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皮层–基底神经节通路α/β同步振荡的起源和传递路径
被引量:
2
1
作者
黄浩洁
侯莉娟
+1 位作者
刘晓莉
乔德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76-286,共11页
目的:探讨一次力竭运动过程中皮层–基底神经节通路振荡电活动变化特征、同步振荡电活动的起源和传递路径以及运动疲劳产生的振荡电活动中枢调控机制。方法:以健康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在体多通道神经电信号记录技术,对...
目的:探讨一次力竭运动过程中皮层–基底神经节通路振荡电活动变化特征、同步振荡电活动的起源和传递路径以及运动疲劳产生的振荡电活动中枢调控机制。方法:以健康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在体多通道神经电信号记录技术,对一次性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皮层(M1)和基底神经节(Str、GPe、SNr和STN)的局部场电位(local field potentials,LFPs)进行同步记录;根据大鼠跑台运动特征把运动力竭过程划分为安静期、自主运动期、运动疲劳初期、力竭期(运动疲劳后期)和恢复初期5个阶段;采用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探究力竭运动过程中不同阶段各核团同步振荡电活动的变化特征;采用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进一步探究同步振荡电活动的起源和传递路径。结果:1)与安静期相比,自主运动期、运动疲劳初期和力竭期LFPs平均振幅值显著升高(P<0.05);2)与安静期相比,大鼠自主运动时,皮层和基底神经节在δ/θ频段(1-8 Hz)PSD值均显著升高(P<0.05);3)与自主运动期相比,运动疲劳初期和力竭期α/β频段(12-18 Hz)和β频段(16-24 Hz)PSD值均显著升高(P<0.05);4)大鼠在自主运动期Granger因果系数主要是在以M1和Str为起始向其他核团传递的方向上在δ/θ频段显著升高(P<0.05),而在运动疲劳初期和力竭期,则是以STN(STN→M1、STN→GPe和STN→SNr)和GPe(GPe→STN、GPe→Str和GPe→SNr)为起始向其他核团传递的方向上在α/β频段显著升高(P<0.05)。结论:一次力竭运动过程中,皮层–基底神经节通路广泛存在的δ/θ振荡电活动同步化增强具有促运动效应,促进自主运动,δ/θ振荡的起源和传递路径可能是以M1为起始向基底神经节各核团传递或M1先传递给纹状体然后再传递给基底神经节其他核团;而皮层–基底神经节通路广泛出现的α/β振荡电活动同步化增强则具有抑制运动效应,参与调控运动疲劳,α/β同步振荡可能源于STN-GPe微环路,并通过STN→M1和GPe→STN→SNr→M1路径传回M1,最终抑制皮层兴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皮层–基底神经节
振荡电活动
局部场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皮层–基底神经节通路α/β同步振荡的起源和传递路径
被引量:
2
1
作者
黄浩洁
侯莉娟
刘晓莉
乔德才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
出处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76-286,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109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720211351)。
文摘
目的:探讨一次力竭运动过程中皮层–基底神经节通路振荡电活动变化特征、同步振荡电活动的起源和传递路径以及运动疲劳产生的振荡电活动中枢调控机制。方法:以健康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在体多通道神经电信号记录技术,对一次性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皮层(M1)和基底神经节(Str、GPe、SNr和STN)的局部场电位(local field potentials,LFPs)进行同步记录;根据大鼠跑台运动特征把运动力竭过程划分为安静期、自主运动期、运动疲劳初期、力竭期(运动疲劳后期)和恢复初期5个阶段;采用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探究力竭运动过程中不同阶段各核团同步振荡电活动的变化特征;采用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进一步探究同步振荡电活动的起源和传递路径。结果:1)与安静期相比,自主运动期、运动疲劳初期和力竭期LFPs平均振幅值显著升高(P<0.05);2)与安静期相比,大鼠自主运动时,皮层和基底神经节在δ/θ频段(1-8 Hz)PSD值均显著升高(P<0.05);3)与自主运动期相比,运动疲劳初期和力竭期α/β频段(12-18 Hz)和β频段(16-24 Hz)PSD值均显著升高(P<0.05);4)大鼠在自主运动期Granger因果系数主要是在以M1和Str为起始向其他核团传递的方向上在δ/θ频段显著升高(P<0.05),而在运动疲劳初期和力竭期,则是以STN(STN→M1、STN→GPe和STN→SNr)和GPe(GPe→STN、GPe→Str和GPe→SNr)为起始向其他核团传递的方向上在α/β频段显著升高(P<0.05)。结论:一次力竭运动过程中,皮层–基底神经节通路广泛存在的δ/θ振荡电活动同步化增强具有促运动效应,促进自主运动,δ/θ振荡的起源和传递路径可能是以M1为起始向基底神经节各核团传递或M1先传递给纹状体然后再传递给基底神经节其他核团;而皮层–基底神经节通路广泛出现的α/β振荡电活动同步化增强则具有抑制运动效应,参与调控运动疲劳,α/β同步振荡可能源于STN-GPe微环路,并通过STN→M1和GPe→STN→SNr→M1路径传回M1,最终抑制皮层兴奋。
关键词
运动疲劳
皮层–基底神经节
振荡电活动
局部场电位
Keywords
exercise fatigue
cortical-basal ganglia
oscillatory activity
local field potential
分类号
G804.7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皮层–基底神经节通路α/β同步振荡的起源和传递路径
黄浩洁
侯莉娟
刘晓莉
乔德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