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MRI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屠永华 王玉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6-237,共2页
关键词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诊断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及脑血管病理特点 被引量:10
2
作者 林金嬉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6期491-496,共6页
脑血管疾病和认知功能障碍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老年期疾病,传统上认为两者是不同的状况(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上),对两者常进行鉴别诊断并给予不同的处置。然而,近20年的大型流行病学研究、危险因素分析、大样本长期纵向随访研究和神经... 脑血管疾病和认知功能障碍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老年期疾病,传统上认为两者是不同的状况(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上),对两者常进行鉴别诊断并给予不同的处置。然而,近20年的大型流行病学研究、危险因素分析、大样本长期纵向随访研究和神经影像学的研究证据则强烈地提示两者间的相关性远远超过两者间的不同,它们有着很多共同的危险因素、病理上相互重叠、发病机制上相互作用、临床表现和影像发现上难以区分、治疗也大同小异。因此,对于通过认识Alzheimer病才了解认知功能障碍的绝大多数医师,迫切需要对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有更新的了解并积极在临床实践中深化认识。掌握对VCI的评估工具、亚组分型,了解最常见的皮质下小血管病型的病理机制、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都是临床应用所必需的。针对众说纷纭的治疗问题,理清思路、明确标准则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动脉硬化 血管平滑肌 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MRI诊断(附88例分析)
3
作者 王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2-33,共2页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MRI诊断(附88例分析)王宏①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arterioscle-roticencephalopathy;SAE)在1894年Binswanger氏首先报道,故...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MRI诊断(附88例分析)王宏①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arterioscle-roticencephalopathy;SAE)在1894年Binswanger氏首先报道,故又称Binswanger氏脑病。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 动脉硬化 NMR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MRI诊断 被引量:2
4
作者 徐覃莎 周良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225-227,共3页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MRI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64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白质病的MRI表现,并与34例CT结果比较。结果:该病的MRI表现为侧脑室前后角及体部周围对称性月晕状长T1长T2信号,临床分析高血压占67%,痴呆...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MRI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64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白质病的MRI表现,并与34例CT结果比较。结果:该病的MRI表现为侧脑室前后角及体部周围对称性月晕状长T1长T2信号,临床分析高血压占67%,痴呆占43%,多发性脑梗塞占84%。结论:MRI为诊断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主要影像学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MRI 诊断 血管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MRI表现
5
作者 陈斐 秦芝九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3年第3期4-6,共3页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又称Bjnswanger病,系由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的深部脑白质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痴呆、亚急性渐进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陷、运动系统体征等。多于50岁左右起病,
关键词 动脉硬化 NMR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50例MRI分析
6
作者 韩邕 赵锋 周生岩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89-90,共2页
本文报道了5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认为SAE分三度,即轻、中、重度。其主要MR征象是脑萎缩,侧脑室不同程度扩张,前后角附近的MR信号异常,腔隙性脑梗塞。其中对本病确诊的特征性MR表现是侧脑室前后角附近白... 本文报道了5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认为SAE分三度,即轻、中、重度。其主要MR征象是脑萎缩,侧脑室不同程度扩张,前后角附近的MR信号异常,腔隙性脑梗塞。其中对本病确诊的特征性MR表现是侧脑室前后角附近白质内出现长T_1和长T2MR信号。有些较小的梗塞灶在SE序列T_1加权像上难以发现,而用IR序列T1加权像效果则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下动脉 梗塞 动脉硬化 NMR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
7
作者 董凤龙 《放射学实践》 2001年第S1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动脉硬化 动脉 神经系统疾 CT 皮层 薄壁组织 白质 髓质 低密度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血压及心率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春富 贾海燕 +2 位作者 任旭东 郭述苏 陈同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96-299,共4页
目的和方法:采用动态检测技术观察31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和对照组31例健康人血压和心率的变异性。结果:患者均存在动态血压异常,其中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超过正常值者27例(87%),夜间基底血压异常升高22例(71... 目的和方法:采用动态检测技术观察31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和对照组31例健康人血压和心率的变异性。结果:患者均存在动态血压异常,其中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超过正常值者27例(87%),夜间基底血压异常升高22例(71%),血压异常波动20例(64%),昼夜节律逆转4例(13%)。患者心率变异时域指标24小时内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24小时内5分钟节段平均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在一定时间内相邻两正常心动周期差值大于50毫秒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收缩压与心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提示血压波动及持续的夜间升压现象在该病中起着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白质 血压 心率变异 SAE 皮质下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陈斌 冯加纯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98-101,共4页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SAE),又称宾斯旺格病(Binswanger disease,BD),是一种血管性痴呆,由德国学者Binswanger于1894年经过病理学证实后最先报道。SAE最初主要依靠病理学诊断,...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SAE),又称宾斯旺格病(Binswanger disease,BD),是一种血管性痴呆,由德国学者Binswanger于1894年经过病理学证实后最先报道。SAE最初主要依靠病理学诊断,因此检出率较低。截至1987年,文献报道尚不足50例,因此曾被认为是罕见病。随着CT、MRI等检查方法的广泛应用,SAE检出率逐渐增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外文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动脉硬化 神经影像学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6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国栋 莫建伟 徐书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582-1583,共2页
目的分析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方法对63例SA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AE组危险因素以高血压为主,均有神经局灶体征,较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多缓慢起病,临床症状呈阶梯样进展。58例CT扫描在... 目的分析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方法对63例SA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AE组危险因素以高血压为主,均有神经局灶体征,较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多缓慢起病,临床症状呈阶梯样进展。58例CT扫描在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及半卵圆中心可见不同程度大致对称的低密度影,均合并腔隙性梗死。44例做MRI检查,T2加权像均表现为环绕侧脑室周围对称、大片融合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腔隙性梗死灶数目明显多于CT,呈点条状高信号影。结论SAE以高血压、较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常见卒中样发作为主要临床特征,CT及MRI表现为侧脑室周围广泛融合成片的脑白质病变,并有脑室周围白质的明显萎缩及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动脉硬化 危险因素 体层扫描术 X线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P选择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章勇 杨华 +2 位作者 郭栋 周晓芝 周庆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53-853,共1页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在亚洲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已超过阿尔茨海默病,成为痴呆主要原因之一。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高Hcy血症已成为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选择素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高度糖化的整合...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在亚洲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已超过阿尔茨海默病,成为痴呆主要原因之一。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高Hcy血症已成为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选择素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高度糖化的整合蛋白,是血小板释放的特异标记物之一。我们旨在通过SAE患者血中Hcy、P选择素的测定及相关性比较,以探讨两者在SAE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同型半胱氨酸 P选择素 皮质下 高HCY血症 血管 阿尔茨海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类降血压药物联合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方案的随机对照研究
12
作者 陈春富 曹秉振 +5 位作者 沈君 常高峰 尚明谦 曹霞 金善 吕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04-507,共4页
目的 :对比观察三类降血压迟效制剂和三类普通制剂联合应用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 6 6例 ,随机分为迟效制剂组 33例与普通制剂组 33例。分别口服迟效和普通剂型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 目的 :对比观察三类降血压迟效制剂和三类普通制剂联合应用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 6 6例 ,随机分为迟效制剂组 33例与普通制剂组 33例。分别口服迟效和普通剂型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断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连续口服用药 10wk。动态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的变化。评估治疗前后病人日常生活活动独立程度。结果 :迟效制剂组与普通制剂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 93.9%和87.9% (P >0 .0 5 )。迟效制剂对昼夜血压具有平稳的降压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迟效制剂组和普通制剂组分别为 15 .2 %和 4 2 .4 % (P <0 .0 5 )。迟效制剂组不良反应多为轻度且一过性 ,对心率无明显影响。2组治疗后病人日常生活活动独立程度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降血压迟效制剂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疗效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动脉硬化 血压 钙通道阻滞剂 Β受体阻断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迟效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血压治疗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血压及病情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13
作者 陈春富 沈君 +1 位作者 尚明谦 郎森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1期1208-1210,共3页
目的 :观察三类降血压迟效制剂联合应用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血压及病情的影响。方法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 3 3例 ,口服迟效剂型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断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随访 1年动态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的变... 目的 :观察三类降血压迟效制剂联合应用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血压及病情的影响。方法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 3 3例 ,口服迟效剂型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断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随访 1年动态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的变化。评估治疗后病人简易智能状态量表 (MMSE)积分的动态变化。结果 :治疗 10周降血压总有效率为 93 9% ,对昼夜血压具有平稳的降压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5 2 % ,多为轻度且一过性 ,对心率无明显影响。病人MMSE积分治疗 10周末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治疗 1年显著增加 (P <0 0 5 )。结论 :降血压迟效制剂联合应用能够平稳降低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血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压治疗 皮质下动脉硬化 血压 前瞻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pCASL及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联合应用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晓一 史浩 王均英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64,89,共6页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及三维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 pseudo continuous arterial labeling,3D-pCASL)技术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SAE)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及三维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 pseudo continuous arterial labeling,3D-pCASL)技术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SAE)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临床已确诊的35例SAE患者和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MRI、3D-pCASL及DKI扫描,测量SAE组表现阳性病灶区(额、顶叶及双侧脑室额、枕角旁白质)、SAE组表现正常白质区(邻近病灶区的正常脑白质及胼胝体膝/压部、颞叶白质)及对照组相应脑区3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值、轴/径向扩散系数(axial/radial diffusivity,Da/Dr)值、峰度各向异性分数(anisotropy fraction of kurtosis,FAk)值、平均峰度系数(mean kurtosis,MK)值、和轴/径向峰度系数(axial/radial kurtosis,Ka/Kr)值,测量SAE组中病灶区、胼胝体膝/压部、颞叶白质区及对照组相对应区域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两技术参数值与患者的简易精神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分析两种技术在SAE中的诊断价值。结果SAE组所有白质病灶区、颞叶白质和胼胝体压部的CBF、FA和峰度参数值显著降低、扩散参数值显著增高,与对照组相应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E组胼胝体膝部的FA、FAk、Kr和CBF值显著降低,扩散参数值显著增高(P<0.05)。SAE患者的顶、颞叶白质的CBF值和双侧脑室额角旁白质的FA、Kr值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496/0.392,P=0.003/0.020;r=0.488/0.437,P=0.003/0.009)。曲线下面积较大的为:胼胝体膝部的FA(0.957,P<0.001),胼胝体压部的CBF(0.946,P<0.001),联合颞叶白质的FA/MD/Dr/CBF(0.986,P<0.001)。结论DKI和3D-pCASL技术可敏感检测SAE患者在常规MRI检查正常的脑微结构的潜在性变化,间接反映患者的DKI/ASL参数与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并能有效提高SAE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皮质下动脉硬化 Binswanger’s 扩散峰度成像 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临床与CT诊断
15
作者 田振民 周启昌 +1 位作者 杨跃祖 邹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5期153-153,共1页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临床与CT诊断田振民,周启昌,杨跃祖,邹伟收集我院CT诊断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又称慢性皮质下脑病或称BinswAuger病)28例,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50...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临床与CT诊断田振民,周启昌,杨跃祖,邹伟收集我院CT诊断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又称慢性皮质下脑病或称BinswAuger病)28例,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50~83岁。言语不清,痴呆,精神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动脉硬化 室周围 CT诊 多发梗塞痴呆 安徽省淮北 萎缩 对称 市人民医院 多发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和CT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鲁纯昌 张万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6期466-467,共2页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是由脑动脉硬化引起脑白质受累的一种老年性血管病,以慢性高血压,脑深部小动脉硬化,皮质下白质变性,皮质下腔隙或软化为特征的综合征[1,2]。随着CT的应用,临床对此病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本...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是由脑动脉硬化引起脑白质受累的一种老年性血管病,以慢性高血压,脑深部小动脉硬化,皮质下白质变性,皮质下腔隙或软化为特征的综合征[1,2]。随着CT的应用,临床对此病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本文就我院自1994~1997年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E 动脉硬化 CT 老年人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脑性白质脑病伴皮层下囊肿MLC1基因突变对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静敏 姜玉武 吴希如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1,共3页
单基因病是一种天然存在的致病基因突变模型,对这些基因突变引起的细胞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巨脑性白质脑病伴皮层下囊肿(MLC)是儿童较常见的遗传性白质脑病之一,其致病基因为MLC1。新近研究表明,MLC1蛋白主要在星形... 单基因病是一种天然存在的致病基因突变模型,对这些基因突变引起的细胞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巨脑性白质脑病伴皮层下囊肿(MLC)是儿童较常见的遗传性白质脑病之一,其致病基因为MLC1。新近研究表明,MLC1蛋白主要在星形胶质细胞的终足(end foot)表达,对其功能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分子水平上探讨MLC1基因突变对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影响可以阐明其可能的分子机制,这些研究结果将为了解本病及类似疾病的共同发生机制、新的治疗靶点及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皮层下囊肿 星形胶质细胞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性白质脑病基因突变导致星形胶质细胞肿胀与囊肿形成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彬彬 王静敏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4-317,共4页
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性白质脑病(MLC)是MLC1或GlialCAM突变导致的主要以星形胶质细胞功能障碍为主的髓鞘变性疾病,特征为脑白质弥漫性肿胀与囊肿形成。MLC1/GlialCAM主要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终足,可能参与星形胶质细胞胞膜水与离子的转运... 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性白质脑病(MLC)是MLC1或GlialCAM突变导致的主要以星形胶质细胞功能障碍为主的髓鞘变性疾病,特征为脑白质弥漫性肿胀与囊肿形成。MLC1/GlialCAM主要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终足,可能参与星形胶质细胞胞膜水与离子的转运。GlialCAM蛋白可协助MLC1蛋白及ClC2通道在细胞胞膜定位。MLC1蛋白可能参与多种水与离子的转运,参与细胞体积调节。MLC1/GlialCAM突变后,可能会影响星形胶质细胞内外水与离子稳态,导致细胞肿胀及囊肿的形成,最终发生M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下囊肿的巨白质 MLC1基因 胶质细胞粘附分子基因 星形胶质细胞 水与离子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性脑病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GABA能中间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
19
作者 王军 马莹 +2 位作者 张勇 苗长青 张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0-602,共3页
目的研究肝性脑病(HE)模型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GABA能中间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的变化。方法应用在体细胞外电生理学记录的方法,观察HE模型大鼠mPFC GABA能中间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变化。结果 HE模型大鼠与假手术组比较,GABA能... 目的研究肝性脑病(HE)模型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GABA能中间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的变化。方法应用在体细胞外电生理学记录的方法,观察HE模型大鼠mPFC GABA能中间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变化。结果 HE模型大鼠与假手术组比较,GABA能中间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从(8.33±0.75)Hz减至(3.89±0.37)Hz(P<0.05),爆发式放电从14.29%增加至44.44%(P<0.05)。结论 HE状态下大鼠mPFC GABA能中间神经元的电活动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前额叶皮层 GABA能中间神经元 电生理学 硫代乙酰胺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以肝性皮层盲为首发症状的肝性脑病2例
20
作者 陆宪中 刘金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0-190,F003,共2页
反复以肝性皮层盲为首发症状的肝性脑病2例陆宪中刘金霞例1男性,19岁。因乏力、纳差3年,肝区疼痛、尿黄20天于1989年8月5日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面色灰暗,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肝掌及蜘蛛痣阳性,心肺无异常,腹平... 反复以肝性皮层盲为首发症状的肝性脑病2例陆宪中刘金霞例1男性,19岁。因乏力、纳差3年,肝区疼痛、尿黄20天于1989年8月5日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面色灰暗,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肝掌及蜘蛛痣阳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肋下2cm,剑下4cm,质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症状 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