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切口对皮下脂肪中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东飞 杨春 +5 位作者 李桢 戴景兴 余美春 杨会营 陶晖 原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888-2892,共5页
目的:研究皮肤切口对皮下组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的收获率、细胞形态、分化能力、增殖特性和表面标志的影响。方法:6只SD大鼠在左侧腹股沟做皮肤切口后缝合,和对照组6只大鼠同取右侧腹股沟脂肪垫分离培养ADMSCs。计算间质血管碎... 目的:研究皮肤切口对皮下组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的收获率、细胞形态、分化能力、增殖特性和表面标志的影响。方法:6只SD大鼠在左侧腹股沟做皮肤切口后缝合,和对照组6只大鼠同取右侧腹股沟脂肪垫分离培养ADMSCs。计算间质血管碎片细胞和贴壁细胞收获率,用这两种第4代ADMSCs进行成骨成脂诱导分化,绘制生长曲线并测定倍增时间。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CD11b、CD29、CD45、CD49d、CD90和CD106的表达率。结果:皮肤切口组大鼠的间质血管碎片细胞和贴壁细胞收获率较对照组大鼠明显降低。来自两组大鼠的ADMSCs细胞形态上无明显差异,都能进行成骨成脂分化,生长曲线和细胞倍增时间无明显差异,表面标志CD11b、CD29、CD45、CD49d、CD90和CD106的表达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皮肤切口能引起皮下脂肪组织的ADMSCs收获率降低,对获得的ADMSCs在形态、多向分化性质、增殖能力和表面标志方面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脂肪组织 间充质干细胞 皮肤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皮下和髌下脂肪垫干细胞治疗大鼠骨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宋赛赛 夏国宏 +1 位作者 尹峰 汤妍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5-352,359,共9页
目的比较人皮下和髌下脂肪垫干细胞体外增殖、成软骨分化潜能以及体内治疗大鼠骨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方法获取上海市东方医院未患代谢性相关疾病患者的皮下和髌下脂肪垫组织,从髌下脂肪垫中分离原代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 目的比较人皮下和髌下脂肪垫干细胞体外增殖、成软骨分化潜能以及体内治疗大鼠骨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方法获取上海市东方医院未患代谢性相关疾病患者的皮下和髌下脂肪垫组织,从髌下脂肪垫中分离原代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体外诱导成脂、成骨、成软骨方向分化。EdU检测人皮下脂肪干细胞(subcutaneous ASCs,Sc-ASCs)和髌下脂肪垫干细胞(infrapatellar fat pad derived stem cells,IPFP-ASCs)体外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表面标记蛋白CD34、血管相关标记蛋白CD31的表达。阿尔新蓝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Sc-ASCs和IPFPASCs体外成软骨潜能。体内实验采用8周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CON)组、内侧半月板不稳术(destabilisation of the medial meniscus,DMM)组和DMM手术后Sc-ASCs治疗组,DMM手术后IPFP-ASCs治疗组,通过大体观察、番红固绿染色及OARSI评分比较体内治疗效果。结果人髌下脂肪垫组织中分离获得ASCs,形态呈长梭形,在体外具有成脂、成骨、成软骨分化潜能。Sc-ASCs和IPFP-ASCs表面标记蛋白CD34和血管相关标记蛋白CD31表达无显著性差异,但人IPFP-ASCs体外增殖能力较强。阿尔新蓝染色及Western blot显示IPFP-ASCs体外成软骨能力较强。体内大鼠实验大体形态学观察显示DMM组骨赘增多,软骨表面缺损,Sc-ASCs治疗组骨赘减少,IPFP-ASCs治疗组表面较光滑,无明显骨赘生成;番红固绿染色显示DMM组软骨层出现垂直裂缝且到达钙化软骨,Sc-ASCs治疗组关节面纤维化且软骨浅表层存在垂直裂隙,IPFP-ASCs治疗组软骨层较为连续,仅存在轻微纤维化;OARSI评分显示IPFP-ASCs治疗骨关节炎疗效更好。结论人IPFP-ASCs体外增殖能力、成软骨分化潜能以及体内治疗大鼠骨关节炎的效果优于Sc-A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脂肪干细胞(sc-ascs) 髌下脂肪干细胞(IPFP-ASCs) 骨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