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关节镜实施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后患者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覃刚 韦阁 +1 位作者 赵顺吕 林龙宝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5期81-84,共4页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ACL)断裂患者经关节镜实施韧带重建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腓肠外侧皮神经术后的损伤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治疗的146例ACL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经关节镜实施韧带重建术治疗,术后12个...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ACL)断裂患者经关节镜实施韧带重建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腓肠外侧皮神经术后的损伤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治疗的146例ACL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经关节镜实施韧带重建术治疗,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并予1000-KT检测,在屈膝30°及133 N的压力下对双膝的前后位移差进行测量,予膝关节的轴移试验及IKDC健、患侧的膝关节检查。结果术后12个月Lysholm、IKDC评分与术前比较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8例患者腓肠外侧皮神经出现术后损伤,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结论 ACL断裂患者经关节镜实施韧带重建术治疗,效果显著,但术后患者腓肠外侧皮神经可出现损伤,需依据患者个体化标准制订可行方案,给予有效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神经损伤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重建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汤志宏 刘欣伟 +1 位作者 胡闯 孙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92-1493,共2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前交韧带重建术后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的并发症,为预防和治疗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病例,观察术后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73例中有14例患者...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前交韧带重建术后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的并发症,为预防和治疗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病例,观察术后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73例中有14例患者出现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治疗后症状恢复良好。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可出现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应注意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关节镜 并发症 皮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皮神经损伤后屈肘肌力与针极肌电图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高东 卓佩佩 +3 位作者 田东 冉聃 夏晴 夏文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37-143,共7页
目的研究肌皮神经损伤者的屈肘肌力变化及其与针极肌电图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单侧臂丛神经损伤(累及肌皮神经)致屈肘肌力降低案例30例,根据Lovett肌力分级标准进行徒手肌力评定,并将30例受试者分为A组(伤侧徒手肌力1级和2级,16例)和B... 目的研究肌皮神经损伤者的屈肘肌力变化及其与针极肌电图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单侧臂丛神经损伤(累及肌皮神经)致屈肘肌力降低案例30例,根据Lovett肌力分级标准进行徒手肌力评定,并将30例受试者分为A组(伤侧徒手肌力1级和2级,16例)和B组(伤侧徒手肌力3级和4级,14例)。对所有受试者的伤侧和健侧肱二头肌行针极肌电图检测。记录肱二头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的潜伏期和波幅。受试者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记录募集反应类型以及募集电位的平均转折数和平均波幅,并采用microFET 2便携式肌力测试仪检测屈肘定量肌力。计算残存屈肘肌力百分比(伤侧与健侧定量肌力的比值)。比较各针极肌电图指标、定量肌力、残存屈肘肌力百分比在两组之间和组内伤侧与健侧之间的差异。分别分析屈肘徒手肌力分级、定量肌力与针极肌电图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肌皮神经损伤后B组的伤侧残存屈肘肌力百分比为23.43%,A组的伤侧残存屈肘肌力百分比为4.13%。伤侧徒手肌力分级与募集反应类型相关,相关系数为0.886(P<0.05)。伤侧定量肌力与CMAP潜伏期、波幅以及募集电位的平均转折数和平均波幅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8、0.588、0.465、0.426(P<0.05)。结论残存屈肘肌力百分比可作为肌力分级的依据,针极肌电图指标的综合分析可用于推断屈肘定量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肌力 针极肌电图 最大随意收缩 募集电位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皮神经损伤 肱二头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失肌皮神经与屈肘重建后供受体肌内亚型乙酰胆碱受体的表达
4
作者 易晓东 杨胜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0-185,共6页
目的探索失肌皮神经与胸大肌部分移位重建屈肘后供受体肌内成熟型与胚胎型乙酰胆碱受体(ε-ACh R和γ-ACh R)的表达变化,旨在为其术后肌萎缩的防治提供新视角。方法将7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A组(正常组);B1、B2组(肌皮神经切断2、4周组)... 目的探索失肌皮神经与胸大肌部分移位重建屈肘后供受体肌内成熟型与胚胎型乙酰胆碱受体(ε-ACh R和γ-ACh R)的表达变化,旨在为其术后肌萎缩的防治提供新视角。方法将7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A组(正常组);B1、B2组(肌皮神经切断2、4周组);C1、C2组(假移植术2、4周组);D1、D2组(胸大肌部分移位缝合至肱二头肌腱重建屈肘功能术2、4周组),共7组,每组10只。称量肌重,HE染色后测量肌纤维横切面积,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ε-ACh R和γ-ACh R的m RNA与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大鼠跛行,觅食受限,肱二头肌(受体肌)湿重逐渐减轻,肌纤维横切面积减小,ε-ACh R m RNA和蛋白表达下调,γ-ACh R出现重新表达并逐渐上调;C组中上述改变进行性加重,D组的上述改变逐渐恢复,且胸大肌(供体肌)内ε和γ-ACh R仅一过性异常表达。结论大鼠失肌皮神经损伤后,行胸大肌部分移位重建屈肘功能术,能上调受体肌内ε-ACh R表达和下调γ-ACh R的表达而改善屈肘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神经损伤 屈肘重建 成熟型乙酰胆碱受体(ε-AChR) 胚胎型乙酰胆碱受体(γ-ACh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