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reesurfer自动分割技术评估不同类型颞叶癫痫患者大脑皮层厚度的改变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彦玲 李健 +3 位作者 闫梦楠 李金芹 田博 陈兵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4-890,共7页
目的探讨Freesurfer自动分割技术评估成人颞叶癫痫(TLE)大脑皮层厚度的变化。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9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经临床表现和脑电图共同确诊的84例TLE,包括MRI阴性TLE 32例、左侧海马硬化30例、右侧海马硬化2... 目的探讨Freesurfer自动分割技术评估成人颞叶癫痫(TLE)大脑皮层厚度的变化。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9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经临床表现和脑电图共同确诊的84例TLE,包括MRI阴性TLE 32例、左侧海马硬化30例、右侧海马硬化22例,招募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行轴位T1WI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扫描。使用Freesurfer软件对T1WI图像行大脑皮层分割,比较不同类型TLE患者各皮层厚度的差异。结果MRI阴性TLE组与对照组比较有14个区域皮层厚度均减小,主要集中在双侧额叶和右侧顶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侧海马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有34个区域皮层厚度均减小,主要集中在双侧额叶、颞叶及顶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右侧海马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有27个区域皮层厚度均减小,主要集中在双侧额叶、顶叶及右侧颞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自动分割技术可评价不同类型TLE患者大脑不同皮层区域厚度的变化,有助于临床进一步了解TLE的发展,为完善治疗方法或术前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颞叶 磁共振成像 自动分割 脑部皮层厚度 大脑皮质 成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的运动皮层厚度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靳娇婷 胡芳芳 +8 位作者 张秋丽 张明 陈乔依 李海宁 秦星 康丽 贾蕊 刘潇 党静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4-700,共7页
目的寻找上运动神经元(upper motor neuron,UMN)损害的证据对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至关重要,拟通过精细的运动皮层厚度客观、敏感评价UMN损害并进行早期和精确诊断。方法纳入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 目的寻找上运动神经元(upper motor neuron,UMN)损害的证据对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至关重要,拟通过精细的运动皮层厚度客观、敏感评价UMN损害并进行早期和精确诊断。方法纳入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ALS患者108例,同时招募健康对照90人。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纳入的ALS患者首先进行临床资料登记,然后评估延髓、颈髓、胸髓和腰骶髓4个体区是否存在UMN损害。结果ALS组双侧头面部-延髓区和上肢区的皮质厚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变薄(P<0.05)。ALS组双侧下肢区皮层厚度较对照组未见明显变薄(P>0.05)。整体UMN损害阳性组的双侧头面部-延髓区和上肢区的运动皮质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变薄(P<0.05)。双侧头面部-延髓区的运动皮质厚度在相对应的延髓体区UMN损害阳性组较对照组明显变薄(P<0.05)。双侧上肢区的运动皮质厚度在相对应的上肢体区UMN损害阳性组较对照组明显变薄(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将运动皮层厚度变薄作为ALS患者UMN受累的客观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运动皮层厚度 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聚合物皮层厚度测量的扫描声显微方法
3
作者 潘志云 胡建恺 +2 位作者 张谦琳 徐进 王进 《声学技术》 CSCD 2001年第3期114-116,共3页
微孔发泡是一种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聚合物改性方法。皮层的存在对微孔结构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皮层厚度的测量、工艺控制和理论计算是微孔材料加工中的主要问题。文章介绍了一种测量微孔聚合物皮层厚度的新的有效方法———扫描声显... 微孔发泡是一种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聚合物改性方法。皮层的存在对微孔结构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皮层厚度的测量、工艺控制和理论计算是微孔材料加工中的主要问题。文章介绍了一种测量微孔聚合物皮层厚度的新的有效方法———扫描声显微 (SAM )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聚合物 微孔发泡 皮层厚度 扫描声显微方法 测量方法 微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眼黄斑部神经上皮层厚度变化规律的分析
4
作者 万茜茜 陶黎明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度数近视眼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变化规律。方法 122例近视患者(239只眼),根据等效球镜度数分为低度近视组(≤-3.0 D)、中度近视组(-3.0 D^-6.0 D)、高度近视组(-6.0^-9.0 D)和超高度近视组(>-9.0 D),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 目的探讨不同度数近视眼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变化规律。方法 122例近视患者(239只眼),根据等效球镜度数分为低度近视组(≤-3.0 D)、中度近视组(-3.0 D^-6.0 D)、高度近视组(-6.0^-9.0 D)和超高度近视组(>-9.0 D),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分析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与等效球镜度数及眼轴长度的关系。结果超高近视组距黄斑中心凹颞侧、上方、下方750μm处神经上皮厚度与低度近视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高度近视组上方及下方750μm处神经上皮层厚度亦与低度近视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且超高近视组下方750μm处神经上皮厚度较中度近视组亦显著变薄(P<0.05)。黄斑中心凹部及鼻侧、颞侧、上方、下方175μm处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与眼轴长呈正相关,而下方750μm处神经上皮厚度与眼轴长呈负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各方位厚度分布均是上方视网膜最厚,下方与鼻侧次之,颞侧最薄。结论黄斑部神经上皮的损害随屈光度数增高和眼轴增长而呈区域性萎缩变薄,提示可能出现早期近视性视网膜损害。OCT是为观察此种损害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相干光断层成像术 黄斑 神经上皮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的形态学分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开始前大脑皮层厚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丁墩 马雪英 +4 位作者 李朋 张盼 麻少辉 张燕 张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寻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脑认知功能异常相关的灰质皮层微结构改变及其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4例血液透析开始前的ESRD患者(患者组)和3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高分辨3D T1结构成像,利用基于表面的... 目的探寻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脑认知功能异常相关的灰质皮层微结构改变及其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4例血液透析开始前的ESRD患者(患者组)和3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高分辨3D T1结构成像,利用基于表面的形态学(surface based morphology,SBM)分析方法检测2组的大脑灰质皮层厚度差异,在回归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后,对患者组的SBM分析结果进行临床行为认知量表评分及血清学实验室检查指标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在透析治疗前就已经出现了广泛的大脑皮层厚度减低(P<0.01,FDR校正),主要包括双侧中央后回、双侧中央前回、双侧顶下小叶、双侧楔前叶以及部分额叶、颞叶区域。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组血尿酸水平与右侧楔前叶的皮层厚度呈负相关(r=-0.543,P<0.01),AVL-IR评分与双侧顶下小叶皮层厚度呈正相关(右侧r=0.522,左侧r=0.649,P均<0.01)。结论ESRD患者首次透析前就存在广泛皮层厚度减低,且与整体认知、瞬时记忆功能下降有关;高的血尿酸浓度是首次透析前ESRD患者皮层形态学改变的主要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磁共振成像 皮层厚度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叶癫痫患者全脑皮层厚度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崔婧轩 崔园 +1 位作者 刘奇 张军鹏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5-758,共4页
观察并探讨颞叶癫痫(TLE)患者脑皮层厚度变化。对71例颞叶癫痫患者(左侧癫痫组40例、右侧癫痫组31例)及17名健康对照组进行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SPGR)扫描,采集数据通过Freesurfer软件进行大脑模型重建;再利用Brainstorm软件配准、... 观察并探讨颞叶癫痫(TLE)患者脑皮层厚度变化。对71例颞叶癫痫患者(左侧癫痫组40例、右侧癫痫组31例)及17名健康对照组进行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SPGR)扫描,采集数据通过Freesurfer软件进行大脑模型重建;再利用Brainstorm软件配准、平滑,以双样本独立t检验分别比较癫痫组与对照组,和癫痫组间皮层厚度的差异,并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的区域在标准脑模板上标注显示。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癫痫组均出现部分颞叶及颞叶意外脑区皮层厚度增大的现象,但异常脑区存在不同(左侧27个,右侧11个);癫痫组间比较,左侧癫痫组患者在左侧额下回眶部皮层增厚现象更为明显。颞叶癫痫患者的情感及认知等障碍可能与多个脑区皮层增厚的问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皮层厚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大脑皮层厚度与壳核多巴胺转运体的相关性
7
作者 王静 葛璟洁 +7 位作者 白侠 吴平 朱毓华 鲁佳荧 林华媚 张慧玮 张政伟 左传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80-285,共6页
目的探索不同时期帕金森病(PD)患者大脑皮层厚度特征及其与壳核多巴胺转运体(DAT)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8月—2020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核医学/PET中心行^(11)C-CFTPET和T1MRI扫描的15名健康对照者和30例PD患者... 目的探索不同时期帕金森病(PD)患者大脑皮层厚度特征及其与壳核多巴胺转运体(DAT)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8月—2020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核医学/PET中心行^(11)C-CFTPET和T1MRI扫描的15名健康对照者和30例PD患者。使用SPM12对PET进行图像预处理,获得壳核前部和后部的DAT平均放射性计数,以枕叶作为参考区计算DAT摄取值。使用Freesurfer v7.2软件中的标准处理方法对T1进行组织分割和皮层重建。采用一般线性模型,比较两组间左右脑的皮层厚度差异,并分析差异脑区的皮层厚度与壳核DAT摄取值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D患者的左侧顶下小叶和额中回下部、右侧额中回下部的皮层明显变薄(P均<0.05)。左侧顶下小叶、右侧额中回下部的皮层厚度与同侧壳核前/后部的DAT摄取值呈显著正相关(r=0.30~0.47,P均<0.05);右侧中央前回与同侧壳核后部的DAT摄取值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高于对侧(r=0.32,P=0.029)。结论本研究发现PD皮层变薄区域的厚度与壳核DAT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提示了基底神经节皮层环路的重要性并为进一步研究PD神经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多巴胺转运体蛋白 脑部皮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角膜上皮厚度参数鉴别早期圆锥角膜 被引量:3
8
作者 任亚茹 徐悦 +2 位作者 庄歆予 寇洒洒 张晓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0-204,共5页
目的:探讨傅里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FD-OCT)测量角膜上皮厚度参数在圆锥角膜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2015-01/2020-10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早期圆锥角膜患者55例62眼,选取同期接受近视激光手术治疗的屈... 目的:探讨傅里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FD-OCT)测量角膜上皮厚度参数在圆锥角膜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2015-01/2020-10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早期圆锥角膜患者55例62眼,选取同期接受近视激光手术治疗的屈光不正患者110例110眼作为对照组。采用FD-OCT测量获得以瞳孔中心7mm直径范围的角膜上皮层厚度参数、以瞳孔中心9mm直径范围25个分区的角膜上皮层平均厚度值及角膜全层平均厚度值,比较各参数值在早期圆锥角膜组及对照组的差异,对有差异的参数分析诊断价值。结果:早期圆锥角膜组Min-e值较对照组显著减小,Std.Dev值、Max-Min-e值、Max-e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大(均P<0.001)。Std.Dev值、Max-Min-e值对早期圆锥角膜诊断效能较高(AUC=0.937、0.928),Max-e值、Min-e值诊断效能中等(AUC=0.871、0.797)。25个分区角膜上皮厚度分析,早期圆锥角膜组内环颞下区(EIT1)角膜上皮层厚度变薄最明显,诊断效能最高(AUC=0.827)。各区域角膜全层厚度分析,早期圆锥角膜组各个分区的角膜全层平均厚度值较对照组明显变薄,内环颞下区(CIT1)平均厚度值在25个分区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AUC=0.903)。结论:角膜上皮层厚度参数Std.Dev值、Max-Min-e值、Max-e值、Min-e值、内环颞下区角膜上皮层平均厚度值以及内环颞下区角膜平均厚度值可用于鉴别早期圆锥角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角膜上皮层厚度 角膜厚度 傅里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应激与抑郁症患者脑影像学改变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娜 李永 +2 位作者 王朝敏 辛博 关一旭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4期599-603,共5页
目的探索慢性应激与抑郁症患者脑影像学改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120例抑郁症患者,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评估患者慢性应激状态,根据评分结果分为慢性应激组(n=78)和非慢性应激组(n=42),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志愿者... 目的探索慢性应激与抑郁症患者脑影像学改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120例抑郁症患者,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评估患者慢性应激状态,根据评分结果分为慢性应激组(n=78)和非慢性应激组(n=42),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均行头颅MRI扫描,采集得到的3DT1数据采用FreeSurfer自动化处理,计算并比较全脑脑区皮层厚度,并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抑郁症状,分别比较慢性应激组、非慢性应激组、对照组全脑皮层厚度及HAMD-17评分,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LES评分与全脑皮层厚度、HAMD-17评分的相关性;抑郁症患者出院后随访6~12月,比较慢性应激组、非慢性应激组抑郁症发作时间及6月内临床治愈率。结果对照组、非慢性应激组、慢性应激组左侧额叶三角部、双侧额上回、左侧额缘、双侧楔前叶、双侧颞中回、左侧顶下缘上回、左侧扣带回、右侧额叶岛盖部、右侧额下回及皮层平均厚度均呈下降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皮层厚度增加脑区;对照组、非慢性应激组、慢性应激组HAMD-17评分呈升高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ES评分与大脑皮层平均厚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HAMD-17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慢性应激组6月临床治愈低于非慢性应激组(P<0.05),抑郁发作时间长于非慢性应激组(P<0.05)。结论慢性应激可加剧抑郁症患者大脑皮层萎缩,且与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慢性应激 核磁共振成像 大脑皮层厚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杉木细根解剖性状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小健 李秉钧 +3 位作者 颜耀 李明 吴鹏飞 马祥庆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2-239,共8页
为探究杉木细根解剖性状在不同地理种源间的表型差异,揭示杉木细根功能性状对不同种源地环境的响应特征,选取我国杉木分布区内16个种源地40年生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种源杉木细根直径、维管束直径、皮层厚度、维根比及皮层... 为探究杉木细根解剖性状在不同地理种源间的表型差异,揭示杉木细根功能性状对不同种源地环境的响应特征,选取我国杉木分布区内16个种源地40年生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种源杉木细根直径、维管束直径、皮层厚度、维根比及皮层占比等细根解剖性状的调查分析,比较不同种源杉木细根解剖性状的差异,分析不同种源杉木细根解剖结构特征与种源地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杉木细根的解剖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杉木细根直径和维管束直径大小为北带>中带东区>中带中区>中带西区>南带,其中,福建上杭和河南信阳种源杉木细根表现出较大的细根直径和维管束直径,江西上饶种源杉木的细根直径和维管束直径较小。不同种源杉木细根皮层厚度大小为北带>中带西区>中带东区>中带中区>南带,其中,河南信阳种源杉木的细根皮层组织较薄,而江西上饶和湖北罗田种源杉木的细根则表现出较厚的皮层组织。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杉木细根皮层厚度、皮层占比与土壤P含量呈正相关,与土壤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维根比与种源地纬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杉木细根解剖性状对不同种源地生境条件的响应特征有所不同,表明杉木细根为适应不同种源地的生境条件产生了功能性状和生态适应策略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种源 细根 皮层厚度 维管束直径 根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纤维倒像器工艺参数的选择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峻 朱耀武 《中国建材科技》 1997年第5期18-21,44,共5页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光学纤维倒像器在扭转工艺中纤维尺寸、数值孔径和包皮玻璃层的厚度的变化,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推出了最佳扭转参数。
关键词 光学纤维倒象器 纤维尺寸 数值孔径 皮层厚度 扭转工艺 纤维光学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到底什么决定了智力——论脑与智力的关系
12
作者 武士楠 张语轩 《教育家》 2020年第4期66-67,共2页
1955年4月18日,提出相对论的德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美国普林斯顿病逝,普林斯顿一位名叫托马斯·哈维的医生借解剖爱因斯坦遗体的机会,取走了爱因斯坦的大脑,试图从脑结构中发现这位天才不同于普通人的秘密。而事实上... 1955年4月18日,提出相对论的德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美国普林斯顿病逝,普林斯顿一位名叫托马斯·哈维的医生借解剖爱因斯坦遗体的机会,取走了爱因斯坦的大脑,试图从脑结构中发现这位天才不同于普通人的秘密。而事实上,他除了将大脑保存在福尔马林中,什么也没有发现。时隔多年,神经学家玛丽安·C·戴蒙德在1985年发表论文,报告爱因斯坦大脑中的神经胶质细胞比普通人多73%,此外,爱因斯坦大脑的前额叶皮质中拥有更复杂的卷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细胞 皮层厚度 爱因斯坦 细胞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 AND THE ASSOCIATION WITH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THE ELDERLY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平 王节 +1 位作者 尚延忠 朱平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5-18,共4页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carotid arterial intima- media thickness (IMT) with principa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the elderly. Methods. Carotid arterial IMT was measured by high resolution B mode ultrasou...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carotid arterial intima- media thickness (IMT) with principa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the elderly. Methods. Carotid arterial IMT was measured by high resolution B mode ultrasound in 94 elderly subjects (old- aged group), and compared with subjects aged Result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middle- aged group, the preval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serum cholesterol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old- aged group. Although there w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IM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arotid plaque and carotid wall thickening were more frequently found in old- aged group. Ag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serum cholesterol were shown as the independent determinants for carotid IMT in the total participants, whereas no such independent relation was found in old- aged group. Conclusion. Age is the major risk factor for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the elderly. In other words, the occurrenc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s the result of advancing age combined with the effect of multipl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elderly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 risk fact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