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大脑初级运动皮层区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黄雪莹 詹茸婷 +7 位作者 孙胜玉 和鸿 赵建国 马辉 张涛 王晓东 郭玉林 夏鹤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207-3209,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大脑初级运动皮层区附近肿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应用3.0T磁共振,术前对30例近中央前回区的肿瘤患者术前行DTI检查,观察并分析肿瘤与运动功能区及皮质脊髓束的关系。结果:DTT图像显示了皮...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大脑初级运动皮层区附近肿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应用3.0T磁共振,术前对30例近中央前回区的肿瘤患者术前行DTI检查,观察并分析肿瘤与运动功能区及皮质脊髓束的关系。结果:DTT图像显示了皮质脊髓束的受累情况,表现为单纯受压、移位者20例,发生浸润、破坏者10例。结论:DTT能够显示白质纤维束的分布、走行及与病变的关系,对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术中对白质纤维束的保护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皮质脊髓束 初级运动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运动区域协调性功能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顶 王亚 +3 位作者 汪艳芳 陈焱君 李金明 黄文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1-395,共5页
目的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脑神经解剖学与脑区功能学的关联性,进一步挖掘缺血性卒中发生的神经机制。方法采集15例健康对照组和19例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利用计算神经影像学计算个性化颅脑内部半球功能连接指标,采集治疗... 目的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脑神经解剖学与脑区功能学的关联性,进一步挖掘缺血性卒中发生的神经机制。方法采集15例健康对照组和19例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利用计算神经影像学计算个性化颅脑内部半球功能连接指标,采集治疗前后临床康复评分作统计相关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卒中患者大脑半球功能连接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77,P<0.001);(2)病灶异常集中于补充运动区(P=0.02)和中央前回(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药物治疗前后患者组中央前回中的功能连接值与康复评分量表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9,P=0.03)。结论皮质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运动区域的半球间功能连接减少,可作为临床诊断和康复评估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断层影像 功能连接 皮层运动区 康复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通过“脑-心”轴抑制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改善心肌梗死小鼠心功能 被引量:1
3
作者 薄文艳 蔡梦昕 田振军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40,共11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改善心肌梗死小鼠心功能的中枢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心肌梗死组(MI)、心肌梗死运动组(ME),每组12只;光遗传激活组(ChR2)、光遗传抑制组(eNpHR3.0),每组6只;心肌梗死对照组(MI+Dio)、心肌梗...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改善心肌梗死小鼠心功能的中枢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心肌梗死组(MI)、心肌梗死运动组(ME),每组12只;光遗传激活组(ChR2)、光遗传抑制组(eNpHR3.0),每组6只;心肌梗死对照组(MI+Dio)、心肌梗死+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M1)区神经元消融组(MI+taCasp3),每组6只。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术后1周对ME组进行6周有氧运动干预。心脏注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逆行跨多突触标记,以解析中枢与心脏的神经通路。通过光遗传激活或抑制初级运动皮层M1区谷氨酸(Glutamate,Glu)能神经元,以及神经元消融技术沉默初级运动皮层M1区Glu能神经元,探究初级运动皮层M1区Glu能神经元对心脏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采用Masson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心脏结构病理变化,心电图检测心率变异性,心动超声评定心功能,试剂盒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含量。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心脏的交感神经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神经生长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NGF)、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的表达,以及M1区神经元裂解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c-Caspase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蛋白表达。采用尼氏染色和微管关联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2,MAP-2)免疫荧光染色评估神经元损伤。利用电镜观察初级运动皮层M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左心室注射PRV 5.5天后在正常小鼠初级运动皮层M1区第五层(L5)观察到大量被标记的神经元。光遗传激活或抑制初级运动皮层M1区Glu能神经元,显著升高或降低心率变异性指标低频和高频功率比值(LF/HF)。与MI+Dio组比较,MI+taCsap3组血清NE含量、LF/HF功率比值以及心肌梗死边缘区TH、GAP43和NGF表达显著降低。与Sham组比较,MI组初级运动皮层M1区神经元MAP-2表达降低,Nissl小体密度降低,线粒体出现肿胀、分裂,嵴溶解等超微结构病理改变,c-Caspase3表达显著增加,TNF-α和IL-6表达增加,而有氧运动干预显著逆转该变化。与Sham组比较,MI组LF/HF功率比值显著升高,心肌NGF和TH分布面积、密度以及心肌胶原纤维显著增加,心功能降低,有氧运动干预显著逆转该变化。结论:由于支配心脏活动的神经元链与大脑初级运动皮层M1区Glu能神经元存在投射,抑制大脑初级运动皮层M1区Glu能神经元活动,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和心脏恶性重构。有氧运动可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后大脑初级运动皮层M1区神经元损伤,抑制心交感神经恶性重构,改善心功能。提示,聚焦大脑初级运动皮层M1区神经调控与心脏保护,可能为未来研究无创治疗或预防心肌缺血损伤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脑-心”轴 心肌梗死 初级运动皮层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除大腦皮層不同区域对动物高級神經活动的影响——综合评述
4
作者 王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62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众所周知,大脑皮层的部分的或全部的切除,乃研究大脑生理的最古老办法之一,自1870年起它即为Fritsch与Hitzig所创用,至今仍是大脑生理研究中最通用的一个方法,因为它无论在理论上或临床实践上均有其重要意义。在理论上。
关键词 临床实践 皮层 上均 皮层运动区 刺激法 切除法 生理研究 极部 侧额 两侧大脑半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意运动与呼吸节奏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森昭雄 早田卓次 +1 位作者 远藤幸一 陈荣华 《中国体育科技》 1985年第24期35-39,共5页
前言长期以来,有关运动与呼吸之间关系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由运动而产生的呼吸气体,呼吸次数或呼吸量的变化其中还包括心脏循环机能等问题。对此,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研究关于呼吸节奏(呼吸期)与运动表现形式的关系。这对于上述的循环机能来... 前言长期以来,有关运动与呼吸之间关系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由运动而产生的呼吸气体,呼吸次数或呼吸量的变化其中还包括心脏循环机能等问题。对此,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研究关于呼吸节奏(呼吸期)与运动表现形式的关系。这对于上述的循环机能来讲,可以说将涉及到运动表现的呼吸性神经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量 随意运动 肌电图 大脑皮层运动区 节奏 运动动作 主要问题 表现形式 循环机能 体操比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局部场电在力竭运动过程中的特征分析及BIC干预实验研究
6
作者 侯莉娟 王梦羽 +2 位作者 张吉敏 刘晓莉 乔德才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5-458,462,共5页
探究力竭运动对大鼠"丘脑腹外侧核(VL)-皮层辅助运动区(SMA)"通路电活动影响,揭示基底神经节信息输出核团在运动疲劳中枢调控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力竭组和干预组,Bedford改良跑台递增负荷运动方案建立... 探究力竭运动对大鼠"丘脑腹外侧核(VL)-皮层辅助运动区(SMA)"通路电活动影响,揭示基底神经节信息输出核团在运动疲劳中枢调控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力竭组和干预组,Bedford改良跑台递增负荷运动方案建立一次性力竭运动模型。采用金属电极采集SMA局部场电,对其波形、功率谱密度、平均总功率及各波段所占百分比进行分析;干预组在VL注射γ-氨基丁酸A型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后记录SMA局部场电变化。结果:1)力竭运动后,大鼠SMA局部场电放电频率降低,能量分布低于对照组,辅助运动区兴奋性降低;2)BIC注射干预VL后,SMA局部场电活动信号振幅变小、频率增高、活性增强,总功率显著增高;δ波比例显著降低,α波与β波比例显著升高。结论:力竭运动导致大鼠SMA神经元电活动减弱,"VL-SMA"通路出现抑制现象,而γ-氨基丁酸A型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干预可以减弱力竭运动引起的基底神经节信息输出通路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竭运动 丘脑腹外侧核 皮层辅助运动 局部场电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皮按摩对改善肢体血流量的初步观察——按摩作用机理探讨
7
作者 蒋冠琳 邓全忠 《体育科学》 1987年第3期53-55,95,共4页
本文系采用现代化手段来观察传统按摩时下肢血流量的变化,探讨按摩机理。结果发现约有72.5%的受试者于停止按摩后即刻,肢体血流量增加了0.8(男)和0.56(女)毫升/分钟/每百毫升组织(P<0.01);按摩前后的心率和下肢皮温无显著变化。该... 本文系采用现代化手段来观察传统按摩时下肢血流量的变化,探讨按摩机理。结果发现约有72.5%的受试者于停止按摩后即刻,肢体血流量增加了0.8(男)和0.56(女)毫升/分钟/每百毫升组织(P<0.01);按摩前后的心率和下肢皮温无显著变化。该结果提示:①血流量的增加乃是按摩刺激腧穴,输通经络调节整体功能的一种反应。②按摩时,位于按摩区下方的大脑皮层运动区也同时受到间接刺激,从而引起肢体血管舒缩反应。③头皮按摩可作为治疗偏瘫、外周血管病的康复手段;对于改善肢体组织营养,促进健康也是个有效的保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量 头皮按摩 受试者 大脑皮层运动区 生理效应 整体功能 肢体 外周血管病 下肢 血管舒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年训练负荷中的生理学特征
8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8-68,共1页
首先,少年期神经系统发育很快,其中一些机能已接近成熟。大脑的重量,12岁时约为1400克,与成人基本相同。早在儿童初期,主要调节肌张力的皮层下中枢神经核的绝对重量已达成人的94~98%,大脑皮层运动区的神经核约为成人的75~85%,到12... 首先,少年期神经系统发育很快,其中一些机能已接近成熟。大脑的重量,12岁时约为1400克,与成人基本相同。早在儿童初期,主要调节肌张力的皮层下中枢神经核的绝对重量已达成人的94~98%,大脑皮层运动区的神经核约为成人的75~85%,到12~13岁时,运动分析器的皮层中枢已完全发育成熟。13~14岁时皮层抑制调节机能达到一定强度,分析综合能力明显提高,能较快地建立各种条件反射。14~16岁时期,反应潜伏期缩短,分化能力提高;女少年分化抑制的发展早于男少年,她们能够掌握复杂的高难动作,在体操、技巧和花样滑冰等项目中表现尤为突出。到16~18岁时,第二信号系统已经相当发达,两个信号系统的相互关系更加完善,分析和综合能力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练负荷 生理学 大脑皮层运动区 两个信号系统 花样滑冰 少年运动 运动分析器 分析综合能力 神经核 反应潜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初中生理卫生“神經系统”一章的实驗問題
9
作者 冯振文 《生物学教学》 1959年第2期6-8,共3页
普通中学初中三年級本学期开始講授生理卫生下冊神經系統一章。这一章共分六节。第一节神經系統的概述第二节脊髓第三节 腦 第四节感觉器官第五节大腦皮层的机能——高級神經活动第六节神經系統的卫生神經系統是人体生理机能最复杂最主... 普通中学初中三年級本学期开始講授生理卫生下冊神經系統一章。这一章共分六节。第一节神經系統的概述第二节脊髓第三节 腦 第四节感觉器官第五节大腦皮层的机能——高級神經活动第六节神經系統的卫生神經系統是人体生理机能最复杂最主要部分,它之所以排在代謝和排泄之后,是在于作一总的概括,使学生深入地了解人体各器官系统之間的相互关系,使学生了解人是怎样适应外界环境,怎样使自己本身和外界生活条件达到高度的平衡。神經系統是学生比較难懂的一章,也是教师比較难教的一章。要解决这个問題可借助于实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卫生 器官系统 人体生理机能 感觉器 腹根 官第 中学初中 皮层运动区 中央管 电流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