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C疫苗埋藏式多点皮内注射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邵纯 宋洁 徐志萍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49-650,共2页
关键词 埋藏式多点皮内注射 皮内注射 DC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逆向皮内注射法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的效果
2
作者 纪付仓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3期180-181,共2页
目的观察行逆向皮内注射法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08例进行卡介苗接种的新生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皮内注射法,研究组采用逆向皮内注射法,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一次性进针成功情... 目的观察行逆向皮内注射法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08例进行卡介苗接种的新生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皮内注射法,研究组采用逆向皮内注射法,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一次性进针成功情况、标准皮丘、菌液外溢及其身体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新生儿一次性进针成功、菌液外溢、标准皮丘及身体疼痛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逆向皮内注射法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皮内注射 逆向皮内注射 新生儿 卡介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佩芳 黄茜茜 申帮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1期118-121,共4页
目的 探讨皮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153例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给药途径的不同将... 目的 探讨皮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153例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给药途径的不同将患者分成对照组1、对照组2及研究组,每组51例。对照组1采用椎旁神经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对照组2采用肋间神经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研究组采用皮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观察比较三组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睡眠质量评分(QS)、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①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加用镇痛药物量明显低于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研究组治疗后QS评分低于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十分显著,且操作简易、安全性高,具有减轻患者疼痛、提升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背部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皮内注射 倍他米松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皮内注射DC疫苗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余兰芳 郑素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15-16,共2页
目的比较树突状细胞(DC)疫苗在腹股沟和腋窝淋巴结富集区皮内注射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接受DC疫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30例,按入院治疗先后分成腹股沟组和腋窝组各15例,分别在腹股沟淋巴结富集区和腋窝淋巴结富集区... 目的比较树突状细胞(DC)疫苗在腹股沟和腋窝淋巴结富集区皮内注射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接受DC疫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30例,按入院治疗先后分成腹股沟组和腋窝组各15例,分别在腹股沟淋巴结富集区和腋窝淋巴结富集区皮内注射DC疫苗。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NK细胞及CD4+/CD8+比值,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注射后的不良反应及疼痛程度。结果注射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时腹股沟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腋窝组(P<0.01)。两组DC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8+、NK细胞及CD4+/CD8+高于注射前(均P<0.01)。结论DC疫苗两种部位皮内注射均能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但腹股沟淋巴结注射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化疗 DC疫苗 皮内注射 免疫功能 腹股沟 淋巴结 腋窝 外周血淋巴细胞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皮内注射法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肖智智 翁丽 冯丽嫦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年第9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传统皮内注射法与改良式皮内注射法对封闭抗体(BA)阴性复发性流产患者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疼痛程度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生殖中心2013年9月-2014年5月复发性自然流产封闭抗体阴性进行主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的患者60例... 目的探讨传统皮内注射法与改良式皮内注射法对封闭抗体(BA)阴性复发性流产患者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疼痛程度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生殖中心2013年9月-2014年5月复发性自然流产封闭抗体阴性进行主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用改良式皮内注射法,对照组用传统皮内注射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注射时的疼痛程度、免疫治疗结束后的转阳结果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所有孕妇无一例出现过敏反应、荨麻疹及传染病(肝炎、巨细胞病毒、艾滋病等),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免疫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皮内注射法能有效减少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时的疼痛.并减少免疫治疗给她们带来的恐惧心理,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皮内注射 疼痛 复发性流产 封闭抗体 进针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内注射不同进针方式对DC疫苗诱导乳腺癌患者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戚美芬 朱玉兰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0期8-9,共2页
目的比较平行淋巴管与垂直淋巴管两种进针方式对皮内注射树突状细胞(DC)疫苗诱导乳腺癌患者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20例接受DC疫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平行组(平行淋巴管进针)与垂直组(垂直淋巴管进针)。于治疗前、治疗中(第2次... 目的比较平行淋巴管与垂直淋巴管两种进针方式对皮内注射树突状细胞(DC)疫苗诱导乳腺癌患者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20例接受DC疫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平行组(平行淋巴管进针)与垂直组(垂直淋巴管进针)。于治疗前、治疗中(第2次回输后1周)、治疗后(第4次回输后1周)检测患者血清IL-2、IL-12、IFN-γ、TNF-α,比较两组免疫功能;并比较两组注射时疼痛程度。结果两组IL-2、IL-12、IFN-γ、TNF-α时间主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干预主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行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垂直组(P<0.01)。结论乳腺癌DC疫苗治疗临床回输采用平行淋巴管进针和垂直淋巴管进针都能有效激发肿瘤患者Th1型免疫应答,平行淋巴管进针可减轻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DC疫苗 皮内注射 注射方式 平行淋巴管进针 垂直淋巴管进针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钠皮内注射治疗眼睑黄色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金萍 《临床眼科杂志》 2000年第5期382-383,共2页
目的 观察肝素钠皮内注射治疗眼睑黄色瘤的疗效。方法 对 2 46例 492只眼睑黄色瘤施行肝素钠皮内注射。结果 注射 2周后黄色瘤消失 32 0眼 ,注射 3~ 4周后黄色瘤基本消失 12 6眼 ,5~ 7周后黄色瘤消失 46眼。结论 肝素钠能激活体... 目的 观察肝素钠皮内注射治疗眼睑黄色瘤的疗效。方法 对 2 46例 492只眼睑黄色瘤施行肝素钠皮内注射。结果 注射 2周后黄色瘤消失 32 0眼 ,注射 3~ 4周后黄色瘤基本消失 12 6眼 ,5~ 7周后黄色瘤消失 46眼。结论 肝素钠能激活体内脂蛋白脂酶 ,可使乳糜中的甘油三酯水解 ,从而降低血脂 ,使黄色瘤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钠 黄色瘤 皮内注射 治疗 眼睑黄色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区痛点皮内注射生理盐水治疗肾绞痛效果观察
8
作者 韩则政 余红梅 +2 位作者 程爱红 方燕红 赵欢欢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3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肾区痛点皮内注射生理盐水缓解肾绞痛的效果。方法将176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肾区痛点皮内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臀部肌内注射阿托品和哌替啶,记录治疗后镇痛开始起效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并观察... 目的观察肾区痛点皮内注射生理盐水缓解肾绞痛的效果。方法将176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肾区痛点皮内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臀部肌内注射阿托品和哌替啶,记录治疗后镇痛开始起效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镇痛开始起效时间分别为(2·58±0·60)min和(10·68±2·33)min,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13·05±3·06)min和(27·67±3·1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9·56、3·13,均P<0·01)。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口渴,21例出现恶心,69例出现轻度头昏、嗜睡。结论肾区痛点皮内注射生理盐水是一种快速、方便缓解肾绞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绞痛 生理盐水 肾区痛点皮内注射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经皮内注射药物对激光穴位刺激镇痛效果的影响
9
作者 祝建新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3,共3页
在家兔胃经低阻线上皮内注射肾上腺素普鲁卡因或生理盐水0.5ml,使局部组织压力增加,能抑制激光刺激该经注射部远心端穴位的镇痛效果。根据这一结果,本试验对激光穴位刺激镇痛时刺激信号的传导通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皮内注射 激光 穴位刺激 止痛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疫牛结核病的欧共体皮内注射比较试验方法
10
作者 李金岭 何昭阳 《养殖技术顾问》 2006年第12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牛结核病 检疫方法 欧共体 试验方法 皮内注射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皮内变态反应 结核分枝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内注射合中药外用治疗肛门瘙痒症206例
11
作者 孙林 《中国民间疗法》 2005年第9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皮内注射 中药外用 肛门瘙痒症 云南白药 亚甲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护生皮内注射穿刺成功率的新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丽 张慧玲 +4 位作者 张凯敏 朱芝漫 张燕 张逸伟 梁宇杰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19期73-75,共3页
为了提高护生在实际操作训练过程中皮内注射穿刺成功率,该文参考了大量皮内注射的相关文章,进而发现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经过总结与分析,从提高成功率的方法和减轻疼痛程度的方法这两个方面,以及绷皮方法、进针角度、注射部位、... 为了提高护生在实际操作训练过程中皮内注射穿刺成功率,该文参考了大量皮内注射的相关文章,进而发现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经过总结与分析,从提高成功率的方法和减轻疼痛程度的方法这两个方面,以及绷皮方法、进针角度、注射部位、注射方向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影响护生皮内注射穿刺成功率的原因,为提升护理技能,提高护理质量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生 护理 综述文献 皮内注射 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蔗糖减轻皮内注射疼痛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琼枝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5期94-94,共1页
皮内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主要用于皮肤过敏试验,预防注射及局部麻醉的起始步骤。由于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注射时会产生疼痛,患者会有恐惧感。鉴此,笔者尝试在皮内注射前予患者口服蔗糖溶液,观察其镇疼效果,结果报... 皮内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主要用于皮肤过敏试验,预防注射及局部麻醉的起始步骤。由于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注射时会产生疼痛,患者会有恐惧感。鉴此,笔者尝试在皮内注射前予患者口服蔗糖溶液,观察其镇疼效果,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 皮内注射 疼痛 镇痛 皮肤感觉阈值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大角度皮内注射法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路江玲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4期69-69,共1页
目的减轻皮内注射对患者产生的疼痛,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方法将20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皮内注射法,针头与皮肤呈5°角进针;观察组针头与皮肤呈20°~30°角进针。比较两组一次注射... 目的减轻皮内注射对患者产生的疼痛,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方法将20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皮内注射法,针头与皮肤呈5°角进针;观察组针头与皮肤呈20°~30°角进针。比较两组一次注射成功率及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注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的皮内注射法针头与皮肤接触面积相对减小,可提高注射成功率,有效减轻患者注射时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内注射 进针角度 疼痛 注射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睑黄色瘤的皮内注射治疗方法及护理
15
作者 刘菊仙 刘朝晖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7-208,共2页
关键词 肝素钠 眼睑黄色瘤 皮内注射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内注射复合消痔灵液治疗腋臭的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登奎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5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腋臭的新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分析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经皮内注射消痔灵液治疗腋臭共668例临床资料,按轻中重程度不同分别用1~2.5:1浓度施行病灶区皮内注药1次,2次或3次,每两次间隔3个月。结果本组668例...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腋臭的新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分析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经皮内注射消痔灵液治疗腋臭共668例临床资料,按轻中重程度不同分别用1~2.5:1浓度施行病灶区皮内注药1次,2次或3次,每两次间隔3个月。结果本组668例按疗效标准进行评定,轻度腋臭376例(56.29%),一次治愈率为100%;中度腋臭158例(23.65%),其中一次治愈83例(52.53%),二次治愈75例(47.47%);重度腋臭134例(20.06%),其中一次治愈27例(20.15%),二次治愈68例(50.75%),三次治愈28例(20.89%),好转11例(8.21%)。全组治愈率98.35%(657例),好转率1.65%(11例),有效率为100%。结论皮内注射复合消痔灵液治疗腋臭其疗效确切,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消痔灵 皮内注射 微创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内注射法进针角度改良 被引量:7
17
作者 阳桃利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5期67-67,共1页
目的提高皮内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防止药液外溢。方法将24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皮内注射法;观察组行皮内注射时针头与皮肤呈45°角,进针尖斜面一半后再平行进针将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 目的提高皮内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防止药液外溢。方法将24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皮内注射法;观察组行皮内注射时针头与皮肤呈45°角,进针尖斜面一半后再平行进针将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内。结果两组一次注射成功率、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改良皮内注射法可提高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内注射 进针角度 疼痛 药液外溢 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生皮内注射考核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4
18
作者 古瑞玲 武文翠 张彩霞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1年第5期170-171,共2页
总结了对236名护理实习生进行皮内注射考核时发现的共性问题,主要包括护理操作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认为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师生应该转变观念,注重细节,才能不断提高护生的技术操作水平。
关键词 皮内注射 操作考核 护理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内注射操作失误对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判定的影响
19
作者 王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4期265-266,共2页
通过对10例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志愿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进行试验,分析探讨皮内注射操作失误对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判定的影响,结果显示皮内注射操作失误导致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呈假阴性,因此建议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操作前护士必须进行专业培训,并... 通过对10例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志愿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进行试验,分析探讨皮内注射操作失误对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判定的影响,结果显示皮内注射操作失误导致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呈假阴性,因此建议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操作前护士必须进行专业培训,并现场考核合格后才能从事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内注射 结核菌素试验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向皮内注射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爱芝 王会林 刘兰芝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3期135-136,共2页
目的 探讨使用横刺进针法注射进行药物过敏试验。方法  2 4 88例门诊病人 (有过敏史者例外 )随机分为A组 130 0例 ,B组 1188例。A组采用直刺法 ,B组采用横刺法。结果 A组阳性率为 4 .69% ,B组阳性率为 2 .36% ,两组阳性率经统计学处... 目的 探讨使用横刺进针法注射进行药物过敏试验。方法  2 4 88例门诊病人 (有过敏史者例外 )随机分为A组 130 0例 ,B组 1188例。A组采用直刺法 ,B组采用横刺法。结果 A组阳性率为 4 .69% ,B组阳性率为 2 .36% ,两组阳性率经统计学处理 χ2 =9.81,P <0 .0 0 5,差异非常显著。结论 横刺进针法的注射部位神经末稍分布最少 ,机械损伤小 ,深浅度及药量易掌握 ,注射阻力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方向 皮内注射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