就ICIs所致皮肤irAEs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综述及验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皮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2015年化妆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吕静 江阳 +5 位作者 李德如 张洁 邓抒琴 刁庆春 陈征 刘娟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32-635,共4页
目的:探讨化妆品引起皮肤各种不良反应的特征及远期影响。方法:对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2008—2015年诊断为化妆品皮肤病的828例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并对部分患者进行可疑化妆品原物斑贴和标准变应原斑贴试验,接诊后至少随访观察... 目的:探讨化妆品引起皮肤各种不良反应的特征及远期影响。方法:对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2008—2015年诊断为化妆品皮肤病的828例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并对部分患者进行可疑化妆品原物斑贴和标准变应原斑贴试验,接诊后至少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828例患者中以中、青年女性居多,占87.2%。临床表现主要为化妆品接触性皮炎(91.2%),化妆品痤疮(2.4%),化妆品色素异常(1.7%),化妆品毛发损害(0.8%),化妆品甲损害(0.5%)。大部分由保湿类和精华类引起,分别占18.8%和15.2%。420例患者做了可疑化妆品原物斑贴试验,阳性者205例,占总人数48.8%。上述患者还进行了标准变应原斑贴试验,过敏原阳性比率前5位依次为硫酸镍占21.2%,白降汞占14.3%,硫柳汞占12.8%,对苯二胺占10.7%,芳香混合物占7.6%。对420例患者进行了随访,247例(58.8%)经治疗后很快痊愈,仍有26.8%的患者症状难以痊愈或复发。结论:(1)化妆品皮肤病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最常见类型为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标准过敏原斑贴试验阳性者依次为硫酸镍、白降汞、硫柳汞、对苯二胺及芳香混合物等。(2)选择化妆品需谨慎,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临床医生对化妆品皮肤病应及时处理,减少远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皮肤不良反应 斑贴试验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化妆品不良皮肤反应的临床诊断和皮肤试验若干问题的看法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学民 乐嘉豫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42-347,共6页
对化妆品不良皮肤反应的临床诊断和皮肤试验若干问题的看法王学民①乐嘉豫①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skinadversere-actionduetocosmetics)在临床上已成为一类较常见的疾病,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广大皮肤... 对化妆品不良皮肤反应的临床诊断和皮肤试验若干问题的看法王学民①乐嘉豫①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skinadversere-actionduetocosmetics)在临床上已成为一类较常见的疾病,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广大皮肤科医生、化妆品科学工作者、生产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皮肤不良反应 接触性皮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致相关皮肤瘙痒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艳梅 刘青 +3 位作者 邓博 崔慧娟 段桦 邱钰芹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8-33,共6页
目的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EGFRIs)——厄洛替尼干预小鼠,与P物质(substance P,SP)致瘙痒小鼠进行对比性研究,探索瘙痒的发生机制。方法两组小鼠分别予厄洛替尼和SP致痒,观察小鼠的... 目的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EGFRIs)——厄洛替尼干预小鼠,与P物质(substance P,SP)致瘙痒小鼠进行对比性研究,探索瘙痒的发生机制。方法两组小鼠分别予厄洛替尼和SP致痒,观察小鼠的行为学表现和皮肤表观状态;取小鼠皮肤,比较二者的皮肤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皮肤中NK-1R的表达;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31、IL-33、组胺、白三烯B4、SP的浓度,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NO)的浓度。结果厄洛替尼致痒表现在给药2~5 d一过性瘙痒,而SP致痒表现在给药后1 h瘙痒明显,逐渐缓解,二者的搔抓表现一致;两种致痒各组间IL-31、IL-33、组胺、白三烯、SP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部分神经递质的表达趋势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厄洛替尼致痒小鼠和SP致痒小鼠皮肤NK-1R免疫组化呈阳性,分布情况一致。结论厄洛替尼所致皮肤瘙痒可能与SP/NK-1R的结合有关,通过下游的信号因子致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皮肤不良反应 P物质 NK-1R 阿瑞匹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诱发的自身免疫性及肿瘤性皮肤病
16
作者 田晓寅 左亚刚 +1 位作者 刘跃华 孙秋宁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4期466-470,共5页
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受累最为常见。随着新药的不断上市和临床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几乎所有种类的药物都被发现可以诱发皮肤不良反应。除皮肤外,药物也会同时影响其他器官,
关键词 皮肤不良反应 药物诱发 自身免疫性疾病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放射治疗相关的皮肤病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宏俊 赵琰 张建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44-645,共2页
放射性皮炎是放射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之一,也有其他相关皮肤病的文献报道。该文就与放射治疗相关的皮肤病作一介绍。
关键词 放射治疗 不良反应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抗PD-1/PD-L1治疗继发瘙痒管理的循证实践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蕾 胡雁 +2 位作者 陈怡雯 倪丽萍 陈瑜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肿瘤患者抗PD-1/PD-L1治疗继发瘙痒管理的实践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应用JBI证据总结数据库中的抗PD-1/PD-L1治疗继发瘙痒管理最佳证据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内科开展循证实践,制订审查标准,规范护士对患... 目的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肿瘤患者抗PD-1/PD-L1治疗继发瘙痒管理的实践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应用JBI证据总结数据库中的抗PD-1/PD-L1治疗继发瘙痒管理最佳证据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内科开展循证实践,制订审查标准,规范护士对患者瘙痒症状管理行为,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抗PD-1/PD-L1治疗患者的瘙痒等级、皮肤药物治疗率以及护士证据执行的依从情况等。结果最佳证据应用前后,肿瘤患者瘙痒G1~G2/G3级发生率由73.3%、26.7%降至46.7%、6.7%;皮肤用药治疗率由26.7%下降至16.7%;护士证据执行的依从率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护士通过应用最佳实践证据,规范了抗PD-1/PD-L1治疗继发瘙痒管理行为,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改善了肿瘤患者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抗PD-1/PD-L1治疗 免疫相关皮肤不良反应 瘙痒症 循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